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处罚中法律责任的表述错误

行政处罚中法律责任的表述错误

发布时间: 2022-01-12 23:02:47

1. 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都具有的法律责任形式是什么

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都具有的法律责任形式是:警告。
1、行政处罚内的形式、种类很容多,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
2、行政处分的形式只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 职和开除等六种形式。

2. 法律规定行政处罚错误怎么处理

一、法律规定行政处罚错误怎么处理
《行政处罚法》第54条规定,行政机关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应当纠错的情形分几种?《行政诉讼法》第70条规定,存在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等情形之一的行政行为,应予撤销。主要事实认定不清。对违反法律条款规定的事实未做认定、认定部分或认定指向不明确,均属于认定不清。
事实一般包括“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应到违法案件中,就是违法时间、地点和违法主体,以及违法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时间涉及违法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行为地点决定了行政机关是否具有管辖权;而违法主体的基本情况,是法人还是自然人,主体是否遗漏,自然人年龄及精神状况等均涉及处罚情节和责任承担,是事实认定的关键因素。在多数行政处罚案件中,违法原因、过程等因素不属于必须认定清楚的事实,但违法结果则是必须认定清楚的事实。在某些案件,违法结果甚至关乎是否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行为人在违法结果出现后实施的行为也属于须认清的事实。具备《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的“主动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配合查处有立功表现的”应从轻和减轻处罚的情节,相应事实应认定清楚。
主要证据不足。即对前述必须认定的事实没有证据佐证。从证据能否充分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综合判断出是否为主要证据。“不足”是指证据不能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确定,或者存在合理疑点,无法达到唯一的证明标准。从程序的角度,证据必须是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前所收集的证据。
二、纠错的程序怎么走?
撤销原决定。撤销行政决定系行政机关重大决策,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为之。机关内部由原承办部门还是监察部门启动纠错程序在所不论,但撤销此前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由负责人召集集体讨论决策,而不问此前作出决定时的决策机制;也不能由低于原来决策机构层级的机构来撤销此前作出的行政决定,以确保撤销决定作出的科学和审慎。
重新履行调查程序。因原处罚决定被撤销而导致相关案件已从法律意义上不存在。若违法事实不存在,则原处罚案件以撤案的方式终结。若违法事实存在,行政机关应当重新履行立案、调查取证、听证告知等调查程序。被撤销案件调查取证获取的证据材料,若符合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客观性,可在新案件中使用。
作出新的决定。调查取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决策后作出决定。如果撤销原处罚决定仅仅因为适用法律错误等不需调查取证、改变原认定事实的情形,新决定可与撤销原决定的决定一并作出。
行政机关如果发现相应的行政处罚错误,应当主动纠正自己的违法行为。同时,我国的法律规定了相应的适用情况。而纠正自己的违法行为,应当重新启动对事件的调查,以及相应的法律适用,并对已经造成损失的行政处罚进行撤销或者是赔偿。如果是受害者,对行政处罚不满,或者是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也可以积极申请法律的保护。
延伸阅读:
行政处罚决定书出错如何纠正
行政复议终局的案件有哪些?
行政证据认定规则的法律规定

3. 行政处罚有错误应该如何处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4.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下达后,笔误造成法律适用条文错误如何补救!!

如果当事人拒绝交还错误的事先告知书,可拟写一份撤销原告知书的决定书连同新的告知书一起送达。要有这一层序的讨论记录一并装入案卷。

5. 行政机关发现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错把适用法律a条写成b条予以补正送达,其处罚能否成立法律依据

适用法律错误予以补正后送达,如用补正后的法律文书适用法律正确,那么其处内罚是成立的。补正容只是对前作出错误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相当于撤销了错误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相关法律规定你可以看一下《行政处罚法》,一般来说只要补正后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成立,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也是会支持行政处罚的。

6. 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十什么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罚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行政机关适用错误法律作出行政处罚,要承担什么责任

你所称为适用法律错误,此时行政机关可以自行纠正,若你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版诉讼,可能决定或判决行政权机关适用法律错误,责令另行作出决定,但不会影响对你的处罚。只会影响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因为适用法律错误致败诉的,有些单位要扣分的。

热点内容
残疾人法律咨询汇编 发布:2025-07-01 18:21:29 浏览:454
司法离婚咨询 发布:2025-07-01 18:21:28 浏览:59
纪律条例新 发布:2025-07-01 18:12:10 浏览:337
公安部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1 18:04:11 浏览:610
枝江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7-01 17:48:33 浏览:768
法治国家其他国家有吗 发布:2025-07-01 17:43:12 浏览:325
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01 17:42:26 浏览:476
国家黑人条例 发布:2025-07-01 17:41:16 浏览:999
法院学员 发布:2025-07-01 17:17:29 浏览:974
国际经济法争议 发布:2025-07-01 17:12:27 浏览: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