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德国见死不救的法律责任

德国见死不救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4-02 04:14:24

『壹』 德国见死不救可判有罪吗

据外媒报道,德国巴登符腾堡州9月17日发生一起恶性摩托车事故,一名目击者发现后不但施救,还用手机拍下摩托车驾驶员垂死一幕,此人因此受到警方调查。此外,去年震惊德国的埃森“见死不救”案也在9月18日宣判。

据当地警方表示,17日发生恶性摩托车事故后,在救援人员抵达事故现场之前,一名骑自行车、年龄在20到25岁的男子在事发地进行短暂拍摄。事发时,该男子只顾“围观”,对警方或救援人员的工作构成阻碍。目前,男子因“拒绝施以救援”遭到调查。

去年秋天,在埃森市一家银行,一位83岁老人在自动取款机前突然昏厥倒地。据报道,之后有4名顾客经过,但没人关注地上的老人,直到第5名顾客才拨了急救电话。据悉,老人在被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在此案中,检方指控被告对昏倒的老人视若无睹,在柜员机上处理银行业务后离开,没人打电话呼救。录像甚至显示,他们或者绕着走,或者干脆从老人身上跨了过去。9月18日,埃森市法院对去年涉事的三名被告处以2400至3600欧元不等的罚款。

个人觉得设立这样的罪名挺好的。

『贰』 见死不救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但如果有法律明文规定的、职务或业务要求的、自己先前行为引起的救助义务,见死不救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对方陷于危困状态而见死不救,就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在某些负有特定义务或先义务的情况下,不作为(包括见死不救)也能构成犯罪行为。如甲带邻居小孩出去游泳,甲在会游泳的情况下,放任小孩溺水死亡,构成过失杀人罪;但若甲为路人的话,见死不救,就没有法律上的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叁』 见死不救也会被判刑

救人反被讹事件屡屡发生,使得有人倒地究竟扶不扶这个问题时不时就被拿出来争论一番,2019年12月18日,因救下被侵犯的女子引发社会关注的赵宇在福州市年度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上获授予“福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光荣称号。这让人们再度回想起人民日报那篇得到广泛传播和议论的报道——《见义勇为十四天,强奸未遂打麻将?》

关注过此案的人应该都印象深刻,赵宇因救人反被刑拘14天,自称重伤的施暴者却在家悠闲地打麻将;此事的曝光给福州公安机关带去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最后赵宇的行为终于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公安局还给他颁发了一份迟到的见义勇为确认证书。

虽然说这结果差强人意,但依然成为了一个不好的示范,让更多的人产生了做好事可能也会惹麻烦的担忧,也使得更多的人碰到类似问题时选择袖手旁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情况见死不救是会犯法的,这几种严重的情形一不留神还可能坐牢。

通常见死不救只停留在被道德谴责的层面,但是有两种主要情况会受刑法限制,一是特定环境中的不作为犯罪——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例如甘肃凉州区村民刘某曾因没有当场阻止妻子服毒自杀,后抢救无效死亡,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这就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但若是没有相关义务的路人见死不救,则没有法律上的责任。

二是特定身份构成的不作为犯罪,比如警察,我国《警察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作为警察如果不尽到职责,其面临最严重的起诉就将是故意杀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降低了,人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淡薄了,特别是当碰瓷成为一种职业,讹人成为一种平常事,更让人们对见义勇为退避三舍,因为一个见义勇为有可能导致自己惹祸上身,甚至倾家荡产,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说扶老人这样的简单事情,最后都会给自己带来灾害,然而,有些时候不去见义勇为,为了保护自己而见死不救也是犯法的,严重的时候还是要坐牢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具体说说这些特殊的情形。

见义勇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这也是我们从小学习的东西,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提供帮助,这是美德,也是作为同类的一种本能,然而从校园走向社会你会发现,见义勇为在现实中很复杂,牵扯到各方面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沉默或者走开,这样在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就是良心的谴责或者被人道德层面的议论,不会上升到法律层面,有一般就有特殊,特殊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漠视或者走开,那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主要分如下几种情形。

