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思考的理论

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思考的理论

发布时间: 2021-02-23 21:54:46

1. 请问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的毕业论文的一些参考文献有哪些

可以上下列网站查看,很好的:CEO学苑 网络网--财经纵横 毕业论文网+

2.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毕业论文的结论怎么写

你要写论文吗复?制
提出论点,找出分论点。
1。你要知道会计的职权范围和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包括哪些内容以及你的看法。
3。举社会实例进行正反论证。如果正的不好找,就找反的,然后你对此加以评价。
4。总结全文,谈谈你的认识,与遵守法律责任的重要性。

3. 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有什么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内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容。虽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并没有减轻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确界定了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首先,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违反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些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新《会计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机构的主体在从事会计行为的过程中,若有违反新《会计法》规定的,不管是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都将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而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4. 关于会计法律责任论文范文

略论会计法律责任
摘要:会计法律责任主要是指编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高对改进会计法律责任的认识,
明确会计法律责任的承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裨益。
关键词:会计制度;法律责任;误区;承担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基本立足点就
是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章健全、秩序井
然、功能完备和运转灵活的市场经济体系。会计工作涉
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
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会计法》贯彻实施的过程
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对会计法律责任的认识上还存在
不少误区,以至于在处理会计事务过程中缺乏应有的
责任意识,工作偏差、错漏现象较多,加之社会中介机
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公司出具审计报告、验资报
告时,不实、虚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
上成为法律实施的障碍。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失真现象
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尽管有关会计法律责任的规定明
确,但在追究违法主体责任时缺乏有力手段予以保障,
也将使规范会计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
宗旨无法落实。
一、明确会计法律责任是时代的要求
财会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
社会事业越发展,财会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
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会计人员责任十分重大,尤
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法律责任
更加突出。有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即使在新
《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
乱、财会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甚至有
少数会计贪污挪用、严重违法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⒈认识误区。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时期,传
统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这种客观存在的历史必然,引
发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混乱,而财会领域又成了重灾区
之一。其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二,一是“机遇观”。这几
年财会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其政策法规和制度
安排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因而,相当一
部分会计认为,抓住这一过渡时期的“机遇”大搞一把
无碍,等到规范定型后再循规蹈矩不迟。二是“依附
观”。随着各地企业民营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中
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财会人员与企业的
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为依附关系,为“老板”的
服务已经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因而造假账、偷漏税、
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⒉素质低下。诚然,在我国的财会领域确有不少优
秀的“内当家”,他们忠于职守,遵纪守法,默默奉献,但
也有相当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法律意
识淡薄,随波逐流,最终走向了拜金主义歧途,成为社
会的败类。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众心理和个体素质与社
会义务相分离的社会认同感从中作祟,政治素质低下,
导致以身试法。
二、会计法律责任认识上的误区
⒈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和对法律本身认
识上的误区。目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取得和继续
教育方面,《会计法》和财政部发布的相应规章之中都
作出了规定,除需具备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外,财经法
律法规的掌握也被列入了重要内容。遗憾的是,在这方
面,许多会计人员对法律本身的理解熟悉程度令人堪
忧。在会计人员之中,许多人对于会计人员的基本职
责、业务规范和法律责任方面的知识都非常贫乏,而有
些会计人员甚至认为这些问题无关紧要,只要做好“份
内之事”,便尽到了职责。可见《会计法》的普及工作到
目前为止不是可以暂告一段落,而是需要进一步推进。
从现实层出不穷的违法会计行为的案例中也可以发
现,会计人员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在一定
程度上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这一现象不仅已
