民法典已由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什麼時候正式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由誰制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⑶ 民法典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1][2][3][4]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5][6]
⑷ 民法典發布後,過去的哪些法律作廢了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民法典生效同時《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廢止。
⑸ 民法典什麼時候開始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正式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
⑹ 民法典為什麼由中國人大網首次發布全文
這有什麼不可以的?
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由什麼構成
一、民法典由哪些部分構成(《民法典》於2021年12月31日失效)
民法典由:第一編總則、第二編 物權、第三編 合同、第四編 人格權、第五編 家庭婚姻、第六編 繼承、第七編 侵權責任構成。
第一編物 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第一節 不動產登記
第二節動產交付第三節 其他規定
第三章物權的保護
第四章所有權一般規定
第五章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第六章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相鄰關系第八章 共 有
第九章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第十章 用益物權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經營權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權第十四章 居住 權
第十五章地役 權
第十六章擔保物權一般規定第十七章 抵押 權
第一節一般抵押權 第二節 最高額抵押權
第十八章質 權 第一節 動產質權第二節 權利質權
第十九章留置 權第二十章 占 有
第二編合 同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七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八章 違約責任
第九章買賣合同
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第十一章 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 保證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 保證責任
第十四章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融資租賃合同第十六章 承攬合同
第十七章建設工程合同第十八章 運輸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 客運合同第三節 貨運合同
第四節多式聯運合同第十九章 技術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節技術開發合同第三節 技術轉讓合同
第四節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第二十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一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二章委託合同
第二十三章物業服務合同第二十四章 行紀合同
第二十五章中介合同第二十六章合夥合同第二十七章 無因管理第二十八章 不當得利
第三編人格 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第三章 姓名權和名稱權
第四章肖像權
第五章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第四編婚姻家庭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 二 章 結 婚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一節夫妻關系
第二節父母子女關系和其他近親屬關系第四章 離 婚
第五 章 收 養
第一節收養關系的成立第二節 收養的效力
第三節收養關系的解除第五編 繼 承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三章遺囑繼承和遺贈第四章 遺產的處理
第六編侵權責任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二章 責任承擔
第三章關於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第四章 產品責任
第五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第六章 醫療損害責任
第七章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第八章 高度危險責任
第九章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章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二、民法總則誕生,民法典時代即將到來
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加強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進一步明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為民法典各分編和民商事特別法律具體規定民事權利提供依據。
民法總則通過後,現行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民法總則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將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