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能民法計
1. 民法期間計算的起日,終日如何計算
民法總則第二百條規定:「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回時計算。」第二百答零一條規定:「按照年、月、 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人,自下一日開始計算。按 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按照年、月計算期間的,到期 月的對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沒有對應日的,月末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第二百零三條規定:「期間的最後一日是法 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結束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期間的最後一日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時;有業務時間的,停 止業務活動的時間為截止時間。」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期間的計算方法依照本法的規定,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 另有約定的除外。」
2. 民法在法律中有什麼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專間的財產關系屬和人身關系.學習民法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保障民事活動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3. 民法通則第47 49條為什麼廢止
第四十七條 企業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企業法人被撤銷專、被宣告破產的屬,應當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
第四十九條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
的;
(六)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
個人理解,上述兩個法條都被其他法律所替代。
如47條,已經有了新的《破產法》了,破產法是專門規定這方面的法律。49條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已經不合時宜了。當然要被廢除來。司法實踐中,已經不用上述條文了。
4. 民法通則中關於欺騙行為的條款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五十九條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1、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2、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第六十條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六十一條 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
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
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
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
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
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
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
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5. 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公民進行民事活動有哪些需要遵守的
法律有規定
民法通則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回遵循自願、公平、等答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6. 民法問題求助!
B、C,如果是單選的話選C。
協議中有三項權利義務的設定
1.10萬元的現金所有權轉移請求權
2.一年後加倍償還的利息請求權
3.三居室住房代償的抵押設定
1是有效的
2是部分無效的,超過同期同種銀行貸款利率四倍以上的部分無效
3是無效的。這種債務不履行,擔保物所有權轉移的約定屬於流質契約,為法律所禁止。
本法律行為為借款合同行為,物權的擔保為從合同行為,法律效力依主合同而定,而借款合同主標的合法,但利息約定過高,之所以出現利息如此之高的情況,是因為張某父親病危,符合民法通則意見69條關於乘人之危的規定:「一方當事人乘對方處於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可以認定為乘人之危。」而根據合同法54條第2款(民法通則58條第1款第3項規定乘人之危為無效行為,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綜上,該行為屬於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單選選C的理由是因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還包括脅迫、欺詐產生的民事行為,與B相比,C顯然是最佳答案。
7. 民法通則第2條規定的民法調整對象定義有什麼不足
我國《民法通則》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草案》第2條的規定與此大體一致,只不過是《草案》第二條將《通則》中的「公民」換成了「自然人」。
我國學者在《通則》起草中,對於民法的調整對象進行了廣泛的討論。《通則》第2條的規定,採取了所謂「平等主體關系說」。對此條的意義,我國學者普遍認為:民法調整對象課題具有維護民法的特殊價值,「平等主體關系說」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一方面,通過強調「平等主體」肯定了公民、法人為私的利益的主體身份的存在,也適應了當時恢復私人空間以及推進市場經濟平等自治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回擊了當時盛行的計劃經濟色彩很濃的經濟法理論。通過對平等主體關系的定位,維護了民法的存在范圍,防止民法經濟法化或公法化傾向。從學術貢獻上看,「平等主體關系說」也為我國當時私法的觀念和私法制度的培育奠定了基礎。(p.19)
但具有如此重要意義的一條法律規定卻存在最基本的語法錯誤。
本句前一部分已經表明了民法所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後面卻又再強調「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顯得前後重復。更為重要的是,以「平等主體」作為後者的定語來修飾,並不符合語法規范。看下面兩個句子:(1)這個政權是革命群眾的工人、農民、學生、士兵的政權。(2)動物園里有很多兇猛動物的老虎、獅子、狼、蟒蛇。
