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违法法律责任

违法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28 14:46:23

⑴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版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1)违法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组织,该组织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⑵ 违法主体、法律义务主体、法律责任主体分别是谁。

第一、违法主体是杨某等三人,因其侵犯了范某对自家竹笋的所有权,所以是侵权的违法行内为;
第二、法容律义务主体是除范某以外的所有人,因为范某对自家的竹笋享有绝对权,其义务主体为范某以外的所有人;
第三、法律责任主体是杨某等三人的监护人,本案中为:杨父、陆父、王父。因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即由被监护人侵权造成的损害应当由监护人承担。

⑶ 违法占地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一、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的处罚:根内据《土地管理法》第容81条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二、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处罚: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3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⑷ 违反了哪些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社会保险法》强化了违反本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第一,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本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且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期限内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本法规定,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或者个人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应当退回骗取的金额,并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第三,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责令追回;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杭州律师:网页链接

第四,有关行政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社会保险法定职责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多收社会保险费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有关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⑸ 违法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

内容提要: 《侵权责任法》第2条采用了概括式加开放式列举的矛盾模式,根本原因在于立法者无法界定侵权。义务是法律规定的行为强制资格。债务是特定人的义务,是因特定行为发生的行为强制资格。过错是对行为人意志的间接否定,即导致欠缺必要注意的心理状态,可分为加害人过错和非加害人过错。必要注意是法律对变动稀缺资源归属关系的行为的要求,只能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官依法认定;或为义务,或非义务。行为人过错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包括发生义务,义务不消灭,丧失权利,不取得权利等。不履行意定发生之义务不存在过错问题。责任是违法之法律后果,即因欠缺必要注意而发生之债务。侵权是违法和责任之唯一根据。违约发生债务,不发生责任。
一、《侵权责任法》第2条的模式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2条规定了《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第1款实际上是全称判断:侵害任何民事权益,均须承担侵权责任,没有例外。众所周知,违约行为侵害合同债权,当然侵害民事权益,但通常情况下,违约并不侵权。因此,立法必须限制第1款的适用范围,即必须加上“但书”。第2条的通常模式应是:“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但侵害某类权利除外。”如分立两款,就是:第1款是全称条款,第2款是除外条款。
第2条第2款列举了侵权适用的权利,多达18类。立法者显然希望第2款发生“但书”的作用。然而,采用列举模式限制第1款,必须穷尽侵权的适用范围。第2 款采用列举加“等”的模式,成为开放条款,无法限制第1款的适用范围,实属多余。当然,一旦穷尽了侵权的适用范围,第1款又多余了。
那么,为什么不采用“但书”模式呢?只

⑹ 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就是违法,这一观点合法吗,请说明理由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不正确
违法,顾名思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法律责任内涵非常广泛,既包括刑事责任也包括民事责任。普通自然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不能说都违法。(比如普通的借贷关系,借款人要承担还款的法律责任,但肯定不违法等等……)

⑺ 重大违法行为负什么法律责任

不同违法行为有不同的法律条款来对应,所以说,你笼统的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实在是很难的回答

⑻ 为什么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违法行为

这样的事情,比如一个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如果有民事赔偿责任,其监护人就需要承担未成年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就是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⑼ 违法行为所应当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违法行为所应当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责任包括: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德日刑法正犯 发布:2025-07-11 06:34:44 浏览:477
刑法第九十三条解释 发布:2025-07-11 06:34:42 浏览:158
房产证伪造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1 06:25:41 浏览:735
2017年新的道德与法治 发布:2025-07-11 06:24:15 浏览:142
婚姻法普法ppt 发布:2025-07-11 05:50:49 浏览:423
尼克拉斯卢曼法社会学 发布:2025-07-11 05:48:42 浏览:720
司法查流水 发布:2025-07-11 05:35:48 浏览:797
行政法院集中管辖 发布:2025-07-11 05:27:41 浏览:754
宗教制定法规和规章 发布:2025-07-11 05:27:33 浏览:344
食品生产主体虚假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1 05:27:33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