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宠物伤害法律责任

宠物伤害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07 15:35:47

Ⅰ 关于宠物伤人的相关法律条例

这是《侵权责任法》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中的相关规定:
第七十八条回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答,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七十九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条 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一条 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八十二条 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三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八十四条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Ⅱ 宠物受伤主人负刑事责任吗

根据法律规定,宠物伤人的,主人一般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如果是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主人要承担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
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Ⅲ 民法典草案明确宠物损害责任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草案侵权责任编专设“饲养动物损害责任”,规定:

1、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担责;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减责。

2、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担责。专家表示,没注射疫苗、遛狗未拴绳造成损害的,即便是受害人故意激惹,也不能免除饲养者的责任,只能减轻。

(3)宠物伤害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我国宠物消费规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596万人,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因此,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将会提高社会对宠物情感消费的需求。

因此,未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国内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从细分市场来看,宠物食品市场渗透率依旧较低,未来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同时随着国内宠物食品市场的成熟、保健品市场也将进一步完善,也将持续刺激宠物食品市场的繁荣。宠物医疗市场同样值得期待,除了宠物药物、宠物美容将迎来快速发展外,宠物殡葬市场同样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一旦政府出台政策对宠物进行强制性火化,宠物殡葬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宠物用品、宠物服务、宠物活体等领域将平稳增长。

Ⅳ 动物伤人,法律责任如何认定

一、饲养动物伤人责任怎么认定
(一)须为饲养的动物。饲养的动物是相对于野生动物而言的,指被人所占有、控制并喂养的动物。不包括微生物(细菌、病毒),因微生物致人损害的,应依照《侵权责任法》第72条规定的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承担责任。
(二)须因饲养的动物独立加害造成他人损害,换言之,“动物危险实现”。所谓动物“独立加害”,指动物自主或者在外界刺激下基于其本能而不是在人的有意识的强制或者驱使下实施自身动作,从而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
(三)须给他人的财产、人身造成损害。动物致人损害的形态可分为:
1、动物致人损害的独立动作多为积极动作,如牛抵人,马踢人等;但在某些具有造成损害的特别危险情况下,动物的消极动作也可构成动物致人损害,如牛卧于铁轨导致火车出轨。
2、动物致人损害,既可以是直接加害于他人;也包括动物的动作间接致人损害,如马受惊后撞翻路旁的车辆,因车辆翻到而致人损害。
3、动物致人损害除包含积极的人身、财产损害外,还包括动物造成妨害状态,如恶狗当道,阻吓未成人致无法通行。受到妨害者自可请求排除妨害,因此受有损失的(如因绕道多支出的费用),有权请求赔偿。
二、宠物伤人要怎么赔偿
宠物致人损害,其损害后果往往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单纯的财产损害,如财产被动物撞击导致损坏;
(二)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如被动物追赶导致脚扭伤,被动物咬伤肌肉等;
(三)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如致残或在显著部位留下永久性的疤痕等;
(四)致人死亡。动物致害造成的损害后果不同,其赔偿范围也不相同:造成单纯财产损害的,只需就其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的,受害人需一定时间恢复,除赔偿直接损失外,还应支付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等;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的,应根据具体的伤残程度,赔偿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残疾生活补助金等;致人死亡的,还会涉及到救治费用、丧葬费、抚慰金、以及受害人生前抚养者(如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用等。
在实践中,对损害后果的计算,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动物致人损害案件中,很少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因为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赔偿额通常是受到限制的,而且原告不得主张“惩罚性赔偿”;
(二)是有些受害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往往忽视可得利益的丧失以及致残的赔偿;
(三)对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考虑到经济发展、物价不断上升等因素,克服目前赔偿额偏低的状况。

Ⅳ 宠物伤人的相关法律条文

给城管打电话,他是必须负责医药费和赔偿的

Ⅵ 宠物伤人,主人是否有刑事责任

教唆宠物伤人来杀人的时候,宠自物相当于主人手中的凶器,这个时候还是人对人的行为。 如果单纯是宠物伤人,主人没有伤害别人的故意,那就只是民事侵权行为。顺便说一句,养宠物造成伤害的,主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除非是受害人故意故意(不然的话成天到马路上找养狗的人去逗狗,然后要赔偿就能过活了)。 当然如果主人明知是一条很有危险性的藏獒,还带着去仇人家里,并且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栓绳子),这个时候可以推定主人有伤害对方的间接故意,可能会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如果主人带着一条藏獒,不牵绳子,出入公共场所,藏獒一时兴起乱咬人,这个时候还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当然上述事实认定最后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法律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漏洞百出。

Ⅶ 伤害宠物的诉讼!

