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罚款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罚款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09 05:23:03

① 请问公司这种罚款是否合法法律依据是什么

严格上讲是不可以的。

罚款属于公权利,公权利的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只有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罚款,并且罚款时必须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钱也是需要交到制定银行的,不是罚款人直接收取。

企业作为一个民事主体,他与员工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它当然无权对员工进行罚款。实践当中很多企业都规定可以对员工进行罚款,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合法的。因为员工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进行追偿,但不是罚款。

(1)罚款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在我国,对公民的财产行使经济处罚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有授权的主体,且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平等主体,双方的关系应当受劳动法社会法来调整。2008年1月15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代替而被废止,企业行使经济处罚权是以剥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无法律依据。工资是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关系,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的全部劳动报酬。商标公司抗辩,企业设置罚款是扣除潘某不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劳动报酬。商标公司将劳动者每周作一次工作汇报进行劳动报酬的量化明显不符合逻辑和常理,商标公司单方面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中罚款的规定不合法,亦不合理。

② 罚金是法律责任中的什么处分

罚金是刑罚体系中的附加刑,属于刑事责任,罚金和罚款是不一样的性质。

③ 罚款和罚金除了一个是行政责任,一个是刑事责任附加刑以外,还有什 么区别

罚金,是刑法附加刑之一,是刑罚处罚的一种方式,属财产刑,其适用对象是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和犯罪法人。罚金,只能由人民法院依刑法的规定判决,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行使罚金权。
罚款,是行政处罚手段之一,是行政执法单位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行政处罚。他不需要经人民法院判决,只要行政执法单位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即可执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由公安局依治安处罚条例规定的程序即可执行。违反工商管理,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规定程序作出决定即可执行。
罚款和罚金都是国家机关强制违法行为者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现金的处罚方法,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1、法律性质不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而罚金则属于刑事处罚;
2、执法机关不同。罚款一般由行政执法机关决定,而罚金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3、适用对象不同。罚款适用于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一般违法分子,而罚金则适用于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分子。

④ 工作中的罚款合法吗有什么法律依据

在工作中的罚款,只有一种情况是法律允许的,那就是劳动者本人给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这个时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进行经济赔偿,允许从工资里扣除。不过这里有个注意点,那就是赔偿可以从工资里扣,但是每个月扣钱不能超过20%,且实际发放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过低的话,就要按照最低标准支付。

换句话来说,工作中常见的一些罚款,像是吃东西、上厕所、玩手机等,这些东西本身都是违反法律的。如果自己不同意的话,可以进行举报。

3、用人单位只能吃亏吗

虽然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劳动者的,但是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用人单位也应该被保护。比如说迟到,一个月上22天班,直接迟到20天,公司肯定是不能容忍的。这个时候公司有相关规定,多次迟到属于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可以进行解除劳动合同,直接把对方开除。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员工。这个方法就是奖金制度,很多公司工资都是多方面组成的。虽然我们不能扣工资,也不能罚款,但是可以对奖金进行减少。

⑤ 公司内部的罚款有没有法律效力

违反公司规定将公司的机密外泄要负法律责任。举列:

11号“蛀虫”:浙江玉环华生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岩生

被蛀蚀者:贵州遵义某公司

被控理由:泄露商业秘密

后果:2004年10月28日,法院判处浙江玉环华生机械有限公司罚金20万元,并判罚被告人朱岩生、邹庆1万元和5000元。

12号“蛀虫”:原飞博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黄晓雷

被蛀蚀者:飞博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被控理由:泄露商业秘密

后果:2004年8月10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13号“蛀虫”:上海远悦贸易有限公司法人陈吉顺

被蛀蚀者:杭州桐庐共风公司

被控理由:泄露商业秘密

后果:2004年1月20日作出终审判决,判处上海远悦公司罚金10万元,陈吉顺被判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2万元。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时有发生,而且类型多种多样,由于一些企业缺乏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或手段,加上此种行为具有难防范、难举证的特点,企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
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采取保密措施。一方面可以防范商业秘密泄露,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信息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可以采取的措施如:对厂区或生产区域进行监控;将含有商业秘密的生产进程置于保密区域内进行;对秘密的原材料、模具确定专人管理;建立保密文件的管理责任制度、文件借阅制度和文件复制的制度,并对文件采取可靠的销毁方法;建立全面具体的计算机使用记录,对数据和软件加密,对电脑的外部通讯线路采取特别的防护措施等。

2、确定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及可接触人员范围,采取保密措施。

3、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承担保密义务。

4、与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规定这些员工在离开企业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与企业相同或相类似的业务,但企业对员工要进行适当的补偿。

5、在联营、加工、技术转让和企业并购协议中,签订保密条款,以及签订正式合同订立前的保密协议,对在评价、论证和谈判过程中接触到的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6、商业秘密被侵犯后,企业应积极行动,寻求法律的保护,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热点内容
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9 07:58:52 浏览:302
中国共和国民法典 发布:2025-09-19 07:57:51 浏览:997
公司小账的钱有法律保障吗 发布:2025-09-19 07:56:30 浏览:393
静海老法院 发布:2025-09-19 07:56:21 浏览:814
2015年法规一建真题 发布:2025-09-19 07:52:03 浏览:534
律师咨询台 发布:2025-09-19 07:39:05 浏览:913
什么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 发布:2025-09-19 07:37:20 浏览:879
法律责任的免责原因 发布:2025-09-19 07:36:37 浏览:668
2017法规答案 发布:2025-09-19 07:35:16 浏览:966
劳动法员工旷工罚款 发布:2025-09-19 07:13:54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