句(1)中「群眾」與「工人、貧農、學生、士兵」同義,二者不能相互修飾。而「革命的」則可修飾二者中的任何一個。如此,句(1)可修改為:「這個政權是革命群眾的政權」或「這個政權是革命的工人、農民、學生、士兵的政權」。如果想要傳達「群眾」和「工人、貧農、學生、士兵」這兩個信息,完全可以在「這個政權是革命群眾的政權」之後,再加上一句「革命群眾包括工人、農民、學生、士兵」。句(2)中,「動物」與「老虎、獅子、狼、蟒蛇」等同義,二者也不能相互修飾。但「兇猛的」則可修飾二者之任何一個。如此,句(2)便可修改為:「這個動物園里有很多兇猛的動物」或「這個動物園里有很多兇猛的老虎、獅子、狼、蟒蛇。」
同樣,《民法通則》第2條中,「主體」與「公民、法人」為同義語,「平等」為形容詞,可作修飾語,它可以修飾「主體」,也可以修飾「公民、法人」,唯「主體」與「公民、法人」不可相互修飾,哪怕在「主體」前面加上一個「平等」。
所以僅從語法角度分析起來,《通則》第2條可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前款所稱平等主體包括公民、法人。」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很可惜的是,在此後的立法活動與大量的民法教材中,這樣的語病仍在延續著。
1999年3月15日頒布,同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若按上述分析,本條可改為:「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前款所稱平等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或「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於2002年12月23日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提請審議的《民法草案》第2條中,也完全重復了這個錯誤。《民法草案》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之間、法人之間、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此條規定與《民法通則》相比,將「公民」改作「自然人」,顯然是一個進步,但措辭的不妥是原模原樣的。
反觀當日全國人大法工委主任顧昂然《關於<民法草案>的說明》,則會發現,他在提到民法的調整對象時所用的措辭與《民法草案》是有所不同的。在《說明》中,顧昂然說:「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准則。」這里,他沒有重復《通則》第2條與《草案》第2條的措辭錯誤。
當然,也有學者已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如在以梁慧星作為課題組負責人的中國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所編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第3條,便對此種措辭錯誤作出了修正。此條規定:本法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團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p.1)
這樣,先不論《民法通則》與《草案》第二條的實質內容是否有必要規定與規定的是否合理,單從語法角度上考察,該條的修正是必要的,同時,相關著作的用語也有修正的必要。
8. 借條寫成計開民法有什麼規定
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是借條需要具有法律效力則內容必須要符合專要求。
一個借屬條要想讓它具有法律效力,應具備如下內容:
1、應寫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應寫清楚借款金額,包括大寫和小寫的金額;
3、應寫清楚借款時間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確的借款期限;
4、應寫清楚還款的具體年月日;
5、應寫清楚借款的利息,應有明確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終應支付的借款利息總額(包括大寫和小寫金額)等約定;
6、應寫清楚借款本息償還的年月日時間及付款方式;
7、應有借款本人親自簽章、手印或親筆書寫的簽字。
9. 民法筆記 要詳細點 急用
2011金可可民法總論課堂筆記(第一周)緒論
案例一:同學想在四期的蛋餅攤上買一個蛋餅(注意:這是一場同學與老闆,蛋餅與飯團之間的混戰!!!)
1、同學:「老闆,買一個蛋餅。」老闆:「好嘞。」
Q:同學與老闆就蛋餅的買賣合同是否有效成立?
法條援引:《合同法》13、21、25、130條
合同法第13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的方式。
第21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25條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130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本案中,同學:「老闆,買一個蛋餅。」是要約,老闆:「好嘞。」則是承諾(其內容與同學的要約內容一致),並且該意思表示到達了對方,承諾生效,因此,同學與老闆就蛋餅的買賣合同有效成立。
2、老闆將蛋餅做好之時,誰對該蛋餅擁有所有權?
法條援引:《物權法》第30條,
物權法30條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本案中,做蛋餅的原料都屬於老闆,老闆做蛋餅的行為屬於事實行為,當蛋餅做好時,該事實行為成就,因此,此時老闆對該蛋餅擁有所有權。
3、(1)老闆將做好的蛋餅放在手中,對同學說:「同學,你的蛋餅。」此時,蛋餅的所有權歸誰?
法條援引:《合同法》第133條
合同法133條 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本案中,老闆此時佔有蛋餅,對其擁有完全的控制,且此時還沒有將它交付給同學,所以,此時老闆對該蛋餅擁有所有權。
(2)同學伸手去接蛋餅,此時老闆與同學各執蛋餅的一端,問此時蛋餅的所有權歸誰?(有必要嗎。。。)
此時,老闆與同學對該蛋餅共同共有。
(3)老闆放手,同學一人抓著蛋餅,此時蛋餅的所有權歸誰?
此時,老闆已將蛋餅交付給了同學,蛋餅脫離老闆的控制,同學佔有該蛋餅,所以此時同學對該蛋餅擁有所有權。
4、老闆問同學要4元,同學說:「不對,去年我來這里買只要3元。」老闆說最近物價漲了,同學說:「不對,現在這附近其他的蛋餅攤上一個蛋餅也只賣3元,怎麼就你的漲了?」老闆說我就是漲了,你能怎麼樣!老闆與同學爭執不下。請問此時同學應付3元還是4元?
法條援引:《合同法》61、62-2條
合同法61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合同法62條 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本案中,同學與老闆在訂立買賣合同時,沒有就價款作約定,且事後不能達成協議,因此,根據62-2,如果經查實附近地區一個蛋餅的市場價格確是3元的話,同學只需付給老闆3元。
5、正在老闆與同學爭執不下時,突然出現一隻小狗將蛋餅叼走,老闆大怒:「都是你的錯,快賠我蛋餅的錢!」同學也怒了:「明明是你的錯,我不僅不能把錢賠你,你還要賠我蛋餅的錢!」請問該問題當如何解決?
法條援引:《合同法》第142條 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風險負擔指由於不可歸因於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原因致標的物毀損滅失的責任的承擔。
本案中,蛋餅被小狗叼走既不是老闆的過錯也不是同學的過錯,且此時老闆還沒有將蛋餅交付給同學,因此由老闆承擔蛋餅滅失的風險,老闆不能再問同學要錢,同學吃不到該蛋餅,也不能問老闆要錢。
6、老闆在與同學爭執之時,一時大怒,將同學的額頭打出血,問同學有沒有權利問老闆要錢?
