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没满18岁服不服法律责任

没满18岁服不服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01 15:16:49

A. 未满18岁不负什么法律责任

也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不过量刑会轻 最普通的是不用判死刑

B. 不满18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不满"的含义不明确,是17岁多,不满18岁,还是笼统的比18岁小.
其实法律责任任何年龄都要承专担,民事属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宪法责任各有不同.
我想你本想问的可能是"不满18岁的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14岁一下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八种重罪负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16岁以上的负刑事责任.当然刑法也规定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从轻减轻处罚.
如果你只问"不满18岁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那肯定要负的.比如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义务是构成责任的前提,6岁的小朋友不念书,也要负法律责任,呵呵.

C. 未满18岁要受法律责任吗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在18岁前 由监护人承担 刑事责任的话,14岁之前不负民事责任,14-16岁的对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注意要重伤,轻伤不负刑事责任) 抢劫 强奸 贩卖毒品(注意其他任何毒品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放火 爆炸 投毒负刑事责任。16-18的,负刑事责任,但从轻处罚。

D. 未满18岁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已满16周岁就可以负刑事责任,未满18可以减轻处罚。
已满8周岁到16周岁属于限制版行为能力人,负不完权全责任民事责任;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负完全民事法律责任

E. 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在法律上是如何定义的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岁的不适用死刑。已满16周岁不满18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中国《民法总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没满18岁服不服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法律上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体的一切机能开始走向成熟,被社会定义为“成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但是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权利,开始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岁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法律界限,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未成年工是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是劳动法的主体,享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参考资料

十八周岁-网络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F. 未满18岁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法通则抄》第十一条袭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此, “未满18岁的人真的不需要负法律责任”这种说法是错的。

G. 请问不满18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不满"的含义不明确,是17岁多,不满18岁,还是笼统的比18岁小.
其实法律责任任何年龄都要承担,民事责内任,刑事容责任,行政责任,宪法责任各有不同.
我想你本想问的可能是"不满18岁的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14岁一下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八种重罪负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16岁以上的负刑事责任.当然刑法也规定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从轻减轻处罚.
如果你只问"不满18岁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那肯定要负的.比如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义务是构成责任的前提,6岁的小朋友不念书,也要负法律责任,呵呵.

H. 不满18岁的人签的赔偿协议有法律责任没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二种情形

一、正常情况下,未满18岁的人,依法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赔偿协议,未经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追认的,无效。

二、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如果属于此类情况,则其签订的赔偿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

1、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而不是别人资助,接受馈赠等方式取得财产;

2、必须以此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包括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一般需要,并能维持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

I. 16周岁未满18周岁是不是完全民事责任人

不是,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按照解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国《民法总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9)没满18岁服不服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完全民事责任人法律认定:

1、八周岁(含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J. 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违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违法,是否承担法律责任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而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未成年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或者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10)没满18岁服不服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讯问、审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七条,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应当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被假释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八条,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热点内容
51找律师网 发布:2025-09-21 00:08:22 浏览:457
青海物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1 00:08:16 浏览:529
刑事法律援助中的文书制作 发布:2025-09-21 00:03:02 浏览:637
法院上午开庭时间 发布:2025-09-21 00:02:14 浏览:739
社会与法原来是条狼 发布:2025-09-21 00:02:07 浏览:605
出纳人员职业道德 发布:2025-09-20 23:42:02 浏览:225
唐福珍事件行政法分析 发布:2025-09-20 23:34:39 浏览:595
古代插针刑法 发布:2025-09-20 23:28:43 浏览:671
耶林刑法 发布:2025-09-20 23:18:24 浏览:559
一期临床实验检测法规 发布:2025-09-20 22:49:58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