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人民调解员需要法律知识吗

人民调解员需要法律知识吗

发布时间: 2021-11-19 12:40:52

1. 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 条件如下:

    1、公道正派。所谓公道正派,是指为人公道,作风正派,能客观分析判断事务,分清是非和责任,并敢于坚持原则,弘扬正气,主持正义。

    2、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所谓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是指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积极、主动、耐心地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不在乎个人得失,勇于奉献。

    3、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

    4、应当由成年公民担任。

2. 当人民调解员要具备哪些条件

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有:
1、为人公正,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2、热心积极,主动为人民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3、知识丰富,经验丰富,能为调解案件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三条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3. 如何当好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员

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体现在民间纠纷上,若不及时地化解和处理,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增多以及民转型案件的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员,如何准确、合理地处理这些矛盾纠纷,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业务知识的学习是干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提,人民调解中涉及到许多法律知识及国家法规对有些纠纷处理的专项规定,只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才能在调解纠纷中准确地运用法律条文;只有加强调解知识的学习,才能使纠纷处理程序化,合法化,产生法律效率。学好专业知识,使调解具有法律依据,有了调解准则,才能使调解协议公正公平化,才能折服人心,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
2、注重情、理、法相结合。社会上诸多矛盾错综复杂,有着自己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有些还与民间风俗、社会公德有关,要根据不同的原因与背景,寻求对应的方法,注意情、理、法三结合,认真地分析事情的经过,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解使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从而真正地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
3、善于捕捉调解时机。在调解中捕捉调解时机也是很重要的,如何灵活把握调解纠纷时机呢?首先,在调解时不要急于求成是要反复调查研究、耐心细致做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稳妥解决。如果遇到当事人不懂法时应当先宣传有关法律,循循善诱,积极引导,进行调解。如果遇到当事人冲动发火不冷静时,不能强行调解,这样起不到调解的作用的。其次,根据谈话的环境和当事人的心态决定谈话的内容。特别是批评教育的话、提出要求的话,更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说话的时间,以免引起当事人的反感。
4、 要树立极高的威信。一起成功的调解,没有一定的威信是不行的,这就要求平时做事要正直、说话要公道;平时要多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能脱离群众;要急群众之所急,乐于帮助困难群众,具有奉献精神。这样你才有资格与人交谈,与人交心,说话做事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5、 要有较好表达能力。调解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再好的法律知识,再好道理,无法使用当事人听懂,这样就会给调解带来一定的阻碍。有时表达得不好,就会使当事人产生误解,还以为有私心、有偏心,容易激怒当事人,使用调解无法进行。调解工作的实践证明:恰到好处的语言能使调解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调解员在语调、语气、音量、音长的运用上要适当,以便当事人易于接收。

4. 怎样去报考人民调解员呢

不可以报考,都是选举产生的。

人民调解员的产生有选举和聘任两种方式。人民调解员除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兼任的以外,

一般有本村民区、居民区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群众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聘任。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乡镇、街道司法所(科)聘任。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由设立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聘任。

(4)人民调解员需要法律知识吗扩展阅读

1、为人公正。

2、联系群众。

3、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4、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

5、成为公民,还应当同时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明确了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5. 想去当调解员要什么条件

相当调解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回文化水平、政答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2、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3、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6. 调解员必备的条件有什么

(一)为人公正。这是调解人员应有的良好品质,也是调解人员首先必备的条件。人民调解员只有具备为人公正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才能为群众所信赖,真正坚持合法合理的调解工作原则。

(二)联系群众。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名调解员必须热爱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并注意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便于及时掌握纠纷信息,查清事实,把调解工作做好。

(三)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艰苦、繁重而又无名无利的工作,有时还有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调解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调解工作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四)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人民调解员熟悉和掌握与调解工作直接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是正确贯彻人民调解工作原则的前提和关键。特别是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新形势下,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员要正确、顺利地开展工作,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政策水平。当然,一定的文化水平是必需的,否则就难以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

(五)成年公民。人民调解组织是我国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成员必须是我国公民,而且必须是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公民。只有成年公民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才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承担社会服务工作。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在符合上述五个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是因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了的疑难、复杂民间纠纷和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政策水平。

7. 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行为规范有哪些

(一)合法合情合理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内行。如容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风俗习惯、传统等进行调解。 (二)平等自愿原则。人民调解必须在当事人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不得强迫。首先,当事人必须自愿接受调解。如果一方不愿意调解,调解就无法进行。其次,在调解过程中,对当事人只能进行耐心的劝解、开导、说服,不允许采取歧视、强迫、偏袒和压制的办法。三是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其是非界限、责任分担、权利义务内容,必须是当事人自愿接受,不得强加于人。 (三)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人民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并不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8. 人民调解员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调解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明确了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的权利。法律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

9. 人民法院的调解员应该具备哪些常识

县(区)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司法是四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法院法官(司法)专主管机关负责审属理此案,以解决国家机构的基本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纠纷。下级法院行使调解职能。

法庭职务:

(一)审判法,基层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自诉与公诉的刑事,民事,行政一审案件的职权范围和验收。

(二)行使司法执法和司法自由裁量权。

(三)由国家赔偿法。

(五)行使司法监督职能。

(六)研究,收集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听证会的情况下,在司法建议中发现的问题。

(七),负责指导县(区)法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培训;法官在按照权利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协助管理县(区)法院组织,人事工作;主管县(区)法院监测工作。

(八),与审判宣传法治相结合,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九)协调,管理,监督公共陪审员和调解工作。

(十)其他承建商应负责为基层法院的工作。

有一些情况下,下级法院无权审判,被判处刑,以及刑事案件可能有重大影响全省的案件,涉外案件,因此,主要区别根据中级人民法院的案件

热点内容
协议写好用相机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23 11:40:33 浏览:961
印章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3 11:02:29 浏览:541
梁园区法院长 发布:2025-09-23 11:01:53 浏览:448
何华为法院 发布:2025-09-23 10:59:25 浏览:217
犹太人经商法则女人 发布:2025-09-23 10:51:01 浏览:925
法治与利益调整 发布:2025-09-23 10:51:00 浏览:756
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发布:2025-09-23 10:47:36 浏览:528
社会和谐道德 发布:2025-09-23 10:47:36 浏览:5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文 发布:2025-09-23 10:43:00 浏览:683
法硕非法学专业排名 发布:2025-09-23 10:42:59 浏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