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偏置碰法规
『壹』 偏置碰撞测试发展史 汽车安全就该这样看
说起汽车安全,有个概念最近挺火:“偏置碰撞”。可是你知道偏置碰撞测试的发展历史吗?这项测试在汽车安全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
消费者买车回家,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路况,安全测试只是汽车“应试”指标的一个方面。因此,在买车的时候一定要构建“整体安全观”。
我们更要了解一款汽车的口碑和自己的需要。一款汽车的口碑是经历多年之后大浪淘沙的结果,对于购车非常有参考价值。而主被动安全配置的选择,更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开高速比较多的,建议选择带有胎压监测的车型等等。希望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买到喜欢的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国内的汽车碰撞测试标准时什么
C-NCAP是中国汽车技来术研究源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的。它把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
『叁』 中保研再放大招,右侧25%偏置碰撞让车企颤抖
要说整个2019年让无数车企为之颤抖的是谁?那一定是中保研C-IASI了,就因为这个机构的出现,不光把很多在C-NCAP上获得五星的车企打回原形,还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消费者不知道的真实一面,比如皮实的大众并不皮实等等。
在此要提醒的是,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绝不只是揭露车企造车的安全性,而是通过对车辆安全性的评估,来对汽车保费进行适度调整,说白了就是你买一台不安全的车,也许你的保费就要贵出很多,所以大家买车之前最好还是关注一下安全性,于自己于钱包都好。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
“关注我的车家号有机会赢精美小礼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汽车碰撞国标要求
C-NCAP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回、道路交通实际情答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的。
它把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
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
『伍』 25%偏置碰撞,到底撞醒了谁
2005年,德国老牌汽车俱乐部ADAC给了陆风X6一个“0分”的碰撞测试成绩,直接导致陆风汽车在欧洲的销售计划夭折。2007年,同样意欲进军德国市场的中华尊驰在德国进行E-NCAP碰撞测试,最终也仅得到了3星的成绩。显然,当时本土品牌汽车在车身结构安全上与跨国车企的巨大差距,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过程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一件事情——厂家想要把安全做好,或者至少把应对多标准安全碰撞测试下的优化做好,很多时候并非“能不能”做好,而是“愿不愿意”做好的问题。不愿意做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本空间的压缩,比如需要减重来完成油耗限值与排放的要求,比如销量下行时对于单车利润的预期提升等等。
但是,《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无论是全球车还是特供车,无论出于怎样的理由,都不应该以牺牲基本的车身结构安全为代价。乘员安全这件事情,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因为这是车企新车开发的“底线”。
写在最后
客观来看,中保研的根本利益为了保险企业,所以是跟车企有一定的冲突的,而消费者却可以利用这种冲突完成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如果,中保研在C-IAIS上引入的全新碰撞测试标准,能够通过结果和数据形成舆论,倒逼车企在车身结构安全上的进步(或者同步),那么这项安全测试就是有意义的。
对于车企,新的碰撞测试结果带来对口碑的影响,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持续发酵效应,更应该引起重视,这显然比某些4S店宣传车门上能站11个人的闹剧更具有说服性。而且,中保研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加入正面右侧25%碰撞测试项目,没人能再继续侥幸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让车企颤抖的中保研再放大招:新增右侧25%偏置碰撞
自2019年年初起,汽车市场被一个叫“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机构搅的沸沸扬扬。因为之前在C-NCAP碰撞中得到“五星”的部分车型,在C-IASI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居然有不及格现象,这让众多汽车消费者难以理解,并产生疑惑,两家机构到底该信谁的?
虽说这家机构在为保险公司服务,但他们的碰撞测试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毕竟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标准更严格,也更贴近实际用车场景。在多家碰撞测试机构的推动下,相信车企也会对车辆安全作出进一步提高,最终受益的还将是广大汽车消费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柒』 什么是碰撞标准
中国汽车碰撞标准解读
8月24日,广州本田雅阁与奥德赛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车对车50时速公里碰撞试验。8月29日,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中国新车安全评价——C—NCAP进行了第一次评价测试,此次所选车型为骐达DFL7161AB型轿车,碰撞结果将于10月公布。此前5天,广州本田在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车对车50时速公里碰撞试验,碰撞车型为雅阁与奥德赛。今年6、7月间,一汽奔腾轿车先后进行了国内首次侧面柱碰撞试验、真人实车侧翻试验和极限静压试验,都获得了成功。还有3月22日长城哈弗进行了正碰和侧碰试验,2月17日一汽丰田锐志的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乘用车碰撞安全,已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安全成为乘用车入市门槛
2004年6月1日,《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正式实施后,国内新车上市前必须进行正面碰撞测试,并要满足国家标准。但据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内乘员的致死率明显高于正面碰撞。今年7月1日,《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乘用车安全标准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
“双碰”标准主要参照欧洲现有同类法规制定而成,测试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对车内乘员的保护程度,以及后碰撞时油箱的安全性能。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都必须满足侧碰的强制性规定。而在后碰撞标准中则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强制性规定。
