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卫生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卫生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3-14 15:16:37

1. 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多少

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中也有关于卫生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规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
部门规章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诊疗科目名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
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诊疗护理规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全国性行业学(协)会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的各种标准、规程,如《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论断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供应验收标准》《医疗机构和治疗仪器应用规范》等,狭义的是指医疗机构制定的本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检验、医技诊断治疗及医用物品供应等各项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方法、步骤。

2. 卫生法律法规有哪些

卫生法律法规主要抄包括:
1.
有关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
2.
有关医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条例等。
3.
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精神卫生法等。
4.
有关医疗和疾病控制的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
5.
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

3.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知识

交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回物管理办法,《医答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75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等一系列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涉及的比较多,没有一一列出,具体请到政策网络中进行查阅。

4. 卫生法规。知识培训。

一章 卫生法概论
第一节 卫生法概述
一、卫生法的概念
二、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益原则
二、预防为主原则
三、依靠科技进步原则
四、中西医协调发展原则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原则
六、国家卫生监督原则
七、患者权利自主原则
第三节 卫生法的渊源
一、卫生法渊源的概念
二、我国卫生法渊源的主要形式
三、卫生法的效力等级
第四节 卫生法律关系
一、卫生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五节 卫生法的作用
一、卫生法作用的概念
二、卫生法的规范作用
三、卫生法的社会作用
第二章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一、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
第二节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
三、行政责任的形式
第三节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责任的构成
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四节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三、卫生法中的相关刑事责任
第三章 临床医务人员执业法规
第一节 执业医师法律规定
一、执业医师法概述
二、执业医师资格取得与注册
三、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及执业规则
四、医师的考核与培训
五、法律责任
第二节 护士执业条例
一、护士的执业注册
二、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三、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
四、法律责任
第三节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一、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
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
第四章 药品管理法
第一节 概述
一、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及立法目的
二、药品的含义
三、药品管理的指导原则
第二节 药品的生产和经营
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
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三节 药品管理
一、药品标准
二、禁止生产和销售假药、劣药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四、特殊药品管理
第四节 与药品相关的其他管理制度
一、药品价格管理
二、药品广告管理
第五节 药品监督
一、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及职责
二、药品检验机构及职责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第六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民事责任
三、刑事责任
第五章 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节 概述
一、传染病及传染病防治法
二、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三、传染病防治方针及管理原则
四、传染病防治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预防
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公布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和监督
一、医疗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三、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四、医疗救治
第四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刑事责任
三、民事责任
第五节 艾滋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一、概述
二、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艾滋病的治疗、救助和保障
四、艾滋病预防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应急条例制定的目的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针与原则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的主要制度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
二、报告与信息发布
三、应急处理
第三节 法律责任
一、各级政府组织违反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二、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三、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职责的法律责任
四、扰乱社会和市场秩序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和特征
二、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和分级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一、医疗事故的预防
二、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中患方的权利
三、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第三节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一、鉴定组织
二、鉴定程序、方法及所需材料
三、鉴定结论及内容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处理
一、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
二、医疗事故的监督
三、法律责任
第五节 医疗事故的赔偿
一、医疗事故赔偿的原则
二、医疗事故赔偿的范围
第八章 中医药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医药的概念
二、中医药立法
三、中医药立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第九章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章 母婴保健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医学发展与法律

5. 什么是卫生法律法规

作用有三。1.
供作医疗机构制作行为规范的依据
2、可以作为医疗侵权领域具体适用的法律
3、规范卫生
行政部
门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6. 医疗卫生法规常识:什么是卫生法规

卫生法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任回务,为保障答人民身体健康,发展卫生事业而制定的有关卫生工作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程等具有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我国党和政府重视卫生法规的建设工作,建国初期就为维护所工作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项原则。它开辟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保证了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这四项原则是制定一切卫生法规的政策依据。

7. 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五十条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

第五十一条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第四条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都应当接受检疫,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体办法由本法实施细则规定。

第五条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除采取必要措施外,必须立即通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邮电部门对疫情报告应当优先传送。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婚前卫生指导:关于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二)婚前卫生咨询:对有关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三)婚前医学检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八条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需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的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8. 谈谈你对卫生法律法规的认识

卫生法律法规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制定或批准并由国家强制力量执行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卫生法是国家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有一般法律的属性,又有具体的调整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法律。中国的卫生法是根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

主要涉及到国家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机构设立、岗位资格,职权的范围,权力和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医疗活动中,行政责任和行政处罚等,这是卫生监督的主要依据。

(8)卫生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扩展阅读:

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

1、通过卫生立法确保国家卫生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2、通过卫生立法实现卫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学化。

(1)、国家把国境卫生检疫、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交由国家卫生部统一管理。

(2)、把行业的准入、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方面的主要工作、职业病的防治等大部分工作,交由国家卫生行政系统管理。

(3)、把医药、药械的管理工作,主要交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管理。

(4)、把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交由国家计划生育体系管理。

(5)、把学校卫生管理、卫生知识教育工作,交由国家卫生行政、教育系统共同管理。如,《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9. 环卫方面的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9)卫生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扩展阅读

保护环境的原因:

1、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增强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有利于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实现转型跨越。

4、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利于民而又利于国的关系到千秋万代的政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热点内容
规章制度日期落在哪 发布:2025-09-16 12:08:04 浏览:603
大学生会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6 11:38:15 浏览:460
2018年会计中级经济法笔记 发布:2025-09-16 11:35:54 浏览:166
市场准入立法调研报告 发布:2025-09-16 11:31:54 浏览:989
上海电子商务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16 11:03:10 浏览:730
煤矿需要建立哪些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6 11:03:09 浏览:819
合同法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6 11:03:07 浏览:433
小区公共秩序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6 11:01:37 浏览:852
法治合同 发布:2025-09-16 10:47:10 浏览:538
物业公司内部管理规章 发布:2025-09-16 10:46:28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