[案情摘要]
2006年2月10日,在原告王女士家中,婆家几个子女因家庭矛盾产生纠纷,正在争执时,其小姑子刘某在阳台上将王女士喂养的8个月大的德国纯种雪纳瑞宠物犬从5楼扔下,养犬头部着地,第一颈椎断裂,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已改变性格,见人害怕,整日萎靡不振。医生说将有终生后遗症。王女士膝下无子,对爱犬有特殊感情,宠爱有加,面对养犬被伤害的惨状,愤而起诉,要求刘某赔偿养犬医疗费1622.4元、后续治疗费1622元,精神抚慰金1000元,合计4000余元。

[审理与判决]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双方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宠物狗究竟是怎样掉下楼去的,是被踢下去还是被扔下去的。原告的丈夫和当时在场的陆某作为证人,当庭陈述目睹被告打开狗笼,将一只狗从五楼阳台扔了下去。被告认为是原告养的狗先扑上来咬她,她出于自卫,对狗踢了一下,并未将狗从五楼阳台往下扔,至于狗怎么会摔到一楼的,自己并不知道。被告的姐姐作证,看见狗咬被告,被告只是对狗踢了一脚。审理中法院向当日处警民警进行了调查,并前往事发现场进行了实地勘查。
法院认为,原告的丈夫和被告的姐姐,所作证言证明力较低,故不予采信。陆某作为纠纷发生时在场目击者之一,对当时情况的陈述较为客观。根据法院的实地勘查,原告家的阳台处于半封闭状态,阳台围栏高度约为95厘米,如果如被告所述仅仅是踢了宠物犬一脚,那么作为常人是不可能一脚将宠物犬踢得越过高95厘米的阳台护栏,摔到楼下的。且在宠物犬摔下楼后,面对原告丈夫、哥哥及围观人员的指责,被告并未在处警民警的面前否认或反驳扔狗的事实。根据处警民警的陈述和陆某的证言,可以推断狗是被被告从五楼扔到楼下摔伤的。
因此,平江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王女士经济损失1149元,但王女士要求的1000元精神损失费被驳回。至此,苏州市第一例“狗官司”宣告结束。

[评析]
此案经媒体报道后,引起法律界人士的关注,焦点是目前只有保护人的财产权的法律,而没有保护动物权益的法律。在本案中就是如此,一方面原告王女士只能以养犬是其财产受到侵害提起诉讼,另一方面就是法院审判只能以王女士的财产受到侵害为事实依据,而对养犬权益的保护则无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的动物保护法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是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可数,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几部单行法外,余者只散见于《森林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若干零散条文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人们对于如何保护动物,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都缺乏整体的清晰印象。
其次,动物保护的范围过于狭隘。动物可以分为野生动物和非野生动物,因而应对这两大类动物分别加以保护,欠缺了哪一方面都不算完整的动物保护。目前我国的工作动物、经济动物、实验动物、娱乐动物还没有法律地位。对于非野生动物,其生老病死几乎都操纵在人类的手中,人类更有责任对其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保护。但是该领域内目前尚无法问津。上海动物园就曾发生过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豹客死柳州的事件。经解剖检查发现,这只三岁大的海豹胃内有10多个塑料袋和石头、铁钉、牙签等物。海豹胃部严重受损,导致死亡。北京动物园的5只黑熊被大学生刘海洋用烧碱和硫酸烧伤事件同样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目前没有一项明确保护圈养动物福利的法规,一些伺机残害动物者便认为伤害像动物园中黑熊这样的动物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另外,法律条文原则性条款多,可操作性欠缺。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例,该法全文42条大部分都是原则性的指导条款,几乎找不到具体可操作的条款,而且这几十条原则性条款难以覆盖实践中的各种情况。而英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10多个,如1869年的鸟类保护法、1911年的动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及乡村法、宠物法、斗鸡法、动物麻醉保护法、动物遗弃法案、动物寄宿法案、兽医法……不仅面面俱到,而且不断修订。在条文模糊的情况下,对条文的解释只有依赖人的主观裁量了。
综上,动物权益保护立法,主要应规范这样一些内容:
1.明确动物保护的生态指导思想,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主管部门及全民性义务;
2.明确动物应当具有的权益:如生命权、生存权、健康权以及免受虐待等生命、尊严权;
3.明确人利用动物的理性限制:如在动物对人类无危害的前提下禁止侵害动物的权益;人类可以喂养、食用、配饰动物的肉体、皮毛或甲壳,但在动物生命存在时不得故意虐待和伤害等;
4.明确动物权益保护的责任归属:养殖动物的保护责任归属于养殖人,对养殖动物侵害形成的追责、享益的权利义务也归属于养殖人;养殖动物对他人造成的侵害由养殖人承担义务,实行“不告不理”制度;野生动物权益保护的责任和权利都归属于政府等;
5.明确保护措施:如政府建立机构实施保护;政府扶持社会组织、自愿组织及公民等保护动物权益;电子、飞行器等监控;动物权益保护咨询、举报制度及法律责任等。

(摘编自:江南时报)

Ⅷ 宠物狗之间打架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你可以拒绝,签了以后你就要遵守了,万一他的狗染上一些传染病,他说就是因为你的狗咬伤他的狗导致体质虚弱染上的,那你也要赔吗?况且狗之前打架不是人能所阻止的,你已经承担了损失,就够了。

刑法中宠物伤人是怎样处罚的

你说说具体情况吧,一般情况下宠物伤人算过失伤人。
特殊情况,人家管理的非常好,你去聊闲,咬死都不用付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上海厂房拆迁律师 发布:2025-09-19 13:29:36 浏览:237
古代刑法徒 发布:2025-09-19 13:29:22 浏览:778
饮用水条例 发布:2025-09-19 13:23:04 浏览:485
刑事诉讼法第82条啥意思 发布:2025-09-19 13:13:55 浏览:16
社区法律服务维权记录 发布:2025-09-19 13:00:56 浏览:947
与医院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9 12:40:46 浏览:917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9-19 12:40:08 浏览:929
蔡军法官 发布:2025-09-19 12:36:36 浏览:493
税法立法规 发布:2025-09-19 12:34:14 浏览:741
这样判决法官 发布:2025-09-19 12:29:08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