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歸屬原則
Ⅰ 怎麼理解關於刑法管轄權范圍的各種原則
您好!刑事管轄原則是指刑法對地和對人的效力,也就是解決一個國家的刑事管轄權的問題。這里的刑事管轄權,是指一個國家根據主權原則所享有的、對在其主權范圍內所發生的一切犯罪進行起訴、審判和處罰的權力。刑事管轄權的行使,事關國家主權,各國刑法對此都有明文規定。
我國刑法亦不例外。由於各國社會政治情況和歷史傳統習慣的差異,在解決刑事管轄權范圍問題上所主張的原則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刑事管轄具有以下原則:
(一)屬地原則
屬地原則以地域為標准,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反之,在本國領域外犯罪,都不適用本國刑法。
(二)屬人原則
屬人原則以人的國籍為標准,凡是本國人犯罪,不論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三)保護原則
保護原則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標准,凡侵害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四)普遍原則
普遍原則以保護各國的共同利益為標准,凡發生國際條約所規定的侵害各國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上述原則,都有其正確性,也有其局限性。屬地原則直接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但無法解決本國人或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外侵害本國國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的刑事管轄問題。屬人原則,就對本國公民實行管轄而言無可非議,但根據這個原則,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內犯罪,不能適用本國刑法,顯然有悖於國家主權原則。保護原則,能夠有效的保護本國利益,但如果犯罪人是外國人,犯罪地又在國外,這就涉及本國與他國之間的主權交叉與刑法沖突問題,因此實行這個原則存在一定的限制。普遍原則的法律基礎不是本國刑法,而是國際公約、條約,涉及國際犯罪,諸如滅絕種族、劫持航空器、侵害外交人員等,其適用范圍本身就是狹窄的,只能是刑事管轄的補充原則。由此可見,上述原則不能只取其一,而排斥其他。盡管從歷史傳統上看,英美法系國家大多採取屬地原則,大陸法系國家大多採取屬人原則。但及至近代,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刑法,都是以屬地原則為主,兼采其他原則。這就是說,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的,不論本國人或外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本國人或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外犯罪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也適用本國刑法。這種折衷型的刑事管轄體制,既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又有利於同犯罪行為作斗爭,比較符合各國的實際情況和利益,所以能為各國所接受。我國刑法關於空間效力的規定,採取的也是這種以屬地原則為主、兼采其他原則的刑事管轄體制。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Ⅱ 簡述我國刑法規定的屬地管轄原則
《刑法》規定的屬地管轄原則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1.「領域」包括領土、領水、領空。懸掛我國國旗的航空器與船舶,不論停放何處,都屬於我國領域。這是旗國主義的體現。國際列車、國際長途汽車不屬於我國領域。
2.屬地原則之「地」,既包括行為地,也包括結果地,二者只要具備其一即可。
犯罪行為,從犯罪形態上分,包括預備行為和實行行為。從共同犯罪上分,包括實行行為、教唆行為和幫助行為。第一,所有這些行為只要發生在國內,就適用我國刑法;
第二,只要其中一項行為發生在國內,其他相關行為即使發生在國外,也應適用我國刑法。
犯罪結果,從犯罪形態上分,包括實害結果和危險結果。例如,甲從美國給我國境內的乙郵寄炸彈,乙收到炸彈後,炸彈爆炸了,或炸彈被海關查獲沒爆炸,這兩種結果都
發生在我國境內,我國可以管轄。從共同犯罪上分,包括整體結果和部分人的結果。這些結果,只要有一個發生在我國境內,我國就可以管轄。
危險結果要求是現實具體的危險。例如,甲從A國寄毒葯給身在中國的乙,乙服毒後來到B國,在B國死亡。我國作為危險結果地(中間地)能夠管轄此案。又如,甲從A
國向B國的乙寄送毒葯,運送該毒葯的飛機經過我國領空。我國不屬於危險結果地,不管轄此案。
3.屬地管轄的例外:法律有特別規定。這主要包括三種情形:第一,享有外交特權和豁
免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犯罪,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第二,我國港澳台地區適用本地區刑法;第三,民族自治區省級人大根據本民族特點,針對刑法部分條文制定了變通或補充規定,適
用該規定。
刑法規定的屬地管轄條款:
第六條【屬地管轄權】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屬人管轄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普遍管轄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Ⅲ 我國刑法規定的屬地管轄原則是什麼
我國刑法規定的屬地管轄原則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包括: 領海、領空、領陸以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航空器和船隻。
對法律有特別規定的理解:刑法第11條規定: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刑法第90條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規定。港澳台地區,我國刑法不在香港.澳門地區適用。
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認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是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其中行為地包括犯罪預備行為地.幫助行為地。
Ⅳ 刑法如何區分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
你好
一、個人認來為,以自屬地原則為主,以屬人原則為輔;
二、凡在中國領域內犯罪的(犯罪行為或者結果任何一項發生在中國領域內即可),都適用本法;即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均適用;
三、中國人、外國人在國外犯刑法規定之罪的,法定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適用刑法;但是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四、享有外交特權、豁免權,國際條約、少數民族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Ⅳ 刑法學 關於屬地原則的使用 高分!!
根據《刑法》第六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因此,外國人乘坐外國航空器進入中國領空時,在航空器上實施犯罪,適用屬地管轄原則。
外國人乘坐外國輪船前往中國,在公海上與同行旅客斗毆至其重傷,送往中國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不適用屬地管轄原則,而適用該國的法律。
Ⅵ 關於刑法屬地原則的問題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中國和美國都有屬地管轄權,沒有關系的。
Ⅶ 刑法如何區分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
你好
一、個人認為抄,以屬地原則為主,以屬人原則為輔;
二、凡在中國領域內犯罪的(犯罪行為或者結果任何一項發生在中國領域內即可),都適用本法;即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均適用;
三、中國人、外國人在國外犯刑法規定之罪的,法定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適用刑法;但是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四、享有外交特權、豁免權,國際條約、少數民族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Ⅷ 刑法學名詞解釋:屬地原則
屬地原則簡單說就是根據犯罪行為發生地實施管轄,溯及力是指刑法相關規定的追溯力。客體是指犯罪行為。
你是學法律的?
Ⅸ 關於刑法的屬地原則
我國《刑法》第6條第一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都適用本法。」根據這一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是侵犯中國利益還是別國利益,只要沒有特別規定外,都適用我國刑法。
Ⅹ 刑法中屬地原則與屬人原則的關系 屬地原則與普遍原則的關系!
這些原則是為了擁有審判資格而設立的。它們是一個排除適用的關系,按版刑法條文的順序,權依次排除……屬地>屬人>保護>普遍;
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如果可以使用前者就不會適用後者,而並不是二者擇其一,只有前者不能被適用才可以適用後者;
至於屬地與普遍,兩者也與前面差不多,但是普遍原則針對的是某些特殊犯罪而已。
可以在線交流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