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活動程序

司法活動程序

發布時間: 2022-01-10 14:21:19

司法程序指的是什麼

一般意義上的程序,泛指人們從事一定活動所經過的方式、方法、順序、步驟等的總稱。程序有法律程序與非法律程序之分,前者又根據適用的范圍、對象不同,有選舉程序、立法程序、司法程序與行政程序等之分,分別適用於選舉活動、立法活動、司法活動以及行政活動。

司法程序,又稱訴訟程序,是指司法權行使時所必須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順序及步驟等的總稱,包括起訴程序、審判程序等不同的內容。司法程序是司法權的構成要素之一,程序改革在司法改革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十分獨特的作用。

中文名

司法程序

外文名:judicial practic

特點:訴訟方式簡便,受理程序簡便等

屬於:司法權

亦稱:訴訟程序

簡介

司法程序的主要表現

1、程序是司法權運行的制度空間,程序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2、程序改革與司法改革的其他內容緊密聯系,是決定司法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3、程序制度設計是絕大部分司法改革舉措得以推行的歸宿。

司法程序按照案件性質可分民事和刑事兩種程序,民事爭議司法程序就是打官司的程序;刑事案件司法程序就是偵查、起訴、判決的程序。

分類

司法程序按照案件的簡單復雜程度又可以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兩種,普通程序是,

1,起訴。通常是書面起訴,要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2,受理。法院經過審查,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的決定立案。

3,審理前的准備。給被告送傳票,被告提出答辯狀,雙方交換證據,法院允許自行調解。

4,開庭。開庭准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和宣判。

簡易程序是相對於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層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所適用的一種獨立的第一審訴程序;簡易程序只適用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簡易程序起訴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傳喚方式簡便。審理實行獨任制,程序簡便。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簡易程序是指行政處罰當場處罰的一種適用程序,因此也叫當場處罰程序。當場處罰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定組織對於事實清楚、情節簡單、後果輕微的行政違法行為,當場給予行政處罰。

簡易程序的特點

訴訟方式簡便

依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原則上應採取書寫起訴狀的方式,口頭起訴僅僅是例外。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法律明確規定可以口頭起訴,省去了原告人因准備訴狀而花費的時間。

受理程序簡便。

在普通程序中,受理案件必須向原、被告分別發送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還須在5日內向被告發送起訴狀副本,被告在接到起訴狀15日內可以提交答辯狀,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還要向原告發送答辯狀副本等等。而在簡易程序中,受理無須發出受理案件通知書,開庭審理也無須進行公告、通知。如果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其它派出的法庭,則可以同時起訴、應訴和答辯。案情特別簡單的,時間和人力又允許的,還可以當即審理。

傳喚方式簡便。

在普通程序中,傳喚當事人、證人必須用傳票,並且必須在開庭3日前通知。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則可以用簡便的方式,即人民法院認為適宜的任何方式進行傳喚,比如打電話、捎口信、有線廣播或口頭約定等方式。當然,通知應以直接通知本人為原則,未直接通知本人的傳喚不能視為合法的傳喚。

實行獨任制審理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其組織形式有合議制和獨任制兩種。合議制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審判組織形式,適用於第一審普通程序和第二審程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採用獨任制,從開庭前的准備、開庭審理到依法裁判或調解,都是只有審判員一人擔任,不必進行合議。審判員在獨立審理時,必須配備書記員專門負責記錄,不得自審自記。

開庭審理程序簡便

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其開庭審理程序的簡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不受庭審前通知當事人的手續和時間的限制。在普通程序中,人民法院必須在開庭前,而且該期限不得延長。在3日以前通知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而在簡易程序中,法庭審理可在受理後立即進行,無須辦理傳喚手續,即使另行指定開庭日期的,也不受日前通知的限制,可以以任何適宜的方式通知、傳喚當事人,通知和傳喚均不辦理專門的文書手續,只須記錄即可。

