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组织条例
Ⅰ 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的内容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由本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以及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
检察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检察官资格。
第三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的员额一般为: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为十七人至二十五人;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为十三人至二十一人;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和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检察院为十一人至十九人;
(四)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为七人至十五人。
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人数应当为单数。
检察委员会达不到最低员额标准的,应当报告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条 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检察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审议、决定在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重大问题;
(二)审议、通过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工作报告、专题报告和议案;
(三)总结检察工作经验,研究检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有关检察工作的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本地区检察业务、管理等规范性文件;
(五)审议、决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六)审议、决定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的案件或者事项;
(七)决定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
(八)其他需要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的案件或者事项。
第五条 检察委员会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以本院或者本院检察长的名义发布。
第六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由本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的检察委员会委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派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委员由派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七条 检察委员会委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和义务:
(一)参加检察委员会会议,对检察委员会会议讨论的议题发表意见和进行表决;
(二)经检察长批准向检察委员会提出议题或者提请复议;
(三)受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指派,对本院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四)未经检察长或者主持会议的副检察长批准,不得缺席;
(五)遵守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各项工作制度;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
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其他职责,另行规定。
第八条 检察委员会讨论的议题,由承办部门或者承办人员提出议题草案、书面报告,经分管副检察长同意并报检察长批准后,提交检察委员会审议。
第九条 检察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定期开会。有特殊情况时,可以提前或者推迟召开。
第十条 检察委员会会议由检察长主持召开。检察长因故不能出席时,应当委托一名副检察长主持。
受检察长委托主持会议的副检察长,应当在会后及时向检察长报告该次会议作出决议和决定的情况。委员意见分歧较大的,应当报告检察长决定。
第十一条 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检察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出席,才能召开;必须有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才能作出决定。
委员意见分歧较大的,检察长可以决定不付表决,另行审议。
第十二条 检察委员会在审议有关议题时,可以邀请本院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的相关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三条 检察委员会在讨论决定案件时,检察委员会委员具有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的,应当申请回避并由检察长决定;本人没有申请回避的,检察长应当决定其回避。
检察长的回避由本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讨论重大案件时不同意多数检察委员会委员意见的,可以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决定;在讨论重大问题时不同意多数检察委员会委员意见的,可以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在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的同时,应当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第十五条 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的决定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复议申请后的一个月内召开检察委员会进行复议并作出决定。经复议认为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设立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检察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 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的职责是:
(一)对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或者事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
(二)对提交讨论的案件或者事项提出法律意见;
(三)对提交讨论的有关检察工作的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提出审核意见;
(四)承担检察委员会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和会议材料归档工作;
(五)对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进行督办;
(六)检察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八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0年4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
Ⅱ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哪年开始实施的
《人民调复解委员会制组织条例》自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七日开始实施。
为了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条例。条例于一九八九年五月五日国务院第四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三十七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是在1954年政务院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原《通则》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在认真总结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颁布正式的组织条例。
为此,司法部从1981年起就着手进行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委和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起草了这个《条例》。
起草这个《条例》,是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通过自治组织解决民间纠纷的作用,加强司法行政部门的基层工作,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好转。
Ⅲ 跪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选任及职责暂行规定》全文!谢谢
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选任及职责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选任工作,明确其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选任二名左右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人选按照同级党政部门副职规格和条件,从具备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符合任职条件的检察官中产生。
第三条 担任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除应当具备公务员法、检察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任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且担任检察员和检察委员会委员二年以上,或者担任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副检察长二年以上;
(二)具有较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办理复杂疑难案件的能力;
(三)身体健康。
第四条 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同级党委审批。
第五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党组根据工作需要和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数,合理确定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责分工,切实发挥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在检察业务工作中的作用。
第六条 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党组或者检察长分配的检察业务工作;
(二)指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业务工作;
(三)协助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对有关检察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开展检察调研,总结检察工作经验;
(五)代表本院出席院外有关会议;
(六)分管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
(七)负责其他检察业务工作。
第七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职责分工,应当通知下一级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组织条例扩展阅读
关于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能作用的思考
根据具体情况,明确职责分工
《规定》第五、六条明确了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职责分工。从这两条规定可以看出,专职委员的工作职责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有日常工作即必须办理的工作,有检察长交办的工作。
由此可以把专职委员的工作分为必办工作和交办工作。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专职委员的人数和业务特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安排,合理分配,才能有效发挥专职委员的作用。
Ⅳ 市检察院检委是什么级别
1、检察院并没有检委这一说法、只有检委会这么一说
2、检委会是检察机关遇到疑难案件或其他情况,由院党组和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及案件承办人参加讨论的会议
Ⅳ 检察院检委会是不是非常严格的会议组织
应该不是,检委会的职责和检察院党组高度重合了,应该只是在于法律规定必须成立。版
涉及检委会构成的主要权有两个规范:《检委会议事规则》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后者的第二条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由本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以及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
实践中,所谓的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一般根据各检察院自己的需求和领导的资历来确定。通常而言反贪局局长、研究室主任一般都是能进检委会的,部分地区如辽宁据说反渎局局长也进检委会。也有一些公诉科长或者处长由于资历够老进入检委会,不一而足。主要就是看领导对于该内设机构是否重视以及该内设机构的负责人资历和能力是否足够老。
Ⅵ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
人民检察院内部设立检察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是人民检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根据《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检察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审议、决定在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重大问题;
(二)审议、通过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工作报告、专题报告和议案;
(三)总结检察工作经验,研究检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有关检察工作的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本地区检察业务、管理等规范性文件;
(五)审议、决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六)审议、决定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的案件或者事项;
(七)决定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
(八)其他需要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的案件或者事项。 郭鲁生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一级高级检察官。
张鲁生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检察官。
王金鹏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检察官。
吴秀云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检察官。
谭 勇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检察官。
范芸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检察官。
杨增胜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
蒋忠平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
王保新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
张和平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察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
孙久明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侦查监督处处长、三级高级检察官。
赵新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三级高级检察官。
Ⅶ 基层检察院哪些内设机构负责人可以进入检委会有无具体规定
涉及检委会构成的主要有两个规范:《检委会议事规则》和《人民检察院检内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后者容的第二条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由本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以及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
实践中,所谓的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一般根据各检察院自己的需求和领导的资历来确定。通常而言反贪局局长、研究室主任一般都是能进检委会的,部分地区如辽宁据说反渎局局长也进检委会。也有一些公诉科长或者处长由于资历够老进入检委会,不一而足。主要就是看领导对于该内设机构是否重视以及该内设机构的负责人资历和能力是否足够老。
Ⅷ 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是干什么的,有实权吗
专职委员比检查员多了“专职”两个字,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就是高配版的检专查属员,级别和副检察长是一样的。
由于专职委员名下的工作类目比较多,所以有无实权要看这个专职委员具体是涉及哪一块的。
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行使检察权以维护法制的法内律监督机关。中容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开始组织最高人民检察署,并着手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检察署。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和《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将人民检察署改名为人民检察院,并对人民检察院的职权、组织、活动原则和行使职权的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逐步设立和健全。1975年后,人民检察院一度取消,由各级公安机关代行其职权。1978年 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重建人民检察院。1979年 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3年9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决定》。
Ⅹ 195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试行组织条例
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