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監聽

司法監聽

發布時間: 2022-01-10 17:14:10

司法局可以監聽市民的電話嗎

只有公安局對嫌疑人有權監聽

⑵ 竊聽證據的合法性問題

竊聽證據只有司法機關進行的經過審批的合法竊聽取得的證據是合法的.但只有在刑事訴訟的偵察過程中才可能用到竊聽手段.所以在民事訴訟中無效.在刑事訴訟中是合法的
個人進行竊聽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不管在民事訴訟還是刑事訴訟中都無效.

⑶ 竊聽是否違法

竊聽如果造成嚴重後果的就是違法行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規定:

【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考試作弊罪】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

3、《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規定:

《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條所稱「專用間諜器材」,是指進行間諜活動特殊需要的下列器材:

(一)暗藏式竊聽、竊照器材;

(二)突發式收發報機、一次性密碼本、密寫工具;

(三)用於獲取情報的電子監聽、截收器材;

(四)其他專用間諜器材。

專用間諜器材的確認,由國家安全部負責。

(3)司法監聽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律師可單獨會見不被監聽了嗎

在《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實施了13年之後,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規定作出修訂。全國律協官網中國律師網12月8日公布了《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規定》。12月10日,澎湃新聞從司法部證實,新規已經印發。

根據新規,罪犯的監護人、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律師,律師可以單獨會見罪犯。新規還增設規定,辯護律師會見被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在押罪犯時,不被監聽,監獄不得派警察在場。

根據原暫行規定,律師會見在押罪犯,一般應由兩名律師參加,也可以由一名律師帶一名律師輔助人員參加。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律師徐昕告訴澎湃新聞,之前規定會見必須兩人不合理,增加了當事人和律師的負擔。

新規取消了會見人數限制,規定在押罪犯可以委託一至兩名律師。委託兩名律師的,兩名律師可以共同會見,也可以單獨會見。律師還可以帶一名律師助理協助會見。

徐昕說,之前他在代理案件過程中,有監獄要求必須罪犯本人委託,比如必須罪犯本人郵寄委託書,也給當事人和律師增加了麻煩。

新規明確,罪犯的監護人、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律師。罪犯的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律師的,律師第一次會見時,應當向罪犯本人確認是否建立委託關系。

原暫行規定規定了律師可以會見的四種情形:在刑事訴訟程序中,擔任辯護人或者代理人;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中,擔任代理人;代理調解、仲裁的律師可以會見在押罪犯:其他需要會見在押罪犯的情形。

新規保留了前三種情形,刪除了暫行規定中「其他需要會見在押罪犯的情形」條文,增設規定: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申訴的;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的;解答有關法律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其他文書的律師也可會見在押罪犯。

新規還規定,其他案件的代理律師,需要向監獄在押罪犯調查取證的,可以會見在押罪犯。

徐昕說,原先規定的律師可會見范圍非常窄,如申訴的這類罪犯最需要律師但得不到保障。新規還規定其他案件需要向在押罪犯取證的可以會見,「這是進步的,之前律師有需要只能向司法機關申請調查取證,但往往也得到不回應。」

新規第十一條規定,律師會見在押罪犯時,監獄可以根據案件情況和工作需要決定是否派警察在場。辯護律師會見被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在押罪犯時,不被監聽,監獄不得派警察在場。徐昕認為,在押罪犯被偵查、起訴、審判的情況包括發現漏罪或新的罪行,或者決定立案再審等情況。這意味著就新的案件而言,在押罪犯仍未定罪,與看守所見會嫌疑人相關規定保持了一致。

徐昕還說,新規畢竟規定了可以根據情況派警察在場,他建議該條第一款修改為:律師會見在押罪犯時,不被監聽;監獄一般不派警察在場,但有安全性問題的除外。

另外,新規還增設了一條對律師會見時的限制,不得實施與受委託職責無關的行為。

⑸ 什麼是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判多少年

一、什麼是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
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是指違反法律規定,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據國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因此在我國,竊聽、竊照專用器材是一般禁止持有、使用的物品,除非法律特別授權,持有、使用即為非法。對於有關機關確有需要的,其具體使用程序也應做嚴格的限制,如國家安全法第10條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因偵察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察措施。
(二)客觀要件
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非法使用是指非法竊聽、竊照。竊聽、竊照專用器材是用來進行秘密監聽、錄音、拍攝影象的專用工具,所以非法使用是指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進行非法竊聽、竊照。如果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公開錄音、拍攝影象,其持有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行為可能是非法的但其使用行為不屬於本罪客觀方面的「非法使用」。
非法竊聽是指非法使用竊聽專用器材,秘密監聽竊聽對象的言談、動靜。監聽對象既可以是我國公民,也可以是外國人,無國籍人,企事業單位。監聽內容包括私人談話、電話、日常生活起居、會議等。當然,如果行為人利用竊聽專用器材竊聽國家秘密的,則構成妨害國家秘密的犯罪。
非法竊照是指行為人非法使用竊照專用器材偷拍、偷錄他人活動或具他目標的行為,竊照的對象包括日常生活起居、個人交往活動、企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等。如果行為人用竊照專用器材偷拍、偷攝國家秘密的,構成妨害國家秘密的犯罪。
本罪屬結果犯,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才構成本罪。所謂嚴重後果是指由於行為人非法竊聽、竊照行為而致使竊聽、竊照對象傷、亡、遭受重大財產損失,嚴重損害國家政治利益等情形。這里的嚴重後果是指與行為人竊聽、竊照有關的危害結果,行為與結果之間既可以是直接因果關系,也可以是間接因果關系。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只要是年滿十六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人的自然人均可構成。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故意。在司法實踐中,行為人實施這種竊聽、竊照的行為,一般是出於某種非法的目的,有的則是出於好奇,不論行為人出於何種目的和動機,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二、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判多少年
犯本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⑹ 為什麼監視、竊聽不能作為證據

