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澳門司法制度

澳門司法制度

發布時間: 2021-12-14 02:33:01

Ⅰ 澳門與香港基本法的差異

鍾業坤: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之比較研究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06976這裡面的信息十分詳細兩部基本法的主要共同點

在澳門基本法起草、咨詢期間,澳門地區有的人士認為,「澳門基本法有照抄香港(基本法)之嫌」[1]。這種意見,顯然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實的。但是,從總體上看,澳門基本法和香港基本法確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例如,兩部基本法都以「一國兩制」為指導思想,貫穿始終;兩部基本法都明確規定,不在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原有法律基本不變;都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兩部基本法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修改權屬於全國人大,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兩部基本法都明確規定,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都以行政為主導,司法獨立,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既互相制衡,又相互配合,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制;兩個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都由當地永久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外交事務和防務,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社會治安由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兩部基本法都規定,實行私有制,保護私人和法人財產;保留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地區地位,自行發行貨幣,不實行外匯管制政策,外國人員和資金進出自由………。兩部基本法在結構和體例上,更加高度一致,例如,兩部基本法都由《序言》、《總則》、《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系》、《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政治體制》、《經濟》、《文化與社會事務》、《對外事務》、《基本法的解釋和修改》、《附則》等九章構成,都有三個附件。第一章《總則》都是11條,第二章《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系》都是12條,第六章《文化與社會事務》都是14條,第七章《對外事務》都是8條。前述各章以及《序言》、《附則》、三個附件等,內容和結構形式基本相同或相似,若不認真對比研究,極易混同。

澳門基本法和香港基本法之所以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大概有下列幾方面原因:

第一,香港和澳門兩個地區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它們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後來被葡萄牙和英國先後侵佔;兩地的居民絕大部分都是炎黃子孫(香港地區佔98%,澳門地區佔96.5%),恢復對香港和澳門地區行使主權,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長期以來的共同願望。另方面,港澳兩地都長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都是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都實行低稅制和自由貿易政策,同世界各國,特別是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緊密的交往和聯系……,這些相同或相似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兩部基本法的許多內容具有相同或相似之處。

第二,兩部基本法的立法依據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兩部基本法相同之處甚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憲法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它的具體條文,不能全部適用於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從整體上說,它仍然適用於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兩部基本法的立法依據。澳門基本法序言第3款就明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別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香港基本法序言也有同樣的規定。由此可見,我國憲法是兩部基本法的立法依據,立法依據相同,因此,兩部基本法的許多內容,大致相同,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第三,制定兩部基本法的指導方針都是「一國兩制」。兩部基本法,實際上是「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的具體化和法律化,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方針的具體體現。兩部基本法起草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例如主權原則、高度自治原則、維持現有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原則、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原則,維護繁榮與穩定原則……,都是「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重要內容。這也決定了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必然會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

第四,中葡、中英兩個《聯合聲明》的內容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中葡聯合聲明正文第二點即我國政府對澳門執行基本政策共12條,中英聯合聲明正文第三點,即我國政府對香港的方針政策,也是12條,除個別條文外,其餘內容和精神實質也大體相同。因此,體現中葡、中英聯合聲明精神的兩部基本法也就大體相同。

三、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差異探微

澳門和香港兩地、有許多共同之處,這是有目共睹的。而港澳兩地在政治、經濟、文化、司法體制、發展程度、國際地位及其對外影響等方面,又有不少特點和差異,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兩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基本法,從港澳兩地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設計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基本措施,因而在內容,表達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體現各自的特色,這是非常自然而完全必要的。據有關專家統計,兩部基本法明顯不同的地方有七十多處,約佔澳門基本法條文總數的51%,佔香港基本法條文總數的46%左右。

(一)兩部基本法在結構方面的差異。

1.澳門基本法第四章由七節58條組成,與香港基本法第四章相比較,明顯不同的地方是增設了「宣誓效忠」一節。其原因在簽署中葡聯合聲明時,葡萄牙方面提出的備記忘錄實際上承認雙重國籍,而我們中國向來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在備忘錄中也有清楚說明。中葡兩國的備忘錄意見不一致,為了解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的國籍問題,特別增寫了第102條,放在第四章第7節,明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在就職時,除按本法第101條的規定宣誓外,還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寫更加符合澳門的實際。

2.澳門基本法第五章《經濟》只分若干條,沒有分為若干節,而香港基本法第五章《經濟》的結構則有所不同,在章與條之間設有四個節,分別為「財政、金融、貿易和商業」、「土地契約」、「航運」、「民用航空」等。之所以有這種差別,一方面是由於澳門國際機場正在籌建之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民用航空」的管理體制和實踐經驗,難作詳細的規定。香港則不同,民用航空事業很發達,貨運量列世界第一位,各項管理制度均相當完善,是國際著名的航空中心之一。另一方面,基本法的起草原則之一是「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繁」。澳門基本法吸取了香港基本法的經驗,盡量簡約,留有餘地,以避免因情況的變化而導致基本法的經常修改。

(二)兩部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

1.澳門基本法第一章《總綱》第7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除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之前已依法確認的私有土地外,屬於國家所有」。這與香港基本法第一章《總綱》的有關規定有所不同。這種差別,反映了港澳兩地土地所有制的狀況和特點。因為,澳門地區現有一小部分土地是私人佔有的,而香港地區的土地都屬於國家所有。

2.澳門基本法第一章第8條規定,「澳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予以保留。」而香港基本法的相應條款則採用「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的提法,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其原因是,香港和澳門兩地原有的法律分屬兩個不同的現代西方法系,澳門同葡萄牙一樣,屬歐陸法系,所施行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都是成文法。而香港則同英國一樣,屬於普通法系,所適用的法律是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等,多是不成文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按基本法規定,原有法律基本不變,兩地原屬不同法系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名稱也基本保留。

3.兩部基本法都規定,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但是,香港基本法明確規定,「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軍隊不幹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方事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駐軍人員除須遵守全國性法律外,還須遵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駐軍費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負擔」。澳門基本法則沒有關於駐軍的規定。兩者寫法不同,是由於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葡聯合聲明在駐軍問題上有不同的內容所致。另方面,澳門的實際情況與香港也不相同,地域狹小,鄰近地區防衛力量足以滿足需要。至於將來是否在澳門駐軍,在什麼時候和什麼條件下駐軍,只能由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4.澳門基本法第二章第15條規定,檢察長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免,香港基本法則沒有同樣的規定。其原因是,根據香港現行政治體制,類似檢察長職位的律政司,屬於行政系統,是政府的公務員。而澳門則不同,現有的法官、檢察官、包括檢察長在內,都是從里斯本派來的,均屬葡萄牙編制。兩部基本法反映了港澳兩地司法制度的不同特點。

