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工會司法

工會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1-10 17:10:55

㈠ 在街道辦事處中,人社,民政,司法,計生,工會,比較一下哪個部門好一些,各自的職能又是什麼……

在街道辦事處的工作部門中,人社、計生、司法部門相對工作較多、較累、較繁雜;工會相對最清閑,幾乎沒事;民政部門相對來說最好,有事情干,還不累人,特別是在辦理社會救助、低保審批等方面,居民群眾會把你當做貼心人。

㈡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的職責包括哪些方面

1參與立法活動

工會可以參與立法。這不僅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需要,也是履行工會社會職能的需要。工會參與立法,可以在法律、法規中更好地體現和維護職工的利益。對此,《工會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上的人民政府研究起草法律或者法規、規章,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確認和保障工會參與立「法」活動的權利。基層工會的參與立法活動,主要體現在參與基層工會所在企業、事業單位的制訂各項涉及職工利益的規章制度。

工會參與立法的范圍主要是參與涉及職工具體利益的各項法律、法規的制定,如參與有關職工民主權利、民主管理、社會監督、勞動生活水平、社會保障、文化技術、教育、體育等方面和涉及職工的社會公共利益(如物價、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立法。

工會必須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努力協調與立法部門的關系,疏通渠道,才做更好地參與立法工作。同時,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法律業務水平,注重調查研究,發揮工會法律部門的特長,向有關部門提出切合實際的法律意見。

2為工會參政議政提供法律依據

參政議政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行使國家管理權的一種重要形式,工會代表及組織廣大職工參政議政是充分發揮工會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的重要內容,因而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立法只是工會參政議政中廣泛內容其中的一種,此外,還包括參與各級政府制定與實施有關國家和地方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與政府或有關部門研究協商涉及職工具體利益的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和問題,特別是急需解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參加國家機關召開的決定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的有關會議等。工會做好參政議政工作,是從根本上代表和維護職工權益的關鍵。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協調政府有關部門的關系,並使這種關系法律化、制度化。同時廣泛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注意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3為職工和工會組織提供法律服務

工會不僅要代表職工利益,而且當這種利益遭到不法侵害時,要依法加以維護。現階段,還存在社會利益的多樣化,存在著貪污腐化、打擊報復的不正之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違法亂紀行為也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管理不規范的私營企業、外資企業,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更為嚴重,這就要求工會運用法律手段同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作斗爭,為職工提供法律幫助,使職工合法權益得以維護。

工會組織的自身建設和各項業務的開展牽涉到許多法律問題。自身建設需要規范化、制度化,需要制定一些規范性文件,如工會章程、工會經費使用辦法、工會幹部的選舉等,制定這些文件,都必須以國家法律、法規和一些規定為依據。工會法律工作就需要為這種統一提供法律幫助。工會的各項業務也同樣離不開法律問題,如工會興辦的各種經濟實體(企業和文化、技術、體育、療養等事業)在開展業務活動中,經常會碰到法律問題,其中最多的是簽訂和履行合同問題、債權債務糾紛問題等。在強調依法辦事的今天,工會的各項業務也應當納入法制軌道。工會法律工作,就是要從法律上幫助業務部門正常開展業務,並為此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參加訴訟活動等。

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本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對侵犯職工權益的事件,要敢於堅持原則,把問題解決在最初,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態的擴大。同時,對那些基層不能或很難解決的重大疑難問題,尤其是突發性事件、集體爭議事件等,基層工會要及時向上級工會報行,以得到幫助解決。各級工會領導也要親自去抓,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切實維護職工正當權益,同時加強說服教育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職正群眾。對工會組織的自身建設和各項業務的開展,要充分發揮專業特長,使工會活動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4依法調解處理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問題,即權利與義務發生的分歧而引起的爭議。勞動爭議能否及時、正確地處理,將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和人民群眾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處理好勞動爭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勞動關系也向多樣化、復雜化方向發展,勞動爭議也復雜化。完全沿用過去那種單純依靠行政或經濟方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把解決勞動爭議納入法制軌道。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工會有權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仲裁直至代理職工參與訴訟活動。新《工會法》對此也作了專門規定:「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職工認為企業侵犯其勞動權益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等。因此,工會法律部門應當主動參與解決涉及到勞動爭議的案件。

