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纪金额追究法律责任
A. 党员违纪金额的标准是多少
党员违纪金额的标准如下: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方面违法违纪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四条规定: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贪污公共财物,数额不满500元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其中情节轻微的,可免予处分;
数额在500元以上不满1000元的,给予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数额在1000元以上不满2000元的,给予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处分;
数额在2000元以上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十一条规定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接受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以各种名义送的礼品,根据国家规定应交公而不交公,价额不满1000元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其中情节轻微的,可免予处分;
价额在1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的,给予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价额在5000元以上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违纪金额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对党员入党前的违纪问题,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党员向党组织隐瞒的入党前的违纪行为,如属严重错误,一般应当予以除名;对入党后表现尚好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2、党员向党组织隐瞒的入党前的违纪行为,如属一般问题,可不予追究,但要对该党员进行批评教育。
对严重错误与一般问题界限的把握,可根据党员入党前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并参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党员违纪举报途径:
1、可以写一封举报信,通过邮局寄往当地的纪检委办公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举报的的内容必须符合事实,不可主观臆测。否则你的举报行为就成诽谤了。
2、可以上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将举报内容发到纪检委的邮箱。
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来举报违纪党员的方式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同样要注意举报内容要真实可靠。
3、可以直接上访,如实的把举报内容和证据交给当地的纪检委。
通过上访的形式来举报违纪党员要注意的是必须秘密进行,一旦被别人知道的话,是很容易被别人打击报复的。
4、可以通过拨打当地的纪检委电话,来举报违纪党员的违纪行为。
通过打电话形式来举报违纪党员必须要注意的是,举报内容必须符合客观事实。
5、如果违纪党员的行为不是很严重,你也可以选择直接向当地的党支部反馈。
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危害性相对于一般干部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言行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形象问题说到底还是作风问题,群众眼中的党和政府就是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作风正,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就高。领导干部作风出了问题,任你话说得再好听,计划定得再周密,党和政府也没有号召力、凝聚力。
2、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中国讲究“上行下效”,领导怎么做,群众就会跟着学。领导干部信仰坚定,倡树正气,社会上就会充满正能量。领导干部不讲规矩,社会上价值观也会出现混乱,歪风邪气就会盛行。
3、严重扭曲民主集中制。
中央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扬党内民主首先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监督,经常交流和谈心。
如果班子成员不想、不愿、不敢发表意见,“一把手”不诚、不听、不睬其他班子成员的正确意见,那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会扭曲,班子就可能出问题。
人民出版社《党员必须远离的100种常见违纪行为》梳理了从公开通报截止2016年底的共10632件违纪案件,其中中高级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案件1069件。在这些中高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中,最常见的前十种违纪行为是:
1、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
共307件。在所有中高级干部违纪案例总数中排第一位,主要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和消费卡等;第二种是收受其他明显超过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和消费卡等。
2、在晋升等工作中违反规定谋取利益
共202件。在所有中高级干部违纪案例总数中排第二位,是违反组织纪律条款中涉及案件数量最多的。背后不是徇私情提拔“自己人”,就是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种种利益交换,总之脱不了一个“私”字。
3、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共197件。党员干部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除暴露其丧失底线、道德败坏的品质外,往往又会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相关联,如搞权色交易、钱色交易、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等。最终反目成仇甚至引发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的亦有之。
4、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共173件。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时出现的违纪问题。在通报内容披露隐瞒的事项中,隐瞒房产、股票和隐瞒不报因私出国是数量最多的三类。
5、对抗组织审查
共170件。是违反政治纪律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些党员干部因涉嫌违纪受到组织审查时心有不甘,企图蒙混过关,常采取串供,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阻止他人揭发检举,订立供守同盟互相包庇等形式对抗组织审查。
6、违规从事营利活动
共116件。在这类违纪行为中,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入股或买卖股票证券、违规兼职取酬、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等违纪形式比较多见。其中,又以违规经商办企业最为多发,往往假借他人之名,隐蔽性较强。
7、利用职权侵占公私财物
共97件。这类违纪行为或表现为侵占公车等公私财物为个人所用,或用公款报销本应由个人或亲属支付的电话费、加油卡、餐费等个人费用,从本质上看都是损公肥私、以权谋私行为。
8、不当履行职责
共87件。在违反工作纪律的案件中数量最多。其本质是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滥用职权,二是玩忽职守。这两种行为也是最常见的渎职犯罪类型。
9、违规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经营活动谋取利益
共83件。指党员干部除本人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外,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实践中常见的有情妇等)的经营活动谋取利益。
10、亲属或其他关系人利用党员干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