5.澳門基本法第42條規定,「在澳門的葡萄牙後裔居民的利益依法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保護,他們的習俗和文化傳統應受尊重」,澳門基本法第24條還規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澳門出生的並以澳門為永久居住的葡萄牙人」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這清楚表明,在澳門地區有「土生葡人」和葡萄牙習俗和文化傳統的存在。香港地區沒有此類問題,因此,香港基本法也沒有類似的規定。

6.澳門基本法第46條規定,「行政長官由年滿四十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滿二十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沒有把「在外國無居留權」作為參選行政長官的資格,只在第49條規定「行政長官在任職期內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也就是說,只把「在外國無居留權」作為當選後任職的條件,而不是作為參選行政長官的資格。這與香港基本法將「在外國無居留權」作為參選行政長官資格的規定有明顯的不同。這是根據港澳兩地不同實際情況作出的明智選擇和規定。

7.香港基本法第45條第2款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晉選產生的目標」。澳門基本法的相應條款卻沒有這樣的規定,只是在基本法附件一中說明,「二零零九年以及以後,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這種靈活穩妥,留有餘地、先穩定十年的處理辦法,更符合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原則,更好地體現澳門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特點。

8.澳門基本法第86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決者,可向中級法院上訴」。這是具有澳色的法律條文,它反映了澳門現有司法機構設置的實際情況。香港地區向來沒有設置行政法院,香港基本法也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9.澳門基本法第63條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任職條件的規定、沒有包涵「在外國無居留權」這一項內容,與香港基本法的有關規定有所不同。但是,澳門基本法第102條卻規定,「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長在就職時,除按本法101條的規定宣誓外,還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基本法的這種特殊處理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在外 國無居留權」的敏感問題。

10.澳門基本法第68條規定,「立法會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少數議員(每屆七人)由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這是中葡聯合聲明所確定的內容之一,也是澳門現存立法會議員產生辦法的特點之一。與香港基本法的有關規定明顯有別。澳門基本法第72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十五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香港基本法第71條則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由年滿四十周歲,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二十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顯而易見,前者在年令、居住年限「在外國居留權」等方面的規定比後者放寬,這與中葡聯合聲明的寬松精神相一致。

11.在經濟政策方面,兩部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也不少,主要有下列幾點:其一,以博彩業為中心旅遊業,在澳門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澳門地區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在整個地區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澳門基本法為此特別作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本地整體利益自行決定旅遊娛樂業的政策」。與旅遊娛樂業密切相關的「專營稅制」,也是澳門地區經濟活動的特色之一,澳門基本法將其作為特殊問題處理,指明「專營稅制由法律另作規定」。這兩項內容,香港基本法都沒有。它是澳門地區歷史、現狀及經濟生活特點的反映。其二,澳門地區現有一個由政府、僱主團體和雇員團體代表組成的咨詢性的社會協調組織。在澳門基本法起草、咨詢過程中,對這一組織的存在曾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論,後經反復研究,取得了共識,基本法第115條作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由政府、僱主團體、雇員團體的代表組成的咨詢性的協調組織」。澳門地區的人士認為「此項規定頗能反映澳門特點,兼顧了澳門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其三,關於土地契約,香港基本法第五章專設第二節共四個條款加以規定,詳細而具體。澳門基本法只在第五章第120條作出概括性的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承認和保護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之前已批出或決定的年限超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的合法土地契約與土地契約有關的一切權利」,簡明扼要,概括性強,這不僅反映港澳兩地土地契約問題歷史背景不同,也說明香港地區有關土地契約的事務比澳門地區復雜得多。其四,香港基本法第109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適當的經濟和法律環境,以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第112條又規定,「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澳門基本法沒有類似的規定,這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因為港澳兩地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不同,澳門地區至今還沒有形成發達的黃金,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

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還有一些,至於兩部基本法在表達方式方法和用字遣詞方面的不同,那就更多了,不能全部羅列。有的人士認為,「澳門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是照抄香港基本法,並未考慮澳門的特點」,[2]「基本法沒有滿足我們的願望,基本法沒有反映出澳門特殊情況」,[3]這些意見,顯然是不正確的。只要將兩部基本法加以對比研究,便不難發現,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是很多的,它比較好地反映了澳門的歷史和現狀,體現了澳門的特色,照顧了澳門各階層居民的利益,向世人描繪了澳門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繁榮、各界人士安居樂業的未來藍圖。澳門居民說得好:「澳門基本法是根據澳門實際情況寫的,例如允許澳門旅遊娛樂業的發展、實行低稅政策、允許私人辦校、規定政府的資助政策等,都能體現澳門的特點」。[4]既參照了香港基本法的寫法,又照顧了澳門的實際情況而有不同條文的設置和表述,符合街坊的意願,總體上寫得比較好」。[5]「體現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和澳門特色,符合澳門大多數人的意願」。[6]「《徵求意見稿》基本上是從澳門實際出發,集中和吸收了前階段澳門各階層人士的意見,有澳門的『味道』。既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又保證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的高度自治權,並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澳門居民的基本權利、義務作了明確規定,這將為澳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Ⅱ 有沒懂澳門法律的

澳門現行的社會制度總體上是以葡萄牙的社會制度為模式的。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均如此。所以,澳門的法律制度也具有明顯的葡萄牙法特徵,它反映在法律淵源、法律結構、司法體系,以及法律操作等方面。

澳門法律由葡萄牙法律、葡萄牙為澳門制定的法律、澳門本身立法機構制定的法律三大部分構成。

葡萄牙法律在澳門的延伸適用,是在1749年後逐漸進行的。1822年葡萄牙第一部憲法中,正式把澳門視為葡萄牙在海外的殖民地之一,並將葡萄牙的法律當然地視作澳門的法律。此後,葡萄牙的一些主要法典陸續被延伸到澳門適用。葡萄牙延伸到澳門的法律主要是民法國家慣常所稱的五大法典,即:《葡萄牙民法典》、《葡萄牙刑法典》、《葡萄牙商法典》、《葡萄牙刑事訴訟法典》、《葡萄牙民事訴訟法典》。此外還有一些小法典,如《民事登記法典》、《物業登記法典》、《殖民地稅收法典》、《農業勞動法典》、《軍事司法法典》等。這些法典延伸到澳門適用,構成了澳門法律制度的框架,而且也奠定了澳門法律制度的基礎。