第二,法庭調查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24條規定的順序的限制,即不必受普通程序中法庭調查的法定順序的限制,而可以以查清案件事實為目的,依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隨意選擇程序的先後。

第三,法庭辯論的順序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27條所規定順序的限制,審判人員可根據案件審理需要,指令或允許某一方當事人或其代理人發言。但一般情況下,第一輪法庭辯論仍應按《民事訴訟法》第127條的順序,即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適用簡易程序地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兩個步驟不必嚴格劃分,可以結合進行,以達到查清事實、分清是非、正確正確解決糾紛的目的。

審結期限較短

依《民事訴訟法》第146條的規定,人民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結期限為3個,而且該期限不得延長。如果在3個月內不能審結,則應轉入普通程序繼續審理。而普通程序的審結期限為6個月,依《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一審普通程序的審結期限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次6個月,經上級人民法院批准,還可以延長不特定的期限。

⑵ 法庭審理活動程序

1、認真審閱案件材料。為保證開庭審理工作的順利,在開庭前,主審法官首先要認真審閱起訴狀、答辯狀等訴訟材料,從中了解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然後,對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進行初步的審查,審查當事人的主張與證據是否相印證,對案件存在的不清事實,還可以自行擬定出審理提綱,以便查清沒有證據證明的事實,為開庭審理奠定基礎。

2、在法律規定期限內運行相關程序和送達手續。目前,採取的是開庭審理前由立案庭送達訴訟文書。但是,由於立案與開庭存在時差,對沒有傳喚和通知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及將出庭通知書送達訴訟參與人,以保證他們及時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有公開和不公開的兩種。對於公開審理的案件,在確定開庭日期後,要在開庭前3日在本院的公告欄內張貼公告以示公開審理。

3、對案情復雜和證據較多的案件進行庭前交換證據。在民事案件審理中,經常遇到案情復雜和證據較多的案件,對於這類案件進行庭前證據交換,能夠使復雜案件爭議的焦點突出,使證據較多的案件簡單化,使開庭審理工作由難變易、由繁變簡,有利於審理案件的順利進行。在民事訴訟中,很多當事人把敗訴歸責於法官,究其原因,第一、由於民事訴訟是利益的再分配,很多當事人從自身的利益出法,去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第二、當事人僅憑口頭或單方證據咨詢某些人員,以咨詢意見的可能性結論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第三、復雜民事案件的認識不統一,其結果多樣性,不同的法官審理同一個復雜的案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實體公正也是有局限性和模糊性的。法官審理案件不可能像小學生做算術題那樣,只能得出一個惟一的正確答案。第四、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的不一致性,就每一個具體案件來說,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認定都不是「絕對真理」而只能是「相對真理」,有些當事人自己認為客觀事實有理,但沒有法律事實的證據。由於我國國民的法律素質不高,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往往被告在一審訴訟程序中是消極訴訟,到二審訴訟程序中積極訴訟,造成了一、二審審理中對事實認定的不一致。由於我國民事訴訟的證據交換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後進行,對於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因此就會出現在舉證期限屆滿後進行證據交換,對方當事人往往要有反駁的證據,而此時舉示證據卻已超過了舉證期限的問題。因此,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這就要法官庭前通過初步審核案件訴訟材料,了解案件的爭議焦點,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要根據案件的爭議焦點和證據,指導當事人舉證,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這樣有利於查清案件事實。證據交換的啟動採取的方式可以由審判員自己決定或由當事人申請進行證據交換。證據交換的結果要製作筆錄,將各方當事人的意見記載於證據交換筆錄中。

