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因公死亡补偿条例
A. 四川省环卫工人雇佣劳动工意外死亡如何赔偿
四川省环卫工人雇佣劳动工意外死亡如何赔偿参照本案。本案受害者家属向物业管理公司和王某同时主张赔偿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何种性质,能否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王某及施工工人分别承担那种责任,是本案的焦点问题。
(一)关于本案的责任承担问题。保洁员受到意外伤害致死,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装修施工的工人不小心导致钢管从空中落下砸中保洁员头部。该施工工人主观上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因此,其要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同时王某的行为已构成对保洁员的侵权,应承担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但依转承赔偿责任原则,王某作为雇主应首先承担此项民事赔偿责任。所谓转承赔偿责任,是指在雇佣劳动关系中,雇工在雇佣劳动中致人损害时,由雇主转承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虽然转承责任人没有实施侵权行为,也未授权致害人实施侵权行为,但由于致害行为与转承责任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即雇佣关系,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与转承责任人有特定的关联,转承责任人应以义务主体之身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责任的主要法律特征是:(1)人身关系的从属性。即在转承责任中,责任人与侵害人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雇工在受雇期间从事雇佣活动,其意志和行为受雇主的约束和支配。(2)义务主体的分离性。一般侵权责任的侵害人与责任人为同一主体,但转承责任的责任人并非是侵害人,责任人与侵害人相分离,只是基于他们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法律关系,才由雇主对外承担赔偿责任。(3)经济利益的关联性。雇工在从事雇佣活动时所实施的行为,直接为雇主创造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雇主是这种利益的享有者。雇工虽然按约定取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但这种报酬少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4)雇佣人与受雇佣人所致损害之间存在特定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虽系受雇人直接造成,但雇佣人对受雇人选任不当,疏于管理、监督等作为与不作为的行为,是损害事实得以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案王某雇佣的装修工人在劳动中致保洁员死亡,完全符合上述几个法律特征,故王某应对所雇工人致人死亡承担转承赔偿责任。转承责任的承担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受雇人致人损害在主观上有过错时,雇佣人与受雇人连带承担赔偿责任,雇佣人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后,即对受雇人取得代位求偿权,受雇人应当赔偿雇佣人因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所造成的损失,形成一个新的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二是受雇人主观上没有过错,则由雇佣人单独承担赔偿责任,雇佣人对受雇佣人不能取得求偿权。本案工人在施工时,主观上存在疏忽大意的过错,所以,王某作为雇主承担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受雇的工人求偿。
(二)关于保洁员因工死亡的保险待遇问题。保洁员是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其在工作期间因意外伤害死亡,保洁员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是基于劳动合同所发生的劳保待遇关系,这种关系是法定关系。根据1996年8月原劳动部制定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不须缴纳任何费用。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后,即将其对劳动者的补偿责任转于工伤保险机构承担。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补偿原则,即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职业伤害,无论用人单位有无过错,受害者均应得到必要的补偿。职工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退职后死亡的,发给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
《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享受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1)在用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和执行工作任务时负伤、致残、死亡的;(2)从事用人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管理人员临时指定或者同意的有关工作时负伤、致残、死亡的;(3)在用人单位工作区域内工作时,因不可抗力遭受意外伤害的;(4)在用人单位工作区域内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患职业病的;(5)在执行本单位安排的生产工作任务中或因工外出期间因突发疾病死亡或经首次医疗期满后由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6)在上下班途中或因工外出期间发生非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遭受不可抗力而发生意外伤害而负伤、死亡的;(7)因公致残的退役军人安置在本市就业后,旧伤复发的;(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同时,《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本人故意或者因私负伤、致残、死亡的;(2)本人的行为属违法犯罪的。”本案保洁员因工死亡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享受因工死亡的工伤保险待遇。此项工伤保险待遇的具体数额可以根据以下规定计算:《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员工因工死亡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依本条例规定,支付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和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费。”丧葬费:按六个月的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给处理丧葬事宜的单位或者个人。一次性抚恤金:按四十八个月的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给死亡员工亲属。第一领取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领取顺序为兄弟姐妹和其他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金由第一顺序亲属领取。第一顺序不领取或者没有第一顺序领取人的,由第二顺序亲属领取。员工死亡后,其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费按下列标准支付:(1)供养亲属一人的,每月支付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2)供养亲属二人的,每月共支付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3)供养亲属三人及三人以上的,每月共支付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生活补助费按本条第四款第(1)(2)(3)项标准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支付。被供养的亲属是深圳户籍的,其生活补助费按本条第四款、第五款标准分别提高二十个百分点支付。非深圳户籍员工死亡后,其供养亲属可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申请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或申请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每半年寄发一次。供养亲属的范围、条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已获得商业保险支付或者赔偿的因工伤残员工或者因工死亡员工的亲属,仍可以依本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三)关于保洁员家属请求权性质的问题。保洁员家属向王某提出赔偿请求,是属于侵权伤害的民事赔偿请求权;而保洁员家属向物业管理公司提出请求是属于职工依据国家法律享有的劳保待遇权利,是劳保待遇请求权。前者其性质是对受害者的赔偿,后者是对受害者进行补偿。两者之间法律关系不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权利义务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发生两种请求权竟合的问题。所以,保洁员的家属可以同时向王某及物业管理公司提出赔偿请求权。