民法國家或地區的法律通常由公法、私法及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法律三大部類構成。澳門現行法律中屬於私法的法律大體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公司法典、律師 通則、民商及物業登記法以及各種有關民商法律關系的特別法或規章;屬於公法的大體有:澳門組織章程、立法會議員章程、刑法典、司法組織綱要法、刑事訴訟法典、行政程序法典、稅法、文教衛生法等等;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法律大體有:勞動法、經濟法、各種政府有關調控經濟的規章等。

澳門總督根據《澳門組織章程》賦予的立法權,在授權范圍內制訂並發布的規范性文件被稱為法令。法令是除立法會制定的法律之外,澳門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在澳門的法律秩序中,法令實際是數量最多的法律。法令的內容多涉及本地區政治、經濟、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和文化教育等重大或一般事項。如核准《道路法典》及其規章的法令、《通過極門法院官員通則及澳門司法高級委員會成員及澳門司法委員會成員通則及有關組織》的法令、《設立澳門房屋司》法令、《葯物監管》法令等等。

葡萄牙是民法國家中正式規定判例解釋可以作為法律淵源的國家之一。葡最高法院已制定了許多判例,這些判例有些也延伸到澳門適用。由於澳門高等法院於1993年4月才正式開始運作,所以澳門至今還沒有本身的判例。不過,目前澳門高等法院正在就土地的取得時效制定判例。

澳門法院為兩審終審,法院分為一般審判權法院和專屬法院,前者有高等法院和普通管轄法院,後者為行政法院和審計法院。除了澳門最高法院外,其他澳門法院隸屬於葡萄牙里斯本高等法院的(海外)地區法院,在澳門行使審判權,下設民事法庭、刑事法庭、軍事法庭和合議法庭,依法處理一切民事、刑事、軍事等案件,既不受澳門政府任何干預,也不受葡萄牙政府的阻力或限制。澳門大部分案件可在本地終審,少量案件還要到里斯本終審。

普通管轄法院和刑事預審法院行使第一審的一般審判權。

行政法院行使行政、稅務、海關審判權。

審計法院行使財政審判權,以獨任庭或合議庭的形式運作。對獨任庭的裁判不服,可向合議庭上訴,當審計法院以合議的形式運作時,所作之裁判通常都屬終審裁判,當事人不能再上訴。

高等法院是根據葡萄牙共和國議會於1991年8月通過的《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於1993年設立的,是澳門司法體系中的最高機關,負責審理對初級法院裁判的上訴案。最高法院以第二審法院及審查法院的形式運作,對本地區絕大多數案件都有終審權。高等法院設有全會和兩個專門分庭,一個是具有行政、稅務與海關審判權的分庭,一個是具有一般審判權的分庭。

檢察院是代表本地區提起刑事訴訟、維護合法權益的自治機關,澳門實行審檢分立,檢察院獨立履行法律賦予的職務,不受任何干涉。

澳門自1976年具有立法權後,其法律體系也發生了變化,包括葡萄牙為澳門制定的法律,如《澳門組織章程》、《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等,以及澳門地區本身管理機關制定的法律,如出版法,教育制度法令等。這些法律都用葡萄牙語寫成,只有立法會制定的重要法律有中文譯本。近年來,隨著澳門司法體系自治化進程的加快,新頒布的法律、法令才有中譯本。

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回歸後,澳門原有的法律保持基本不變,審判權屬於特區法院,使司法機構本地化,澳門特區終審法院院長和澳門特區檢察長必須由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餘絕大部分法官仍然可由本地華人法官和外籍法官擔任。

Ⅲ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司法鑒定製度的異同

你這個問題
可以寫好幾本書了

Ⅳ 澳門司法鑒定製度

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第十條規定
十、專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屬責制度。鑒定人應當獨立進行鑒定,對鑒定意見負責並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Ⅳ 澳門法律規定拘留最多幾天

澳門回歸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成為了版澳門的憲制權性法律。其中基本法第11條就規定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因此,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關於司法方面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作均不得與基本法抵觸。另外,基本法第36條規定當澳門居民有權訴諸法律,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
澳門法律規定任何人若被拘捕後,應要求司警盡快解釋他被拘捕或拘捕的原因。司警亦應在48小時內盡快將被拘捕人落案起案,但不包括干犯某些入境罪行的人。若司警已把疑犯落案起訴,並由扣留羈押在警署,司警必須在下一個法庭審訴期帶他到法庭應訊。

48小時內,如果司警沒有法庭的許可,就必須將疑犯釋放。在拘留期內,疑犯可致電律師。如果你被司警非法拘捕或禁錮,家人可以通過律師向高等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Writ of habeas corpus)。此令是法庭傳召被司警拘禁者出庭審訊有關拘禁理由的法令。如果司警有充份法律理由,法庭可能容許繼續拘留疑犯;如果沒有充份理由,疑犯可立刻獲得釋放。

Ⅵ 澳門基本法有關居留權是第幾條

鍾業坤: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之比較研究
這裡面的信息十分詳細兩部基本法的主要共同點

在澳門基本法起草、咨詢期間,澳門地區有的人士認為,「澳門基本法有照抄香港(基本法)之嫌」[1]。這種意見,顯然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實的。但是,從總體上看,澳門基本法和香港基本法確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例如,兩部基本法都以「一國兩制」為指導思想,貫穿始終;兩部基本法都明確規定,不在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原有法律基本不變;都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兩部基本法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修改權屬於全國人大,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兩部基本法都明確規定,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都以行政為主導,司法獨立,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既互相制衡,又相互配合,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制;兩個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都由當地永久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外交事務和防務,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社會治安由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兩部基本法都規定,實行私有制,保護私人和法人財產;保留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地區地位,自行發行貨幣,不實行外匯管制政策,外國人員和資金進出自由………。兩部基本法在結構和體例上,更加高度一致,例如,兩部基本法都由《序言》、《總則》、《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系》、《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政治體制》、《經濟》、《文化與社會事務》、《對外事務》、《基本法的解釋和修改》、《附則》等九章構成,都有三個附件。第一章《總則》都是11條,第二章《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系》都是12條,第六章《文化與社會事務》都是14條,第七章《對外事務》都是8條。前述各章以及《序言》、《附則》、三個附件等,內容和結構形式基本相同或相似,若不認真對比研究,極易混同。

