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我国法律法规数量

我国法律法规数量

发布时间: 2021-03-04 17:18:33

⑴ 为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建立了哪些法律法规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

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物种面临威胁。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形势是严峻的,森林覆盖率低(中国森林覆盖率16.5%,世界平均26.6%),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由于野生物种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加上一些地区滥捕、滥猎,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据专家初步调查,世界上100种最坏的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了中国。生态科学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即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系统越复杂,其系统结构也就越稳定。众多的生物物种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特别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的研究。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生物类型,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使自然生态和 食物链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 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存在、繁衍、昌盛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 多样性就是要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维持和恢复各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命力的群体, 保护各种遗传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生物活动的扩展和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许多物种已经 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 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它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我国的 大熊猫,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猩、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 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从1950年到1992年,非洲的象牙海岸大象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如 果偷猎活动不加禁止,到下世纪初,非洲大象将灭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额每年达50亿-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犯毒活动的 第二大经济犯罪活动。海洋生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每年有数百万头海豚、海龟丧生。 据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目前仅存400余只,濒临灭 绝。由于采用漂网捕鱼,许多鱼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随着森林的滥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许多野生珍稀生物惨遭浩劫。如位于地球赤道一带的热带雨林,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是地球 的生物宝库,又是“地球的肺”,但是,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20公倾的速率减 少,照此下去,不出100年,全球的热带雨林将荡然无存,大量珍稀生物也将随热雨林的消 失而灭绝。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两个物种灭绝,照此下去,本世纪末,现有物 种1/5将会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受到严峻的挑战。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 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技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 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另一重要措施是“移地保 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我国是多种生物的起源中心,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了积极步骤, 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等珍稀动物和鱼类;建立了国家种质库,共保存的各种物种种 质资源30多万份,仅保存的水稻品种就达6万多种,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
2.2.3.1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政策:

研究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

外来入侵物种监管

生物资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组织开展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

组织制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为物种资源的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政策指导和投入保障

拟订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专利保护战略

⑵ 我国有哪些法律法规

在我国,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法律位阶共分六级,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根本法律

由于最高权威的创制主体制定的、调整社会生活中最重要事项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处于该位阶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项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即国家权力的归属及其纵向和横向的分工配置(国家权力的组织规范)、公民人权的尊重与保障(公民人权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配置国家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为保持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通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在数量上近3000人)。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其他任何法律渊源均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2、基本法律

处于第二位阶的基本法律的创制权属于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制定或系统修改必须经全国人大代表过半数通过才能达成,这是基本法律区别于宪法(根本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前所述宪法的创制或者修改须经全国人大体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才能通过)。基本法律的局部修改和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的修改、解释不能突破该法的基本原则。基本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予权力的行政机关。基本法律的调整事项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利益归属和配置。

我国的基本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行政基本法和刑事基本法以及诉讼法等。

3、普通法律

在根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位阶之下的法律是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通常约为150人左右)。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普通法律的创制依据是作为根本法律的宪法和宪法之下的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所调整的事项包容于基本法律调整事项之下,其内容为普通的社会关系中的利益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的创制主体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是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是宪法第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5、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6、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最低的位阶,行政规章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我国关于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5、《麻黄素管理办法》;6、《强制戒毒办法》;7、《戒毒药品管理办法》;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⑶ 我国的经济法规有多少部,其核心是哪些法律

经济法是调整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法规,我国经济法律法规数量庞大,具体数回额无法回答。

经济法中答核心的法律一般有: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等。

只能回答这么多了,建议你买本经济法教材看看,教材中一般都会有核心的经济法知识。

⑷ 中国的法律一共有多少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共十章四百五十二条。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三节共同犯罪。

第四节 单位犯罪。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二节 管制。

第三节 拘役。

第四节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第五节 死刑。

第六节 罚金。

第七节剥夺政治权利。

第八节 没收财产。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量刑。

第二节 累犯。

第三节 自首和立功。

第四节 数罪并罚。

第五节 缓刑。

第六节 减刑。

第七节 假释。

第八节 时效。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二编 分则。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二节 走私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金融诈骗罪。

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九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4)我国法律法规数量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基本法律是1950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有关婚姻关系的建立、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等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

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全面战略反攻阶段。此时,中央妇委召开了一次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会议期间的一天傍晚,邓颖超对妇委会的同志们说:“少奇同志让咱们过去一趟,要布置新的任务。

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结束后,中央妇委立即成立了婚姻法起草小组。由邓颖超主持,成员有帅孟奇、杨之华、康克清、李培之、罗琼、王汝琪。中央妇委借用了东柏坡老乡两个小院,前院两间土屋,办公用;几位大姐和工作人员,住后院两间土屋。

邓颖超则态度鲜明,主张写上“一方坚持离婚可以离婚”这一条。她说:我主张这一条。婚姻问题上妇女的痛苦最多。妇女要求离婚,往往不允许,即便在党内也如此。所以“一方坚持要离就让离”是主要根据妇女利益提出的。如果加上很多条件,反而给下边的干部一个控制的借口。当时,坚持这一条的人只占少数。

⑸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数量,要求具体一些,最好是能告诉查询出处,万分感谢!

这个数量很难确定啊,因为一直都会有新的行政法规出台哦,还有政府规章,实施细则一类的,法律解释也是不断出新……
司法考试考核的法条大概是3-4w条,这只是重点的那一部分,其他的就数不出来咯

⑹ 中国一共有多少部法律法规可分几大类

具体有多少部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数量,这是一个统计方面的问题。
理论上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重要的有按部门来划分,分为七大部门法,如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社会和环境保护法。

⑺ 到目前中国有多少法律法规

根据2010年的法律建设报告:截至2009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29件,行政法回规近600件,地方性法答规7000件,总数在7830多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经制定的229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涵盖了全部七个法律部门。各法律部门中,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以及改革、发展、稳定急需的法律大多已经制定出来。与法律相配套,国务院制定了近600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70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

⑻ 我国的法律法规的种类都有哪些

⑼ 现行有效的法律数量有多少

到2012年底,我国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43件,行政法规721件,地方性法规9000多件。

热点内容
2013年经济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发布:2025-09-11 05:15:33 浏览:571
民法红线 发布:2025-09-11 05:04:28 浏览:340
离婚法律顾问免费咨询 发布:2025-09-11 05:04:26 浏览: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汇编 发布:2025-09-11 04:55:51 浏览:615
民事诉讼法保障什么 发布:2025-09-11 04:45:57 浏览:485
2017司法考试政策 发布:2025-09-11 04:43:33 浏览:115
小企业负哪些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1 04:39:47 浏览:794
建筑工程法律责任案例 发布:2025-09-11 04:20:00 浏览:693
l连带责任的法律条文 发布:2025-09-11 04:04:12 浏览:938
有关道德的谜语 发布:2025-09-11 04:03:35 浏览: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