经严重影响了会计队伍的形象,也严重影响到会计管
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⒉对虚假会计信息认定的认识误区。在追究会计
法律责任时,关键性的一步就是要确认会计信息是否
属虚假。
而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理论上有分歧,有观
点认为,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而有的观点则认
为,应从会计专业角度衡量,因而在认定方式上难以统
一。笔者认为在认定时,应先考虑从其行为构成,即从
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行为结果的
危害程度来加以区分,也就是采用行为目的、行为性
质、行为结果三方面结合综合认定的方式。但在具体认
定会计信息是否属虚假时,由于执法、司法人员往往缺
少专业知识,单纯由其认定尚有困难,因而可考虑聘请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员如会计师事务所、审
计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借助专业知识分析判断。
⒊单位负责人只对单位重大决策负责的认识误
区。新《会计法》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
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现实中许多
单位负责人在认识上还是多把自己定位在企业法人最
高决策者的位置上,即只认识到其对本单位的重大决
策负有全面责任,而对于会计工作往往认为属于部门
工作范畴,应由其机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负责,表现在
具体方面,单位负责人或是忙于行政管理或是忙于业
务经营或是忙于应付大小会议,而疏于对会计工作的
管理,使得许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甚
至于对会计工作漠不关心,忽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
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会计行为。因而要从单位内部入手
治理会计工作不规范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应首先端
正单位负责人的态度,使其认识到自己在法律责任上
是首要责任承担主体,督促其依法行使职权,做好对会
计工作的领导、对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对会计人员的考
核。
⒋会计人员只对其会计核算行为负责的认识误
区。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在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在
现实中,会计人员几乎都认识到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因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核算业务之中,而
忽视了其作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再者,由
于会计人员处于各单位决策者的管理之下,对其工作
评价和工资报酬都受到决策者的影响,要使其依法行
使内部监督职权困难重重。以至于许多会计人员都认
为只要在业务上不出纰漏,保证自己的业务范围的行
为不出问题,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会计人员;还有的会
计人员为和企业法人搞好“关系”,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不惜放弃其法定职责,使得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往往成
为一纸空文。
三、会计法律责任的承担
会计造假是人们最大化逐利本性的体现,从本质
上看,它是由会计信息生产、监督的契约关系没有真正
建立,即会计信息供给者与需求者主体地位不平等、会
计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所造成的。
尽管社会一再强调提高对会计法律责任的认识,
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造假即提供虚假
会计信息却呈愈演愈烈之势,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已经
严重波及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直
接或间接地损害了人们的利益,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因
此,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人员追究法律责任是
理所当然的。会计法律责任如何承担,实际上就是对违
法行为施以何种制裁措施的问题。违反《会计法》应当
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⒈行政责任。对于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会计人员
往往并非不知其为违法行为,对虚假报告负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目前我
国会计造假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重,并以财政部门
为主,由审计、税务、证券、银行、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
共同对会计造假追究行政责任,《公司法》和《会计法》
中也规定了对此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做罚款、
吊销资格证书等处罚。
⒉民事责任。从代理关系看,会计人员是接受企业
法人的委托,向企业法人的委托人提供财务报告。因
此,只有企业法人才对外部投资者负责,会计人员只对
企业法人负责,与外部投资者并没有直接的受托责任
关系。因此,由会计人员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缺乏依据,
并且淡化了企业法人的责任。而且,从虚假财务报告产
生的机制来看,会计人员主观上一般没有提供虚假财
务报告的动机,因为虚假财务报告与其自身利益并没
有直接联系,只不过是受到企业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强
令,为了避免被解聘或降职等而不得已做出的行为。实
际上,企业法人与股东之间的聘任报酬契约、与债权人
的债务契约、资本市场筹资动因等是导致他们提供虚
假财务报告的直接原因。会计人员的报酬取决于企业
法人,其意思表示受到企业法人的影响。现实中,会计
人员一般会自觉地听从企业法人的意旨,而并非完全
地自愿造假,所以会计人员不应该承担所有的民事责
任。
会计人员与企业法人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会计
人员的民事责任可以适用侵权法中的雇员侵权责任。
侵权法认为,受雇人执行职务行为时所致的他人损害,
雇佣人应承担赔偿责任,雇佣人的这种责任是替代赔
偿责任。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受雇人按照雇佣人的意
志为雇佣人的利益所实施的行为,实际上等于雇佣人
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据此,对于虚假陈述行为给投资者
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由企业法人承担
主要的民事责任。
⒊刑事责任。会计造假刑事责任是指实施了刑事
法律规范禁止的会计造假行为所必须承担的刑事法律
后果。会计造假实质上是违反会计契约的行为,理应承
担违约责任。我国《刑法》和《会计法》中都对会计造假
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条款。
【参考文献】
[1]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及其效果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5.
[2]孟昭稳.新会计法设定了哪些法律责任[J].中国农业会计,2005,(3).
[3]肖小飞.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4,(12).
[4]李明辉.浅谈会计人员法律责任[J].财会月刊,2003(3).
[5]陈冰.会计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6.35.

