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作为法律效力
Ⅰ 手机短信形式发送的协议具有法律效用吗
有效。
《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版电权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用手机发送短信协议属于法律规定的“数据电文”的一种类型,具有法律效力。
由于这种形式的合同和其他数据电文的合同一样,存在难辩真伪的缺陷,虽然合同有效,但最好事后再补签一份纸质的书面合同。
Ⅱ 手机短信能不能作为证据用
手机短信能够作为证据使用。
所谓证据,是指依法定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定,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七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明确承认了数据电文中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该法第2条第二款规定,“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第7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虽然《电子签名法》不是对电子数据文件的专门立法,但是它至少说明了数据电文是有别于书证和视听资料的证据形式,具有单独成为证据形式的可行性。
手机短信是以手机为传播终端与载体的文本、图片或者声音文件,其本质是一种数据信息流,手机短信的操作流程及其特点决定其可以成为数据电文的一种,属于数据电文的范畴。由此可以看出,手机短信只要符合证据属性,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Ⅲ 手机的短信能作为证据吗
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
但是证明力并不强
如果单独作为证据的话
很难被认可
举个例子
如果你借a的手机用
然后暗地里用a的手机给自己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我欠你的1万块钱明天还”
第二天你用这条短信作为证据起诉
要求a还给你1万元
如果短信证据就像债权凭证一样得到认可
那这一万元岂不拿来得太容易了
所以要有其他证据佐证
Ⅳ 短信送达的法律效力
看具体情况:
一、如果是法院以短信方式送达传票的,原则上无版法律效力;权
事实上,法院只可能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先联系上当事人,然后再正式送达相关文书,而不会直接以短信的方式送达。根据现实中的众多诈骗案件,以短信直接送达传票之类的,基本上就是骗子。
二、手机短信发送借条的,视同书面借条,具有法律效力;
三、短信方式通知出租人解除合同,符合双方合同约定的,有效;
Ⅳ 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吗
手机短信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
当然这个证据要与其他相关证据形成链条,如果单独一个短信很难被法院采信的。
Ⅵ 短信是否可以作为证据
如果当事人打算以短信内容作为证据,就一定要及时的用保全和公证等程序来保障证据的效力,因为一般情况下短信的保存时间仅为1个月,所以一定要及时地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途径使这条重要的短信能够保存,进而作为有力的证据,以免因超过时间而无法得到证实,致使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Ⅶ 短信具有法律效力吗
1、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情况证明力不同。
2、针对本案。短信也是可以作为证据,如果没有其它证据来支撑这个短信内容的真实性,也是不会被法官采集的。
Ⅷ 请问手机短信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国法律上规定有以下七种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无论是哪一类证据均应当具备客观、关联及合法三大性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评定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来使用,首先要考量手机短信是否具备证据效力,即手机短信亦应具备证据的三大性能: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1、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作为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证据的客观性要求手机短信必须真实的反映案件事实、手机短信的内容应当未曾受到过任何删改;
2、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到手机短信,因每一个手机号码均对应一个唯一用户,手机短信的收发只能在特定的两个手机号码间进行,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两个特定的手机号码间的短信收发,可认定为两个特定的用户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的通信行为;
3、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应当程序合法(指证据的来源、收集过程或提取方法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形式合法、主体合法(主要针对人证而言)。对于手机短信的来源,严格来说应推定审查以下内容:
(1)手机短信证据是否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2)手机短信证据收集的主体、时间、地点、过程、对象等是否合法;
(3)手机短信证据是否被他人非法输入和控制。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已具备了证据的关联特性,但因手机短信内容的易删改性以及来源的复杂性,而直接影响到对案件事实进行客观、真实的认定,在法无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如何判断手机短信的证明效力,就要靠主审法官利用自由裁量权来综合认定。
(8)短信作为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从手机短信的合法性来看,要通过合法的入网手续后,合法使用手机,手机收到的短信是合法的证据。因此,符合下列情况,法院还是有依据将短信作为有效证据的。
1、保证手机短信不被删除,在手机储存空间或储存卡总保存。
2、将手机短信内容固定,可以请公证处的人员公证一下,摘成书面文字,进行公证,使其具有较强的证明效力。在公证时,公证机关应当机库手机的品牌,和型号,以便以后核查。这样提交的证据,对方要提供更强效力的证据才恩呢该推翻。多数情况下,公证机关的公证材料会被法院采纳。
3、提起诉讼后,将公证文书或将固定的手机短信证据交给法院,或有法官对手机内容进行检验,并当场制成笔录。做笔录时,同样应著名手机型号与品牌。除极少数款型的手机短信内容可以修改外,目前对大多数市面上出售的收集短信内容是不可修改的。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Ⅸ 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吗
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
在目前运用的电子证据中,短信要作为证据可以被采信,但是效力的确定非常困难,也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证据证明该手机号码确属对方所有,且不存在被盗取、错发短信的情况。
2、短信是间接证据,因此当事人要尽量多的提供对自己有利的其他证据,使之彼此印证。所有证据保持一致,形成完整、有效、严密的证据链,就比较容易达到证明事实存在的效果。
3、诉前可以进行公证:依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请公证机关对手机短信予以公证。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如此,为防止手机短信灭失,在收到手机短信后、提起诉讼前,便可将手机短信进行公证,这份公证所具有的证据效力远远大于短信本身。
4、要注意取证手段的合法性和取证环节的完整性,即证据的收集方式或程序等要合法,使证据的形成不存在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