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假买假消费者的法律责任

知假买假消费者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07 11:33:13

Ⅰ 知假买假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知假买假是否受到法律保护视情况而定。

一、行为划分

主观故意买假行为

1、消费者和销售者都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

消费者出于商品廉价的目的而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如明明知道是假冒的名牌产品,为了追求名牌而购买,明明知道是不纯正的羊毛衫,但看好它的廉价而购买。因为冒牌伪劣商品具有价格欺诈,误导消费者把假货与正品比价,欺骗、诱导消费者与其交易。

2、消费者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而销售者并不知道的情形

消费者向销售者主动发起假冒伪劣商品的求购,或者调包,消费者出于对商品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者的牟利目的而有意购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获得双倍赔偿,或出于敲诈目的不受保护。

过失买假行为

消费者明知即将购买的商品是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但认为非假冒伪劣商品的可能性大而执意购买商品的行为。

二、判断标准

知假买假与敲诈勒索

判定知假买假者的索赔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的前提是确定其所购商品是否的确为“假”。如果经过有关部门确定该商品为假,根据新《消法》“退一赔三”和《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的相关规定,知假买假者要求依法获得相应赔偿,是正常且合法的维权行为。

若商品本身不假,索赔人故意用其他方式,比如购买商品之后恶意调包顶替,或购买前先将有问题的商品藏在商家某处,事后花钱购买,以此索赔,这类行为就涉嫌敲诈勒索。

三、食品药品案件纠纷

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食品药品消费维权领域热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统一裁判尺度,加大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该司法解释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规定》指出:“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知假买假消费者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知假买假与消保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规定通过惩罚性赔偿金来鼓励消费者同欺诈行为的假货作斗争,从而实现其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

《消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

食品药品案件纠纷

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食品药品消费维权领域热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统一裁判尺度,加大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该司法解释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规定》指出:“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Ⅱ 知假买假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吗

”知假买假“者不能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获得双倍赔偿。原因如下:(一)知假买假者不是消费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对“消费者”直接下定义。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可以看出消费者就是以个人生活消费为直接目的而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居民。其特征之一即必须以个人生活消费为目的。法律概念具有多义性,有其核心领域及边际地带,其射程的远近,应以法律意旨而定,在灰色地带容有判断余地,但是不能逾越其可能的文义,否则即超越法律解释的范畴,而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法院造法活动。尊重文义,为法律解释正当性的基础,旨在维护法律尊严及其适用的安定性。对于知假买假者而言,其目的是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获得双倍赔偿而不是个人生活消费的需要,故不能将知假买假者作为消费者。至于“生活消费需要”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的问题,与“知假买假者是否是消费者”不应混淆。(二)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对于民事欺诈问题,涉及到我国的《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民事行为无效。2、《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可撤销,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之(一)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可判双倍赔偿。为了维护法律用语的统一性,同一概念用语应作相同的解释。对民法通则五十八条的“欺诈”概念、合同法上的“欺诈”概念和消法的“欺诈”概念,必须采取同样的文义、同样的构成要件。根据《民通意见》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之规定,构成欺诈,必须以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为要件。而在知假买假中,知假买假者没有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所以知假买假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惩罚性赔偿制度。

Ⅲ 知假买假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知假买假如果买的是食品或者药品的,一般是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Ⅳ “知假买假”者是否可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获得双倍赔偿

“知假买假”者是可以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获得双倍赔偿的,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吗明确规定知假买假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打假”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称的“消费者”。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知假买假消费者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Ⅳ 知假买假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受保护。

人民网于2015年06月15日报道:

最高法:个人打假者具有消费者身份 “知假买假”仍受保护

6月15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法院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关情况,并公布了10个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2014年3月15日施行的新《消法》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者的权利,新《消法》实施一年多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的行为,加大经营者违法成本,把重典治乱落到了实处,对解决消费者诉讼难,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高法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杨临萍介绍,个人“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如果单位“知假买假”,受“合同法”等法律保护,不能要求消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5)知假买假消费者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食品药品领域支持“知假买假”最高法有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第23号指导案例:消费者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求销售者或者生产者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赔偿的,不论其购买时是否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人民法院都应予支持。

Ⅵ 消费者被无良商家欺骗买了假货算不算知假买假,该不该受法律的惩罚

你好朋友。
如果你拿得出证据。
去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情况严重的也可以向工商投诉。
他们会给予你赔偿,也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Ⅶ 消费者“知假买假”,能否获赔偿

案情简介:

高女士来到青州一家超市,花590元购买了10瓶橄榄油。2014年4月份,高女士将该超市告上法院,称她在该超市选购的橄榄油为进口产品,上面仅标注了分装日期,却未在显著位置标注生产日期超市销售了已超出保质期的橄榄油,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超市方应支付商品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综上所述:本案中超市作为经营者,应该知道分装日期和生产日期的全部,虽然在橄榄油包装上标注了分装日期,却未在显著位置标注生产日期,误导消费者以为分装日期为生产日期,违法诚信经营义务。高女士有权要求超市支付几款的十倍赔偿金。

Ⅷ 知假买假,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吗

知假买假,可以主张不属于普通的消费者,不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

Ⅸ 知假买假是否受法律保护

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明知道即将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行为。其中的“假”是假货之意,是假冒伪劣商品的俗称。

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商品的质量没有达到国家质量管理法规 所规定的标准的商品,具体包括如下种类:
(1)没有达到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的商品;
(2)伪造和虚构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的商品;
(3)没有合格证或者没有合法单位允许销售证明的商品;
(4)没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的厂名和厂址的商品;
(5)限期使用的商品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商品;
(6)制造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商品;
(7)凡属处理品的(含次品、等外品)而没有在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的商品;
(8)已经失效、变质的商品。从以上假冒伪劣商品的种类可知,假冒伪劣商品不单纯是该商品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符合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及使用性能的国家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即不合格产品;还包括该商品所内涵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等)的使用没有获得合法所有权人的许可,即假冒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商品。
就假冒商标的产品,又可以分为:(1)假冒商标,同时产品本身没有达到同类产品的最低质量标准的,属于不合格的产品;
(2)假冒商标,但商品本身的质量达到同类合格产品的最低质量标准的,属于合格产品。

热点内容
司法警察招考 发布:2025-09-19 13:55:03 浏览:621
劳动合同法73号 发布:2025-09-19 13:49:58 浏览:584
上海厂房拆迁律师 发布:2025-09-19 13:29:36 浏览:237
古代刑法徒 发布:2025-09-19 13:29:22 浏览:778
饮用水条例 发布:2025-09-19 13:23:04 浏览:485
刑事诉讼法第82条啥意思 发布:2025-09-19 13:13:55 浏览:16
社区法律服务维权记录 发布:2025-09-19 13:00:56 浏览:947
与医院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9 12:40:46 浏览:917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9-19 12:40:08 浏览:929
蔡军法官 发布:2025-09-19 12:36:36 浏览: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