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法规定
Ⅰ 联合国国际法公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个人是有限的国际法主体,其不会享有完全的国际权利和义务,如果要说个人违反国际法,追究个人责任的话,可以从个人刑事责任入手,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规定的严重的国际罪行,这是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
Ⅱ 《联合国宪法》的宗旨
一、并不存在《联合国宪法》,正确的说法是《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③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④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二、《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遵守联合国宪章、维护联合国威信是每个成员国不可推脱的责任。
为求实现各宗旨起见,组织及其会员国应遵行下列原则:
1、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
2、各会员国应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宪章所担负之义务,以保证全体会员国由加入本组织而发生之权益。
3、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俾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4、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5、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本宪章规定而采取之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正在采取防止或执行行动时,各会员国对该国不得给予协助。
6、本组织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联合国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
7、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项事件依本宪章提请解决;但此项原则不妨碍第七章内执行办法之适用。
Ⅲ 《联合国海洋公约法》规定的一个国家拥有的 200海里领海包括哪些部分
领海由一个国家确定其宽度,但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12海里。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但对其最大范围作了限制,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三条的规定,沿海国的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12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3)联合国法规定扩展阅读在实践中,目前绝大多数沿海国(110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但仍有一些国家的领海宽度不是12海里,有的国家采用低于12海里的领海宽度,如3海里、4海里、6海里等;有的国家的领海宽度高于12海里,如20海里、35海里、50海里、200海里等。依照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
Ⅳ 联合国法律有没有死刑
你好,联合国目前已经通过废除死刑公约,但是作为国际间组织,联合国秉持不干涉各国内政的宗旨,且其只是个国际间组织,生效的法律文件不强制各成员国实施,该公约仅是作为国际法的渊源,是加入才有效,且加入也可以选择部分条纹有效,部分不遵守,目前中国并未加入该条约,因此,即使联合国现在已经出具废除死刑的条约,中国仍然存在死刑。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第五十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Ⅳ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守的原则是什么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为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
(1)联合国组织基于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2)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他们依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
(3)各会员国应该以和平方法解决他们的国际争端;
(4)各会员国在他们的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5)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
(6)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7)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Ⅵ 《联合国海洋法》规定,一国领海不超过多少海里
《联合国海洋法》规定,一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分别不超过多少海里?
领海不超过12海里、
专属经济区不超过200海里
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的规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适用第2节的任择性例外
1.一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时,或在其后任何时间,在不妨害根据第1节所产生的义务的情形下,可以书面声明对于下列各类争端的一类或一类以上,不接受第2节规定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程序:
(a)(i)关于划定海洋边界的第15、第74和第83条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或涉及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但如这种争端发生于本公约生效之后,经争端各方谈判仍未能在合理期间所达成协议,则作出声明的国家,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同意将该事项提交附件Ⅴ第2节所规定的调解;此外,任何争端如果必要涉及同时审议与大陆或岛屿陆地领土的主权或其他权利有关的任何尚未解决的争端,则不应提交这一程序;
(ii)在调解委员会提出其中说明所根据的理由的报告后,争端各方应根据该报告以谈判达成协议;如果谈判未能达成协议,经彼此同意,争端各方应将问题提交第2节所规定的程序之一,除非争端各方另有协议;
(iii)本项不适用于争端各方已以一项安排确定解决的任何海洋边界争端,也不适用于按照对争端各方有拘束力的双边或多边协定加以解决的任何争端;
