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叶传星法律责任的哲学根据

叶传星法律责任的哲学根据

发布时间: 2021-11-17 12:53:31

Ⅰ 法理学中法的本体论主要讲哪些知识点

法的本体论是指探索和阐释法的本原即法的存在的必然性及存在的根源等问题的法哲学理论。内

马克思容主义法哲学明确承认法的本体问题的存在,并科学地揭示了法的真正本体、本原,即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个意志的根源在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法是一定社会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法不能从其自身或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解释。

(1)叶传星法律责任的哲学根据扩展阅读

法学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出发,对法的本质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一些法学理论否定和掩盖了法律的本体论问题,最终未能科学地理解法律现象。

一般说来,唯心主义法学把法律归于上帝的意志、某种神秘的精神或某种心理现象,而旧唯物主义法学在本体论问题上不能彻底贯彻唯物主义原则,往往着眼于法律的根源。孤立地将本质主义问题与认识论问题分开,最终陷入理论陷阱进入理想主义。

Ⅱ 什么是所谓的责任

这位朋友,你的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深度,《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责任解释为“分内应做的事“。责任作为一个概念,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在是太广了,不论是什么领域,都存在责任这一词眼,从足球场的犯规到宗教上的信仰,无不说明责任其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多么的让人难以捉摸。而你既然在法律这栏里提出这个问题,那我权且以法律的角度与你探讨一下责任这个话题。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法律更喜欢将责任归结为法律责任来说。下面就来讲讲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与分类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责任的特点在于:(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2.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3.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3.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4.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以上是仅从法律的角度来对责任一词的解说。谢谢!

Ⅲ 论法律责任的本质

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施,都是由统治阶级掌握和参与的,当然法律就反映他们的意志,维护他们的利益。

法本质的特征:
1、正式性.即官方性、国家性;
2、阶级性:法律是一国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具备统一性和权威性;有时法也反映出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也具有中立性和公共性;
3、社会性:也叫法的物质制约性:这个是法本质最根本的特性,法是由一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应为立法者不可能决定法律怎样产生,法律是由客观的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并非人主观所能决定的。

Ⅳ 为什么精神病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

这里你要注意抄区分一个概袭念:就是正常人激情犯罪和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
激情犯罪是人短暂的失去了理智的控制,从而在一种冲动的支配之下,做出的一种犯罪行为,使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迫使他不得不去这么做,他的意思表示能力还是没有失去,所以激情杀人还是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的.
但是,精神病人的犯罪就不一样了,因为精神病人完全无法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因此,精神病人做出的我们不能叫它行为,因为行为是要有意思表示的,但是精神病人没有意思表示能力.所以,他们的犯罪我们只能说是一个事件,而不是一个行为.
在分清楚这一点后,你就应该知道,因为事件是客观的,不带有任何主观因素的,因此法律对于事件的态度,是比较尊重的,也就是说,法律不会对一个事件去作出是非的判决,事件只是法律用来分析的阶梯.
因此,法律不会对一个精神病人所做的事情去判决,这是法的精神.

热点内容
民法典第二遍第十一章 发布:2025-09-23 19:45:35 浏览:136
依法治教的建议 发布:2025-09-23 19:37:41 浏览:24
合同法关于欺诈的法律规定 发布:2025-09-23 19:36:37 浏览:137
福大法学院 发布:2025-09-23 19:31:15 浏览:655
法律咨询合伙 发布:2025-09-23 19:15:26 浏览:495
一般诈骗还会违反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18:58:27 浏览:158
中山市2016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9-23 18:58:12 浏览:290
注册税法经济法考纲未出 发布:2025-09-23 18:56:04 浏览:301
义乌人民法院地址 发布:2025-09-23 18:38:56 浏览:786
法院应对疫情 发布:2025-09-23 18:36:31 浏览: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