澳門基本法和香港基本法之所以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大概有下列幾方面原因:

第一,香港和澳門兩個地區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它們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後來被葡萄牙和英國先後侵佔;兩地的居民絕大部分都是炎黃子孫(香港地區佔98%,澳門地區佔96.5%),恢復對香港和澳門地區行使主權,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長期以來的共同願望。另方面,港澳兩地都長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都是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都實行低稅制和自由貿易政策,同世界各國,特別是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緊密的交往和聯系……,這些相同或相似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兩部基本法的許多內容具有相同或相似之處。

第二,兩部基本法的立法依據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兩部基本法相同之處甚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憲法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它的具體條文,不能全部適用於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從整體上說,它仍然適用於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兩部基本法的立法依據。澳門基本法序言第3款就明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別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香港基本法序言也有同樣的規定。由此可見,我國憲法是兩部基本法的立法依據,立法依據相同,因此,兩部基本法的許多內容,大致相同,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第三,制定兩部基本法的指導方針都是「一國兩制」。兩部基本法,實際上是「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的具體化和法律化,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方針的具體體現。兩部基本法起草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例如主權原則、高度自治原則、維持現有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原則、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原則,維護繁榮與穩定原則……,都是「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重要內容。這也決定了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必然會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

第四,中葡、中英兩個《聯合聲明》的內容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中葡聯合聲明正文第二點即我國政府對澳門執行基本政策共12條,中英聯合聲明正文第三點,即我國政府對香港的方針政策,也是12條,除個別條文外,其餘內容和精神實質也大體相同。因此,體現中葡、中英聯合聲明精神的兩部基本法也就大體相同。

三、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差異探微

澳門和香港兩地、有許多共同之處,這是有目共睹的。而港澳兩地在政治、經濟、文化、司法體制、發展程度、國際地位及其對外影響等方面,又有不少特點和差異,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兩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基本法,從港澳兩地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設計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基本措施,因而在內容,表達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體現各自的特色,這是非常自然而完全必要的。據有關專家統計,兩部基本法明顯不同的地方有七十多處,約佔澳門基本法條文總數的51%,佔香港基本法條文總數的46%左右。

(一)兩部基本法在結構方面的差異。

1.澳門基本法第四章由七節58條組成,與香港基本法第四章相比較,明顯不同的地方是增設了「宣誓效忠」一節。其原因在簽署中葡聯合聲明時,葡萄牙方面提出的備記忘錄實際上承認雙重國籍,而我們中國向來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在備忘錄中也有清楚說明。中葡兩國的備忘錄意見不一致,為了解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的國籍問題,特別增寫了第102條,放在第四章第7節,明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在就職時,除按本法第101條的規定宣誓外,還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寫更加符合澳門的實際。

2.澳門基本法第五章《經濟》只分若干條,沒有分為若干節,而香港基本法第五章《經濟》的結構則有所不同,在章與條之間設有四個節,分別為「財政、金融、貿易和商業」、「土地契約」、「航運」、「民用航空」等。之所以有這種差別,一方面是由於澳門國際機場正在籌建之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民用航空」的管理體制和實踐經驗,難作詳細的規定。香港則不同,民用航空事業很發達,貨運量列世界第一位,各項管理制度均相當完善,是國際著名的航空中心之一。另一方面,基本法的起草原則之一是「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繁」。澳門基本法吸取了香港基本法的經驗,盡量簡約,留有餘地,以避免因情況的變化而導致基本法的經常修改。

(二)兩部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

1.澳門基本法第一章《總綱》第7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除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之前已依法確認的私有土地外,屬於國家所有」。這與香港基本法第一章《總綱》的有關規定有所不同。這種差別,反映了港澳兩地土地所有制的狀況和特點。因為,澳門地區現有一小部分土地是私人佔有的,而香港地區的土地都屬於國家所有。

2.澳門基本法第一章第8條規定,「澳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予以保留。」而香港基本法的相應條款則採用「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的提法,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其原因是,香港和澳門兩地原有的法律分屬兩個不同的現代西方法系,澳門同葡萄牙一樣,屬歐陸法系,所施行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都是成文法。而香港則同英國一樣,屬於普通法系,所適用的法律是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等,多是不成文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按基本法規定,原有法律基本不變,兩地原屬不同法系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名稱也基本保留。

3.兩部基本法都規定,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但是,香港基本法明確規定,「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軍隊不幹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方事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駐軍人員除須遵守全國性法律外,還須遵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駐軍費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負擔」。澳門基本法則沒有關於駐軍的規定。兩者寫法不同,是由於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葡聯合聲明在駐軍問題上有不同的內容所致。另方面,澳門的實際情況與香港也不相同,地域狹小,鄰近地區防衛力量足以滿足需要。至於將來是否在澳門駐軍,在什麼時候和什麼條件下駐軍,只能由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4.澳門基本法第二章第15條規定,檢察長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免,香港基本法則沒有同樣的規定。其原因是,根據香港現行政治體制,類似檢察長職位的律政司,屬於行政系統,是政府的公務員。而澳門則不同,現有的法官、檢察官、包括檢察長在內,都是從里斯本派來的,均屬葡萄牙編制。兩部基本法反映了港澳兩地司法制度的不同特點。

5.澳門基本法第42條規定,「在澳門的葡萄牙後裔居民的利益依法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保護,他們的習俗和文化傳統應受尊重」,澳門基本法第24條還規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澳門出生的並以澳門為永久居住的葡萄牙人」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這清楚表明,在澳門地區有「土生葡人」和葡萄牙習俗和文化傳統的存在。香港地區沒有此類問題,因此,香港基本法也沒有類似的規定。

