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单位认为是伪证有法律效力吗

单位认为是伪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2-03-25 01:41:41

⑴ 劳动仲裁,公司做伪证,承担法律后果 吗

1、劳动仲裁,公司做伪证,劳动者可以质疑其证据的真实性,劳动仲裁委认可质证意见的,不会采集公司的伪证;
2、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伪造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但是劳动仲裁委没有这方面的权利,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公司做伪证,可以到人民法院另案起诉;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 做伪证违法吗

诉讼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它是法院判明案件的依据,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当庭质证、认证的广泛推广使用,证据在法院审理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然而在诉讼中,有关人员却无视法律捏造事实,有意掩盖事实真相,向法庭随意出据伪证。据统计在民事、商事、刑事、行政案件中,伪证占有25%的。伪证的存在,给当庭质证、认证、当庭审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干扰民庭审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公正执法,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故此,对其予以探讨十分必要,这对确保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伪证表现的形式

一是当事人直接造伪证,当事人在法庭上作虚假陈述,编造证据,更有甚者,以伪证造假案,企图通过诉讼获得额外利益。

二是拉拢收买证人作伪证。有的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或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以给会一定的钱财为诱饵,拉拢收买证人作伪证。

三是欺骗证人出具伪证。有的当事人采取欺骗、引诱的手段,套取证人证言或采取偷梁换柱,改头换面,截头去尾,依需而取舍的手段编造伪证。

四是处于血缘情缘。出具伪证。有的证人和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出于亲情友情关系,故意出伪证偏袒一方,这种现象一般往往发生在离婚案件中,比如双方为多得财产,就让亲属出具欠款的假证,使办案人员在审理中难以查清事实。

二、伪证形成原因

当前,伪证在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中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而且花样不断翻新,使人真假难辩,防不胜防。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驱动。一些当事人认为做老实人吃亏。为打赢官司,捞回面子,逃避法律责任,获取额外利益,便挖空心思钻空子,行方百计造假象,企图蒙混过关,戏弄于法律。以人身伤害赔偿为例,原告为获得更高的赔偿金额,往往提交虚假的医药单据,如私自改动药费单据上的金额,改动药费单据的时间,用他人的报单写自己的名子或提供不必要的住宿、交通费单据等。

(二)为钱不仁,亲情至上。有的人经不起金钱物质引诱,为贪图蝇头小利,是非不分,有求必应,出假证、作伪证,脸不红、心不跳,心安理得。更有甚者,有人为了亲情、友情,丧失理智,无视国法。

(三)慑于淫威,担心报复。一些地痞流氓,在违法或犯罪行为暴露前后,对知情人肆意进行恐吓威逼,使知情者心有余悸,怕引火烧身。对办案人员不敢吐露真情。

(四)极个别执法人员由于经受不住金钱、亲情、权势的诱惑,甘做金钱的俘虏,为回报对方,趋炎附势,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或指使、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作伪证,从而助长了伪证的产生与蔓延。

(五)伪证难戳穿心态作惯。有人认为民事庭审制度改革后,法官不再搞庭外调查、询问,他们头门不出,二门不踩,整天疲于坐堂问案,听取当事人的诉与辩,无暇细查当事人举证的真伪,认证能力弱,在举证时只要精心策划,就不容易被发现。

(六)个别审判人员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法官的认定、判断能力是庭审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而有些法官对庭审改革还不适应,对当庭举证、质证、认证这一审判机制的运行,难以驾驭,对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质证和辩论缺乏真实、合法、关联性判断,使伪证得不到揭露,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七)专门性技术滞后。在民商事、刑事诉讼活动中证据种类繁多,内容各异,查证的专业性、科学性比较强。目前,大多数伪证是以书证形式表现出来的,需文检工作来鉴别其真伪,而今有些法院的文检工作还处于空白状态,致使查证验证工作无法进行。

(八)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执行不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同时,最高法院关于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五条也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质询。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作证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出书面证言。但审判实践中往往是以书证为主,证人出庭作证很少见。这样无意中就为当事人做伪证留下了空档,他们取证时往往各求所需,取利避害。

(九)对伪证行为打击不力。许多审判人员对发现的伪证行为,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只是以训诫或批评教育而已,很少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追究刑事责任者更为少见,这从客观上纵容了当事人或证人违法行为。

三、伪证防治措施

伪证,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但都严重地影响了办案质量和司法的公正,导致冤假错案,影响了法院的形象。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各类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全力维护司法公正。