(b)关于军事活动,包括从事非商业服务的政府船只和飞机的军事活动的争端,以及根据第297条第2和第3款不属法院或法庭管辖的关于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法律执行活动的争端;
(c)正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执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务的争端,但安全理事会决定将该事项从其议程删除或要求争端各方用本公约规定的方法解决该争端者除外。
2.根据第1款出声明的缔约国,可随时撤回声明,或同意将该声明所排除的争端提交本公约规定的任何程序。
3.根据第1款出声明的缔约国,应无权对另一缔约国,将属于被除外的一类争端的任何争端,未经该另一缔约国同意,提交本公约的任何程序。
4.如缔约国之一已根据第1款(a)项作出声明,任何其他缔约国可对作出声明的缔约国,将属于被除外一类的任何争端提交这种声明内指明的程序。
5.新的声明,或声明的撤回,对按照本条在法院或法庭进行中的程序并无任何影响,除非争端各方另有协议。
6.根据本条作出的声明和撤回声明的通知,应交存于联合国秘书长,秘书长应将其副本分送各缔约国。
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为(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为(B、350海里)。
该“公约”共分17部分,连同9个附件共有446条。主要内容包括: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益和过境自由、国际海底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等。
有些内容是对旧的法律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例如,对领海宽度的确定,对大陆架边缘的界定等;有些则是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如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等。
“公约”是国际间多种势力相妥协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严重缺陷,但就总体而言,仍不失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综合的管理海洋的国际公约。
(8)联合国法规定扩展阅读:
沿海国为探测大陆架及开发其天然资源,对大陆架行使主权上权利,沿海国如不探测大陆架或开发其天然资源,非经其明示同意,任何人不得从事此项工作或对大陆架有所主张。沿海国对大陆架之权利不以实际或观念上之占领或明文公告为条件。
在海床及底土之矿物、及其它无生资源以及定着类之有生机体,亦即于可予采捕时期,在海床上下固定不动,或非与海床或底土在形体上经常接触即不能移动之有机体。但沿海国对于大陆架之权利,不影响其上海水为公海之法律地位,亦不影响海水上空之法律地位。
Ⅸ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哪些内容
一个国家在行使其领海主要时,要受到习惯国际法规则的限制,即外国船舶享有无公害通过一国领海的自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无害通过权”。外国船舶在一个国家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必须达到以下条件:(1)通过领海必须是无害的,即不损害沿岸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也不违反国际法规则。(2)在通过一国领海时,应当遵守沿岸国的有关法令。(3)除了意外情况,通过领海必须是继续不停地迅速航行,中途不能随意停下来。需要注意的是,无害通过权一般只适用于商船,军舰的海上航行活动是否享有这项权利,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Ⅹ 联合国的条例与法律,详细
太多了,大部分是公约,主要是公约:
2006年
2006年12月6日
残疾人权利公约(见附件一)
2006年7月27日
关于打击非法药物的区域合作和相关事项的巴库协定:二十一世纪展望
2006年6月29日
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约
2005年
2005年11月22日
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任择议定书
2005年12月9日
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
2005年4月15日
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
2005年4月15日
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和赔偿权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2005年4月15日
关于在涉及罪行的儿童被害人和证人的事项上坚持公理的准则
2004年
2004年12月16日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
2003年
2003年11月21日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A/RES/58/4]
2003年8月4日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跨国公司和其他工商企业在人权方面的责任准则草案[E/CN.4/SUB.2/2003/12/REV.1]
2004年3月11日
联合国与世界旅游组织间的协定[A/RES/58/232]
2003年5月6日
联合国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按照柬埔寨法律起诉在民主柬埔寨时期实施的罪行的协定草案(见附件)[A/57/806]
2003年5月7日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的永久性两国解决办法基于表现的路线图(见附件)[S/2003/529]
2002年
2002年11月1日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见第6页附件)[A/57/562]
2002年9月25日
《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任择议定书草案[E/2002/23]
2002年9月25日
《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E/2002/23]
2001年
2001年5月22日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1年1月8日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A/RES/55/25 附件一]
2001年1月8日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 [A/RES/55/25 附件二]
2001年1月8日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打击陆、海、空偷运移民的补充议定书 [A/RES/55/25 附件三]
2001年3月20日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打击非法制造和贩运枪支及其零部件和弹药的补充协定书[A/55/383/Add.2]
2001年3月15日
