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滴滴出租客服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滴滴出租客服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1-02-19 16:41:08

Ⅰ 如何投诉滴滴出租车及滴滴平台最有效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想不通的问题需要咨询,也会遇到某种困难需要寻求帮助,甚至还会常常遇到各种不公平,非常气愤的遭遇需要进行投诉,其中一个最贴近我们生活中需要投诉的就是滴滴出租车了。

二、投诉滴滴平台的方法指南

在日常使用滴滴出行过程中,一旦我们的权益受到不公平的侵犯时,应当如何有效进行投诉?首先在手机打开滴滴出行软件,点击左上角的账户头像,选择客服标签,在最近订单一栏上点击全部,然后选择需要投诉的订单,对应点击你所需要投诉的是哪一方面,点击之后会直接进入问题详情页面,这样基本就提交了你的投诉。如果你对平台处理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点击联系客服,输入人工客服,进行人工投诉。

总而言之,随着滴滴打车流行的趋势,建议大家在使用滴滴打车的时也要多多注意,因为滴滴出行难免会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新闻报道滴滴事件时有发生,也建议大家尽量还是选择白天出行比较安全,那么在你的身边,使用滴滴打车的时候有遇到过什么类似需要投诉的经历吗?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Ⅱ 滴滴打车合法吗国家承认吗

滴滴平台一直都是合法的。

只不过有些司机和车不合法,跑车需要有三证,缺一个证都是违法运营。

1、驾驶人准入标准

(1)年龄:22周岁至60周岁。

系统强制:加入平台的所有驾驶员,年龄超出标准后系统自动解约退出。

(2)驾龄:

快车:3年以上驾龄。

(3)准驾车型:

C2、C1及C1以上,且注册车辆(分配代驾车辆)符合驾驶人准驾车型。

(4)驾驶人背景审查:

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在驾驶人准入审核时进行以下严格审核与筛查,剔除可能威胁乘客安全的人员进入平台。

①三证验真

核验申请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真伪。

②犯罪记录筛查

不能通过犯罪记录筛查体系筛查的,不予准入。该项工作将于3月份实施。(犯罪记录筛查体系见附件)

③吸毒、精神病筛查

申请人吸毒、精神病,且未治愈的,不予准入。

④交通违法记录、重大责任事故筛查

申请人1年内有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或3年内有重大交通责任事故的,不予准入。

⑤体检

拟对全职专车司机实施入职及年度体检制度,并给予体检补贴,体检合格后方可准入。

2、车辆准入标准

(1)车辆年限(车龄)要求

快车:需满足车辆注册期限未满8年方可准入。

系统强制:加入平台的快车,车龄达到9年后系统自动封禁退出。

(2)车辆注册信息要求

申请加入平台的快车,均需提供车辆行驶证照片、车辆带牌照照片、车辆识别码。

(3)车辆保险要求

申请加入平台的快车,需按国家规定投保交强险,专车还需按平台要求的险种和额度投保商业险。

滴滴为平台快车的用户,额外提供单人保额最高120万元人民币的综合意外险,保险包含滴滴驾驶员和所有乘客。

3.驾驶人、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1)岗前培训制度

申请升级专车时,申请人须参加线下审核与岗前安全服务培训。

(2)月度安全培训

对专车常规安全知识普及、典型案例分析、重大事故通报等

(2)滴滴出租客服需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安全整改

1、滴滴出行将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

2、9月4日起,乘客端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9月13日起,司机端上线“一键报警”功能;

3、9月4日起,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方便用户快速使用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

4、9月4日起,乘客端陆续提示添加紧急联系人,有助于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

5、9月8日起,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在网约车业务(快车、优享、专车等)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 ;

6、9月13日起,升级全平台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司机端强化安全提示,并在每日出车前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司机通过后方可接单;

7、在5月份启动的人车不符清理计划基础上,持续开展犯罪记录筛查、每日出车人脸识别等行动,持续配合警方坚决打击犯罪;