(一)完善举证制度。当前在强调当事人举证时,要考虑到我国当事人的素质状况,对此不能信马由缰,必须进一步完善举证制度。如从司法、治保、村委会;机关厂矿中,挑选一些具备一文定文化和法律知识,而且思想端正,坚持原则的人员,在基层建立举证联络员队伍,以规范、引导当事人举证行为,防止伪证发生。对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收集的证据,或法院认为有必要查证的,审判人员应该亲自调取,以充分发挥法院收集证据的职能。

(二)切实搞好普法教育。当前,有些人出具伪证带有盲目性,或者是由于私心杂念作怪,并不知道伪证的严重后查果违法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大普法的力度,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让群众认清什么是伪证及其危害,并勇于同伪证行为作斗争。与此同时,对有伪证行为的当事人,应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诉讼的不同阶段和伪证造成的危害程度,坚决给予民事制裁或刑事处罚,以制止伪证的肆意泛滥。

(三)认真进行质证。庭审改革后,法官在庭审中处于中间地位,由原来的“主演”变为“导演”,其工作重点主要是通过听取双方当事人或控诉双方之间的质证来确认双方持证的效力。因此,审判人员应运用这种诉讼活动,紧紧围绕起诉讼书中的事实,利用“一质一证,一证一辩”的方法,充分调动双方诉讼参与人互相质疑和辩讼的积极性,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目的,进而判断证据的可取性,而不能主观臆断,或以当事人态度好坏草率地确认证据。

(四)注重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增强当庭质证、认证能力,防范伪证的意识,以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对每一件证据在认证时都要查明证据来源、取证方式、形成原因、证据的形成、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其他证据予以综合分析认定。同时还要设立专职或兼职人员,加强司法鉴定工作,搞好证据的把关审核。

(五)严格审判审判纪律。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审判人员该作为而不作为忽视调查取证和因核审证据不力导致错误的,应按照“岗位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的规定承担责任,以杜绝审判人员为作伪证者开绿灯的现象,树立人民法院公开、公正的良好形象。

(六)强化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通过证据的当庭对质,使证人证言更细致、更全面、更趋于真实性,从而增强证人证言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为促进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落实,应建立证人出庭作证补偿制度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目前证人出庭的误工费和其他经济损失,尚无补偿的规定,导致证人作证意识不强,往往会因为既费时、劳神,又赔钱得罪人,而不愿出庭作证。此外,法律对证人人身安全保障不够,直接影响了证人作证的积极性。民诉法虽然规定了对打击报复证人者的制裁措施,刑法也规定了“打击报复证人罪”,但对其适用条件比较严格,对证人的人身保障力度仍不够。

(七)狠狠打击伪证行为。审判方式改革要求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而当事人举证的随决性及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决定了证人证言伪证现象的多发性。为保证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对有伪证行为的当事人,应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诉讼的不同阶段和伪证造成的程度,坚决予以民事制裁或刑事处罚,决不姑息。决不能让作伪证者产生侥幸心理,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⑶ 法院采信伪证为依据的判决有法律效力吗

在没有经过二审抄或者再审改判袭的情况下,法院的判决一定是有法律效力的。

必须提供证据证明法院采信的是伪证,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或者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书申请再审,对判决书进行改判。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⑷ 公司出具伪证,劳动者该如何应对证明是假的呢

公司出具伪证,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2.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劳动者没有这一权利,如果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如果在民事诉讼当中,用人单位仍然伪造证据,使用伪造的证据,或者指使员工作伪证的,单位以及相关个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最高法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不宜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伪造证据时,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有指使他人作伪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妨害作证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个算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依据了。
其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如果“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受指使出伪证的个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劳动者可以在劳动争议诉讼完毕,也就是人民法院将伪证作为定案证据作出有利于用人单位的判决之后,再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旦公安机关认定相关证据是伪造的,而相关人员涉嫌犯罪,最终法院对相关行为人定罪处罚,劳动者在以此申请人民法院撤销之前的民事判决,重新审理劳动争议。

⑸ 劳动仲裁中对方捏造事实、甚至作伪证,能追究其法律责任吗

当然可以,但是你也要找到对付捏造事实、作伪证的证据。

⑹ 算是伪证罪

当然算是
伪证制裁制度构建设想

在民事审判中,受利益驱动而作伪证的行为,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假、贩假的行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一样的。如不加以遏止,必然会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对法律的严肃性提出质疑,进而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尽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公民在诉讼中的作证行为,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司法环境势在必行。