马其顿共和国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间划界协定[A/56/60]
2001年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法律指南
2000年
2000年2月25日
《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A/RES/54/109]
2000年2月24日
哥斯达黎加常驻联合国代表给秘书长的信 [A/54/766]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军备转让国际行为守则)
2000年2月29日
罗马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给秘书长的信 [A/54/781]
《东南欧睦邻关系、稳定、安全和合作宪章》
2001年3月16日
《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和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 [A/RES/54/263]
1999年
1999年10月15日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任择议定书 [A/RES/54/4]
1999年7月28日
关于采取统一措施以管制用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非法制造的前体及其他化学品的国际贸易的勒克瑙协定 [E/1999/INF/2/Add.2]
1999年7月29日
巴西和美利坚合众国常驻裁军谈判会议代表致会议秘书长的信 [CD/1591]
《在获得常规武器方面实现透明的美洲公约》
1999年3月11日
1999年国际扣船公约草案 [A/CONF.188/L.2]
1999年1月20日
国际谈判原则和准则草案 [A/RES/53/101]
1998年
1998年9月10日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取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2004年2月24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宣布该公约生效)
1998年3月31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 [S/1998/287]
1. 《关于布干维尔和平、安全和发展的林肯协议》(见附文一)
2. 《伯纳姆停火协定》(见附文二)
1998年2月25日
秘书长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 [S/1998/166]
联合国与伊拉克共和国谅解备忘录
1998年3月11日
中非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 [S/1998/219]
中非共和国民族和解公约(见附录)
1998年2月18日
进一步促进和鼓励人权和基本自由,包括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和方法问题 [E/CN.4/1998/53/Add.2]
国内流离失所问题指导原则(见附件)
1998年10月22日
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工作组的报告 [A/C.6/53/L.4]
主席之友提议的订正案文《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草案(见附件一)
1998年2月10日
哈萨克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给秘书长的信 [A/52/791]
1. 联合国国际药物管制规划署执行主任和阿加汗发展组织代表会议的议定书(见附件二)
2. 关于在管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及其先质的非法生产贩运和滥用方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见附件三)
1998年3月26日
《国际海底管理局特权和豁免议定书》(见附件) [ISBA/4/A/8]
1998年9月15日
联合国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合作和关系协定[A/RES/52/251]
1998年11月24日
联合国国际伙伴关系基金会 [A/53/700]
1. 联合国与联合国基金公司的协定(见附件一)
2. 联合国基金公司核准供资的项目(见附件二)
1998年7月14日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常驻联合国代表给秘书长的信[A/52/983]
1. 1998年7月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的联合声明(见附件一)
2. 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划定里海北部边界以便对其底土行使主权权利的协定(见附件三)
1998年11月25日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克罗地亚常驻联合国代表给秘书长的信[A/53/702]
1. 《克罗地亚共和国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联邦建立特殊关系协定》(见附件一)
2. 《经克罗地亚领土自由进出普洛切港和经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领土自由进出内乌姆的协定》(见附件二)
1998年6月2日
秘书长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S/1998/506]
执行停火协议--《林肯协议》附件一(见附件)
1998年11月3日
尼日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S/1998/1028]
几内亚比绍政府与自行任命的军政府之间的协定(见附件)
1998年12月16日
多哥常驻联合国代表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S/1998/1178]
1. 关于几内亚比绍和平进程的洛美会议的最后公报(见附件一)
2. 关于成立几内亚比绍民族团结政府的《阿布贾协定附加议定书》(见附件二)
1998年10月20日
波兰常驻联合国代表给秘书长的信[S/1998/978]
关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科索沃核查团的协定(见附文)
1998年10月23日
美利坚合众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S/1998/991]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之间的《科索沃核查团协定》(见附件)
1998年9月1日
佛得角和科特迪瓦常驻联合国代表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S/1998/825]
几内亚比绍停火协定(见附件一)
几内亚比绍政府和自名军政权之间缔结的停火协定
1998年7月17日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A/CONF.183/9][A] [B] [C] [D]
1998年6月3日
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执行情况特别委员会[A/AC.109/2114]
