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款未支付给开发商的法律效力
Ⅰ 开发商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以房抵款”是否有效
“以房抵款”是指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开发商因不能按时向建筑商结算工程价款,将其所开发的房屋抵付给建筑商以履行工程价款的行为。但实际中,建筑商会碰到与开发商协商一致“以房抵款”,但最终却拿不到抵款的房屋,本篇将探讨“以房抵款”的效力问题。
1、开发商拟建设但尚未取得预售许可的“以房抵款”无效;
此种情形一般发生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就已经约定“以房抵款”,或在施工过程中未取得预售前无法支付进度款时约定的“以房抵款”。本质上讲“以房抵款”也属于开发商对其享有的物权处置的行为,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开发商未取得房屋预售许可前是无权出售房屋的,即应认为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前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是无效的,“以房抵款”也应无效。
2、开发商已取得预售许可,且房屋还未卖出的“以房抵款”有效;
依据《商品房解释》第二条,开发商在取得预售许可后就已经取得对建成房屋的物权的处置权,其“以房抵债”协议不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等造成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开发商有权对其享有物权进行处置。但前提是开发商对其开发的房屋享有没有权属瑕疵的房屋,如房屋已出售又将该套房屋“以房抵债”将会造成“一房二卖”的情形,可能最终导致合同无效。
3、开发商与建筑商签订“以房抵款”协议约定不明,可能造成无法履行。
开发商与建筑商签订“以房抵款”协议时若对于抵款房屋仅有多少套、大概抵偿多少工程款一类较笼统的约定,而不对房屋的坐落、面积、房号、价格等进行具体约定,可能导致双方会因无法确定标的物且无法达成补充协议,最终此类诉讼法院可能将认为该协议无法履行,将更倾向于判决继续支付工程款。
因此,对于“以房抵款”企业应注意到以上几点的情况下,还应做到在双方签订协议后立即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过户登记,及时将物权转移,才可以做到大幅降低风险。
Ⅱ 双包工程修到一半,开发商因资金问题一直未履行付款。该怎样收钱。打官司,俗话说赢了官司输钱。
打官司是最后一次机会,也就是你觉得是撕破脸皮的时候了,轻易不要走到这一步,对谁都不好。
首先,和他他们详谈,看看他们支付付款的意愿度:我理解你资金紧张,但是我要看你是否有意愿给我想办法,而不是一拖再拖不上心;但是一定要有底线并且需要明确表示!
其次,适当的时候暂停工程的进行。但是一定是在第一步没有明确进站的时候;
最后,如果对方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合作意愿,就只有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了。
希望你早日拿到钱收工!
Ⅲ 开发商垫资付首付款违规依据
你好,为你解答,望采纳!
根据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规定,“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即国务院明确规定了购房者购房时需交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此为国家对于购房首付款、限贷的政策性规定。
而在法律实务中,由开发商垫付首付款是否有一定的依据呢?实际上,垫付并非法律概念,法律上有借款合同、指示交付或债务承担等概念。垫付,根据文义解释,一般是为他人向第三方垫付,没有债权人为债务人向自己垫付之说。而开发商为购房者的垫付可能涉及三种类型的法律关系:①借款合同,即开发商借款给购房者、购房者再将借款交给开发商;②第三人代为履行,即开发商作为第三人根据购房者的指示将款项交付给自己,代购房者履行债务;③债务承担,即开发商作为第三方为购房者承担购房者对开发商的债务。
首先,对于借款合同,因开发商即是房地产买卖法律关系中的债权人,同时又向购房者借出部分首付,借出的款项又需要给开发商自己,因此,开发商名义上垫付首付,但实际上并未垫付。
因借款法律行为系实践性法律行为,需要实际交付借款才会产生借款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因此,为实际交付借款的,借款行为并未生效。开发商所享有的债权,本质上还是房地产买卖合同所确立的债权。并不存在一个真实、有效的借款法律关系,也不存在所谓的垫付。
其次,开发商根据购房者的指示将款项交付给自己,开发商不属于第三方,很明显不属于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情形,不会产生实际履行的法律效力。换句话说,即实际上此时也不存在垫付,购房者没有付足首付。
再次,债务承担,是指在不改变合同的前提下,债权人、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承担的法律现象。即必须存在一个独立于债权人、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而开发商为购房者承担购房者对开发商的债务时,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第三人存在,因此也不构成债务承担,不产生债务承担的法律效力。此时,所谓的垫付不成立,购房者仍然没有付足首付。