切實提高駕馭庭審能力

開庭審理案件是考核一個法官能力的重要標准之一,好的法官能夠嫻熟地駕馭庭審活動,同時也是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1、法官要注重自己的司法禮儀。俗話說:嚴而生威。坐在庄嚴的國徽下面,法官要注重自己的儀表、神態、用語等。在平時的法庭審理中,存在很多不規范的法言法語,通過開標准庭活動,我們研究開庭時使用規范的法言法語,克服以往開庭存在的問題。使用規范的法言法語,會使當事人和旁聽人員聽後,能夠感覺到法官的威嚴和知識的淵博,對法官能夠司法公正充滿信心。否則,法官在開庭時,著裝不整,坐姿不端,舉止粗魯,語言不文明,使用不規范的語言,出現不耐煩或訓斥當事人的現象,必然會讓當事人對法官品頭論足,對法官的形象及其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直接影響到法院對外的形象。

2、按法定的程序開庭。由於民事訴訟法只是原則規定了開庭的程序,有很多問題有待我們在實踐中進行探討。在審理案件中,要克服開庭審理程序的盲目性和任意性,程序公正是保證實體公正的必要前提,程序必須是法定的。認真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在具體要求上,按照中院規定的開庭程序進行。因此,審判人員要認真的履行職責,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以應對開庭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開庭時,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法官要具有應付的能力,這就要法官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精心組織,嚴密布置,分工明確,防止疏漏。

3、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法庭審理的准備階段包括查明到庭當事人的身份、公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向當事人交待訴訟權利及其義務。法律賦予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法官要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任何人無權剝奪,法官必須向當事人交待訴訟權利,詢問是否有迴避事由,要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舉證、質證及辯論意見。只有這樣才能查清案件的事實,確保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明確是非責任,正確的適用法律,解決雙方的糾紛,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在實踐中存在著審判人員急躁情緒和不耐煩的表現,不能認真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論的意見,隨意打斷阻止當事人的發言,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作法。有相當一部分法官只注重實體,不注重程序,其實程序和實體相比,程序應當重於實體,不能保證程序公正的案件,就無法保證案件的實體公正。因此,法官必須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法官要保持中立,處於居中地位,不得存在對另一方的不公正的言行。

4、法庭舉證、質證和認證。法庭舉證、質證和認證是法庭審理的中心,對如何進行舉證、質證和認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此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各級法院的作法不一。我們認為要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而決定,對於證據不多,證據不存在矛盾、事實清楚簡單的案件,採取分別由原、被告舉證、質證,然後法庭進行認證,可以在開庭時一次完成舉證、質證和認證。對於比較復雜和證據比較多的案件,採取庭前交換證據的方法,化簡案件的審理難度,在法庭審理前進行證據交換,製作證據交換筆錄,在法庭調查進行當事人舉證程序時,先說明證據交換中雙方當事人對那些沒有異議的證據,由書記員記載開庭審理筆錄中,在以下進行的當事人舉證時,對沒有異議的證據不再進行舉證和質證。對於有異議的證據,在法庭調查中,採取分別由原、被告舉證,對方當事人進行質證。關於法庭認證問題,目前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主張當庭進行認證;第二種意見主張庭後合議庭評議時認證。我們傾向於第二種有主張意見,因為對於此類案件,在法庭調查上不可隨意認證,對有爭議的證據或證明力不十分明顯的證據,應當在庭後進行認證為好,不能以當庭認證衡量法官駕馭庭審的能力,對案件事實的舉證證明是雙方當事人的行為,需要對雙方舉示的證據全面、客觀地審查和判斷最後得出結果,因此,當庭認證存在著對證據認識的片面性。當庭認證往往會出現一些矛盾問題,作為證據要具備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的基本要素,當原、被告對同一事實提出相反的主張,並舉示證據時,就存在著雙方所舉示證據的證明力大小的問題,由於我國民事訴訟並非採取強制律師代理制度,當事人對證據的「三性」認識和證據的證明力大小的不確定性問題,有些證據具有客觀性,但與本案卻無關聯性,而當事人在法庭審理中又沒有異議,導致當事人質證意見和法庭認證的不一致,如果當庭認證往往出現一些矛盾的問題,因此,最好是在庭後合議庭評議時認證,對合議庭的認證結果在判決書中表述。採取第一種意見,會出現當庭認證後,在判決中不採信的情況,會造成當事人對法官的不信任,認為法官出爾反爾