(新喀里多尼亚秘书处编写的工作文件)
1998年2月11日
国内流离失所问题指导原则 [E/CN.4/1998/53/Add.2 ]
1998年2月2日
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措施 [A/RES/52/86]
1998年1月30日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跨国界破产示范法 [A/RES/52/158]
1998年1月26日
关于联合国和国际海底管理局之间关系的协定 [A/RES/52/27]
1998年1月9日
制止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国际公约 [A/RES/52/164]
1997年
2001年12月11日
修正《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第一条
1997年1月8日
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 [A/RES/51/49]
1997年1月30日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的《电子商业示范法》 [A/RES/51/162]
1997年7月8日
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 [A/RES/51/229]
1996年
1996年12月12日
反腐败的行动 [A/RES/51/59]
(《公职人员国际行为守则》)
1996年1月26日
《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 [A/RES/50/48]
1996年5月3日
《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附加协定书 [CCW/CONF.I/16(PART1)]
1996年2月26日
《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A/RES/50/169]
1995年
1995年12月11日
东道国关系委员会的报告[A/RES/50/49]
1995年12月11日
《联合国国家间争端和解示范规则》 [A/RES/50/50]
1995年2月17日
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 [A/RES/49/59]
1994年
1994年9月12日
拟定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国际公约[A/AC.241/27]
1994年8月17日
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 [A/RES/48/263]
1994年3月4日
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 [A/RES/48/96(A)(B)]
1993年
1993年4月28日
人权和民主教育世界行动计划 [A/Conf.157/PC/42/Add.11]
1993年4月30日
关于妇女的国际人权磋商[A/Conf.157/PC/42/Add.1]
1993年12月20日
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 [A/RES/48/134]
关于国家机构的地位的原则- 权限与职责
1992年
1992年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对销贸易交易法律指南
1993年2月23日
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 [A/RES/47/68]
1991年
1991年3月22日
关于在可塑炸药中添加识别剂以便侦测的公约[S/22393]
1991年12月16日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见附件) [A/RES/46/91]
1991年12月17日
《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见附件) [A/RES/46/119]
1990年
1991年12月19日
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 [A/RES/45/158]
1990年12月18日
《保护所有移徒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 [A/RES/45/158]
1990年12月14日
《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A/RES/45/110]
1990年12月14日
《囚犯待遇基本原则》 [A/RES/45/111]
1990年12月14日
《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 [A/RES/45/113]
1990年12月4日
宣布1990年为第三个裁军十年[A/RES/45/62]
1990年12月14日
《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 [A/RES/45/112]
1990年12月14日
《刑事事件互助示范条约》 [A/RES/45/117]
1990年12月14日
《引渡示范条约》 [A/RES/45/116]
1990年12月14日
《有条件判刑或有条件释放罪犯转移监督示范条约》[A/RES/45/119]
1990年12月14日
《刑斯事件转移诉讼示范条约》 [A/RES/45/118]
1989年
1989年12月4日
反对招募、使用、资助和训练雇佣军国际公约 [A/RES/44/34]
1989年12月5日
旨在废除死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第二项任择议定书[A/RES/44/128]
1989年12月15日
旨在废除死刑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的现状[A/RES/44/144]
1989年3月8日
儿童权利公约 [A/RES/44/25]
1988年
1988年12月9日
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 [A/RES/43/165]
1988年12月9日
保护所有遭受任何形式拘留或监禁的人的原则 [A/RES/43/173]
1988年12月8日
儿童权利公约问题 [A/RES/43/112]
1988年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拟定工程建筑国际合同法律指南
1988年3月10日
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
1985年
1985年12月10日
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 [A/RES/40/64]
1985年12月10日
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A/RES/40/33]
(北京规则)
1985年12月10日
司法上的人权 [A/RES/40/146]
1985年12月17日
联合国与联合国发展组织之间的协定 [A/RES/40/180]
1984年
1984年12月10日
《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A/RES/39/46]
1983年
1983年12月15日
《禁止使用核武器公约》[A/RES/38/73G]
1983年12月15日