8、全平台8月份日均客服咨询及投诉进线212万通,其中智能处理151万通,1.5万名客服(5000名自建及1万名外包)仍然无法保质保量承接其余61万通进线。滴滴将持续投入最优资源到客服体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团队将增加至8000人,持续建设安全高级客服团队的力量。

9、2018年9月14日,滴滴发布公告称,9月15日起将恢复深夜出行服务,但快车和专车司机需满足注册超半年、安全服务超1000单才能在深夜接单。

10、2018年9月26日,滴滴发布安全功能升级进展,称9月27日起将在司机接单间隙随机抽查人脸识别,通过后才能继续接单;9月30日起,警方调证流程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加速,用户如假冒警察身份套取用户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网络-滴滴出行

Ⅲ 滴滴打车是违法的吗

滴滴打车本身不违法,但是没有运营证的私家车炮滴滴,则属于违法行为。

中央一级这样形容滴滴打车:这是新事物,正在调研,因此未定性。总的来说,如果提供的是专车服务,大部分地方是允许的。

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其中,线上服务能力由企业注册地省级相关部门一次认定,全国有效。

(3)滴滴出租客服需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1、滴滴出行平台以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名义在天津市完成了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不开展私人小客车合乘业务)。

2、滴滴出行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城市有:天津、成都;沈阳、青岛、杭州、贵阳、宁波 、南京 、厦门 、北京 、郑州、武汉。

3、2018年9月4日,滴滴宣布将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

Ⅳ 我投诉了滴滴出租车司机,滴滴客服说等我上传出租车发票后将对司机进行封号处理!我又心软了……

他自己做错了事是要负责的,你不用心软,这次不惩罚他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这样被欺负,也有可能他是故意绕路的呢,你的心也是大车牌号不一样也敢上车,万一是坏人呢

Ⅳ 我投诉了滴滴出租车司机,我该让滴滴对司机进行封号处理吗

这样的人渣,坚持封号,不给机会。省的以后我们再被祸害,你让他知道这里是有规矩的!

Ⅵ 滴滴司机杀人滴滴平台要付法律责任吗

5月11日,“滴滴”官方给出回应,表示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句话很模糊,毕竟责任不等于法律责任。那么,从法律角度分析,“滴滴”是否须要承担法律责任?
“滴滴”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一种观点持肯定结论。理由是:“滴滴”是承运人,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没有将乘客安全送至目的地,对乘客构成违约,且在运输途中乘客发生了伤亡,“滴滴”应当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另一种观点持否定结论,理由是:《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1.5规定:“顺风车平台提供的并不是出租、用车、驾驶或运输服务,我们提供的仅是平台注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务。”从协议的规定和履行的情况看,“滴滴”与乘客之间是居间服务法律关系,只要其充分履行了信息审核义务和必要的安全管理义务,那么主要责任人应为凶犯,“滴滴”平台在法律上的责任并不大。毕竟,刑事犯罪不能轻易预见,对于“滴滴”平台应属意外事件,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只需要承担道义责任。
不过此说不能成立,尽管滴滴公司不是承运人,但是依然要承担违约责任。理由是: 从《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及实际运营的情况来看,“滴滴”与乘客、注册司机之间缔结的确非承运合同,而是居间合同,其义务就是促使承运合同订立,并保证承运合同当事人的法定利益不受损害;然而在本案中,“滴滴”并没有促成乘客和注册司机订立承运合同,这是因为:滴滴根本没有验证注册司机是否为本人,注册司机也不知晓所服务的乘客是谁,更不知道与谁缔结承运合同了。因此,在履行居间合同方面,滴滴构成了违约。
“滴滴”是否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一般的侵权行为,我国《侵权责任法》实行过错责任,该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滴滴”须对受害人的死亡承担过错责任吗?答案是肯定的。2016年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专门规定了网约车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办法》第16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网约车平台违反法定的安保义务,造成受害人的死亡;就必须依据《侵权责任》承担过错责任。
在本案中,“滴滴”针对夜间的人脸识别机制没有被触发;甚至嫌疑人在案发前,曾有一起言语性骚扰投诉记录,“滴滴”也未未封禁账户。“滴滴”显然未尽到法定的安保义务,与受害人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须对此承担过错责任。
由上面分析可知,“滴滴”的行为构成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受害人近亲属可以选择追究其中的一种责任。
“滴滴”是否须承担行政责任?
答案应是肯定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第35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二)提供服务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或者线上提供服务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驾驶员不一致的......”按照该规定,既然“滴滴”存在“线上提供服务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驾驶员不一致的”情况,就应当接受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的罚款处罚;而且,由于出现了乘客死亡这种严重的情形,所以罚款的幅度应当在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滴滴”或其工作人员是否须承担刑事责任?
基于目前案情披露的情况,我们尚不能断定司机杀害空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或其他暴力犯罪;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公司的成员与司机不可能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不会构成上述暴力犯罪的共犯。
不过,这并不意味滴滴”或其工作人员被排除刑事责任。《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26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采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的范围。”37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及网约车驾驶员违法使用或者泄露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由公安、网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结合上述两部规范,网约车平台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的范围,向他人提供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依法须承担刑事责任,包括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Ⅶ 滴滴打车是不是违法行为

