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村镇规划管理条例
㈠ 浙江省《村镇规划标准》有关技术规定,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为: (1)、南北朝向时,南面的~~~
国家现行住宅日照标准
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根据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数来衡量。
国家2002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明确了城市住宅的最低采光标准。此规范将我国划分为7个建筑气候区,按建筑气候分区和城市规模大小将日照标准分为3个档次,即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两小时,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Ⅳ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3小时,第Ⅳ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Ⅴ、Ⅵ气候区的各级城市不低于冬至日日照1小时。
2002年,建设部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进行修订。其中要求,住宅日照应符合如下标准:大寒日不少于两小时,冬至日不少于1小时,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照1小时的标准。
<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细则
第三十九条建筑间距应符合《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附件1)的有关规定。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按1.55倍的间距系数确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计算机日照分析结果确定,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其中旧城区新建项目内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1小时。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和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冬至日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非居住建筑间距按照视距卫生、消防、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综合确定。
第四十三条建筑退让地界的距离及建筑间距在用地特别局促的地段,在保证日照、消防等强制性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相邻单位协议确定。
第八十五条本细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建筑间距:两栋相邻建筑物主外墙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多‘‘层建筑外墙突出部分超过其总长度二分之一时,按凸出部位计起(含阳台)。
建筑高度平屋面建筑:自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女儿墙顶或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屋面坡度大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脊顶线的距离。
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4米以上非居住建筑、及7层及以上居住建筑。
多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4米(含24米)以下非居住建筑、6层及以下居住建筑。
附件一:
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条 建筑物的面宽,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应控制在80米以内;
(二)建筑高度大于24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应控制在60米以内;
(三)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上限值按最高建筑高度执行。
第二条居住建筑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有效日照时间带:8时~16时。其中旧城区新建项目内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一)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按间距系数确定。1、平行布置的正南北朝向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2、其它方向平行布置的甫偿颠锻郯蹬奠拳订哗建筑间距控制按下表计算。附:不同方向建筑间距拆减换算表注:①表中方向角为正南向(0°)偏东或偏西的方向角;②L为正南北方向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标准。3、多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8米。4、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标准的1/2加4米控制,其最小值为9米。(二)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日照分析确定,且满足下列要求:1、平行布置时,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2、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3、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除按日照分析结果应满足上述规定要求外,其最小值为20米。4、进行日照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必须通过建设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科技成果评估。5、遇有复杂、特殊情况,应参照相应技术规定。(三)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遮挡建筑不同执行下列规定:1、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多层的应满足本条(一)的规定,同时满足其它相关规定。2、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高层的按本条(二)的规定执行,同时满足其它相关规定。3、多、高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不小于20米。4、多、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四)被遮挡的居住建筑底层为非居住用房时,间距计算应扣除相应高度(仅限二层)。
第三条非居住建筑的间距,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6米。
(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并不小于20米;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18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
(三)多、高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8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
第四条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一)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按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
(二)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按非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同时考虑视觉卫生的因素影响。(三)多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8米,高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多层与高层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
第五条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计算。
第六条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和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第七条建筑间距应考虑自然地坪高差影响因素。
第八条建筑间距除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
第九条沿城市道路的建设工程,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按下列规定退让道路红线:(一)沿街围墙,不得小于0.5米
(二)在规划红线宽25米(含25米)以下道路两侧进行建设的,多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平行布置时不得小于10米,垂直布置时不得小于8米;
(三)在规划红线宽25米以上道路两侧进行建设的,多层建筑不得小于8米;高层建筑平行布置时不得小于12米,垂直布置时不得小于10米;
(四)沿道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2.5米,地下建(构)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得小于3米。
(五)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六)特殊功能的道路、桥梁、道路交叉路口周围或特殊地段的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燃气、电力等)在满足专业要求的前提下,需要调整退让距离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条建筑沿规划绿线或蓝线建设时,多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有关规划另有规定的除外。
于8米
第十一条建筑退让地界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一)多层建筑应退让正面相应建筑间距的1/2。高层建筑南北向布置时,南侧不小于16米,北侧不小于20米,且日照标准遮挡线不得突破北地界13.5米或北侧道路的北红线外5米;高层建筑东西向布置时,居住建筑退东西地界不小于16米,非居住建筑退东西地界不小于10米。
(二)多层建筑山墙退地界不得小于4米,高层建筑山墙退地界不得小于6.5米。
(三)地界外为现状建筑的,除符合本条(一)、(二)中的规定外,需同时满足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建筑沿城市道路建设时,在符合退让道路红线和相邻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距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第十一条中有关退让地界的距离要求。
