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口供有法律效力吗
Ⅰ 口供可以作为证据吗口供几个人以上可以作为证据
仅凭三个的供述是不能定罪的,还应有其他证据佐证,证据确实充分的才能定罪。版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权其他证据证实,不能认定有罪。《刑诉法》条文:第五十三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Ⅱ 协警录口供不合法!那么录的口供有法律效应
协警,不是国家来公务人员,无权行源使执法权,更无权参与执法办案。
协警录的口供,无论如何都没有法律效力。
法院可以对协警作的笔录证据进行排它。
只有国家正式编制的民警,所制作的笔录,才有法律效力。
Ⅲ 口供有何法律效力,如何才能凭借口供直接定罪
一、如何认定口供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察、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这种供述和辩解作为刑事证据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口供具有可塑性和易变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特定因素如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外在条件的影响下,被告人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口供,对实现刑事审判的目的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前庭审对口供的验证中常见如下几种情况:一是被告人当庭所作供述与其庭前所作书面证据材料相一致;二是被告人当庭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三是被告人当庭所作供述虽未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但在主要事实情节上都与其庭前所作书面证据材料不一致。
上述第一种情况由于口供前后一致,并能与其它证据相互印证,一般不会给口供的认定和运用带来问题。而第二、第三种情况目前已成为影响刑事审判公正性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且十分普遍。这致使公诉机关经常面临因被告人当庭翻供而难以有效支持控诉的情况,也使审判机关经常面临对被告人庭前所作书面口供材料与当庭供述的取舍选择,加之法律和司法实践缺乏指导法官操作的规范,使庭审法官很难在两种供述相矛盾时决定证据的取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才能凭借口供定罪
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定罪量刑中起到多大作用的问题,相关法律对此有诸多规定,充分体现了“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2、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对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中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同时应当要求侦查机关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必要时人民检察院也可以自行调查取证。
3、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合议庭应当充分听取被告人对事实的供述和辩解。对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中主要情节一致的,或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的,才能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并据此定罪量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当然,如果能根据客观证据证明其罪行了,也可以以零口供判其承担法律责任。
Ⅳ 要几个人口供才有法律效力,什么情况下口供不作为定罪
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回。从法律这一答规定来说,通过刑讯逼供直接取得的证据是无效的。在在现实中存在着先刑讯逼供得到线索(其口供不作为证据使用),根据线索再找到其他证据,以此获得的其他证据法律没有否定它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是作为有效证据使用的。你所说的这种情况是有效的。虽然公安人员取得的口供是刑讯逼供的结果,不能作为证据。但找到的犯罪工具却又可以作为物证使用。
Ⅳ 口供的法律效力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这种供述和辩解作为刑事证据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一规定充分肯定了其他证据的重要作用。但司法实践中把口供作为证据之王,甚至不惜以刑讯逼供等违法手段获取口供的现象仍有相当的市场,一旦获取口供就认为万事大吉,很少再在其他证据上下功夫。因此,执法人员尤其是侦查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证据意识。一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取证,“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二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形式固定证据。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及对证人的询问应由侦查人员二人进行,对所作笔录的更改之处应由被讯(询)问人签名,或以按手印的方式认定。三要善于用文字表述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充实证据的内容,如对指纹、脚印所作痕迹鉴定,要想使该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具有证明力,应当在现场勘查笔录中表述:从现场某物上提取指纹、脚印若干枚,以免因查不出出处而使该证据不具有证明力,最终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Ⅵ 一个人的口供没有证据可以作为定案依据吗
不可以作为依据
Ⅶ 只有两个人以上的口供没有其他证据 能给定罪吗
这要看什么罪行来了。自
有的犯罪有一定显著的公开危害后果,比如要被杀了有尸体在,汽车被烧了有残骸,但是有的罪行是没有这些物化的危害结果,比如煽动分列国家罪,有时没有明确的音像物化证据,但是当事人又有在公开场合进行煽动的犯罪事实,并且有目击证人可以证实,这就构成了犯罪。
一般来说,直接的证词是有证据之王地位的,比如杀人犯中的目击证人,其他比如指纹、凶器、尸检报告都属于间接证据,是为了印证词。
当然了,证词也有间接的,比如甲证明两人一起进了宾馆的房间,已证明最后只有一个出来并且身上有血迹,报案后一人死于房间内,这些证词证实身上有血迹的人有杀人嫌疑,如果最终排除了第三人进入房间,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锁定凶手。
大多数情况下,证人证言或者嫌犯供词都难以单独构成证据链,还需要其他证据进行印证。就算是嫌犯供认不讳,没有证据印证也是难以判罪的。
Ⅷ 只有口供可以作为证据吗
只有口供可以作为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口供是证据种类之一,对侦破案件,查证犯罪,抓获犯罪分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作为证据,它所反映的案件情况必须是客观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它包括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事实、无罪的事实、罪重的事实、罪轻或者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事实。
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告的位置,经过人民法院审判,很有可能被判处刑罚。因此,在提供证据时,很自然地会考虑如果我作出这样的口供,对我是否有利,法院将对我处什么样的刑罚。这样就很有可能避重就轻,或者提供掺有虚假成份的口供,甚至完全是虚假的口供。
(8)同事的口供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口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件:
1、孤立的口供,未经查证和查证不实的口供当然不具有证据效力,这已由立法所确定,不必赘述。
2、关于查证属实的口供的证据效力。依法获取的口供一经查证属实,当然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但是应当看到,对口供的查证过程,同样是一个收集其他证据,审查判断所收集的证据的过程,审查口供的真实性必须有足够的其他证据,口供作为一种对案件事实有直接证明作用的证据,根据逻辑规则,其自身在不能证明自身真实性时,亦即丧失了独立证明案件事实的可能性。
3、非法获取的口供,虽经查证属实,也不应承认其证据效力。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不仅如此,中国刑法更是将刑讯逼供行为规定为犯罪。长期以来,实践中对非法猎取的口供,如属“屈打假招”之类的口供,自然不会被采信,但对于非法获取的“真供”采信与否多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