滴滴打车不是违法行为。

2015年10月8日,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滴滴公司主办的《共享经济下的约租车(专车)模式上海创新和探索》上,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

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滴滴快的也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滴滴打车”于2015年9月9日更名为“滴滴出行”,“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

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

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

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7)滴滴出租客服需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近年来,关于滴滴出行的恶劣犯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如:5·6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8·24乐清女孩乘车遇害案,针对这些违法犯罪事件,对滴滴出行做出了相应的处罚,并要求其进行停业整改。

关于安全整改:

滴滴出行将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

1、9月4日起,乘客端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9月13日起,司机端上线“一键报警”功能;

2、9月4日起,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方便用户快速使用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

3、9月4日起,乘客端陆续提示添加紧急联系人,有助于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

4、9月8日起,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在网约车业务(快车、优享、专车等)中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113];

5、9月13日起,升级全平台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司机端强化安全提示,并在每日出车前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司机通过后方可接单;

6、在5月份启动的人车不符清理计划基础上,持续开展犯罪记录筛查、每日出车人脸识别等行动,持续配合警方坚决打击犯罪;

7、全平台8月份日均客服咨询及投诉进线212万通,其中智能处理151万通,1.5万名客服(5000名自建及1万名外包)仍然无法保质保量承接其余61万通进线。

滴滴将持续投入最优资源到客服体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团队将增加至8000人,持续建设安全高级客服团队的力量。

2018年9月14日,滴滴发布公告称,9月15日起将恢复深夜出行服务,但快车和专车司机需满足注册超半年、安全服务超1000单才能在深夜接单。

2018年9月26日,滴滴发布安全功能升级进展,称9月27日起将在司机接单间隙随机抽查人脸识别,通过后才能继续接单;

9月30日起,警方调证流程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加速,用户如假冒警察身份套取用户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

Ⅷ 滴滴司机被运管抓了滴滴公司承担责任吗

不承担。

热点内容
外国诉讼法的种类 发布:2025-09-30 02:13:14 浏览:11
60元一天有没有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9-30 01:49:59 浏览:697
政法干警法律硕士成绩 发布:2025-09-30 01:40:10 浏览:833
迷人美法官 发布:2025-09-30 01:40:01 浏览:779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29条 发布:2025-09-30 01:00:03 浏览:938
小区绿地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30 00:52:47 浏览:22
关于婚姻法的毕业论文 发布:2025-09-30 00:34:09 浏览:659
行政诉讼法的作用 发布:2025-09-30 00:31:52 浏览:682
法律知识活动体会 发布:2025-09-30 00:30:26 浏览:3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合同法 发布:2025-09-30 00:29:31 浏览: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