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的法律责任
Ⅰ 对未批先建项目如何处理
关键就是及时把审批手续办下来才是合法的,另外罚款金额可以与国土局商量,态度一定要诚恳。
Ⅱ 未批先建发改委是否有处罚权
项目未批先建主要是指项目在未获得发改委立项批文之前开工建设。
因为发改委立项批文的作用主要是对你这个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行审查批复,你没有批文,说明你还没有获得国家对你这个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认可,处罚当然由发改委来办理。
建设部门是工程主管部门,主要是对你这个项目中的具体工程是否达到开工要求、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指标进行的审查,是在发改委立项之后。当你这个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办理了立项手续,但不具备开工条件就开工或施工后工程质量不达标时,才由建设部门介入处罚。
项目包含工程,但工程不包含项目。例如,项目可以是基建项目、设备购置项目、软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上马都必须办理立项手续,但只有基建项目需进一步到建设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申请质量验收,设备购置项目和软件开发项目还需要到建设局吗?
Ⅲ 对于开发商未批先建这种行为,会被如何处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人口众多。在上学期间的句话,至今我都记忆犹新,这句话是“我们以占世界7%的可耕种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这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也说明了土地在我国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随之带来的是城市规模地不断扩张,这肯定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所以土地对于我国来说,是多么宝贵的资源。也正是因为此,我国政府在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是非常严格的,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那么对于在城市扩张中,一些开发商未批先建的这种行为,政府又会给予什么样的处罚呢?
一.依法拆除,并恢复原状。未批先建,也就是没有经过政府批准,擅自正在施工的建法建筑,这本身就是违法的行为,所以政府目前对未批先建的这种建法行为,将会按照相关法律,对这些违建建筑,进行依法拆除,并恢复原状。
未批先建的这种违法行为,不仅影响社会环境,而且乱施工乱建设,还会影响整个城市的规划,给城市带来脏乱差的感观,影响城市的文明建设,所以对于开发商的这种违法行为,一定要给予坚决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建设更美好的城市。
Ⅳ 未批先建的建设项目怎样处罚是按照工程总造价还是按已建面积的造价进行处罚
未批先建的建设项目处罚由有管辖权的发证机关责令改正。对于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并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处以罚款。
Ⅳ 环评法颁布前的未批先建,现在才发现,怎么处罚用新环保法还是不能处罚了
不依照新环评法进行处理,但是依照之前的相关规定处罚。
一、首先不适用新环评法,法学上称为“法不溯及既往”。法律在公布时最后一条一般均为“本法自x年x月x日起实施”。即为不对法律生效前的行为产生效力。
二、如果时未批先建仍需按照当时的规定进行处理,因不清楚详细案情,不知道具体情况,但《环评法》出台前我国对相关问题也有其他规定,如果违反仍需承担相关后果。
新环评法取消补办手续:环评未批先建取消限期补办手续
将原《环评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对未批先建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修改为:“未批先建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从新《环评法》实施起,未批先建的单位不再有限期补办手续的机会。同时,“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的规定,重在对已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修复,而不是简单的“一罚了之”。
建设单位不仅仅要缴纳罚款、办理环评手续才能开工,可能还需要采取恢复原状的措施。恢复原状对于已开工的建设项目而言,经济损失无疑是巨大的,也可能面临着建设资源的浪费
未批先建罚款与项目总投资额挂钩
原《环评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对未批先建的建设项目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环评法》三十一条规定,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一直以来,违法成本低是造成未批先建的重要原因。之前处罚项目未批先建,不论大小建设项目都依照一个处罚区间,最高罚款20万元。因此一些大型项目,宁愿被罚也要未批先建,不能体现环境危害程度差异。
修改后的《环评法》,按照违法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百分比决定罚款,让违法者望而却步。同时将其中“负有环境保护肩负管理职责的部门”明确为“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化解环保部门发现未批先建情况而无权处罚的尴尬。
(5)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环境影响评价法
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处分。
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备案,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本条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致使其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编制单位有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终身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负责审核、审批、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审批、备案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资料:网络-环评法
Ⅵ 处罚未批先建”行为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依据,与“未批先建”行政处罚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如下:
旧环评法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前两款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新环保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新环评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处分。
Ⅶ 建设项目未通过《环评》批复而开工建设,将面临什么处罚
如果你是还没做环评项目而已经开工的话,那抓紧补办环评,一般还不会罚款
如果你们正在提交环评,即在审核当中,那开工影响也不会太大,当然最好先停工
但是如果你们是提交了环评但是审核不通过,那你们还开工的话,肯定重罚!
Ⅷ 新环保法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未批先建的怎样处罚
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档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档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第六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