因此,开发商所谓的“垫付”仅仅是开发商以“垫付”之名义,让购房者先达到办理银行按揭贷款的条件,出具一份虚假的首付款足额交纳证明,进一步办妥银行贷款,以达到资金回笼的目的。而首付实际上并未依照国务院对于首付比例和限贷的规定付足。换句话说,开发商是以一种在法律上并不成立的“垫付”托辞,先与购房者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而实际上却规避了国务院规定的首付比例和限贷政策。
这种行为极有可能被司法机关认定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行为”,而一旦认定为无效的,则合同自始无效,法律后果是开发商返还购房款、购房者退房。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还可能被认定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无效行为”。在购房者办理按揭贷款的过程中,因需要开发商出具购房者已付清全部首付款的证明,但由于开发商“垫付”的因素,购房者的首付款实际并未付清。如后期购房者未能按期偿付按揭贷款,银行除按照一般的程序拍卖抵押物外,还可以起诉开发商,要求开发商因开具虚假证明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Ⅳ 请问:已签合同的款项甲方未支付,乙方出具的付款通知书是否对甲方具有法律效力谢谢!
付款通知书对甲不具有法律效力,对甲起到约束作用的还是已经成立生效的合同,出具付款通知书应该只是起到催告作用。
(仅供借鉴)
Ⅳ 签合同没付款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语音问答
签合同没交钱生效么
2019-04-10来源 : 法律快车1,353次收听6
00:00/01:36
主讲律师:
郭海娟律师
服务地区:太原-晋源区
咨询我
语音内容: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约嘉宾律师:郭海娟律师。
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如果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以交付定金为合同成立或生效条件的,则定金是否交付对合同的效力不产生影响,要根据合同本身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以交付定金为合同成立或生效条件,给付定金的一方未支付定金,但主合同已经履行或者已经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响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
3、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以交付定金为合同成立或生效条件,给付定金的一方未支付定金,但主合同未全部履行或者未履行主要部分的,则主合同的不成立或者不生效,没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主合同成立或者生效要件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未支付定金,但主合同已经履行或者已经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响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
Ⅵ 开发商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施工方是否有权不给钥匙和房子
你好!开发商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施工方有权不给钥匙,不交房,也可以和开发商协商,用造好的房子抵扣工程款
Ⅶ 银行未将全部房款转给开发商,但我已签定购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合同法的角度来看,支付房款是商品房购房合同的必要条件,银行的问题是支付房专款过程中手续属的问题,不影响购房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你当然应该继续支付房款,否则你签了合同不交款就是违约,开发商有权要求你支付。这其中的关键是通过银行支付的房款已经退回到你的帐户了,等于你承认自己没有付款成功,而不是第三方责任。
Ⅷ 小区物业部分交付,部分未交付,那么未交付部分的物业费开发商应不应该支付给物业公司
未交付部分,说明开发商还有遗留问题没有处理完,在开发商未正式交付前,不可能支付费用给物业公司,这些都应该体现在合同里面,按合同的约定办理。
Ⅸ 我买了一套房子,总价值40万,付了定金7000元。签了一个认购协议和付款承诺书那个付款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你说的协议上没有抄盖章是指你没有签字还是开发商没有在上面签字盖章?
另外,如果协议本身没有法律瑕疵,那你确实是属于违约,定金肯定是要不回来的了。不过至于那20%,还是大有商量的。
字面上看你需要赔偿,不过你不想要房子的理由是什么?另外,总房款的20%作为你们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此违约金是否达到开发商因为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
如果那20%并未达到开发商的损失,就算起诉你,你也可以请求法院酌情减免的
Ⅹ 我和开发商签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他是否不管商铺租没租出去都要给我租金
1、你与开发商对商品房售后返租的约定,属有效约定,可以要求开发商支付租金。
2、开发商以没有出租为由,不能对抗你与他的合同约定。
3、委托书不是必须公正的法律文书,所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