你所講的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對非法取得的供述和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證據予以排除的統稱,也就是說,司法機關不得採納非法證據,將其作為定案的證據。

非法取得的證據材能否在法庭上作為證據提出,能否作為對被告人定罪的根據,是訴訟中最易發生價值沖突的問題,具體就是涉及控制犯罪與保護人權、程序正當與實體真實等之間利益的沖突與平衡。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確立就是對兩種價值進行了權衡以後,所確定的認為保護人權比控制犯罪跟重要,程序正當比實體真實更重要。(也就是說你的說的憂慮都客觀存在,但是如果沒有非法證據排除就會有更多的刑訊逼供,本來就很弱勢的被告人將無人格尊嚴可言).對於強勢公權力來說,法律的選擇是寧願錯放一個,也不要一個擴張無法無天的公檢法。

1有利於司法機關嚴肅執法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試點項目啟動暨研討會有利於司法機關嚴肅執法,有效制止司法人員非法取證行為。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使執法人員在實施違法行為之前,就想到其後果。非法證據的排除,是對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工作的最終的否定和譴責。有利於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執法機關,在執法機關採取非法手段調查收集證據時,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有權拒絕,並在以後訴訟程序中要求排除。要想否定一項訴訟行為,最有效的莫過於其無效,而想制止辦案人員的非法取證行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宣告其違法獲得證據不具有可采性。從而督促司法機關守法並依法辦案。

2有利於徹底糾正違法行為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徹糾正違法行為,防止或減少冤假錯案。實踐中,造成冤假錯案的原因無不與辦案人員違法取證有關,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盡管可能放縱犯罪,但其最大優點就是要保證言詞證據的自願性,從而達到定罪處罰的准確性的目的。

3有利於切實保障訴訟參與人的權利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試點項目研討會非法證據規則有利於切實保障訴訟參與人的權利,能促進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制觀念的轉變。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否在刑事訴訟中確立,存在一個價值權衡的問題,如果允許將非法取得的證據作為定案證據,對查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實現國家刑罰權是有益的,但這樣做是以破壞國家法律所確立的秩序和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為代價的。反過來,如果對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又會阻礙對犯罪的查明和懲治,這與該國的刑事訴訟目的、主導價值觀念,對公民個人權利重視程序等因素都是相關的。該規則的確立,是一國文明水平的標志,它體現了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制觀念的轉變,即從懲罰犯罪第一到注重保護人權的訴訟觀念的進步。

⑺ 合法竊聽(刑事案件)所得證據可否作為民事案件證據使用

合法竊聽(刑事案件)所得證據可作為民事案件證據使用,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會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但需注意的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一條 視聽資料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八條 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7)司法監聽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九條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第七十條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一)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錄本;

(二)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製件、照片、錄像資料等;

(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

(四)一方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製作的對物證或者現場的勘驗筆錄。



⑻ 司法所會對矯正人員的手機進行監聽么如果會的話,錄音保存多久哪些單位可以調取錄音

第一矯正人員手機是定位用的,隨時了解你在哪裡,第二我有同學在司法所當所長,平時忙的要死,哪有功夫操這心,第三手機通話屬於個人隱私,沒有人隨便可以監聽的。

⑼ 非法跟蹤、監視、竊聽應判什麼罪

侵犯了隱私權。

《憲法》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專通信秘密受法律屬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9)司法監聽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熱點內容
領導叫我考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1:02:05 瀏覽:235
銀海區法院 發布:2025-07-30 10:57:10 瀏覽:315
最高人民法院黃松有 發布:2025-07-30 10:48:57 瀏覽:698
法院54軍 發布:2025-07-30 10:47:51 瀏覽:141
工商管理專業考法律碩士怎麼樣 發布:2025-07-30 10:45:02 瀏覽:754
兒童閱覽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43:38 瀏覽:18
如何三班倒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7-30 10:40:45 瀏覽:655
消防維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37:29 瀏覽:744
2016復旦法律碩士法學 發布:2025-07-30 10:35:55 瀏覽:525
准則條例政治紀律 發布:2025-07-30 10:24:34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