6.澳門基本法第46條規定,「行政長官由年滿四十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滿二十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沒有把「在外國無居留權」作為參選行政長官的資格,只在第49條規定「行政長官在任職期內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也就是說,只把「在外國無居留權」作為當選後任職的條件,而不是作為參選行政長官的資格。這與香港基本法將「在外國無居留權」作為參選行政長官資格的規定有明顯的不同。這是根據港澳兩地不同實際情況作出的明智選擇和規定。

7.香港基本法第45條第2款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晉選產生的目標」。澳門基本法的相應條款卻沒有這樣的規定,只是在基本法附件一中說明,「二零零九年以及以後,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這種靈活穩妥,留有餘地、先穩定十年的處理辦法,更符合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原則,更好地體現澳門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特點。

8.澳門基本法第86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決者,可向中級法院上訴」。這是具有澳色的法律條文,它反映了澳門現有司法機構設置的實際情況。香港地區向來沒有設置行政法院,香港基本法也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9.澳門基本法第63條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任職條件的規定、沒有包涵「在外國無居留權」這一項內容,與香港基本法的有關規定有所不同。但是,澳門基本法第102條卻規定,「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長在就職時,除按本法101條的規定宣誓外,還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基本法的這種特殊處理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在外 國無居留權」的敏感問題。

10.澳門基本法第68條規定,「立法會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少數議員(每屆七人)由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這是中葡聯合聲明所確定的內容之一,也是澳門現存立法會議員產生辦法的特點之一。與香港基本法的有關規定明顯有別。澳門基本法第72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十五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香港基本法第71條則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由年滿四十周歲,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二十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顯而易見,前者在年令、居住年限「在外國居留權」等方面的規定比後者放寬,這與中葡聯合聲明的寬松精神相一致。

11.在經濟政策方面,兩部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也不少,主要有下列幾點:其一,以博彩業為中心旅遊業,在澳門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澳門地區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在整個地區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澳門基本法為此特別作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本地整體利益自行決定旅遊娛樂業的政策」。與旅遊娛樂業密切相關的「專營稅制」,也是澳門地區經濟活動的特色之一,澳門基本法將其作為特殊問題處理,指明「專營稅制由法律另作規定」。這兩項內容,香港基本法都沒有。它是澳門地區歷史、現狀及經濟生活特點的反映。其二,澳門地區現有一個由政府、僱主團體和雇員團體代表組成的咨詢性的社會協調組織。在澳門基本法起草、咨詢過程中,對這一組織的存在曾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論,後經反復研究,取得了共識,基本法第115條作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由政府、僱主團體、雇員團體的代表組成的咨詢性的協調組織」。澳門地區的人士認為「此項規定頗能反映澳門特點,兼顧了澳門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其三,關於土地契約,香港基本法第五章專設第二節共四個條款加以規定,詳細而具體。澳門基本法只在第五章第120條作出概括性的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承認和保護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之前已批出或決定的年限超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的合法土地契約與土地契約有關的一切權利」,簡明扼要,概括性強,這不僅反映港澳兩地土地契約問題歷史背景不同,也說明香港地區有關土地契約的事務比澳門地區復雜得多。其四,香港基本法第109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適當的經濟和法律環境,以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第112條又規定,「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澳門基本法沒有類似的規定,這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因為港澳兩地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不同,澳門地區至今還沒有形成發達的黃金,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

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還有一些,至於兩部基本法在表達方式方法和用字遣詞方面的不同,那就更多了,不能全部羅列。有的人士認為,「澳門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是照抄香港基本法,並未考慮澳門的特點」,[2]「基本法沒有滿足我們的願望,基本法沒有反映出澳門特殊情況」,[3]這些意見,顯然是不正確的。只要將兩部基本法加以對比研究,便不難發現,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的實質性差異是很多的,它比較好地反映了澳門的歷史和現狀,體現了澳門的特色,照顧了澳門各階層居民的利益,向世人描繪了澳門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繁榮、各界人士安居樂業的未來藍圖。澳門居民說得好:「澳門基本法是根據澳門實際情況寫的,例如允許澳門旅遊娛樂業的發展、實行低稅政策、允許私人辦校、規定政府的資助政策等,都能體現澳門的特點」。[4]既參照了香港基本法的寫法,又照顧了澳門的實際情況而有不同條文的設置和表述,符合街坊的意願,總體上寫得比較好」。[5]「體現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和澳門特色,符合澳門大多數人的意願」。[6]「《徵求意見稿》基本上是從澳門實際出發,集中和吸收了前階段澳門各階層人士的意見,有澳門的『味道』。既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又保證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的高度自治權,並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澳門居民的基本權利、義務作了明確規定,這將為澳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Ⅶ 澳門的法律體系如何

澳門現行的社會制度總體上是以葡萄牙的社會制度為模式的。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均如此。所以,澳門的法律制度也具有明顯的葡萄牙法特徵,它反映在法律淵源、法律結構、司法體系,以及法律操作等方面。

澳門法律由葡萄牙法律、葡萄牙為澳門制定的法律、澳門本身立法機構制定的法律三大部分構成。

葡萄牙法律在澳門的延伸適用,是在1749年後逐漸進行的。1822年葡萄牙第一部憲法中,正式把澳門視為葡萄牙在海外的殖民地之一,並將葡萄牙的法律當然地視作澳門的法律。此後,葡萄牙的一些主要法典陸續被延伸到澳門適用。葡萄牙延伸到澳門的法律主要是民法國家慣常所稱的五大法典,即:《葡萄牙民法典》、《葡萄牙刑法典》、《葡萄牙商法典》、《葡萄牙刑事訴訟法典》、《葡萄牙民事訴訟法典》。此外還有一些小法典,如《民事登記法典》、《物業登記法典》、《殖民地稅收法典》、《農業勞動法典》、《軍事司法法典》等。這些法典延伸到澳門適用,構成了澳門法律制度的框架,而且也奠定了澳門法律制度的基礎。

民法國家或地區的法律通常由公法、私法及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法律三大部類構成。澳門現行法律中屬於私法的法律大體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公司法典、律師通則、民商及物業登記法以及各種有關民商法律關系的特別法或規章;屬於公法的大體有:澳門組織章程、立法會議員章程、刑法典、司法組織綱要法、刑事訴訟法典、行政程序法典、稅法、文教衛生法等等;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法律大體有:勞動法、經濟法、各種政府有關調控經濟的規章等。