5.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这个题目比较大,应该具体点再列个副标题,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儿。
是不是可以去网上查查,内上容市公司所犯的案中,有哪些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主要就是做会计工作嘛)负了法律责任了,负了哪些法律责任,用了什么手段,怎么被发现的。总结归纳它几大类。
你要是能发现某个个案应负未负法律责任的就更高了,指出现行法律责任上的漏洞。
没写过,听我的走了弯路自己再遛达回来。

6. 论文 《关于会计准则制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四、关于应付福利费

按照现行规定。应付福利费在内资 企业 和外商投资企业核算 内容 的来源是不一致的,前者是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后者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属于税后利润的分配,不计入企业成本费用。

工资、奖励或福利支出本质上都属于企业的成本费用,不应作为所有者(股东)权益的税后利润进行分配。对于外资企业,根据《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58条的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开支时则未能作为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故有的企业(往往是盈利企业)将从税后利润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作为长期负债挂在账上不使用。发生相关支出时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待清算时作为清算损益处理,最终又形成所有者(股东)权益;对于内资企业,福利费根据工资总额的14%计提,不是按照实际发生数据实列支,造成有的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余额愈滚愈大。虚增企业成本费用。虚减企业所得税和利润。

在市场 经济 的情况下。福利费据实列支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目前 。

作为《企业 会计 制度》配套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 方法 》、《电信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已明确规定:发生的福利费支出。应当据实列支,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 计提,《 金融 企业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文件中也有相同的规定,取消福利费的计提规定已成,趋势。因此,笔者建议在《企业会计制度》未修订之前,内资企业可以先行采用据实列支福利费的办法,不再按工资总额14%计提,超过计税工资总额14%的部分在申报年度所得税时作纳税调整。至于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办法的改进,则有待《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作出新的修订。

五、关于所得税退回

企业所得税一般是按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会计核算时,所得税费用按月、季或年度预提,分月或季预缴。税务机关通常在次年的4月份之后,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出具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通知书。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按照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 问题 解答(二)》的规定,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无论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还是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一律应在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在会计核算时,尽管企业按有关规定可享受减免税优惠。但通常要先接季预缴。于次年的4月30日之后。企业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通知书时,才能申请退回上年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就未能如实地反映当年可享受税收优惠的实际税负。故这种会计处理方式笔者认为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未能公允合理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对于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笔者认为只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符合文件规定精神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认定。一般不存在能否实际执行的问题,其享受的税收减免额应按权责发生制反映在所属年度的利润表中。预缴所得税时会计处理无需先计提当年度可享受的减免所得税费用。当汇算清缴通知书确定的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与所属年度利润表上反映的所得税费用数额不一致时,退补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根据差错金额重大与否进行会计处理。即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发现会计差错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对于发现的非重大会计差错,无论本年度还是以前年度的,均作为发现年度的事项处理,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对于地方政府依据企业上年度税收实际缴纳的一定比例。以扶持企业 发展 等名义退还的款项。作为收到当期的补贴收入,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六、关于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货币资金余额是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余额的合计,但是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货币资金,已不具备可随时动用并支配的资金特性,譬如:当企业向银行申请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或保函时。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银行可能要求企业将数额不等的存款从结算户转入保证金专户,当企业将其定期银行存款作为贷款银行的质押物品。用于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的银行借款时。一旦企业因诉讼或其他原因。部分银行存款被冻结,这些保证金账户的银行存款、被质押的定期银行存款、被冻结的银行存款等虽然存放在银行,但已被限制使用,那这些款项是否还应在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呢?这些存款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仍应列示在货币资金项目。在现金流量表内还作为现金反映吗?是否应根据其流动性的大小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内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列示并披露呢?