㈡ 请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是否废止还适用吗
1993年颁布的《复条例》是指导我国制村镇建设的基本法规没有废止,十几年来,对促进村镇建设活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由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㈢ 乡镇有权利出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吗
有。
我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了:
第八条 村庄、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九条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
(二)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庄、集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三)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
(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
第十条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域规划,应当包括村庄、集镇建设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 编制村庄、集镇规划,一般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第十二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是,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第十三条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应当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
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具体安排。
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同意,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村庄、集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村庄、集镇规划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
第十七条 村庄、集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
㈣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生效的现在废止了吗还能继续执行吗
没有废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是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3年6月29日发布,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发布信息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由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4)浙江省村镇规划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但是,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本条例所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鼓励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倡在村庄和集镇建设中,结合当地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㈤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的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 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 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㈥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的介绍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 ,二○○○年二月十四日实施。分为五章,二十九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 现状分析图的绘制,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第四章 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第五章 附则。
㈦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是否已经废止
没有废止,但与城乡规划法抵触的条例被废止,有关村镇的条例演变见图:
发布信息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由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7)浙江省村镇规划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内容解读
11月9-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南宁市召开工作座谈会,讨论和完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初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李兵弟主持会议并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司长曹金彪对《条例》修订工作提出了要求。广西建设厅副厅长韦力平致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以及辽宁、广西、重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相关负责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1993年颁布的《条例》是指导我国村镇建设的基本法规,十几年来,对促进村镇建设活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持续推进,《城乡规划法》、《物权法》等一系列与村镇建设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或修订,农村建设活动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条例》的部分规定亟需修订完善。
与会代表就《条例》修订稿如何更好地反映当前农村建设活动的新特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和农村基本住房制度,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链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㈧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07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新村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新产业;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造就新农民;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沈阳奠定坚实基础。�
2.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农村上下水设施,90%以上的村屯和所有的建制镇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80%以上的村屯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绝大多数村屯和所有建制镇实现秸秆气化、沼气、煤层气、天然气、太阳光电能源、风能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普九”任务,“平安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基本原则。〖HT〗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加强规划指导,强化规划约束,在编制全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基础上,以区县为单位编制新农村布局规划和村屯整治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都要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扎扎实实加以推进,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五是创新机制,市场运作。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积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凡是能够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都要积极引进市场机制。�
4.实施步骤。根据沈阳农村实际,分三个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启动示范阶段(2005年—2006年)。在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在新民市和辽中、法库、康平县分别选取1个乡镇和2个村屯,在苏家屯、新城子区分别选取2个乡镇和4个村屯,在于洪、东陵区沿三环两侧和铁西区、浑南新区、棋盘山旅游开发区、辉山农业高新区内所有乡镇、村屯进行试点。二是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2010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四个郊区50%、“一市三县”30%的村镇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三是攻坚发展阶段(2011年—2015年)。加快困难较大的偏远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郊区80%、“一市三县”60%的村镇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㈨ 浙江省农村建房相邻间距规定
浙江省农村新建房屋根据浙江省《村镇规划标准》有关技术规定,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为: (1)、南北朝向时,南面的建筑物地面至檐口高度与间距之比,老区不小于1:1,新区不小于1:1.1 (2)、东西朝向时,东面建筑物高度与间距之比不小于1:0.8 拆旧建新日照间距不足的要征求四邻意见。四邻同意的,可按实际情况进行审批。 2、相邻采光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是以房屋日照时间的长短来认定,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