缔结一项关于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以加强无核武器国家安全的国际公约 [A/RES/38/67]
1983年12月16日
关于人权的两项国际公约[A/RES/38/116]
1982年
1982年12月28日
世界自然宪章 [A/RES/37/7]
1982年12月18日
医疗道德原则原则 [A/RES/37/194]
1982年12月10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12月10日
关于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直接国际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 [A/RES/37/92]
1980年
1980年3月3日
关于核材料的实质保护公约
1979年
1978年12月5日
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 [A/33/417]
1979年
1979年12月17日
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 [A/RES/34/146]
1979年12月18日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A/RES/34/180]
1979年12月5日
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 [A/RES/34/68]
1977年
1977年12月13日
联合国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协定 [A/RES/32/107]
1977年12月15日
联合国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和关系协定 [A/RES/32-156]
1974年
1974年12月14日
在非常状态和武装冲突中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宣言 [A/RES/3318(XXIX)]
1974年11月12日
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 [A/RES/3235(XXIX)]
1974年12月4日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的宪章 [A/RES/3281(XXIX)]
1974年12月14日
侵略定议 [A/RES/3314(XXIX)]
1974年12月17日
联合国与世界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之间的协定 [A/RES/3346(XXIX)]
1973年
1973年12月12日
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 [A/RES/3166]
1973年11月2日
世界人权宣言二十五周年纪念 [A/RES/3068]
1973年11月30日
关于侦察、逮捕、引渡和惩治战争罪犯和危害人类罪犯的国际合作原则 [A/RES/3074]
1971年
1971年11月29日
外空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 [A/RES/2777]
1971年12月26日
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A/RES/2832]
1971年12月16日
《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积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A/RES/2826(XXVI)]
1971年12月22日
联合国与卡内基金会关于国际法院使用和平宫房屋的协定 [A/RES/2902]
1970年
1970年9月11日
禁止在海洋底床及其下层土壤放置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武器条约 [A/RES/2660]
1969年
1969年11月12日
特种使节公约及关于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 [A/RES/2530]
1968年
1968年10月23日
战争罪及危害人类罪不适用法定时效公约 [A/RES/2391]
1967年
1967年1月12日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A/RES/2200А(XXI)]
1967年1月12日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A/RES/2200А(XXI)]
1967年1月12日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任择议定书[A/RES/2200А(XXI)]
1967年12月16日
关于援救航天员、送回航天员及送回射入外空之物体之协定 [A/RES/2345]
1965年
1965年12月21日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A/RES/2106]
1965年11月1日
关于婚姻之同意、结婚最低年龄及婚姻登记之建议 [A/RES/2018]
1962年
1962年10月5日
关于婚姻之同意、结婚最低年龄及婚姻登记之公约草案与建议草案 [A/RES/1763]
1960年
1960年12月15日
会员国为确定是否负有义务递送宪章第七十三条款规定之情报所应遵循之原则[A/RES/1541]
1957年
1957年11月29日
已婚妇女国籍公约[A/RES/1040]
1952年
1952年11月6日
国际更正权公约[A/RES/630]
1950年
1950年12月14日
难民地位公约草案[A/RES/429]
1949年
1949年8月12日
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
1949年8月12日
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
1949年8月12日
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
1949年8月12日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1949年8月12日
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
1949年8月12日
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二议定书)
1949年12月2日
禁止贩卖人口及取缔意图营利使人卖淫之公约[A/RES/317]
1948年
1948年12月8日
国际人权法案[A/RES/217]
1948年12月8日
防止及惩治危害种族罪之通过及公约[A/RES/260]
1948年10月8日
管制麻醉品之国际公约[A/RES/211]
1947年
1947年11月21日
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之间特权及豁免协调问题[A/RES/179]
1947年10月31日
联合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于联合国会所之协定[A/RES/169]
1946年
1946年2月13日
联合国外交特权及豁免公约[A/RES/22]
1946年11月19日
国际联合会依照有关麻醉品之各种国际协定、公约及议定书所行使权利之移交联合国[A/RES/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