共63件。主要涉及《纪律处分条例》中的第八十条、第八十二条和第九十条,包括三种违纪行为:一是党员干部以权为他人牟利、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的;二是纵容、默许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谋私的;三是党员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营或者从业。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B. 贪污多少钱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贪污罪的立案标准是500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1、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4、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5、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2)违纪金额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前款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多次索贿的;
(二)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C. 贪污公司多少钱以上会被判定为犯罪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二、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三)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3)违纪金额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最高检:贪污扶贫款物犯罪的起刑点是1万元
今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宋寒松告诉记者,该《解释》调整了贪污贿赂犯罪追诉和量刑标准,将普通贪污受贿犯罪的入刑点由5000元调整为3万元。
“一些地方扶贫领域贪腐案件涉及的案值比较小,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可能会对这类案件产生一定影响。”宋寒松说,对此,一方面,要求地方检察机关严格执行《解释》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打击扶贫领域贪腐犯罪的高压态势。
宋寒松表示,必须注意到,贪污扶贫款物犯罪的起刑点是1万元而不是3万元,对受贿金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要查明其是否具备《解释》第一条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如果存在,也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另外,对经查明确实不够成犯罪但涉嫌违纪的,要移送纪委等有关部门严肃处理,绝不让一个腐败分子逃脱惩处。
D. 纪检委立案标准金额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注:这是一个具体的数额标准,只要行为人个人受贿的数额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就应当立案侦查。)
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二、量刑标准:
1、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或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3、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或贪污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违纪金额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例:
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 受贿罪的处罚规定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八十七条 单位受贿罪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前款所列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八十八条 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E. 造成国家损失金额达到多少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挪用公款罪(刑法第384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一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
这里所说的非法活动是指挪用公款供个人或他人进行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对这种情况的定罪,没有要求挪用公款的数额要达到较大,也没有规定挪用达到多长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起点;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如果挪用公款未达到以上标准的,一般可不认为构成犯罪。
二是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
这是指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作为挪用人或者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资本,如挪用人本人或者他人将挪用的公款用于生产、经营、买房出租,作为个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入股资金,存人银行或者借给他人而个人取利等,如果行为人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借给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的,不管这些单位是合将其挪用的公款用于营利活动,都应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而不能认为属于挪归公用,这里的数额较大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挪用公款l5万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对于这种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法律既没有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多长时间,也不要求行为人营利的目的要真正达到。但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前已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分别情节,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三是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如挪用公款用于建造私房、购置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办理婚丧、支付医疗费或者偿还家庭、个人债务等。这种情况既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数额。也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时间。这里的数额较大也是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15万元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未还是指案发前(被司法机关、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单位发现前)未还。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在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益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虽在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本息的,从轻处罚。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情形,行为人多次挪用公款,用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而每次挪用的间隔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对此,应从第一次挪用公款的时间算起。连续累计至挪用行为终止。在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挪用公款的数额按最后未归还的金额认定。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时,可把握以下几点:是否明知是公款;是否故意非法使用;是否只是想暂时挪用;是否准备以后归还。当挪用人与使用人不一致时,如果挪用人不知使用人利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时,只能根据挪用人的明知内容,按照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处罚。如果挪用人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则按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处罚;如果挪用人开始作案后,主观故意由暂时挪用发展为非法永久占为己有时,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真的具有非法永久占有公款的目的,也无论这种占有是否已客观存在,只要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就按挪用公款罪论处,而不按贪污罪或侵占罪处罚。因此,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侵占罪在行为人犯意发展过程中是不同的:挪用公款罪开始为使用公款,后来可能发展为占有:而贪污罪、侵占罪却始终贯穿占有公款的目的。