法條援引:《侵權責任法》6-1,15,16條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本案中,老闆在打傷同學的事件中有過錯,且是故意,因此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同學的相應損失。如果同學在開庭時要求老闆賠禮道歉,法官可以同意。
7、如果上例中老闆是一個精神病人,是否要負侵權責任?
援引法條:民法通則13-1,58條,侵權責任法32條
民法通則13-1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民法通則58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本項刪除)
(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侵權責任法32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本案中,老闆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需要承擔責任。
8、老闆在庭審時對同學說:「我可以賠償你的損失,但你還是要買我的蛋餅,把蛋餅的錢付給我。」請問同學是否可以拒絕?
法條援引:合同法第9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58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本案中,老闆遲延履行債務,致使不能再對同學產生利益(肚子餓時填飽肚子),同學可根據94-4解除合同。
9、老闆將蛋餅做好後,同學後面的一個人說這個蛋餅給我,我給你5元,老闆不顧同學的反對,執意將蛋餅先賣給了後面的一個人,同學對此該如何?
援引發條:合同法62-4,107條
第六十二條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本案中,老闆沒有履行合同義務(沒給同學蛋餅)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超過必要的准備時間,即做一個蛋餅的時間),同學可以依據第107條的規定,要求老闆繼續履行(再做一個蛋餅)或者賠償損失。
10、在上例中,老闆貪錢想先把蛋餅給後面的人,同學堅決不同意,說他就要剛剛做好的這個蛋餅,即使再做一個蛋餅給他也不要,他能否阻止老闆的行為?
不能,因為在之前他與老闆的買賣合同中,只約定了買「一個蛋餅」(種類之債),而不是「這個蛋餅」(特定之債),因此他不能阻止老闆的行為,但他可以要求老闆因其遲延履行而負違約責任。
11、同學想買一個蛋餅,用手指指蛋餅,又豎起食指(要一個),老闆說:「好嘞。」做好一個蛋餅捧到同學面前,同學此時又不想吃蛋餅了,於是說「我剛才什麼都沒說啊。」請問同學能否反悔?
援引法條:合同法第10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本案中,同學採用默示的形式與老闆訂立了買賣蛋餅的合同,同學「用手指指蛋餅,又豎起食指(要一個)」是要約,老闆看到同學指向蛋餅並說了聲「好嘞」則是承諾。默示是第10條中的「其他形式」,同學與老闆之間的買賣合同有效成立,同學不能反悔,否則要負違約責任。
12、同學想買一個飯團,他邊接女朋友的電話邊指指飯團,老闆誤認為是蛋餅,說了聲「好嘞」,於是做了一個香噴噴的蛋餅給同學,同學說我要的是飯團不是蛋餅啊,並有兩名無利害關系人證明同學剛才指的是飯團。
援引法條:合同法54、58條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 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13、同學想買一個飯團,他邊接女朋友的電話邊指指飯團,老闆誤認為是蛋餅,說了聲「好嘞,要一個蛋餅」,於是做了一個香噴噴的蛋餅給同學,同學說我要的是飯團不是蛋餅啊,並有兩名無利害關系人證明同學剛才指的是飯團。也有兩名無利害關系人證明聽到了老闆的那句話。
14、同學想買一個飯團,但因忙於接聽女朋友的電話誤指為蛋餅,老闆說了聲「好嘞。」於是做了一個香噴噴的蛋餅。
15、老闆在給同學做蛋餅時,女朋友讓同學立刻回去,於是想不買蛋餅了,老闆不幹,一定要讓同學買蛋餅,後面的人說這個蛋餅給我吧,我給你3元,老闆也不讓後面的人買這個蛋餅。請問誰來賠償由此產生的損失?
援引法條:合同法第119條 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本案中,老闆可以要求同學承擔違約責任,但他在明明可以將蛋餅賣給後面的人的時候偏偏不賣,沒有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因此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案例二:一個6歲的小孩
1、 用壓歲錢買了一個蘋果機,其父母很憤怒,是否可以要求商家退款?
可以。
援引法條:民法通則第12、58條
12條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58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2、 將鄰居打了一頓,是否要賠錢?
援引法條: 侵權責任法32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注意:民事行為是法律行為,而侵權行為不是民事行為!
補充:
我國的民事行為體系:
此分類不科學,因為合法性是生效條件,而非成立條件。
法律行為是大陸法系民法普遍採用的概念,而我國的民法通則生造所謂「民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存在邏輯矛盾。(梁慧星《民法總論》第159頁)
一般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體系是這樣的:
民事行為是法律行為(金可可的觀點),而在這個體系下,法律行為屬於適法行為,侵權行為屬於違法行為,因此侵權行為不是法律行為,也就不是民事行為。
3、 在河邊撿到一隻小烏龜,是否能取得其所有權?
可以。事實行為—對無主物的先佔—原始取得,撿小烏龜的行為是事實行為。
援引法條:物權法第30條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先佔:以所有的意思,先於他人佔有無主的動產,從而取得其所有權的事實。
無主物:最常見者為拋棄物,即基於所有人或處分人的意志而放棄所有權的物。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財產,歸國家所有,不適用先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