澳門總督根據《澳門組織章程》賦予的立法權,在授權范圍內制訂並發布的規范性文件被稱為法令。法令是除立法會制定的法律之外,澳門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在澳門的法律秩序中,法令實際是數量最多的法律。法令的內容多涉及本地區政治、經濟、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和文化教育等重大或一般事項。如核准《道路法典》及其規章的法令、《通過極門法院官員通則及澳門司法高級委員會成員及澳門司法委員會成員通則及有關組織》的法令、《設立澳門房屋司》法令、《葯物監管》法令等等。

葡萄牙是民法國家中正式規定判例解釋可以作為法律淵源的國家之一。葡最高法院已制定了許多判例,這些判例有些也延伸到澳門適用。由於澳門高等法院於1993年4月才正式開始運作,所以澳門至今還沒有本身的判例。不過,目前澳門高等法院正在就土地的取得時效制定判例。

澳門法院為兩審終審,法院分為一般審判權法院和專屬法院,前者有高等法院和普通管轄法院,後者為行政法院和審計法院。除了澳門最高法院外,其他澳門法院隸屬於葡萄牙里斯本高等法院的(海外)地區法院,在澳門行使審判權,下設民事法庭、刑事法庭、軍事法庭和合議法庭,依法處理一切民事、刑事、軍事等案件,既不受澳門政府任何干預,也不受葡萄牙政府的阻力或限制。澳門大部分案件可在本地終審,少量案件還要到里斯本終審。

普通管轄法院和刑事預審法院行使第一審的一般審判權。

行政法院行使行政、稅務、海關審判權。

審計法院行使財政審判權,以獨任庭或合議庭的形式運作。對獨任庭的裁判不服,可向合議庭上訴,當審計法院以合議的形式運作時,所作之裁判通常都屬終審裁判,當事人不能再上訴。

高等法院是根據葡萄牙共和國議會於1991年8月通過的《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於1993年設立的,是澳門司法體系中的最高機關,負責審理對初級法院裁判的上訴案。最高法院以第二審法院及審查法院的形式運作,對本地區絕大多數案件都有終審權。高等法院設有全會和兩個專門分庭,一個是具有行政、稅務與海關審判權的分庭,一個是具有一般審判權的分庭。

檢察院是代表本地區提起刑事訴訟、維護合法權益的自治機關,澳門實行審檢分立,檢察院獨立履行法律賦予的職務,不受任何干涉。

澳門自1976年具有立法權後,其法律體系也發生了變化,包括葡萄牙為澳門制定的法律,如《澳門組織章程》、《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等,以及澳門地區本身管理機關制定的法律,如出版法,教育制度法令等。這些法律都用葡萄牙語寫成,只有立法會制定的重要法律有中文譯本。近年來,隨著澳門司法體系自治化進程的加快,新頒布的法律、法令才有中譯本。

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回歸後,澳門原有的法律保持基本不變,審判權屬於特區法院,使司法機構本地化,澳門特區終審法院院長和澳門特區檢察長必須由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餘絕大部分法官仍然可由本地華人法官和外籍法官擔任。

Ⅷ 澳門基本法23條

澳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澳門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專、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屬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系。


(8)澳門司法制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通過,於1999年12月20日實施。

《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確保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得以實施。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Ⅸ 澳門的檢察院和大陸的檢察院職能有什麼差別

從基本法律特徵看,澳門特區檢察制度應當歸屬於大陸法系檢察制度的范疇,但與典型的歐洲大陸檢察制度相比較又有所區別,實際上是介於大陸法系檢察制度與內地檢察制度之間的一種獨特的檢察制度,其法律性質和地位具有自身的明顯特點。
澳門的檢察院和大陸的檢察院職能差別如下:

首先,檢察機關的設立和地位與典型的大陸法系檢察制度明顯不同。大陸法系檢察機關雖然附設於法院內部,實行「審檢合署」,但按照西方三權分立的原則,在權力隸屬關繫上仍然屬於政府的行政序列,一般都受轄於政府的司法部,在憲法上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是行政派往司法的代表。例如,德國的檢察機關雖然附設於法院內,但檢察機關仍然是政府行政部門的組成部分,最上層是司法部長,主要執行官是總檢察長。澳門在回歸之前,基本上與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檢察機關的設立相同;而回歸後則採取了類似內地的設立形式。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第90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但澳門特區檢察長並不像內地檢察長那樣,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總之,澳門特區檢察機關不像典型大陸法系國家檢察機關那樣,受司法行政機關管轄,也不像過去那樣附屬於法院,而是單獨設立,具有自己獨立的法律地位。

其次,在權力屬性上有別於典型的大陸法系檢察權。大陸法系檢察權雖然不像英美法系檢察權那樣屬於典型的行政權,在職能上表現出明顯的司法屬性,但從憲法和法律的定位上看,它仍然不是像審判權那樣屬於名正言順的司法權。檢察權的行使要麼隸屬於行政權,要麼依附於司法權,而它是介於行政權與司法權之間的一種權力。根據《基本法》和澳門特區《司法組織綱要法》(以下簡稱《綱要法》)的規定,澳門特區檢察機關是與審判機關並列的司法機關。《基本法》在規定檢察機關的權利義務時,也是將檢察機關歸列入第四節「司法機關」的序列。同時,《澳門刑事訴訟法典》第1條第1款(b)項明確規定,澳門特區的司法當局包括法官、預審法官及檢察院。可見,澳門特區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在法律上的定位是很明確的,其司法權的性質是顯而易見的。

再次,檢察權內容的獨特性。從澳門特區檢察機關法律的地位和特點來看,既表現出了與內地檢察機關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也表現出自己的特色。其相似點是兩者都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都屬於國家司法權的組成部分,但其權力的內容與內地檢察機關仍然存在差別。內地檢察機關是憲法上明確規定的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法律監督是內地檢察權的本質特徵。相比之下,澳門特區檢察機關雖然在具體業務中具有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能,但《基本法》和《綱要法》並沒有像國家憲法那樣明確規定檢察機關為法律監督機關,且檢察權的監督范圍僅局限於訴訟監督,這些監督權只是來自一般法律的規定或者司法實踐中的一貫做法,主要是針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所進行的監督。