首先就是环境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中只有你能救,你不救助对方就会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选择走开或者漠视,是犯罪行为,比如你带着一个小孩出去玩,小孩掉水坑里了或者遇到其他的生命危险,你因为害怕或者嫌脏或者其他原因不救治,那么你就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小孩死亡,你有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又如有朋友到你家做客,突发心脏病,你部旧址也涉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这些都是躺着也会犯罪的事情,遇到了是要坐牢的。

其次就是身份原因构成的犯罪,比如说你是警察,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的时候如果遇到刑事犯罪,比如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你也跟别人一样置之不理,以至于受害人死亡等,你也就构成刑事犯罪,这种见死不救也是要坐牢的,因为国家赋予你这些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的安全,你不履行职责就是不作为的犯罪。

最后给大家说几个容易混淆的情形,比如说你在荒郊野外看到一个活的弃婴,没有救治走了,这个不构成犯罪,比如说有个快死的人求助你救他,你没救死了,这个也不构成犯罪,这些都是道德范畴的。

所以说,见死不救在法律层面上来说,很多时候真的不构成犯罪,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法律不能强人所难,特殊情况下是构成犯罪的,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见义勇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给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人性的体现,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一点见义勇为,少一点见死不救,让这个社会充满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肆』 德国3人因见死不救遭罚款被告怎么辩解

据报道,3名德国人因为没有帮助一位倒在银行ATM机前的失去意识的83岁退休老人而被告上法庭,德国埃森地方法院当地时间周一对3人做出罚款判决,罚款金额为2400欧元(约18923元人民币)到3600欧元(约28384元人民币)之间。

其中一位女性被告的律师彼得·施密特( Peter
Schmid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在德国经常有无家可归的人睡在银行里面,因此他的当事人和其他几个被告人都没有意识到当时是个紧急事件。但是法庭拒绝了这样的说辞。

“没有迹象表明那个人无家可归或者只是睡着了。当时是假日的下午五点,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倒在ATM机前面休息或睡觉”埃森地方法院院长赫尔曼(Hermann
Heimeshoff)说。

据报道,4名被告中,有一人因为不宜受审而免于被罚。另外3人(1名39岁的女性、1名55岁男性、1名61岁
的男性)分别被罚款2400欧元到3600欧元。报道指出,在一个以法制和秩序为傲的国家,连续4个人都没有为倒在地上的老人提供帮助。这引发了一个问
题,就是德国人是否已经不再关心他们的同胞了?

德国波恩大学心理学教授雷纳.班斯(Rainer
Banse)接受德国公共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在有一些情况下,比如需要帮助的人喝醉了或者看起来无家可归时,人们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接近于零。

虽然没有来自于国家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德国联邦无家可归者救助协会的统计,德国大约有33.5万人无家可归。

即使是流浪汉,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价值的。

『伍』 德国见死不救可被判有罪,对此你怎么看

外媒报道,德国巴登符腾堡州17日发生一起恶性摩托车事故,一名目击者发现后不但施救,还用手机拍下摩托车驾驶员垂死一幕,此人因此受到警方调查。此外,去年震惊德国的埃森“见死不救”案也在18日宣判。

《宋刑统》

宋承唐制,《宋刑统》等相关法典效仿唐朝,并无太多更改。明清时期,也有类似的规定,如《大清律例》卷24中规定:“强盗行劫,邻佑知而不协拿者,杖八十”。法律之严苛,堪比暴秦。

(今日新闻是昨日历史,从新闻中挖掘历史,请关注头条号“二十四史挖掘机”)

『陆』 “见死不救”犯法吗要不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见死不救如果构成犯罪只可能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专直接规定,属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简单概括不作为犯罪,的几个构成要素就是应为、能为、不为。
绝大多数见死不救行为不会构成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为人没有救助义务。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如家庭成员的抚养义务,当事人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义务;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如医生、执勤消防员等 ;
3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典型的如合同行为设定的义务;
4先行为引起的义务,即先行为导致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富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危险发生的特定义务 .