[刑法条文]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尘埃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4.6 法释〔1998〕9号)
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办理挪用
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 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 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第三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 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 用的数额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
第四条 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第五条“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
第六条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七条 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 的规定处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 处罚。
第八条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 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1996.6.26 法发〔19963 21号〕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审判工作实际,现对审理贪污、 受贿、挪用公款案件适用缓刑问题,作如下规定;
三、对下列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一)犯罪行为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没有退赃,无悔改表现的;
(三)犯罪动机、手段等情节恶劣,或者将赃款用于投机倒把、走私、赌博等非法活动的;
(四)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
(五)曾因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受过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六)犯罪涉及的财物属于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项和物资,情节严重的。
所以总体来说,还是要看你挪用公款后具体应用,不同情况的数额不同,可依上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到你~
F. 违纪金额300万以上法院怎么判
那要看你这个违纪金额具体是什么性质,如果是贪污的话,再根据具体的情节,以及是否能够追回等等因素,法院会具体定罪量刑。问问题,要详细描述你的问题,你的案情以及一些细节,否则很难判断
G. 纪律处分和违纪金额达三万以上构成犯罪吗
既然是纪律处分了那肯定跟犯罪没什么关系,你说的违纪金额大概就是所谓的小金库吧,在单位三万元的小金库并不是什么大数目,给个纪律处分也就到点了,当然如果是私自挪用或者是放进自己的腰包那就构成了贪污罪。
H.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是不是就是定刑啦
不是。只是调查取证阶段。定刑是指法院判决,也就是法院正式下达判决书。
接受组织调查的后果
1、接受组织调查后,一般会被双开,开除公职、开除党籍,退回到人民群众之中。
2、随着案件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会根据违法违纪造成的后果、贪污的金额大小决定是否移交司法机关,走法律审判程序。
在审判程序中,一般由检察院担任公诉人,法院会根据检察院提交的犯罪证据对其进行宣判,一般只涉及经济案件的话会判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如果出了人命官司的话就会判死缓或死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六十二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8)违纪金额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纪检监察案件查办一般流程
一、受理。指接受涉及党组织和党员、行政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并给予恰当处理的活动。
二、初步核实:指对受理和发现的反映纪检监察对象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由案件检查部门进行初步了解、核实的活动。
三、立案:指对违纪违法问题,经过初步核实,认为确有违法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决定进行深入调查,并按照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一种程序性工作。
四、案件调查:是指按照规定对已立案的违反党纪和政纪的案件,收集证据,查明违法事实的活动。
五、案件审理:是纪检监察机关对结束调查的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在作出正是处理之前,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以及办案程序和手续进行审核处理的活动。
六、执行处分:党纪案件经纪委会讨论提交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政纪案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分别并作出处分决定,被处分人所在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在接到上级党委、纪委对被处分人的处分决定书后,应在一个月内,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宣布执行。
纪检监察部门要对送达、宣布、抄送等进行执行监督,有关部门和党组织将处分执行情况上报学校纪委。
七、归档(结案):将处理完毕的案件录入统计系统和立卷归档。
I. 涉案金额多少可以立案,这样的可以构成什么处罚
1、可以报警,民事案件立案金额多少都可以立案,你这数额尚不构成刑事诈骗罪。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所以你这情况不构成诈骗罪。
4、你可以民事起诉,除返还诈骗金额及利息,对方需要接受治安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9)违纪金额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立案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犯罪事实存在。
②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犯罪事实,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能立案;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依刑法告诉乃论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⑤被告人已经死亡的。⑥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J. 违纪能追究领导责任吗
那要看违的是什么纪,以及违纪程度是否达到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程度。
比如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规定一条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一个战士拿了一针一线,那么是违纪,批评一下就行。如果拿了一万根金针,一万条银线,那么他可能就违反了《刑法》的规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呢。
总之,在考虑法律责任的时候,可以忽略“纪律”,只关注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就行。一切以法律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