5對職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向公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普及公民的法律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是司法部門和全社會共同的職責。對職工進行法制教育是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職工樹立主人翁意識、遵紀守法、做「四有職工」的重要方面。

要做好這項工作,工會法律工作部門應當主動協同司法宣傳部門,參與制訂並認真貫徹落實法律宣傳規劃,各基層工會要根據地方工會的部署,結合各個單位的實際情況,採取各種形式,有目的地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法律宣傳教育工作長期一貫、深入有效地開展起來,使億萬職工的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自我維護的能力。

㈢ 工會所在單位性質檢察院檢察院工會所在單位性質該怎樣填寫

摘要 檢察院是國家檢查機關,也是司法機關,單位人員屬於行政性質。

㈣ 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是什麼

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如下:

(一)參與職能:代表和組織職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參與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實施民主監督,是工會代表職工權益,依法維護職工利益的重要渠道、途徑和形式。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過程中,工會履行參與職能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運行主體都是相應的法律規范。所以,工會要加大對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開展群眾性監督的力度,主動參與立法,從源頭上依法維護職工的權益。

(二)維護職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由於勞動關系主體存在隸屬性,勞動者隸屬於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這對矛盾中很明顯勞動者是弱者,是需要保護的對象。

勞動者為了取得平衡,應該依法組建工會,加入工會,在工會的組織下為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進行抗爭,這是非常現實而有效的途徑之一。工會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就是維護了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是維護了穩定的大局,就是維護了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

(三)建設職能:在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出路在於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工會代表和維護的職工具體利益的最終實現也在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所以,工會必須從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出發,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參加建設和改革,努力完成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積極推動社會經濟效益和生產力的提高。

(四)教育職能:工會教育職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在新時期,勞動者已成為獨立、自主、自由的勞動者,他要自我決策、自我負責、自我發展;

勞動力進入市場,在勞動力市場中,勞動者的地位、利益完全取決於個人的素質,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要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有較高的素質。這就需要學習,接受教育。因此,工會為了更好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就必須履行好教育這一職能。

(4)工會司法擴展閱讀:

新時期工會工作的五種理念

全面服務理念。對職工的服務應該涵蓋全體職工,而不是部分職工,不能讓一個職工游離於工會組織之外。同時,對職工的服務應該涵蓋職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局部一個方面的。涵蓋生產上各個環節,生活上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層面。

終身關愛的理念。工會是職工之家,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終身關愛的對象。一是終身關愛職工生活。時刻把職工冷暖掛在心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和困難。二是終身關愛職工工作。要有留住人的機制措施,創造積極的就業環境,關注職工就業能力,提高適應不同工作環境的能力。

重點維權理念。維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要把依法主動科學維權作為工會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一是涉及職工利益的行政決策,工會要源頭參與,提出可行的方法和依據。二是監督好勞動法律法規的實施。發揮工會群眾監督作用,保證勞動法律法規落地。

三是做好職工個案訴求。對職工個人的利益訴求和勞動爭議事件,工會要堅定地替職工說話,幫職工辦事。

延伸親情理念。工會要把工作觸角延伸到職工家庭,一是穩定職工情緒,解除後顧之憂,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二是促進家庭和諧,提高職工榮譽感。一人就業全家幸福。工會大家庭不僅是職工本人,而且延伸到了職工家人。三是擴大社會影響,承擔社會責任。工會工作要給予職工人文關懷,從精神層面和生活需要層面,滿足職工需求。

職業發展理念。要關注職工的職業發展,讓職工看到個人的發展前景。因此工會要在職工職業發展上做文章,不僅要提高職工專業技能,而且要提高個人的職業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一是培養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意識;

二是增強職工個人崗位認知度,凸顯自身崗位價值;三是樹立職工終身學習理念,適應科技進步快速發展的需要。

㈤ 職工進入司法程序能享有工會福利待遇么

尊敬的當事人,您好,根據你咨詢的問題,如單位以各種理由拒不支付薪資或有其他違法行為,勞動者可以到當地街鎮所設勞動監察中隊或者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投訴,也可以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我們有處理勞動糾紛的豐富經驗,可以更好維護您的合法權益!具體需要了解案件詳細情況才可能給你專業的意見,如需要法律幫助,可以直接再次進行追問咨詢或者最好攜帶相關資料給我進行詳細分析。