(一)建立民事伪证预防制度。

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对当事人负有真实义务的直接体现。因此,当事人不提供伪证和证人如实作证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了预防伪证行为,一是要加强法律宣传。民事诉讼强调“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化,导致一部分当事人随意举证,盲目举证。因此,有必要将提供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对伪证的制裁措施在诉讼时明确告知当事人,使 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及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敢提供伪证。二是建立证人宣誓制度或具结不作伪证制度 。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诉讼中的宣誓或具结制度 ,其意义在于是对证人如实作证义务的强调,通过引起证人本身重视,警示证人,使其意识到作证行为的严肃性和法律性之所在。

(二)建立民事伪证认定制度。

伪证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被发现和提出。一种是在诉讼过程中,一种是在诉讼程序结束后。在法庭质证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是否伪证,一般对方会提出质疑。法官通过庭审认为一方当事人有提供伪证嫌疑的,应当对嫌疑证据进行调查,并搜集相应证据,证明证据系伪造或证人有伪证行为。另一种情况是在法律文书生效后,通过一审、二审或再审程序,已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情况下,综合整个案件的举证情况,由法官主动对干扰诉讼秩序影响裁判结果的伪证作出认定,并给予制裁。

(三)在法院成立伪证调查制裁专门机构。

当前对伪证制裁不力虽然有诸多的客观原因,但与法官本身怠于追究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法官对伪证专门进行追究处理的制约机制,提醒法官引起重视,将对伪证的打击行为视为份内职责。对审判员该作为而不作为,审核证据不力导致错误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以杜绝审判人员为作伪证者开绿灯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在法院设立伪证调查制裁的专门机构,同时规范和授权其调查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对当事人提出有伪证嫌疑主审法官认定为疑点证据不予采信的证据进行调查,并主动对生效法律文书中能够认定的伪证进行制裁,从而将伪证制裁从个案审判中分离出来,有效的打击伪证。

(四)完善伪证制裁制度。

当前理论界一种观点认为,伪证制裁制度可分为诉讼内制裁和诉讼外制裁。诉讼内制裁,即将伪证与裁判结果相挂钩,在没有其他相应证据的情况下,推断“伪证事实”的相反面为真实事实。诉讼外制裁根据诉讼参加人伪证细节的恶劣程度,对其进行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的制裁。

⑺ 请问仲裁员明知对方律师出据的是伪证,还能以此认定为证据吗并因此来否认我与公司劳动关系不成立合法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六十九条 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
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
民事诉讼法【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律师法
40条、
第四十九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执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
(二)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三)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五)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权益的;

=======
马上就要一审了,建议聘请律师,一审很重要

⑻ 工伤认定中单位举伪证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⑼ 在民事纠纷中做伪证,可以追究他什么责任

要看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百零二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30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妨害作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认为民事诉讼中作伪证构成犯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是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否构成妨害司法类犯罪。有的认为,妨害司法类犯罪只能适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不能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有的认为,妨害司法类犯罪应该适用于所有的诉讼过程中,当然包括民事诉讼。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妨害作证罪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并未限定妨害司法类犯罪发生在何种诉讼过程中。
(二)是指使他人作伪证是否需要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有人认为,以暴力、威胁、贿买这三种犯罪手段涵盖了后面阻止证人作证和指使他人作伪证两种情况。有人认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与指使他人作伪证是并列关系,阻止证人作证与指使他人作伪证两种行为的危害程度不同,后者明显大于前者,因此,对前者加上了以“暴力、威胁、贿买”这三种手段加以限制,而对后者在构罪上则放宽了限制条件。

⑽ 单位找手下员工做伪证签名否认工伤,员工和单位有利益关系的签名有效吗

理论上还是有效的,除非有证据证明当时伪证签名员工不在现场或有证据证明确是工伤。

热点内容
代替别人签字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9 03:26:08 浏览:190
金湖法院号码 发布:2025-05-09 03:23:06 浏览:43
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发布:2025-05-09 03:17:27 浏览:567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发布:2025-05-09 03:16:40 浏览:70
医疗律师刘晔 发布:2025-05-09 02:56:14 浏览:795
法院可以录像吗 发布:2025-05-09 02:55:29 浏览:496
检察道德讲堂 发布:2025-05-09 02:47:10 浏览:743
湖南驻深圳龙华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5-09 02:41:21 浏览:551
公司法律人格否定制度 发布:2025-05-09 02:35:32 浏览:128
阮毅律师 发布:2025-05-09 02:32:31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