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犯民法
⑴ 多少歲算承擔法律責任
1、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民事責任:沒有年齡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3、行政責任: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1)幾歲犯民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之一: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
【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具體規定:
1、已滿 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16周歲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5、實施犯罪時的年齡,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過了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為已滿周歲。
6、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7、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對犯罪時的年齡沒有查清,而又關繫到應否追究刑事責任和判處何種刑罰的公訴案件,應當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
8、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及死緩。
9、已滿75歲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⑵ 民法規定成人的年齡
《民抄法通則》第十襲一條規定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
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
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⑶ 幾歲,犯事兒不犯法呢
人生從自己的哭聲開始,在別人的淚水裡結束,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福。一個幼小的生命從娘胎里期盼著體驗這滾滾紅塵的那天起,他的故事就已經開始了,並且,他的法律故事也隨之開始了。
人從14歲開始就屬於一個很“危險”的年齡了,因為從這一年起,人們將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據《刑法》規定,14—16歲屬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十四歲以下的女性兒童為幼女,與幼女發生性行為,無論幼女是否同意,均成立姦淫幼女犯罪,應當以強奸罪論並從重處罰;同時無論男女,只要是未滿十四歲均可成為拐騙兒童罪的對象和拐賣兒童罪的對象。
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14—16歲的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不執行治安拘留處罰。詢問不滿16歲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應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到場。
07
16-18歲
長到了16歲,人就開始有了勞動的權利,法律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
另外,《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年滿十六周歲,可以駕駛電動車自行車或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上道行駛;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08
18歲
18歲,就是成年人了。自此享有廣泛的公民權利: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權參與國家管理,擔任公職和社會職務的資格。於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
09
20-22歲
根據《婚姻法》規定,女性從20周歲開始,男性從22周歲開始,獲得結婚的權利能力。未達法定婚齡,無論男女,以夫妻名義同居者,無論是還舉辦過婚禮,或者通過其他欺瞞手段取得了結婚證,均不能獲得合法婚姻的效力。同時國家鼓勵晚婚,超過法定結婚年齡3年後結婚的屬晚婚。
10
45歲
如果你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為全國人民服務的博大情懷,並具備相應的條件,通過法定的程序,有資格成為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憲法》第七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四十五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11
55-70歲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3月9日發布了《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1999〕8號),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人人都會變老,在我們的社會溫暖的大家庭中,老人應該得到特別優待和尊敬。各地也根據具體情況對老年人制定了許多優待措施,如規定老年人可以免費乘坐車,博物館、紀念館、公園等免費向老年人開放等。
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對年滿70歲以上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不執行治安拘留處罰。
12
死亡
財產繼承
奮鬥了一生,帶著不舍與遺憾走近墳墓的時候,生前也沒留下一份遺囑規定財產的歸屬,那麼,這個時候就按照《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按照以下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在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既沒有第一順位的繼承人,也沒有第二順位的繼承人,財產被宣告為無主財產後,收歸國家或集體所有!
⑷ 民法典中末成年殺人,幾歲一一幾歲要負刑事責任
民法中,未成年人12歲開始要負刑事責任。
⑸ 民法典規定多少歲為未成年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規定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⑹ 民法總則規定多少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除外)。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兩種情況:
1、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6)幾歲犯民法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原文:
《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第22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算是未成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算是未成年?、
首先您是想問的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下算是未成年吧。
廣義上應該是指18周歲以下。
但是從一些法律量刑上來看,有些量刑也等同於將16周歲定為成年人了。
下面有些資料,應該可以做為參考。。。
目前,我們開展的未成年人刑事檢察所依據的法律,雖然能體現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精神,但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未成年人概念不規范。我國刑法中,兒童與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體,未成年人與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體。這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兒童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不相符合,我們應當在法律上統一制定標准,與國際接軌。
二是刑法總則中在定罪、量刑、行刑三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缺乏特別保護的原則規定。(1)在定罪方面,刑法第17條規定了不滿14周歲不能成為犯罪主體,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可以成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犯罪主體,年滿16周歲可以成為任何罪的犯罪主體。可見犯上述8種罪的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和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這兩類未成年人定罪等同成年人,沒有體現特殊保護和從寬的政策。
資料擴展:
立法經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 。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 。12月23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 。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體現對合同的保護,二審稿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 。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匯報。據沈春耀介紹,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 。12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 。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
⑻ 多少歲承擔法律責任
《民法》上10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承擔民事責任;10-18周歲為限制民事行專為能力人,屬可以行使符合年齡相適應的民事行為,承擔部分民事責任;18周歲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刑法》上,14周歲以下不承擔刑事責任,14到18周歲承擔,搶劫、強奸、盜竊等十項嚴重暴力犯罪的刑事責任,18周歲以上完全承擔刑事責任。
望採納
⑼ 法律最新規定幾歲為成年人,是16歲還是18歲
中國法律中規定的成年是指公歷生日的歲,且要從公歷生日的當天開始算起。在法律上已滿十六周歲且有收入來源可以供自己生活的也可以視為成年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9)幾歲犯民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一 :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以外的行為,如果同時觸犯了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罪名,定罪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慣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
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具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認為是犯罪。
⑽ 民法通則》規定,不滿多少周歲的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通則 》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內限制民事行容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