⑶ 我國司法體系辦案流程

司法是國家法律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國家司法機關依據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一詞的基本含義是相對於立法和執法而言的。?
從主體上來看,目前我國有人主張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局這四家機關都是司法機關,也有人主張司法機關只有法院一家。實際上,我國司法機關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審判系統(即法院系統),一個是檢察系統(即檢察院系統)。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管理機關即司法局是典型的行政執法機關,我們可以稱這兩個機關是政法機關,但不能稱這兩個機關是司法機關。?
我國的檢察院系統分為四級,分別是:基層檢察院、中級檢察院、高級檢察院、最高檢察院
。這四級檢察院分別是按國家行政區劃設置的,分別設在區或縣級行政區中、地區級行政區中、省級行政區中和國家級行政區中。在我國,檢察機關的職權主要有三項,分別是檢察權、偵查權和監督權。檢察權主要是負責對刑事案件的批捕、審查與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偵查權主要是對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和貪污、受賄等犯罪進行偵察;監督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監督,一是對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的監督,如果檢察院認為法院對民事案件的審理不公正,可以依職權提起抗訴。另一個監督是對法院審判刑事案件的監督,也是以抗訴的形式對法院的審判進行監督。第三個監督是對國家司法、執法人員的監督。
?
我國的法院系統也分為四級,分別是基層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和最高法院,其設置和檢察院一樣是按我國行政區劃設置的。我國法院的職權主要有兩項,一是審判權,包括對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的審判權。我國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四級兩審制,四級就是前面提到的法院的四個級別設置,兩審是指一個案件可以經過初審和上訴審程序。對於初審判決不服的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上訴。第二項權力是執行權,包括對本院審理的案件的執行,也包括對外地法院委託案件的執行,還包括對行政執法機關委託申請的執行以及對仲裁裁決的執行。?
法院系統和檢察院系統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司法體系,這兩個系統在憲法的約束下本著正確、合法、及時、獨立、公正、平等的原則完成國家的司法活動,使國家的正常法律生活得以正常進行。

⑷ 司法程序怎樣進行

普通程序是,
1,起訴。通常是書面起訴,要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2,受理。法院經過審查,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的決定立案。
3,審理前的准備。給被告送傳票,被告提出答辯狀,雙方交換證據,法院允許自行調解。
4,開庭。開庭准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和宣判。

⑸ 司法部辦案程序規定有哪些

您好:
司法部辦案程序規定
一、政策起草和宣傳
1、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2、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3、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4、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5、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二、監督管理和調節
1、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2、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3、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4、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三、參與國際司法事務
1、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2、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3、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劃財務工作。
4、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5、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⑹ 司法程序包括哪些

網報-現場確認-自行列印准考證-考試-領取合格成績單-提交相關申請材料-領取證書。。祝願考試順利

⑺ 司法活動具體指哪些程序

只要是 公安局 檢察院 法院 在辦理刑事案件時 都叫司法活動!

熱點內容
領導叫我考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1:02:05 瀏覽:235
銀海區法院 發布:2025-07-30 10:57:10 瀏覽:315
最高人民法院黃松有 發布:2025-07-30 10:48:57 瀏覽:698
法院54軍 發布:2025-07-30 10:47:51 瀏覽:141
工商管理專業考法律碩士怎麼樣 發布:2025-07-30 10:45:02 瀏覽:754
兒童閱覽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43:38 瀏覽:18
如何三班倒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7-30 10:40:45 瀏覽:655
消防維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37:29 瀏覽:744
2016復旦法律碩士法學 發布:2025-07-30 10:35:55 瀏覽:525
准則條例政治紀律 發布:2025-07-30 10:24:34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