所以说,只要没有救助义务,即使见死不救,也不会构成犯罪,但有救助义务的人,在能救助的情况下不救助,就会构成犯罪。比如医院的医生,在有条件救治伤者时拒不救治,就可能构成犯罪,警察在看到有人陷入危险时,有能力救助不救助也有可能构成犯罪。

『柒』 德国老人晕倒无人扶见死不救者面临坐牢,中国法律该效仿么

“扶不扶”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广泛热议的问题,站在道德的角度来说,当然该扶,可是现在的社会也渐渐复杂起来了,有的人害怕这一扶,反而给自己摊上一堆的事,所以“扶不扶”真的不是一个规定就能了事的,特别是处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社会里。

德国出现一“没扶”被判刑的案例,中国是否可以效仿呢?我觉得要效仿是可以,可是这规定能不能实施得起来,还真的得看民众愿不愿意。中国民众的某些思想根深蒂固以后难以更改,而且这种观念还会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社会风气,要知道风气是难以根除的,只要有一个人没有改正,那风气就不会有好转的一天。放在“扶不扶”的事情上也是同样道理,只要有一个人“不扶”,就会有千千万万个人“不扶”,这难道要告这千千万万的人?这告得完吗?

所以,有的法律规定看起来十分严苛,也十分奏效,但是这放在某一个情境下,它会被社会风气给化解掉。比如说有一个老人摔倒,只要有一人不扶,就会有很多人都不扶,就算是最后站出来一个人扶助,那这个人又要告谁“不扶”?根本没法告,也没对象告,要告只能告这社会风气去。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所和情境下,当“扶不扶”有限定对象的时候,那这个法规也才有对象可追究,比如德国这个事件就发生在银行的大厅内,这四名顾客也是比较确定的对象,而且后果严重的时候,就可以对这些对象进行治罪。倘若是发生在中国某一条人来人往的马路上,那这条法规的实际意义并不大,至多只是靠法律的威严震慑人心罢了。

『捌』 哪些国家的法律是有“见死不救” 这种罪的

我国就有,尤其是在出现“先行行为”后,救人就成为一项义务。不过“先行行为”在理论上是个笼统的概念,何为“造成结果的先行行为”,在何种场合、何种情形下才是先行行为,从而产生义务、必须采取救助,法律没有明确说法。由先行行为——产生义务——不作为导致犯罪的案件认定非常少。由于行为人实施先行行为,使某种由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前行为引起的救助义务。但是这种行为——义务——作为or不作为的罪与非罪认定模式在实践中少见。消防员、警察、医生这些特定行业是最容易因为“见死不救”触犯法律。刑法中对于见死不救的规定大部分见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397这一条属于兜底条款,只要是由于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第九章没有特殊规定的都可以归入本罪。这一条大部分用在过失行为下,如果是故意见死不救,对于警察、医生就构成其他故意犯罪。不过对于普通民众,刑法没有对见死不救做特殊规定。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对见死不救入刑。因为有的时候真的难以界定一个人是否真的见到事故、是否有能力去救人,而且一般人也并无义务一定去冒着危险(主客观均有)去救人。不管怎么说,如果一个人真的能救人而没有出手相救,仅仅是社会和自身的谴责就够他反省一辈子了(本句排除某些无良人士)。
希望采纳

『玖』 德国老人晕倒无人扶见死不救者面临坐牢,中国法律该效仿么

中国法律先解决好心扶人却被人讹诈的问题,再说其他吧

热点内容
消防新法规 发布:2025-05-04 23:04:25 浏览:495
a证需要付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04 23:04:25 浏览:404
民间律师 发布:2025-05-04 22:55:42 浏览:760
从宽的刑法 发布:2025-05-04 22:52:38 浏览:668
未缴纳社保违反了劳动法哪一条 发布:2025-05-04 22:52:28 浏览:202
怎么提高初级会计经济法 发布:2025-05-04 22:52:27 浏览:924
男的法学 发布:2025-05-04 22:51:09 浏览:131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发布:2025-05-04 22:51:07 浏览:846
合同法责任限制条款 发布:2025-05-04 22:49:20 浏览:204
司法保护未成年人 发布:2025-05-04 22:44:48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