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刑法规范

刑法规范

发布时间: 2020-12-25 01:22:56

① 关于空白刑法规范的解释

空白罪状,是抄指条文没有直接地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指明确定该罪构成需要参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比如刑法第325条第1款规定:“违法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该条款仅指明在确定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构成特征时应当参照文物保护法规的规定,而没有直接、具体描述该罪的特征,因此属于空白罪状。对空白罪状必须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够正确的认定该种犯罪的特征。
在我国刑法中,空白罪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往往内容较多,而为了保证刑法条文的相对简练,不便对其特征作出具体表述;第二,空白罪状所包含的其他法律、法规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较快,从而可以使刑法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应飞快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② 我国刑法规范的最基本单位是()

最基本的单位要用“条”来表示,每部法律都用“条”,在适用法律问题上,包括在判决书中,都会看到“根据《······法》第···条的规定······,因此,法律的最基本的单位要用“条”来表示。

司法部<服刑人员改造刑法规范>第38条具体内容是什么

司法复部《服刑人员制改造刑法规范》并没有此法,应该是《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第三十八条与来宾、警官相遇时,文明礼让。
《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已经2004年3月2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1990年11月6日司法部第12号令《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同时废止。《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是罪犯接受改造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考核罪犯改造表现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④ 为什么要对刑法规范进行解释

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蕴含的阐述。刑法条文所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抽象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刑法解释在正确领会立法意图、准确适用法律上的必要性。
所谓刑法的立法解释,通常认为就是由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的涵义所作的解释,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2)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3)立法机关专门用法令对刑法所作的解释。
法律即使再完备,也难以避免“法律漏洞”现象。在法律存在着漏洞的情况下,司法解释具有填补漏洞的作用。实际上,由于法律规则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而作出的一般的、抽象的规定,
现行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因此人们对规则的含义常常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而每一个法官在将抽象的规则运用于具体案件的时候,都要对法律规则的内涵及适用的范围根据自身的理解作出判断,而此种判断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法律的解释。更何况成文法本身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因此,法律解释对任何法律的适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司法过程中,更需要对法律规范作出明确的解释,从而正确地适用法律和公正地裁判案件。

⑤ 刑法规范意义上的同一性是什么

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目的、目的、欲望、意识、意志支配下所做出的版外部举动。
在我权国刑法立法中,行为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1)最广义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的,泛指人的一切行为,不论是否为犯罪行为。例如,在我国刑法典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2)广义的行为。这种“行为”同犯罪行为含义相同,,意指犯罪这种行为。例如我国刑法典第13条关于犯罪定义的规定中使用的“行为”一词,就是包括主观要件(故意、过失)和客观要件在内,有机统一而构成了犯罪的行为。(3)侠义的行为。这种“行为”专指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的行为,即危害行为。例如,我国刑法典第15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里的“行为”就是指作为客观要件而不包括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在的危害行为。
这里要区别“行为”与“动作”的含义,A砍了B N刀,这是N个动作,仅仅是一个杀人行为。

⑥ 刑法规范是行为规范还是裁判规范

您好,刑法规来范,由国家制定自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禁止人们实施犯罪行为的禁止性规范。是由国家制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则。构成刑法规范的必要因素,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是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它既是裁判规范(于司法工作人员),也是行为规范(于全体公民)

刑法规范首先是裁判规范,即使指示或者命令司法工作人员如何裁定、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对犯罪如何科处刑罚的法律规范。裁判规范所指向的对象是司法工作人员,旨在限定司法权力,故司法工作人员具有遵守裁判规范的义务,违反义务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刑法规范也是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的,处……”的描述方式体现出来。一方面,刑法规范向国民一般性地承诺了对法益的刑法保护,国民知道国家以刑法保护其法益,因而不至于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法益受到侵犯。另一方面,刑法规范能够成为一般人的行为规范:其一。刑法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因而一般人可以预防、制止乃至防卫违法行为;其二,犯罪后将受到刑事制裁,从而使一般人作出不实施犯罪行为的意思决定。可见,行为规范存在于刑法规范之中,而不是独立于刑法规范之外。

