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件和复印件法律效力
⑴ 资料复印件是否与原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没复印件没有法律效力,只有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⑵ 复印件有法律效力吗
欠条复印件只是不能单独作为有效证据采信,并非指复印件丝毫不具备证明力内。无法与原件核容对的复印件是真实性存在瑕疵的间接证据,而间接证据并非不具备证明力。也就是说,如果复印件之外,还有其他的间接证据也能够佐证其待证事实,而这些证据均真实有效,且对方不能提出强有力的反证,那么,复印件就能够具有强势证明力。间接证据运用规则是:第一,不能单独证明待证事实,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第二,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应能查证属实;第三,每一个间接证据都与事实的某一方面有客观的联系;第四,各间接证据之间不存在矛盾,内容和形式均一致;第五,各间接证据得出得结论都是肯定的,并且具有唯一性,具有排他性。
⑶ 合同文本复印件是否和原件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复印件的证据效力低于原件。合同副本是合同正本的对称。指合同正本的重复本。内容虽与正本完全相同,但对外 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
按照我国现行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经济合同副本免贴印花。如副本视同正本使用的,则应另按合同金额计税贴花。其目的是为了知照法律文书的内容或处理结果,如刑事判决书的副本,一般须发给原负责案件侦查的公安机关、受害人和被害人的单位。
(3)原件和复印件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合同文本复印件和原件具有法律效力:
《法国民法典》第1101条规定:
合同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某物、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这是大陆法系关于合同的经典定义。
《德国民法典》第305条规定:
以法律行为发生债的关系或改变债的关系的内容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必须有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合同。合同是一个允诺或一系列允诺,违反该允诺将由法律给予救济;履行该允诺是法律所确认的义务。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商品生产产生后,为了交换的安全和信誉,人们在长期的交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关于交换的习惯和仪式。
这些商品交换的习惯和仪式便逐渐成为调整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则。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私有制和正常的经济秩序,把有利于他们的商品交换的习惯和规则用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行。
于是商品交换的合同法律形成便应运而生了。古罗马时期合同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合同仪式的术语和动作被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就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繁琐的形式直接影响到商品交换的发展。
在理论和实践上,罗马法逐渐克服了缔约中的形式主义。要物合同和合意合同的出现,标志着罗马法从重视形式转为重视缔约人的意志,从而使商品交换从繁琐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并且成为现代合同自由观念的历史渊源。
⑷ 复印件与原件有什么区别
1、法律效力:
复印件的法律效力不及原件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第四款的规定: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2、使用时效不同:
复印件的时效是阶段性或者一次性的,而原件的使用只有在有效期内则是持续有效的。
3、使用上的区别:
原件在证明身份信息上要优于复印件,例如身份证原件就可以直接在售票窗口购买火车票,而身份证复印件不可以,需要办理临时身份证才可以购票。
(4)原件和复印件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身份证复印件不加签注可能引发三大风险,包括到银行办理信用卡透支、被人用来开公司并从事犯罪活动、成为诈骗分子冒用身份证的工具等。一旦牵涉其中,会让个人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防止冒用方法:
一是签注部分的笔画要与身份证的文字交叉或接触;
二是签注的每一行字后面一定要加上横线,以免被偷加其他文字;三是签注文字一定要签在身份证区域内,但不要遮住姓名、号码。
此外,在复印件上写下用途。但要所有人真正记住这几点,并且成为生活习惯,难度还是不小的,何况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