现金流量表中所指的现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对现金等价物的定义。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因而现金等价物仅包括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满足现金等价物定义的相关内容,如三个月内到期的国库券、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短期债券等。而在应收票据科目核算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延期或议付信用证未包含在内。而银行承兑汇票和延期或议付信用证。由于保证程度高,一般无回收风险。且可根据需要随时用于贴现或议付,具有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的特点。实际工作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延期信用证,企业通常是作为现金等价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因此,笔者认为在会计核算上,应将其作为现金等价物在现金流量表内进行相应的反映。

7.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论文

又是找论文的问题 去我空间里看看 总结了关于如何在网络上找论文 下载论文的方式

8. 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紧紧围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这一核心,以明确的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本文就会计人员在新《会计法》实施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如何化解责任风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会计法》增大和明确了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虽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并没有减轻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确界定了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首先,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违反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些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新《会计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机构的主体在从事会计行为的过程中,若有违反新《会计法》规定的,不管是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都将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而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二、依法核算,化解风险

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明确和增大,使会计人员只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才能化解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新《会计法》用了二章的篇幅,即第二章“会计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法律的规定。这是从立法的高度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作出的明确规定,并对每一个重要会计核算环节提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要求,这些要求前后衔接形成系统的规定,从而可以达到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真实性的目的。我们会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新《会计法》中关于会计核算的规定,依法核算,才能化解法律责任风险。

三、完善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减少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风险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墓本内容和要求作出规定:(一)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三)进行财产清查;(四)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认真执行《会计法》的这一规定,做到对每个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在落实上下功夫,防止因会计行为的权限过于集中而导致违反《会计法》的规定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会计机构的会计监督权力,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才能减少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风险。

四、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新《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财政部在1996年6月17日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节中专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出八条具体规定,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爱岗敬业;(二)熟悉法规;(三)依法办事;(四)客观公正;(五)搞好服务;(六)保守秘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建立会计人员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关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公私分明,依法客观公正办事,同时还要经得起金钱、物质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从个人私利出发,利用自己工作之便为图私利弄虚作假,违反《会计法》的规定,甚至挪用公款、贪污盗窃,那就必须承担应负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会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同时,要认真学习新《会计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懂法、依法、不违法,这样才能消除和化解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风险

9. 会计法律责任的参考文献

会计法律责任的参考文献 :
1,黄继好.论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J]. 理论 界,2004(10).
2,陈冰.会计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35.
3,肖小飞.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分析[J]. 中国 乡镇 企业 会计,2004(12).
4,李明辉.浅谈会计人员法律责任[J].财会月刊,2003(3).
5,孟昭稳.新会计法设定了哪些法律责任[J].中国农业会计,2005(3). 6,伍中信,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产权、信息与社会资本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7,尹焕三,论中国特色的“共同治理结构”经济学家,2008 8,方铭伟,新形势下会计的职责,财会月刊,2008

热点内容
因此我司不担任任何法律责任 发布:2024-03-29 10:32:00 浏览:958
公司处罚与法律 发布:2024-03-29 10:02:40 浏览:386
南海人民法院招聘信息 发布:2024-03-29 09:58:13 浏览:598
有偿法律咨询 发布:2024-03-29 09:53:32 浏览:572
欧共体司法 发布:2024-03-29 08:22:50 浏览:256
济南天桥法律援助电话号码 发布:2024-03-29 07:53:49 浏览:950
1999年以前承包合同法 发布:2024-03-29 07:53:15 浏览:494
何勇律师 发布:2024-03-29 07:46:27 浏览:302
公司不是法人其他股东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4-03-29 07:31:48 浏览:918
商标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03-29 07:21:28 浏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