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的规章制度
❶ 如何养成孩子的“规矩”概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很重要。守规则的孩子长大后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按规章制度办事,不会违法违纪,而受到欢迎、认可。关于培养妞妞的规则意识,我们家长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醒、培养她的。
一、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
二、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三~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❷ 关于遵守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家长对企业和孩子的意见和叮嘱怎么写
个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希望孩子安全,家庭和谐幸福,企业对员工的关爱是希望员工安全,企业和谐发展。企业也是一个大家庭。两个家庭的愿意和出发点都很好。孩子们能理解
❸ “无规矩不方圆”,家长怎样立规矩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那小孩怎么那么没规矩,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平时在饭后散步的时候经常有听家长们这样议论孩子。古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像前面说孩子一样,孩子没规矩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但会招来非议,而且还会造成孩子以后对人生没有任何自律规律的概念,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趁早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有时就是堡垒,可以用来保护孩子
《育儿网络》在谈到3到4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教育方法,说要把孩子的自立与协作结合起来。而协作就是指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对于孩子来说,有计划并且去遵循一些原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比如在他们小的时候,计划拿到一个喜欢的玩具,必须自己爬过去拿。但当他们大一点后,自主性更强之后,自主计划的一些事是具有危险性的,是打扰别人的,是很不合适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去打断他们的计划,给他们立下一些规矩,是可以保护他们更好的成长的。
我家俩娃其实也贪吃,但是我总会跟他们说,到外面看到别人的东西,如果想吃就跟妈妈说,妈妈会跟你们买。但是千万不要直接伸手拿,或一直盯着别人手里的东西。如果别人主动跟你分享吃的,你们一定要说谢谢。除了吃食,其他像玩具之类的物件,如果小孩子想要,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说,必须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用了之后,要礼貌地对别人说谢谢。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在3岁多的时候,小孩子或许还没有这个概念,觉得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
我们作为家长的就一定要给他们立下这个规矩,告诉他们伸手拿的习惯是不对的。别人愿意跟你分享,或者是帮助你,一定要懂得感恩。
❹ 家长要如何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树立正确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教会孩子学会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而且这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原则的确立产生很大影响,家长不应该忽视这一点的重要性。通过让孩子遵守一些规则,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会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更加顺其自然。在学校中会有规章制度,在社会中也有法律规章制度,我们都应该教会孩子,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给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❺ 对于4岁前的孩子,家长制定的规则意味着什么
对于4岁之前的孩子来说,家长制定的规则就是特别重要的,他们并不会违背家长的命令,而是会遵守这个规则。因为孩子年龄是比较小,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很多,他们受父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们就会特别听父母的话。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些比较好的规则,比如说让孩子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这样就能让孩子的身体比较健康。
总结
所以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家长应该给孩子制定比较好的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比较的没有耐心,那么家长可以有目的的锻炼孩子耐心。
❻ 给孩子定的家庭规章制度
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温馨的家庭气氛,和睦的夫妻关系,培养家庭成员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并认真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方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双方义务
一、遵守基督徒幸福婚姻十诫。
1、除了你的配偶,不可有别的情人。
2、不可把配偶偶像化。
3、不可压制和歧视你的配偶。
4、当纪念你们结婚的日子和配偶的生日,予以庆贺。
5、当孝敬父母、教育子女。
6、不可没有只属于两个人的时间。
7、不可不学习欣赏对方。
8、不可因吵架而互相赌气。
9、不可没有一起读经祈祷。
10、不可没有一起上教堂做礼拜。
二、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及社会公德,维护家庭团结稳定、和谐统一,互相尊重、支持、鼓励、鞭策、保护对方的义务。
三、对衣食住用行应尽的义务。
1、所需衣物各方自行出资购买,对方可提出参考意见,但不可强迫购买方完全按自己意思执行。
2、所穿衣物轮流洗衣机洗,有特殊情况可视情况而更改。
3、双方不在一起时,吃饭、零花钱等费用每人每月向公共账户支取400元,;到外聚餐时从公共账户出,每月不超过200元。
4、双方都在家时,饭菜轮流做(包括刷锅刷碗),每人一餐,做饭时,另一方不得在一旁指手画脚。单方在家时,饭菜自行解决,所有劳动不得给另一方积攒、叠加。
5、住房水、电、物业费按实际发生额六四分成,男方承担60%,女方承担40%,其他费用如购买家具家电手机等需要向对方申请,向公共账户预计,每月从零用钱中定额扣取。
6、对住房每周进行两次大扫除,周三女方,周六共同小扫除,每月一大扫除。双方互相监督,对打扫不自觉、不彻底者,另一方有权提出批评并要求改正,但提出时语言要温和,不可高声叫嚷,对方要自觉改正。任何一方一周以上不在家时,另一方自行打扫,所有劳动不得给对方积攒、叠加。
❼ 父母如何给孩子建立有效的规则感受
对孩子立规矩,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1.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惠思乐儿童之家欢乐的户外时光
2.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3.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为孩子建立哪些规则?
对于0~6岁的孩子,管教孩子的三点黄金法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不伤害自己是最基本的。先明确不可以伤害自己,孩子就能学会守住自己的界限,保护自己。
只有有了不伤害自己的体验,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这是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让孩子明确界限,然后守住自己的界限,再尊重别人的界限。
❽ 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呢
引言:很多家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给孩子制定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❾ 父母和学校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来帮助学生翻译
Parents and schools drew up some regulations and systems to help students
❿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规范的管教方法
方法:对孩子的基本尊重、、按照年龄的规矩、做好家长的榜样力量、破坏规则,要有相应的惩罚方案、制定规则。
1、对孩子的基本尊重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截然不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玩耍幻想,不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事件,所以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耐心的培养孩子的学习规则。
2、按照年龄的规矩
很多人说立规矩要尽早,但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去确定,孩子太小的时候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越小的孩子越没有原则,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所以要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的给孩子去增加项目。
3、做好家长的榜样力量
除了大人的言传,更需要身教,孩子是非常善于观察的,当父母有坏榜样找借口的时候,不去遵守既定的规则,孩子也会去慢慢学习这样的特点,比如要求孩子10:00前睡觉,自己也要学着一起去遵守,规矩不是你给孩子一个的,而是要全家一起去遵守。
4、破坏规则,要有相应的惩罚方案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破坏规则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不然规则就变得毫无意义,要让孩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让孩子切实的体验到自己承担过错的后果,这才能够学会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而不是任性的生活。
5、制定规则
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既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也能够找到更好的执行力。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还可以加一些弹性规则,当孩子做出没有违反底线,不过分行为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适当地放宽政策,但对于一些原则问题,一定要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