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给员工除名的法律效力
⑴ 关于企业除名职工是否能得到经济补偿
劳动者因旷工等抄过失,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八条】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以上不包括第二十五条
⑵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被除名是否需要支付补偿金
因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必支付补偿金。但违反公版司规章制权度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员工达到”严重“程度,且规章制度要经过员工讨论并明示的才有效,否则用人单位还是要支付补偿的。
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⑶ 被公司除名是什么意思
除名
意思:意为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也用于作为组织内部剔除某成员这专一行为的描述。属
简介:
除名是指用人单位专门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且旷工时间超过法定期限的职工,依法采取的一种强行解除劳动关系的行政处理措施。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该条例已被废止,依据:1、《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第516号令2008年1月15日)2、《关于转发国务院公布废止的部分涉及劳动保障行政法规目录的通知》(京劳社法发[2008]31号2008年2月18日)停止执行】。
⑷ 企业单位对员工除名处理,是否有时效性
企业对员工做除名处理的依据是《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现在该条例已经废止,本人认为对员工的处理应该依据劳动法和
劳动合同法
实施,则应该按照
解除劳动合同
处理,其时效应该从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有效。
⑸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前发生的开除除名处理应当适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还是《劳动法》
1、《企业职工抄奖惩条例》已被1995年实施袭的《劳动法》,以及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替代,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令第 516 号废止;
2、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前发生的开除除名处理,《劳动法》实施后,应适用《劳动动》,因为条例是法规,劳动法是由全国人大公布法律,相对法规,属于上位法,效力大于法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3、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更好地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国务院对截至2006年底现行行政法规共655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
一、对主要内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代替的49件行政法规,予以废止。(目录见附件1)
二、对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经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43件行政法规,宣布失效。(目录见附件2)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目录(49件)
2.国务院决定宣布失效的行政法规目录(43件)
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目录(49件)
序号:17
法规名称: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公布机关及日期: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公布
⑹ 用人单位(国企)要把职工除名,需经过什么程序才能合法
现在除名已经没有明确法律依据了,现在统一的名称应该叫“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回单方解答除劳动关系首先需要符合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符合条件后的程序是:1、通知工会并征求工会的意见;2、将解除通知书送达解除的职工。首先要求职工签收,如果职工不签收或不过来,应该按照招聘时留下的地址邮寄送达;仍无法送达,可以在当地报纸发公告送达;3、到劳动局办理备案,撤销社保等手续。
⑺ 企业处理员工还可以用开除\\除名吗
提前解除合同关系,要区分责任看是否赔偿的
⑻ 单位对员工予以除名或者开除,辞退等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是否都需要出具相关文件
首先,单位开除员工,情形很多,具体参照以下法律条文: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但是,也有些情况单位是不能开除人员的,具体如下: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⑼ 除名员工以公司名义在外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关键是看他用什么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如果空口白牙,公司当然可以不认。
但如果他手里有公司的授权委托书或盖章的书面合同,在合同相对人不知道他已无权签订合同的情况下,这种合同公司还是要对另外一方的合同相对人承担责任的。当然,事后可以向该员工追究责任,甚至可能包括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