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習題
⑴ 民法總論論述題
1、李某與劉某間買賣郵票的行為成立,因為在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基礎上設立的內買賣合同行容為。只要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並且產生物的交付,即合同成立。
2、李某出售郵票的行為是在有重大誤解的基礎上作出的,李某並不知道郵票的價值,但是集郵愛好者劉某深知這些郵票應有的價值,所以李某的行為是可以撤銷的,李某可以在知道或應當知道的一年內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合同。但是李某應當給予劉某適當的補償。
⑵ 政治辨析題 民法總則來新篇
民法總則尚不能採用,目前還處於起草編纂階段。權威法律的正式實施,必須經過全國人大審議通過,至少要在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方能正式生效並確定實施日期。
一、初步確定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顯示,民法典總則(即《民法總則》)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編纂民法典將分兩步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一文中顯示,編纂民法典將分兩步走(原文如下):
據介紹,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目前考慮分為編、物權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李適時表示,編纂民法典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經同有關方面反復研究,編纂工作擬按照「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
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上半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3月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⑶ 民法總則問題
這個題選d啊,其他跟說著玩玩沒有區別的。
⑷ 求《民法總則》楊立新的思考題答案,救急,謝謝!
哦,民法總測楊立新思考打起球,急求謝謝這個這個咱們到哪裡去找找個民法總冊網上有沒有?
⑸ 民法總論練習題求解 b名譽權屬於絕對權 c權利的行使包括事實行為和表意行為 這兩個哪個是對 的啊
b對,名譽權的行使排除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的干涉,是絕對權。而權利的行使應該至少是事實行為和法律行為
⑹ 民法總則溯及力問題是什麼
您好,我國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的溯及力的規定是新的民事法律頒布實施以後,對回其生效之前發生而未依答司法程序裁判的民事關系同樣適用的效力有強弱之分.在新法律規范施行之前產生的民事關系和事實,自新法施行之日起方可適用新法的,為弱度溯及力;而溯及至該民事關系和事實所產生當時即適用新法有關規定的,為強度溯及力。
法律只有公諸於世,才能要求社會成員共同遵守並產生約束力。經舊法確立的法律關系如果要用新法加以改變,難免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故此民事法律一般只適用於其生效後發生的事實和關系,「法律不溯及既往」是早在羅馬法中就得到確立並為後世所公認的原則。中國民法也採取民法規范一般沒有溯及力的原則。但是在原則上確認民事法律沒有溯及力的同時,並不排除國家根據客觀需要,在一定的情況下作出某種溯及既往的規定。例如,1950年10月20日,前政務院頒行的《新區農村債務糾紛處理辦法》等1條規定:「解放前,農民及其他勞動人民所欠地主的債務,一律廢除」。民法溯及既往,必須要由國家的法律作出明確規定,或者由有權解釋法律的機關作出解釋,這種法律規定或解釋,是不溯及既往原則下的例外規定。
⑺ 民法總則題目,求解答
您好,此題主要是考察貨物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賠償責任。乙在貨物運輸中遭遇山洪這個不可抗力,並盡自己的妥善保管義務,將快要腐爛的西紅柿賣出,在這種情況下,甲主張應當不成立。
在貨物運輸過程中,承運人對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 委託人將需要托運的貨物交付到承運人,貨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轉嫁到承運人。 根據《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因為,委託人將貨物交付給承運人,承運人應當按合同的約定將委託人交付的貨物安全地運送到目的地,在運送過程中,承運人實際上已成為貨物的實際保管人,保證貨物的安全也是承運人的基本義務。
但是,在運輸過程中,下列情形發生貨物的毀損、滅失,承運人可免去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承運人有以下四種免責情形:
一、不可抗力。
二、貨物的自然屬性。
三、貨物自身的合理損耗。
四、由委託人或者收貨人的原因造成的。
上述四種情形是在承運人能力之外,在承運人盡了妥善保管之義務後造成的損害,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