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验收先通车的法律责任
『壹』 工程未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承担什么责任
《建筑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这是法律对工程交付使用的强制性规定,发包人不得因任何原因擅自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如擅自使用,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之规定,发包人擅自使用未经竣工验收工程,视为其认可工程质量合格或同意对工程发生的质量问题自担责任,放弃了对工程质量缺陷提出抗辩的权利,再以其使用部分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权利的,不应得到支持。实践中,适用最高法《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还应注意到:(1)发包人只使用了部分工程,仅在使用部分工程范围内对质量问题自担责任,承包人仍对未使用部分工程质量承担责任;(2)即使发包人擅自使用工程,承包人仍应当在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承担责任;(3)承包人退场,发包人仅仅是控制工程,不属于“擅自使用”;(4)虽未经过竣工验收,但承包人同意发包人使用,同样不属于“擅自使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一条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贰』 公路养护项目未经验收,但实际已经投入通车使用,法律法规如何界定这种情况。
那就不交
『叁』 桥梁未验收就通车,行人在桥上摔死,桥梁所有人负什么责任
还是要看因果关系。
如果没验收和摔死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肯定不承担责任。
如果有专因果关系,责任看因果关系的大属小。除非是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基本不会产生所谓的刑事责任问题。
个人觉得也就是民事赔偿。但可能不是向桥梁所有人,而是管理机构要求赔偿。
如果是市政桥梁,也许所有人是全民或者国家。
『肆』 建筑管理法哪条规定业主未验收提前使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又以使用部分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权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应当在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承担民事责任。”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不能擅自使用,否则将导致不利法律后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又以使用部分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权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应当在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承担民事责任。
由于房屋建筑质量问题错综复杂,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工程必须经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指建筑工程全部建成后为检查工程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工作程序,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工作,检查是否合乎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房屋从建设生产转入使用的一个重要必经环节。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一律要经过工程验收后,方可交付使用。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工程竣工验收程序等有严格的规定。《建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人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价款,并接收该建设工程。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没有经过竣工验收或者验收未通过的,发包人不得提前使用,对发包人擅自或强行使用的,根据本条司法解释由此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其他问题,由发包人自行承担责任。该规定实际上是对建设工程风险转移的一个“规则”:未尽验收但是发包人提前使用的,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风险发生转移。
本来根据《建筑法》规定,施工单位应对建筑工程质量承担责任。但根据本条规定,在建设工程未经过竣工验收或者验收未通过的情况下,如果发包人擅自或强行使用,即视为建筑工程质量合格,或者虽然工程质量不合格但是发包人自愿承担质量责任。发包人应当预见工程质量可能会存在质量问题,其提前擅自使用未经验收的工程,工程质量责任风险也由施工单位随之转移给发包人,而且工程交付的时间,亦可认定为发包人提前使用的时间。
要特别注意发包人仅对其擅自使用部分承担工程质量风险责任,而不是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承担风险责任。也就是说,对未使用部分,其质量责任仍然有施工单位承担。
关于工程未经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其质量问题自行承担的问题,在本司法解释作出规定以前,《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有类似的规定。在本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对发包人擅自使用未经验收工程的,其应对使用部分还是全部工程承担质量责任问题,在讨论中存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发包人只要擅自使用未经过竣工验收或者验收未通过的工程的,无论使用部分的面积多少,均应承担全部工程的质量责任。其理由是,发包人一旦使用其中一部分,施工单位对其他部分将无法进行施工或管理。另一种意见认为,发包人仅应对使用部分承担工程质量责任。理由是: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依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发包人应承担的质量责任不宜作扩大性解释。如果不限制在使用部分,那么一幢楼仅使用其中一层,或者一个小区多幢楼仅使用了其中一幢,其发包人就承担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责任,而施工单位就此免除了责任,显然不合理。后来司法解释采纳了后一种意见,发包人仅对使用部分承担质量责任。
在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后,是不是承包人彻底免除责任呢?并非如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即便发包人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的,如果建筑工程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出现问题,承包人仍然要承担责任。根据《建筑法》第六十条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是承包人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工程质量保证义务。该规定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其要求承包人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在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不能出现问题,这是承包人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工程质量保证义务,如果出现问题承包人就必须承担民事责任。
希望对你有帮助!!
『伍』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甲方是县道,乙方为未验收通车的省道发生的交通事故,判定为同等责任
您说的验收不验收的道路,都需要参照《安全法》和《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要版求来处理的!
也没有权主干道之分了。当然,有让行规定的约束。
比如: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路口无标识无红绿灯控制的,让右方来车先行。
被让行的一方,应该是次要责任。
『陆』 建设工程未经验收提前使用的,发现质量问题应由谁承担责任
甲公司抄与乙公司签订建设施工合袭同,甲方为建设单位,乙方为施工单位,乙方为甲方建设办公楼,施工完成后,甲方依照约定应该及时验收,而甲方因为费用的问题没有进行验收,而投入使用,使用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经质检部门鉴定,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引发纠纷,责任应该有谁承担?