B. 国企职工非因工死亡,有无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四川省、成都市)规定国企要给予死亡职工相应的补助
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员工猝死是突发疾病死亡,不符合工伤规定,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支付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1)丧葬补助费:企业的月平均工资 X 两个月。
(2)直系亲属救济费: 死亡时全市最低工资 X 6-12个月。
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推出的依据有哪些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工人与职员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时待遇的规定: 乙、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两个月;另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数额为死者本人工资六个月到十二个月。详细办法在实施细则中规定之。丙、工人与职员因工负伤致成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应按本条甲款的规定,付给丧葬费及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退职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应按本条乙款的规定,付给丧葬补助费及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 第二十三条 工人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职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乙款的规定, 除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本企业的平均工资二个月作为丧葬补助费外,并按下列规定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一次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供养直系亲属一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六个月;二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九个月;三人或三人以上者,为死者本人工资十二个月。
C. 四川省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标准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一)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标准
1、根据川老发[2004]15号文规定,老红军的丧葬补助费按其回死亡时本人基答本养老金的14个月计发;
2、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文第二十五条规定,离休人员丧葬补助费按死亡当月本人基本养老金(本人基本养老金低于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个月计发;
3、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文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退休人员和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丧葬补助费按本人死亡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个月计发。
4、根据成国资改革[2007]104号文规定,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丧葬费支付标准按本人逝世当月的基本离退休金额计发10个月;
5、根据川劳社办[2007]2号文规定,企业离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离休金;
6、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文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退休人员和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按本人死亡当月基本养老金的8个月计发。
7、根据成国资改革[2007]104号文规定,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支付标准为本人生前1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
D. 四川省2010年职工非因公死亡赔偿标准!
非因工死亡赔偿标准:1、丧葬费:标准为2-3个月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2、一次性抚恤金版或救济金,标权准为死者生前7个月工资; 3、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生活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不 困难的不补助。
E. 最新四川省工伤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四川省工伤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一、医疗保险待遇
(一)医疗费——[条例第二十九条]
1、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1)在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2)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伙食补助费——[条例第二十九条]
1、标准: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
2、要求:住院期间.
(三)食宿交通费——[条例第二十九条]
1、标准: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2、要求:(1)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2)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
(四)康复治疗费——[条例第二十九条]
1、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1)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2)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五)辅助器具费——[条例第三十条]
1、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1)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2)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六)停工留薪——[条例第三十一条]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2)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七)生活护理费——[条例第三十二条]
1、标准:完全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1)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2)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八)工伤复发的费用
1、标准: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2、要求: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
二、伤残保险待遇[条例第三十三—三十五条]、[川府发〔2003〕42号八]
一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个月本人工资;2、伤残津贴:按月支付本人工资的90%
二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个月本人工资;2、伤残津贴:按月支付本人工资的85%
三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个月本人工资;2、伤残津贴:按月支付本人工资的80%
四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8个月本人工资;2、伤残津贴:按月支付本人工资的75%
五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个月本人工资;2、伤残津贴:按月支付本人工资的70%;
3、终止劳动关系: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4个月统筹工资、伤残就业补助金,60个月统筹工资
六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4个月本人工资;2、伤残津贴:按月支付本人工资的60%;
3、终止劳动关系: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个月统筹工资、伤残就业补助金,48个月统筹工资
七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2个月本人工资;2、一次性工伤医疗和伤残就业补助金:36个月统筹工资