⑦ 什么是刑法规范

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就是刑法规范,也称罪刑规范。具体地说,由国家制定与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禁止人们实施犯罪行为、命令人们履行义务以免犯罪、指示司法人员如何认定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就是刑法规范。


法规范与刑法条文具有密切联系。刑法条文表达刑法规范,是刑法规范的载体,因此刑法规范是刑法条文的内容与实质。但规范与条文并非等同。由于规范的内容是禁止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故刑法总则中的许多一般性规定与原则性规定,并不属于刑法规范;一个条文可能表达几个规范,几个条文可能表达一个规范;刑法条文是直观的,而刑法规范则不是直观的。
刑法规范首先表现为裁判(或审判)规范,即是指示或命令司法工作人员如何裁定、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对犯罪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规范。裁判规范所指向的对象是司法工作人员,旨在限定司法权力,故司法工作人员具有遵守裁判规范的义务,违反义务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刑法规范也是禁止一般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行为规范。即刑法规范作为行为规范时,所指向的对象是一般人,它禁止一般人实施犯罪行为,给一般人提供评价行为的标准,以期一般人不实施犯罪行为。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假定条件与法律后果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出来的,即以“……的,处……”的规定方式明确告诉人们,犯罪后将受到刑事制裁,从而使人们作出不实施犯罪行为的意识决定。可见,行为规范存在于刑法规范之中,而不是独立于刑法规范之外。
刑法规范的实质是法益保护规范。如前所述,刑法的任务与目的是保护法益,因此,它将侵犯法益的行为类型化为犯罪构成要件,并针对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规定法律后果,从而形成了刑法规范。违反刑法规范的行为,就是侵犯法益的行为;对侵犯法益的行为宣示刑罚,对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科处刑罚,正是为了并实现着法益保护的目的。

⑧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素要件。 这句话哪里错了

存在争议。虽然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刑法并不能完全排斥规范的构成要素,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规范的构成要件是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指,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的构成要件要素。如刑法第262条规定的拐骗儿童罪的客观要件为“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对这里的“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监护人”等的理解,以及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这些要素,仅仅需要一般的认识活动即可得出结论,因而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反之,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除了一般的认识活动外还需要法官进行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样的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客观要件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侮辱妇女”,对于其中的“猥亵”、“侮辱”,就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行为才能认定。如前所述,即使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要求明确性,但不可能完全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如第237条者的“猥亵”、“侮辱”、第250条的“歧视”、“侮辱”,第260条中的“虐待”,第363条的中的“淫秽物品”等等,这些都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但是只要刑法中还存在这些与道德、风俗相关的犯罪,就不可能完全排斥上述的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⑨ 刑法调整的是什么关系

刑法调整的是刑事责任关系
(A)从刑法规范的功能看,刑法的调整对象是刑事责任关专系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属律体系中,刑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都不同。其他法律由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制裁性规范组成,而刑法中仅有制裁性规范。因为刑法并不调整合法行为,刑法仅制裁犯罪行为,所以人们在正式的法律、法规中,不会看到“违反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看到的均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这就是说刑法只调整刑事责任关系而不调整其他社会关系。
(B)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来看,刑法的调整对象是刑事责任关系。
我国司法机关的全部刑事司法活动,其中心皆不出保证正确、合法、及时确定、追究和实现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范围。离开了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目的,便无法正确认识司法机关刑事司法活动的性质。

热点内容
合同法235条理解 发布:2025-05-09 01:23:25 浏览:165
法院法官姓名 发布:2025-05-09 01:18:30 浏览:209
胡曼法学 发布:2025-05-09 01:17:00 浏览:707
男人在老婆怀孕期间出轨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9 01:15:31 浏览:370
法国电影女法官怀孕 发布:2025-05-09 01:15:30 浏览:198
法院王海川 发布:2025-05-09 01:13:07 浏览:485
冷静期婚姻法 发布:2025-05-09 01:12:30 浏览:548
初级会计的经济法和注会的经济法一样吗 发布:2025-05-09 01:11:43 浏览:591
液压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09 01:06:06 浏览:108
广西女法院 发布:2025-05-09 01:05:56 浏览: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