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 现在河北省征地使用的土地管理法是哪年的
自2020年开始的征地行为适用2020年1月1号开始实施的《土地管理法》,但其配套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还在征求意见,未修订,所以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未定。
2. 我家在河北省滦平县农村,想问一下关于土地征用赔偿的问题。
1、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偿如何计算
公式:
(1)土地补偿费=被征地亩数*年产值*补偿倍数
(2)安置补助费=需要安置的人数*年产值*补偿倍数
(3)需要安置的人数=被征地数/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数
例如:某市建设博物馆需要征收土地120亩,该耕地平均年产值为5000元/亩,补偿方案批准补偿倍数为:土地补偿费10倍;安置补助费为10倍,该村人均耕地为0.8亩,问该村应获得多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土地补偿费=120亩*5000元/亩*10倍 =6,000,000.00元 (每亩为50000元)
安置补助费=(120亩/0.8亩)*5000元/亩*10倍 =7,500,000.00元 (每口人为50000.00元)
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总计为:13,500,000.00元。
2、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偿如何分配
按《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包括三项费用:一是土地补偿费,二是安置补助费,三是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保险费用。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国务院《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土地补偿费应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理分配。具体分配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撤销建制的,土地补偿费应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
土地管理法47条规定保持需安置农民原有生活水平是原则。相关的精神在国务院《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中也有规定。从土地立法精神看,在不能保证需安置人原有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可以动用土地补偿,对于仍不能保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级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另我省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 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规定,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项目确需使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外土地的,实行征地补偿最低保护价,土地补偿费不得低于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安置补助费不得低于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上述标准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3、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意见怎么办?
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意见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此应当认真研究,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及时进行修改。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时,应当附具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和采纳情况,由市、县人民政府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予以最终确认。
被征地村民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政府进行协调,协调不成由批准征用土地的政府进行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
这样告诉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