八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0个月本人工资;2、一次性工伤医疗和伤残就业补助金:26个月统筹工资
九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8个月本人工资;2、一次性工伤医疗和伤残就业补助金:16个月统筹工资
十级: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6个月本人工资;2、一次性工伤医疗和伤残就业补助金:10个月统筹工资
纵横法律网 孙阳升律师
F. 2015年四川省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尝条例
《条例》抄第十条规定实行旧城区改建要尊重房屋所有权人的意愿,征得房屋所有权总面积过三分之二且总户数过三分之二的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后,方可启动旧城区改建的房屋征收程序。
《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欺骗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方法迫使被征收人搬迁。
在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确定十分关键。《条例》明确,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该为独立机构,其评估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在确定评估机构时,应当充分尊重被征收人的意愿,对参加投票选择评估机构的被征收人人数和被选择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获得所选投票比例和方式作出明确要求,以确保体现多数被征收人的意愿。
《条例》特别注重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等政策的不断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房屋征收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条例》明确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同时,原址返迁时房屋补偿面积不得小于原居住面积。
G. 四川省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赔偿能否双赔偿
不能获得双重赔偿。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第10条规定:“职工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机动车事故伤害,或者履行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
按《条例》规定认定为工伤和视同工伤的,如第三方责任赔偿的相关待遇已经达到工伤保险相关待遇的,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关待遇;
如第三方责任赔偿低于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或因其他原因使工伤职工未获得赔偿的,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规定补足工伤保险相关待遇。”
(7)四川非因公死亡补偿条例扩展阅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的有关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四)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H. 四川省农村拆迁补偿标准和办法是什么
四川对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进行规范调整
新华社信息成都7月12日电(记者吕庆福)四川省政府近日转发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和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按人均耕地多少确定补偿安置倍数。
该《意见》规定,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外,全省所有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倍数一律按以下标准执行:人均耕地在1亩及1亩以上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不低于征用耕地前三年种植业的平均年产值的10倍;人均耕地每减少0.1亩其两项补偿费倍数相应增加3倍,但两项补偿费倍数之和不超过30倍。
征用耕地前三年种植业的平均年产值以统计部门调查公布的数额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对交通能源、大型水利、水电等项目建设用地,所在市、县的统计、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应对被征土地的产值进行实地调查,不得使用全县的平均年产值数据。
今后凡征用土地都必须根据《集体土地所有证》进行权属调查,确定集体土地权属,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征地面积必须由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实地测量,制作勘测定界图。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应进行城镇地籍测量,以确保被征土地面积准确无误。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地类应以规划基期年为准。决不允许在征地时将耕地、园地、养殖水面等归类为其他土地。青苗及附着物补偿标准每五年修订一次,由各市(州)政府报省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在市(州)、县(市、区)政府征地方案依法批准后,要在10个工作日内将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地的所在乡(镇)、村予以公告。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征地补偿将由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直接支付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避免中间环节截留。土地补偿费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乡镇等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或变相截留。土地补偿费要纳入公积金管理,用于被征地农民参保、发展生产、公益性建设,不得平分到户,也不得列为集体经济债务清欠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管。
I. 四川省征地补偿标准细则是什么
四川省政府近日转发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和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按人均耕地多少确定补偿安置倍数。
该《意见》规定,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外,全省所有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倍数一律按以下标准执行:
1、人均耕地在1亩及1亩以上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不低于征用耕地前三年种植业的平均年产值的10倍;人均耕地每减少0.1亩其两项补偿费倍数相应增加3倍,但两项补偿费倍数之和不超过30倍。
2、征用耕地前三年种植业的平均年产值以统计部门调查公布的数额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对交通能源、大型水利、水电等项目建设用地,所在市、县的统计、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应对被征土地的产值进行实地调查,不得使用全县的平均年产值数据。
今后凡征用土地都必须根据《集体土地所有证》进行权属调查,确定集体土地权属,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征地面积必须由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实地测量,制作勘测定界图。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应进行城镇地籍测量,以确保被征土地面积准确无误。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地类应以规划基期年为准。决不允许在征地时将耕地、园地、养殖水面等归类为其他土地。青苗及附着物补偿标准每五年修订一次,由各市(州)政府报省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3、在市(州)、县(市、区)政府征地方案依法批准后,要在10个工作日内将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地的所在乡(镇)、村予以公告。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
4、征地补偿将由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直接支付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避免中间环节截留。土地补偿费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乡镇等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或变相截留。土地补偿费要纳入公积金管理,用于被征地农民参保、发展生产、公益性建设,不得平分到户,也不得列为集体经济债务清欠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