Ⅹ 澳門司法制度的簡介

論文摘要:澳門特區與香港特區都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其司法機關均自成體系,但是兩地在司法機關的范圍、法院體系、審判原則、法官制度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都是有關行使審判權和法律監督權的制度,但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後者則是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它們在具體制度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別。
在澳門即將回歸祖國之際,探討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我國其他地區司法制度的異同,對於深入理解「一國兩制」的方針具有現實意義。
一、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香港特區司法制度的比較
澳門特別行政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都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其司法機關均自成體系。但是,由於法制傳統的不同,兩地在司法制度上存在著不少差異。
(一)司法機關的范圍不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只包括各級法院,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除各級法院外,還包括檢察院。香港原有的司法體制是以英國的司法體制為母本的。由於英國歷來是將刑事檢控職能歸於行政系統,不設立獨立的檢察機構。因此,在原香港,主管刑事檢控的機關一直屬於港英政府的律政司管轄。這樣,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關於原在香港實行的司法體制,除因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而產生的變化外,予以保留的精神,香港基本法所規定的司法機關就只包括法院,而行使檢察職能的律政司仍舊納入行政系統之列。澳門現行的司法體制則是建立在葡萄牙的司法體制基礎之上的。葡萄牙設有獨立的檢察官公署,檢察官公署作為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享有自主權和法律規定的檢察職能。秉承葡萄牙司法體制的傳統,澳門不但有檢察院的設置,而且檢察院被列入司法系統。這樣,澳門基本法仍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司法組織中設立檢察院,檢察院得立於其他機關之外。
(二)法院體系的不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體系,一方面是按地區設立的,另一方面又按法院的功能設置。在地區一級,設立有裁判司署法庭和區域法院;在全港范圍內設立了一個高等法院,在高等法院之上,設立有一個終審法院。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還根據專屬管轄原則依法設有獨立於其他法院之外,受理某一方面訴訟案件的專門法庭,如土地法庭、勞資審裁處等。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院原則上是按審級設置,即澳門特別行政區只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在初級法院內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此外,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按法院功能設立行政法院,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同時保留了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
可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層次較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層次多,這是由兩地地域、人口的不同狀況決定的。而行政法院的設置和刑事起訴法庭制度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的特色,這些制度具有大陸法系司法體制的一貫傳統,在澳門已運作多年,為廣大居民所熟悉,因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體系中得到了保留。
(三)審判原則的不同
從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的有關規定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奉行的某些審判原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中所不予要求的。
1、遵循先例的原則。長期以來,香港實行的是普通法的司法制度。普通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成文法只是法官可予適用的法律的一部分,以判例法形式表現出來的普通法、衡平法,也是法律的重要淵源之一。由於普通法、衡平法都是法官在司法判決中積累起來的司法原則,因此,法官在判案時,就應當遵循過去法官在判決同類案件時所確立的司法原則,這便是普通法系國家和法官在適用法律時所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即遵循先例的原則。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在適用法律時仍應堅持這一原則。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屬大陸法系,其法院在審理案件時主要依據制定法,無須奉行遵循先例原則。
2、陪審制度的原則。香港基本法第86條規定:「原在香港實行的陪審制度的原則予以保留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時由陪審員參與庭審並認定案件事實的制度。」其原則包括:擔任陪審員有資格的限制和要求;原則上,只有最高法院原訟庭受理刑事訴訟案件時才實行陪審;香港居民有應召出任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上述陪審制度的原則作為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得到了保留。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制度中不實行陪審制度,自然不會遵守陪審制度的有關原則。
(四)法官制度的不同
1、法院院長資格的不同。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者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而對於出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者則無此限制。香港基本法的上述規定是針對英國政府單方面搞「居英權」計劃而作出的,目的在於限製取得居英權及其他國家居留權的人士,擔任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澳門的情況則不同。根據葡萄牙國籍法,凡在澳門出生的居民均有權取得葡萄牙國籍。相當一部分澳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都具有葡萄牙的居留權。鑒於這是歷史形成的問題,澳門基本法沒有要求終審法院院長在就職時,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但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雙重效忠問題,澳門基本法採取了變通性的措施,即終審法院院長在就職時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使得終審法院院長在任職時不得使用或利用外國的居留權,不致產生雙重效忠問題。與之不同的是,香港基本法沒有規定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的首席法官應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的限制已經達到了這一目的。

2、法官任免的不同。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的同意,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無類似做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免職,由行政長官根據其任命的不少於5名當地法官組成的審議庭的建議,並徵得立法會同意後,予以決定。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免職,也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的同意。而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和法官的任命無需取得立法會的同意,其免職由行政長官根據立法會議員組成的審議委員會的建議決定,也不必徵得立法會的同意。3、法官任用的不同。香港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在香港任職的法官均可留用。而澳門基本法無類似規定,因為中葡聯合聲明並未規定原有法官可以留用,澳門現在的法官也基本上都屬葡萄牙編制。
二、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的比較
從性質上看,澳門特區司法制度與內地司法制度都是有關行使審判權和法律監督權的制度。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後者則是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差別。
(一)審判制度
1、法院的法律地位。我國內地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法院作為行使國家審判權的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法院與政府、檢察院具有平行的憲法地位,但處於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國家權力機關之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則與政府、立法會、檢察院均處於平等地位,不對其他任何機關負責或受其他機關監督。
2、法院體系。內地法院體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含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在特定區域還設立了農墾法院、林區法院及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等)和專門人民法院(含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可見,我國內地法院審級完備,建制完整。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僅包括初級法院(另在一審層次設有行政法院和刑事起訴法庭)、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三個層次,且均為單一設置。
3、法院職權。就法律解釋權而言,在內地,僅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其解釋對下級法院具有約束力。但這種解釋不是指法官個人在個案審判中對所適用法律的解釋,而是指最高法院就審判實踐中所遇到了法律適用問題所作出的指示性解釋,並且這種解釋通常產生於對基層法院或中級法院、高級法院的個別請示的批復。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均依法享有法律解釋權,這種司法解釋實際上是法官個人在具體判案時對法律條文所進行的解釋,但它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此外,內地法院享有的司法建議權(即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若發現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不法行為,有權向相應的機關提出建議,要求其處理)和基層人民法院享有的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的職權都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所不具有的職權。
4、審判原則。內地法院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均遵循獨立審判的原則,但其含義有所不同。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及個人的干涉。顯然,法院行使審判權須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此外,在法院內部,獨立審判並不表現為法官個人在行使職權上的完全獨立,並且下級法院要受上級法院監督,各級法院和專門法院要統一受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對審判委員會就具體案件作出的決定,合議庭必須執行。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立審判不僅意味著法院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而且意味著法官在依法進行審判時,不聽從任何命令或指示,法官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就是在法院內部,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審判也無權過問,只有在上訴時才能對該案發表意見。可見,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行使職權時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5、審級制度。內地法院實行四級兩審終審制。即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審程序對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民檢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審理後的判決和裁定除法律規定應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案件外,都是終審的判定和裁定,不得上訴。但如果在上訴期限內不上訴或者不抗訴,那麼第一審的判決和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實行三級三審終審制。即當事人不服初級法院和行政法院的裁判,可以向中級法院上訴;如果不服中級法院對上訴所作的裁判,還可向終審法院上訴。當然,終審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和第二審案件的裁判都是終審的裁判。
6、法官條件。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都將擔任法官的條件法定化,由法律保障實施,以保證法官的素質。但在具體要求上存在差別。內地法官的任職條件包括政治條件和專業條件,前者要求具備純正的政治品質,後者要求相當程度的法律知識,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的選用則以其專業資格為首要標准,在學歷及經歷方面均比內地要求高。在國籍要求方面,內地法官必須由中國公民擔任,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除終審法院院長必須由中國公民擔任外,其他法官無嚴格限制。

