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

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3-25 01:15:55

㈠ 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应承担什么责任

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会计法》第五条第三款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六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㈡ 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六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㈢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除对单位负责人依法进行处罚外,对遭受打击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除对单位负责人依法进行处罚外,对遭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还采取补救措施,具体规定如下:
依照刑法第255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已构成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
《会计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1.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行政责任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这里所说的有关单位,是指其上级单位和行政监察部门。
2.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对犯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
(1)恢复其名誉。
(2)恢复原有职位、级别。(含工作)

㈣ 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严格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对会计工作实施监督,是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与完整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规履行职责是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本应当受到嘉奖,但是,有的反而遭到打击报复。原因是由于会计人员坚持维护国家的统一财政制度、会计制度而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使单位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某些活动受到了限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满足私人、局部利益而不惜损害单位以致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违法的收支活动,并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打击报复。 这里所谓“打击报复”是指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通常采取的形式主要有:降级处分;撤职处分;调离工作岗位处分;解聘;开除处理;实行谩骂、殴打;在其他方面故意刁难、歧视,如在分配住房、正常晋级、进修、学习、评先进、年终奖金等方面故意刁难、歧视等报复行为。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行为方式本来都属于正常情况下的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但是这里指的是会计人员受到的处分,并非真正由于其实施了违法违纪行为,而是由于其实施了依法履行职责、抵制了违法行为,招致单位负责人采用种种借口,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所采取的形式。所以,这里的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行为方式的涵义与《会计法》其他条中的涵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二,在《会计法》第四十六条中已经列举了若干种打击报复的方式,鉴于实践中打击报复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所以,在已列举的方式后使用了“等方式”字样。一般来讲,当会计人员确实具有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这是产生打击报复行为的前提),直接引起了单位负责人的不满(这是动机),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职务或者生活受到了直接影响(这是结果)。凡具备打击报复的前提、动机和结果的行为方式,又不是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方式的,均属于“等方式”之列。 1.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构成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应对违法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行政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八种。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这里所说的有关单位,是指其上级单位和行政监察部门。

㈤ 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打击报复,器法律责任有哪三个层次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㈥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第四十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㈦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㈧ 对于报复会计人员罪犯的具体处罚标准是什么

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立案标准:
1、行为主体限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
2、实施了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行为的会计人员实施了打击报复,且情节恶劣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㈨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除对单位负责人依法进行处罚外,对遭受打击报

有的,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有:

1、恢复其名誉:有关单位应当要求打击报复者向遭受打击的会计人员赔礼道歉,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恢复其名誉
2:恢复原有职位、级别
其实这道题你仔细揣摩一下,BCD都是在为受打击报复者消除影响,所以A也应该有的。
望采纳~

㈩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不构成犯罪的,可有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这是一个多选吧 应该四个全选

热点内容
法院在执行程序 发布:2025-05-09 03:36:31 浏览:44
代替别人签字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9 03:26:08 浏览:190
金湖法院号码 发布:2025-05-09 03:23:06 浏览:43
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发布:2025-05-09 03:17:27 浏览:567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发布:2025-05-09 03:16:40 浏览:70
医疗律师刘晔 发布:2025-05-09 02:56:14 浏览:795
法院可以录像吗 发布:2025-05-09 02:55:29 浏览:496
检察道德讲堂 发布:2025-05-09 02:47:10 浏览:743
湖南驻深圳龙华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5-09 02:41:21 浏览:551
公司法律人格否定制度 发布:2025-05-09 02:35:32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