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幼儿的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幼儿的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2-14 22:50:11

Ⅰ 法律上,小孩的证词是否有效的

小孩子的证词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以及认知辨识能力相适应,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从证据规则上来说,孩子的证词是有证明效力的,但它的证明效力是很弱的,而且仅此证言(没有其他证据辅助证明的话)进行诉讼的话,胜诉的可能是非常小的,到时候费时费力,还是给心理添堵,建议此事不宜采用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

Ⅱ 请问16岁以下的孩子的证言可以作为有效的证据被法庭采信吗

只要不超出其智力范围,就可以取信

Ⅲ 未成年人的证言是否有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回关单位答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不得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所以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当的证言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未成年人有义务做证人。
因此,即使是小学生,只要其确实知道案件事实并且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能够与待证事实相适应,也是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其证人证言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Ⅳ 二至四岁幼儿证言有效吗

无效的,不能成为证据。这个年龄的幼儿思维判断能力还未成型,非常容易被误导。但是可以作为一个依据从而找到别的有力证据。

Ⅳ 4岁孩子说的话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据吗

与儿童智力及辨别能力相适应的证词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由本条法律规定可知,法律并没有去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作证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实和能否正确表达意志作为必要条件。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从事与其智力相适应的作证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能否作证人,是根据其智力发育程度和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的复杂程度来综合衡量确定。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对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能够正确表达,就可以作证,反之,其证言就无效。孩子们说是抢了别人的东西喝了,是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事实,小孩对此完全具有识别能力,能够正确表达意思。因此,他们的作证具有法律效力,其证言应当认定为有效证据。

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要看法官如何认定,因为这种情况取决于法官的自由心证。

Ⅵ 儿童的证词在法庭上是否是有效的

儿童的证词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以及认知辨识能力相适应,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也就是说需要结合儿童证词的内容分析,看是否与其智力水平相当,是的话可以使用。

(6)幼儿的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关于证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条:

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第七十五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Ⅶ 七周岁孩子所说的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孩子十岁以下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证明的只是一些直观能够看到的表面的东西,具体证明力需要看法院采信程度。

Ⅷ 幼童的言辞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具有证明力检察官怎么说

在类似幼童遭遇侵害的案件中,幼童往往表述不清,家长发现侵害时又往往距侵害发生时间较长,这就给执法机关办案取证带来困难。在司法实践中,该如何破解此类案件的“取证难、处罚轻”难题?

幼童不完整陈述能否作为言辞证据

据报道,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2岁7个月的小男孩月月告诉奶奶和爸爸妈妈,说睡觉时老师会给他喂白色药片,“不用配水就喝了,不苦,每天都吃”。还有的孩子表述了其他被侵害的情节……

问题是,3岁左右的幼童,其认知能力、表述能力有限,他们的言辞,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有证明力?

“根据我国刑诉法、民诉法的相关规定,只要幼童能清楚、有逻辑地表述相关情况,他就可以对自己知晓的情况为自己、为他人作证。”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检察官王亮表示,幼童的表述,无论是被害人陈述还是证人证言,宏观上讲,只要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就具有证明力。当然,因为幼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心智没有完全发育,其言辞的证明力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标准来看待,要结合全案证据来综合判断。

刘品新也表示,在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曾对言辞证据提供者有最低年龄限制(如4岁以下),后来都相继取消了,只要证人能合理表述即可。在我们国家,并没有这方面的禁止性规定。“不光幼童自己的陈述有证明力,他向家人的陈述事后由家人来转述,也依然有证明力。”刘品新说。

作为有多年未检工作经验的检察官,王亮建议司法机关在办案中,针对幼童取证时关注几个方面:其一,合适成年人在场,对未成年人取证应该由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在场,如果不在场,也要有合适成年人在场;其二,询问女童时应该由女性司法人员询问,尽量选择孩子觉得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孩子听得懂的“聊天”方式询问,少用专业术语;其三,坚持“一次为限”原则,为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尽量少让孩子回忆不良行为过程,应采取同步录音录像固定证据(后期可以打马赛克、处理声音,但可以直接提供给检察官、法官),尽量以一次询问为限;最后,询问的同时进行心理抚慰,警察问完问题后,心理老师、专家要立即跟进,最大限度削减询问对孩子的伤害。

“除了监控录像、言辞证据,侦查人员还应注意搜集物证。”王亮提醒说,比如刺伤幼童的工具要及时收集、固定,必要时应运用技术鉴定手段证明其对幼童的伤害是否存在。

Ⅸ 单凭一个五岁孩子的证言能划定责任吗

只要伤害发生在幼儿园内,即使发生在课外时间幼儿园也不能免责。5岁孩子可以做内出与其智力水平相适应的证容言,证明同学曾经在幼儿园内摔倒,5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证明能力。不过幼儿园可以提出即使摔倒过,但摔倒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方没有证明。小孩子摔倒是经常发生的,但很少导致严重伤害,神经损伤有多大可能是由于这次摔倒所导致的,应由原告方负举证责任。

Ⅹ 十岁儿童的证词在法庭可信

与儿童智力相适应的证词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专知道案件情况的单属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由本条法律规定可知,法律并没有去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作证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实和能否正确表达意志作为必要条件。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从事与其智力相适应的作证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能否作证人,是根据其智力发育程度和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的复杂程度来综合衡量确定。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对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能够正确表达,就可以作证,反之,其证言就无效。本案中小刚是被小枫还是其他小孩推倒致伤,是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事实,另两个小孩对此完全具有识别能力,能够正确表达意思。因此,他们的作证具有法律效力,其证言应当认定为有效证据。 简言之,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法官可酌情考虑。

热点内容
2017民法考点 发布:2025-09-30 19:01:05 浏览:79
抄劳动法 发布:2025-09-30 18:52:22 浏览:486
恋爱自由婚姻法 发布:2025-09-30 18:40:26 浏览:78
中国法学专家 发布:2025-09-30 18:37:12 浏览:366
民法典保障 发布:2025-09-30 18:36:26 浏览:978
法治小报治 发布:2025-09-30 18:12:12 浏览:685
劳动法里有规定餐补吗 发布:2025-09-30 18:11:38 浏览:88
法院生气 发布:2025-09-30 18:00:39 浏览:507
顺义免费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9-30 18:00:37 浏览:428
部门规章是由制定 发布:2025-09-30 17:55:07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