7、法官任免。內地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同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任免(在地方兩屆人民代表大會之間,如果該級人大常委會認為有正當理由需要撤換法院院長,須報請上一級法院報經該法院的同級人大常委會批准),法官則由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免。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和法官均由行政長官任免,終審法院院長和法官的任免還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在任期上,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一經任命,即為終身制,除非無力履行其職責不能留任,或行為與其所職務不相稱不宜繼續任用以外,不能被罷免。對內地法官的任期,《法官法》未予明確規定,但各級法院院長是有任期限制的(每屆5年),到期必須換屆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8、澳門特區終審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澳門特區終審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都是享有終審權的法院,二者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但是,這並不表明澳門特區終審法院具有與最高人民法院同等的地位。雖然最高人民法院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使審判權,但它仍然是中國的最高審判機關。雖然澳門特區終審法院有權受理當地各級法院的最後一級上訴,但它在全國法院系統中仍處於地方性法院地位。
(二)檢察制度
1、檢察院的法律地位。在兩地,檢察院都是行使法律監督權的機關。但在內地的國家機關體系中,檢察院居於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之下,與政府、法院互不隸屬,相互獨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制架構中,檢察院與政府、立法會和法院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檢察院的體系。內地檢察院的組織系統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縣、市、自治縣和市轄區人民檢察院;省、縣一級人民檢察院還可在工礦區、農墾區、林區設置人民檢察院,作為派出機構)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包括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和其他專門檢察院)。可見,內地檢察院體系完備,且其設置與各級法院是平行對應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並沒有參照法院的組織體系設置,而是採取單一系統的運作形式,只設一間檢察院。
3、檢察院的領導機制。就在政治體制中的領導關系而言,內地人民檢察院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即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同時,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受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統一受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不存在檢察院對其他機關負責的問題;同時,由於檢察院是獨一設置,所以也不存在檢察院上下級之間的垂直領導關系。就檢察院內部領導關系而言,兩地均由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此外,為了保證集體領導,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還設有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如果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多數人的決定,可以報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定,檢察院應當執行。這種領導體制既考慮了檢察長在檢察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力圖避免一長制的弊端,有利於發揮民主,加強集體監督,保證正確行使權。檢察委員會的設置是中國檢察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澳門基本法沒有明確規定檢察院的具體組織形式,但澳門檢察制度中沒有集體領導的傳統,由此可以推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也不會設立類似檢察委員會的集體領導機構。
4、檢察院的職權。(澳門基本法沒有具體列舉檢察院的職權,但筆者有關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職權的推定,是根據澳門基本法有關規定的精神及澳門現行檢察院的職權作出的。)兩地檢察院均具有審判監督權、偵查和偵查監督權、公訴權、參與民事訴訟權等職權。在司法解釋方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權解釋在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而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無權解釋法律。在法律咨詢方面,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是行政長官的法律顧問,負責向行政長官就有關法律方面的事情提出意見或建議,而內地人民檢察院無此項職權。
5、檢察院的活動原則。兩地檢察院均奉行法制原則(依法行使職權)、公益原則(維護國家或社會公益利益)、獨立原則(獨立行使職權)。但在獨立原則的具體體現上不盡一致。在內地,檢察院是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的,其檢察權的行使必須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也就是說,檢察院不可能以絕對分立於權力機關的形式而運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享有和行使高度自治的檢察權,不受任何其他機關的監督,也無須對其他任何機關負責。
6、檢察院的組成。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均由檢察長1人、副檢察長和檢察員若幹人組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則由檢察長1人和檢察官若幹人組成。

7、檢察人員的任免。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而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和檢察員,由該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免。除最高人民檢察院之外的各級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均須報所屬上一級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准。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長的任免由中央人民政府根據行政長官的提名或建議決定。檢察官的任免由行政長官決定。在任期上,兩地的檢察官一經任命,即為終身制,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降職或辭退。但內地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期是有限制的,即每屆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8、澳門特區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澳門特區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都是中國的行使檢察權的國家機關,但二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從本質上看,前者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檢察機關,後者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檢察機關。從地位上看,前者是地方性的檢察機關,後者是全國最高檢察機關。在運作上,前者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任何干涉,後者要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領導。在管轄上,前者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履行職能,後者在內地履行職能,二者互不幹涉。

熱點內容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二維碼 發布:2025-08-22 01:53:08 瀏覽:546
四治法治 發布:2025-08-22 01:48:56 瀏覽:70
准則條例選人用人 發布:2025-08-22 01:48:02 瀏覽:905
黑明星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01:35:54 瀏覽:5
司法局是干什麼的地方 發布:2025-08-22 01:24:24 瀏覽:930
刑事訴訟法第82條內容 發布:2025-08-22 01:10:27 瀏覽:29
法律上負道德責任 發布:2025-08-22 01:10:26 瀏覽:513
法院罰金不交 發布:2025-08-22 01:01:12 瀏覽:349
自然人人名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2 01:00:19 瀏覽:2
法國民法發展 發布:2025-08-22 00:53:29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