㈥ 請問工會一共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與工來會相關的法律法規源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中國工會章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護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 等。

㈦ 涉及工會的法律有哪些

主要有一些幾部
1《工會法》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回共和國工會法答》若干問題的解釋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不得與所在地總工會就工會經費收繳問題聯合簽發文件的通知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產業工會、基層工會是否具備社團法人資格和工會經費集中戶可否凍結劃撥問題的批復
5最高人民法院、國家教育委員會、共青團中央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關於審理少年刑事案件聘請特邀陪審員的聯合通知
6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司法部《關於港九工會聯合會更換印章事的通知》的通知
7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民政部、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於深入宣傳婚姻法的通知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判處徒刑緩刑的人在緩刑期間應否降職降薪應否予以管制與剝奪政治權利和開除工會會籍問題的復函

㈧ 工會的權利是民主意義上社會意義上法定的什麼權

工會的權利不是行政權、不是司法權,而是民主意義上、社會意義上法定的參與權與監督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章:工會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會有權要求糾正,保障職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決定的事項,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法辦理。

第二十條 工會幫助、指導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工會簽訂集體合同,上級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企業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企業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請仲裁,仲裁機構不予受理或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一條 企業、事業單位處分職工,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

企業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工會認為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要求重新研究處理時,企業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職工認為企業侵犯其勞動權益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二十二條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採取措施予以改正;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研究處理,並向工會作出答復;企業、事業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可以請求當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處理:

(一)剋扣職工工資的;

(二)不提供勞動安全衛生條件的;

(三)隨意延長勞動時間的;

(四)侵犯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權益的;

(五)其他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

第二十三條

工會依照國家規定對新建、擴建企業和技術改造工程中的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進行監督。對工會提出的意見,企業或者主管部門應當認真處理,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二十四條

工會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企業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工會有權向企業建議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企業必須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五條 工會有權對企業、事業單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調查,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

第二十六條

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並有權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工會提出的意見,應當及時研究,給予答復。

第二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第二十八條 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

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總工會可以為所屬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服務。

第三十條 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機關辦好職工集體福利事業,做好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和社會保險工作。

第三十一條

工會會同企業、事業單位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態度對待勞動,愛護國家和企業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活動,進行業余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組織職工開展文娛、體育活動。

第三十二條 根據政府委託,工會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條 國家機關在組織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規章時,應當聽取工會意見。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勞動就業、工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時,應當吸收同級工會參加研究,聽取工會意見。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召開會議或者採取適當方式,向同級工會通報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和與工會工作有關的行政措施,研究解決工會反映的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系方面的重大問題。



㈨ 工會在勞動糾紛解決中起哪些作用

就夏某咨詢的問題,政策咨詢台特邀請相關律師回答如下: 根據《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規定。當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權益的時,工會有權利,依法要求單位承擔法律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如果繼續不履行責任,工會有依法提請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進行仲裁,或者到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此外,工會可以要求糾正,如果勞動者提起訴訟,工會可以提供幫助。既包括勞動合同,也包括集體合同,從工會來講,主要的還是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當然,如果行政上出現了問題,工會還可以要求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出面來解決。 工會在勞動爭議處理中要履行好參與協商、調解、仲裁或訴訟活動的重要職責。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工會應積極參與勞動爭議協商或直接代表職工當事人進行協商。 同時依據法律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三方原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三方組成,工會代表是其中一方。企業可以成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職工代表由工會成員擔任或者由全體職工推舉產生,企業代表由企業負責人指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

熱點內容
領導叫我考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1:02:05 瀏覽:235
銀海區法院 發布:2025-07-30 10:57:10 瀏覽:315
最高人民法院黃松有 發布:2025-07-30 10:48:57 瀏覽:698
法院54軍 發布:2025-07-30 10:47:51 瀏覽:141
工商管理專業考法律碩士怎麼樣 發布:2025-07-30 10:45:02 瀏覽:754
兒童閱覽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43:38 瀏覽:18
如何三班倒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7-30 10:40:45 瀏覽:655
消防維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37:29 瀏覽:744
2016復旦法律碩士法學 發布:2025-07-30 10:35:55 瀏覽:525
准則條例政治紀律 發布:2025-07-30 10:24:34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