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建筑法》第61条、《合同法》第279条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方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和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验收。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者,不得交付使用。验收是发包、承包双方的强制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又以使用部分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权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应当在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承担民事责任。
这就要求分清否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如果属于上述质量,建设方仍应承担责任,不属于上述质量,则由发包方承担质量责任
『柒』 亿元大桥没验收便通车谁的责任
作为目前亚洲最宽的无背索斜塔斜拉结构桥,位于河南郑州中牟县的贾鲁河大桥在建设之初就得到广泛关注,一度被称为郑州新地标。据了解,贾鲁河大桥的建造工程耗费近三年时间,花费资金上亿元,在今年三月下旬正式通车。但近日,刚刚使用了四个月的大桥桥面却出现了大量破损,需要重新翻修。
刚投入使用就要进行修复,是否是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桥梁承建方的回应是:问题出在管理上,有关部门在大桥尚未完成验收时就提前通车,超限车辆的频繁驶入导致桥面破损。那么,大桥为何会提前通车?对于超限车辆的管理又为何一直缺位?
承建方:驶入大车上百吨,远超桥身设计的承受力
据中国之声了解,中牟县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位于河南郑州中牟县绿博文化产业园区人文路与贾鲁河交会处,工程总长890米,桥梁总长526米,宽55米,共布置18根斜拉索,斜塔形式及高度在国内外均为罕见,宽度上为同类型桥梁亚洲之最,其设计灵感源自“箜篌引凤”,暗合园区“引资”的寓意,是当地地标性建筑,今年3月20号通车后,引来多家媒体关注。但近日,记者来到这座仅通车4个月的“明星桥”,发现大桥东半幅已经设置围挡施工,车辆只能通过西半幅导流通行。正在施工作业的工人张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又返工了,这边翘起来了,撵裂了,这么厚一层起个泡了,变形了。”
张师傅说,目前大桥东半幅的施工已经接近尾声,之后西半幅也要进行同样的翻修作业。记者在现场发现,东半幅桥面新铺的沥青看起来干净平坦,但围挡之外的桥中间和西侧,桥面裂缝和破损随处可见,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石子下面的钢板。
相关资料显示,中牟县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由中电建路桥公司和水电十一局承建,2015年3月21号正式开工,投资上亿元。针对大桥为何短期内就出现路面损坏的问题,承建方——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牟项目部总工程师李廷钰给出解释,贾鲁河大桥设计限重55吨,超限车辆的频繁驶入是导致桥面破损的主要原因。
“调监控记录的时候,发觉晚上大车特别多,特别大,甚至运梁车都往上上,运梁车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工程上所用的一片梁,一百多吨啊,光它梁都一百多吨,它这个超限太厉害了。这个桥本身设计是城市A级荷载,是城市桥梁,各方面设计不是应用于这个方面的。然后这种结构本身是一个薄的钢板,车一压的话就会往下变形的,来回像这样很重的一个车辆,肯定会坏的。”李廷钰称。
未验收就通车
李廷钰说,虽然贾鲁河大桥是今年3月20号正式通车,但当时项目并没有通过验收。通车没几天,他们发现超限大车频繁驶入,曾两次以书面形式向大桥管理方——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建议,要限制超限车辆通行,但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李廷钰介绍:“应该是至少打过两次报告,当时是过了几天叫了几个人在桥上守着,但我看这个效果并不是太好,要限制住这个车辆必须要到交叉路口源头那个地方,这个车如果是已经转过来了,它不过不可能再逆行掉头,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是太好。”
大桥还未验收,为何就已通车?记者联系上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一位刘姓负责人,他解释说,贾鲁河大桥以东的清源大桥和以西的万三公路都在施工建设,迫于进出中牟县南北方向的通行压力,就提前让贾鲁河大桥投入使用了。刘姓负责人称:“目前来说清源河桥一拆除重建,万三公路107国道也正在施工,这一点挡都不好挡,也是连接新老县城跟咱园区,包括郑开这一块的必经之道,不好管。因为车辆人员复杂,再一个它还没有竣工验收,所以现在管起来有难度,有些职能部门现在还没有法介入。”
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规定,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关注建筑工程领域的上海锦天城(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广田告诉记者,工程尚未验收就交付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工程建设方和施工方均须承担相应责任。
“建设方也就是市政工程的建设部门,施工方也就是具体工程的承建方,就要对这个损失承担相关的责任。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擅自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城市道路的,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工程造价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违反条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郭广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