“双碰”标准将成为新车获批投产的基本标准,未达标汽车不能上市销售。同时,专家还会根据碰撞结果给未达标汽车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厂家采用提升安全性能的措施。对于已上市的在售车型,“双碰”标准给予3年的缓冲期,并自规定发布之日起36个月后开始实施,即到2009年1月18日后,未达标的在售车型必须退市。
去年10月起,欧盟国家新生产的乘用车都要求安装主动行人保护系统。据专家透露,“双碰”标准出台后,我国也开始研究对路上行人的保护。预计3年后国内关于行人保护的强制标准也将出台。
中国新车安全评价体系形成
国家强制性标准是政府部门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的最低要求,通过标准的汽车获得上市资格。但是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在购车时候,仍然没有一套客观准确的数据对已上市的汽车安全性进行评介,以此作为选择车型时的参考。在发达国家,一项严格规范的行业性标准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即新车评估规程,成为汽车业界公认的权威评价体系。其对车型的客观评价结果是消费者选车时的重要参考系数,也能促进汽车厂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设计。
我国部分在售的合资品牌乘用车会提供该车型在本国的NCAP评测中的结果,但是车型引进以后,很多车辆会进行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改造,可能已经简化了一项安全配置,这会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而自主品牌乘用车由于只要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就能上市销售,标准水平较低,而且对其安全性能没有定量评价,车型之间无法进行比较。
C—NCAP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介绍,C—NCAP的具体实施细则是在中心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制定而成的,为此已经进行了1200多次前期碰撞试验,今后细则还将不断完善。评价测试结果共分为六个星级。试验车辆是中心利用自有资金购买获得,即使是企业自愿进行的评价也采用同样的程序。今年中心将投入800万元作为C—NCAP测试成本,其中500万元用来购车,将能购买到12款测试车型。第一批碰撞评级结果将在10月份公布。
据介绍,近日,一项有关C—NCAP的调查显示,70%左右的被访者认为C—NCAP的建立很有必要或者有一定意义,52%表示购车时会参照C—NCAP的标准,近60%认为从长期角度看,C—NCAP的建立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
汽车碰撞测试的市场命运
安全性能检测不但成为国家标准、行业热点,也成为汽车厂商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一向安全口碑不太好的日系企业对此尤其重视,广州本田的国内首次车对车碰撞试验、一汽丰田锐志的正面偏置碰撞试验,都在试图扭转消费者的偏见。而对于自主品牌,树立安全、可靠的口碑也是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一汽奔腾上市前的碰撞、侧翻等试验,以及长城哈弗的正碰和侧碰试验,都较好地起到了这一效果。
企业主动打出碰撞营销牌,且都采用了比现行国标更高的标准,足见汽车碰撞测试的市场潜力。在C—NCAP正式实施的同时,国内还有几家机构表示将进行NCAP项目。清华大学与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年初推出NCAPCHINA,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客观、公正是C—NCAP一直强调所要遵循的准则,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称,试验车辆以市场购买方式得到,对于企业的委托评价,也将严格按照选车程序从市场上购车进行。试验结果也将直接通过媒体向消费者进行宣传,从而达到指导消费的目的,并最终拉动汽车厂商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积极改进车辆安全。然而,测试机构的不断承诺似乎还是不能让大家放心,碰撞测试试验体制的健全才是保证公正性的有效途径。在国外,NCAP的实施过程往往有保险公司的参与,如美国保险非营利团体等。考虑到汽车安全性能与自身收益的相关性,保险公司加入后对碰撞测试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C—NCAP似乎也应该引入一个制约机构,以确保其客观、公正性。
NCAP是什么(链接)
NCAP即为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是由中立的第三方建立的一套车辆安全评价体系,可以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它所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比政府制定的安全法规的碰撞速度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将试验车的安全性进行分级。
根据各国车辆构成情况、碰撞事故特点、技术水平等原因,每个国家所实行的NCAP在试验项目、试验条件、撞击速度和撞击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NCAP最早于1978年出现在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NCAP体系,分别被称为美国的NHTSA—NCAP、欧洲的Euro—NCAP和日本的J—NCAP。其中欧洲的NCAP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它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织、汽车俱乐部等组织组成,是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
欧洲Euro—NCAP: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64公里,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50公里。碰撞测试成绩最高5星,最低1星。近年Euro—NCAP也将汽车对行人保护程度划分为四星级。
美国NHTSA—NCAP:对车辆的测试主要包括正面碰撞时速56公里、侧面碰撞时速62公里,以及抗翻滚测试等,评测结果也用星级来表示,最高5星,最低1星。
日本J—NCAP: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制动性能和行人头部保护。正面碰撞时速为55公里;偏置碰撞时速64公里;侧面碰撞时速55公里;行人头部保护试验是以时速35公里的速度用模拟假人头部的冲击锤碰撞发动机舱,测量伤害值。最高6星,最低1星。
中国C—NCAP:测试项目包括三项,一是正面100%重叠性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二是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6公里;三是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最高6星,最低1星。
『捌』 中保研的25%偏置碰撞等级界限值是啥
中保研的偏置碰撞等级界限值实际上就是考察车辆 在什么数值范围之内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进行保护。超过了这个数值范围,则可能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玖』 谁知道25%偏置碰撞里的车辆结构等级是怎么评定的
汽车安全指数官方车辆结构等级评定包括了侵入量测量值评估、定内性观察车辆结构等容级、燃料和高压系统完整性这三方面。用人话解读就是:碰撞时乘员舱结构的完整性怎样?有没有出现搁脚空间压溃导致假人脚部被卡,铰链柱完全撕裂等情况?有没出现燃料泄漏或者高压系统(例如:电力传动系统)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