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失公平的司法解釋
❶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判斷合同是否顯失公平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當事人不缺乏經驗且不存在危難急迫的客觀事實,所簽訂的合同不構成顯失公平,不能請求撤銷合同。
裁判要旨
當事人不缺乏經驗且不存在危難急迫的客觀事實,所簽訂的合同不構成顯失公平,不能請求撤銷合同。此外,民間借款利率約定高於法定保護上限亦不構成顯失公平,當事人不可請求撤銷合同,但可請求法院對利息及違約金過高部分進行調整。
認定顯失公平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一是考察合同對一方當事人是否明顯不公平。公平原則的實質在於均衡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因此,對合同顯失公平的認定應結合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是否對等、一方獲得的利益或另一方所受損失是否違背法律或者交易習慣等方面綜合衡量。同時,這種結果的不公平是在訂約之時由合同的內容決定的,該合同一旦付諸履行,其結果將導致雙方得到經濟利益明顯失衡,也就是說評定雙方權利義務是否顯失公平,利益是否嚴重失衡,應以訂立合同之時合約的內容為基礎。
二是要考察合同訂立中一方是否故意利用其優勢或者對方輕率、沒有經驗。所謂利用優勢,是指一方利用其在經濟上或其他方面的優勢地位,使對方難以拒絕對其明顯不利的合同條件。所謂沒有經驗,是指欠缺一般生活經驗或者交易經驗。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72.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❷ 顯失公平怎麼界定
❸ 顯失公平」是否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
顯失公平是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顯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對方缺乏經驗,在訂立合同時致使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因而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法律規定顯失公平的合同應予撤銷,不僅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而且切實保障了公平原則的實現。
顯失公平的合同主要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此種合同對雙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合同,尤其是雙務合同應體現平等、等價和公平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合同正義。然而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而享受極少的權利或者在經濟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損失,而另一方則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利益,承擔極少的義務而獲得更多的權利。
2、一方獲得的利益超過了法律所允許的限度。如標的物的價款顯然大大超出了市場上同類物品的價格或同類勞務的報酬標准等。
3、受害的一方是在缺乏經驗或緊迫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行為。是指對一方當事人明顯有利而不利於另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
《民通意見》第72條規定: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❹ 如何認定顯失公平
給您個規定,您做個參考,可能有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72、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❺ 民法典關於顯失公平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關於顯失公平的規定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❻ 如何認定顯失公平,顯失公平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所謂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自己的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民事行為是否顯失公平應當以行為成立時的情況作為判斷標准。
顯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對方缺乏經驗,在訂立合同時致使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因而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法律規定顯失公平的合同應予撤銷,不僅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而且切實保障了公平原則的實現。
推薦您去看下面的網頁了解相關解釋。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