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区的市制定政府规章
1. 设区的市可以对哪些方面的事顶制定地方性法规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从2015年3月15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该法第七十二条 :回
设区的市的答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综上所述,主要是城乡建设管理(如城管立法),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2.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向什么报送备案
中华人来民共和国立法源法第八十九条: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五)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
3. 设区的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在效力位阶上是何种关系
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由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
4. 21. 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
选C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规章,但内容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5. 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单位
地方复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制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东莞市和中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个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比照适用2015年3月15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中有关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定执行),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6. 县政府做出的规定属于地方性法规还是政府规章
县政府做出的规定属于政府规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八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6)设区的市制定政府规章扩展阅读: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开始制定规章的时间,与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的本市、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同步。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7. 设区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政府规章不一致时,怎样解决
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是市人大。而省政府规章是省政府,一个是人大立回法而一个是行政立法答。人大制定的法律高于同级个下级人民政府,所以,这种情况下市级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应该由省人大来裁定。还有一个注意就是市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是同一位阶,效力冲突应该由国务院裁决。
8. 经济特区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设定行政处罚 有依据
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设定行政处罚,经济特区人民代表专大会和人民代表属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条文所列举的可以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有: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根据《立法法》63条第4款,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
(1)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2)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搞法律的人都知道,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是两码事
9. 请问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有什么区别
区别主要有两点:
一是制定颁布的机关不同。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回方国家机关依法制答定与发布,即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东莞市和中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个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
二是权威性和产生的社会效力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要高于政府规章。双方有冲突的,则适用地方性法规。
(9)设区的市制定政府规章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它们的效力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是根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规程、规则、细则、办法、纲要、标准、准则等。
10. 设区的市都有制定法律的权利对吗
你好!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设区的市制定回的法律文件叫地答方规章,就其法律效力而言远远低于法律,且只能在本辖区内使用。制定地方性规章的主体也必须是市人大或者常委会,而且该规章不能那个同宪法、法律相抵触,抵触的部分是无效。还要向省级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申请报批、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