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各种监督的法律效力是等同的对吗

各种监督的法律效力是等同的对吗

发布时间: 2024-04-05 03:46:10

㈠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监督行政)有什么不同

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监督是行政权的一种形式,又称行政监督检查;监督行政是对行政的监督。行政监督检查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能所实施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并能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监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有的具有法律意义,有的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

2、监督的主体不一样。行政监督是对政府和行政人员进行监督;监督行政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员是否遵守法律进行监督。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监督行政的主体主要是行政主体以外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3、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行政监督检查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其客体是行政相对人的守法行为和执行行政决定、命令情况等。而监督行政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其客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为。

4、监督内容不同。行政法制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行政机关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职权和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行为实施的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民主党派、公民等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员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1)各种监督的法律效力是等同的对吗扩展阅读:

监督是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行政监督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由:

1、以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监督与特别监督。

2、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公安、工商、海关、资源、环境保护、审计等行政监督。

3、以其实施的时期为标准,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4、以其主体的任务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监督与依授权的行政监督。

参考资料:网络-行政监督

㈡ 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监督有什么区别

一、人大监督
1、人大监督的定义: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权(简称人大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是人民的神圣权利。人大监督制度,是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大监督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二、政协监督
1、政协监督的定义:
政协的监督是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事务提建议、意见和批评,其中主要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监督。
2、政协监督的性质:
政协的监督属于民主监督。
(1)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不仅是我国政治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而是一种以体现中国政治民主和协商合作精神的政治性监督。
(3)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依照政协章程开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主监督。
(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我国其他各种监督一样,都可以发挥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总之,人大监督属于权力监督,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政协监督属于民主监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㈢ 地方规章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吗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思是同等的法律效果、作用。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而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不可以说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这是因为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立法的而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地方性法规就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省级政府与中央部委是平级的,所以是同等法律效力。

《立法法》还对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规定了效力的裁决程序。

《立法法》第85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烂茄笑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3)各种监督的法律效力是等同的对吗扩展阅读:

一般法与特纳茄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

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饥含上适用的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新法和旧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则,具体规定了一般法和特别法、新法和旧法的效力关系。《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不是一般规定,是因为:一般规定是对普遍的、通常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而特别规定是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规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当它们处于同一位阶时,当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新的规定而不是旧的规定,是因为:当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当然应当适用新法。

㈣ 法律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大致分为三种: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其中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企业等。

主体制力

可概括为三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种监督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具有法律强制力,在一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组织:包括各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

这种监督不同于国家机关的监督,它不以国家名义进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有组织性、广泛的代表性,因而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公民:按照人民主权原则,每个公民是政治权利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因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监督主体。这种监督广泛、直接而具体,起作用不可忽视,是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客体:对于法律监督客体的范围,法学界有两种理解。所有人: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监督的客体包括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

㈤ 什么监督可以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直接监督是指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包括行政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等监督行为。人大执法监督、各级行政监督、政协监督、纪检监督、司法监督,均可以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第五十条 人民检察院对审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区分情况作出下列决定:(一)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二)提请抗诉或者提请其他监督;(三)提出抗诉;(四)提出检察建议;(五)终结审查;(六)不支持监督申请;(七)复查维持。负责控告申诉检察的部门受理的案件,负责民事检察的部门应当将案件办理结果告知负责控告申诉检察的部门。

第五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受理当事人申请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监督的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终结并作出决定,但调卷、鉴定、评估、审计、专家咨询等期间不计入审查期限。对民事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案件和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案件的审查期限,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㈥ 人大的职权可以说成有民主监督吗

人大监督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强制性监督

人大监督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其他各种形式的监督,在对象、内容、范围、程度等方面是不同的,因而在法律地位和效力上是有区别的。
一是人大监督不同于党组织的纪检监督。党的纪检部门根据党章规定,监督、查处的是违反党纪的党组织或党员,它对党员的最高处分是开除党籍。至于违反政纪国法的,根据情况分别由行政监察部门、司法部门或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监督。不能用党纪处理代替人大监督。
二是人大监督不同于政府的行政监察。行政监察和人大监督有某种交叉的情况,这是因为行政监察对象中国务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大选举或常委会决定任命的,这些人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既要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检查、监督,也要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检查、监督。但人大监督同政府监督在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监督依据、监督处理权限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比如,在处理权限方面,政府监察机构根据检查、调查结果可以作出监察决定或提出监察决议,但涉及人事处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人事处理权限和处理程序的规定办理。其中属于罢免、撤销由人大或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则属于人大或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三是人大监督不同于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主要是对法院、公安机关以及监狱、看守所、劳改劳教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也主要限于违犯刑法的案件。
四是人大监督不同于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也包括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及国家大政方针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但这种民主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没有法律效力,它主要是通过提批评建议的形式发挥监督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则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
五是人大监督不同于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各级管理者的一种间接检查、监控和督促,是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媒体形式。它一般不像人大监督那样将批评意见直接反映给“一府两院”或有关部门,而是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布于众,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被监督对象及主管部门积极迅速解决问题。舆论监督也不具有强制性,其监督的力度存在一定的局限。

㈦ 什么是法律监督有哪几种

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那么你对法律监督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法律监督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法律监督的介绍

1、法律监督是对法律实施中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法律监督不包括对立法活动的监督,而只是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并且是以监督严重违反法律的情况为主。

从法律的有关规定看,人民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内容上受到严格的限制,即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只限于对国家公务员职务活动中构成犯罪的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和公诉,对法律遵守情况的监督只限于对严重违反法律以至构成犯罪的行为进行追诉,对法律适用情况的监督只限于对三大诉讼活动中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以及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进行监督。

2、法律监督是一种专门性的监督。法律监督的专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监督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由人民检察院专门行使,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专门职责。检察机关如果放弃对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就是失职。因而它不同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主体都能进行的一般性监督。二是法律监督的手段是专门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手段是由法律特别规定的。如对职务犯罪立案侦查、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以及对诉讼过程中违反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等,都是只有检察机关才有权使用的监督手段。

3、法律监督是一种程序性的监督。法律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规定了一定的程序规则,这些程序规则可能因监督的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对职务犯罪立案侦查有立案侦查的程序,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有提起公诉的程序,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起抗诉有提起抗诉的程序,纠正违法有纠正违法的程序。

程序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法律监督的效果在于启动追诉程序或者救济程序。对于严重违法构成犯罪的,法律监督的功能是启动追诉程序,提请有权审判的法院进行审判;对于构成违法的,法律监督的功能是提请对行为人有管辖权的主体追究责任;对于违反法律的判决、裁定或决定,法律监督的功能是提请作出决定的机关启动救济程序以纠正已经出现的错误。

4、法律监督是一种事后性的监督。只有当法律规定的属于法律监督的情形出现以后,检察机关才能启动法律监督程序,实施监督行为。并且,司法活动、行政活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只有在违法行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检察机关才能启动法律监督程序实施监督。

法律监督的意义

法律监督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对健全国家法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法律监督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法律监督有利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法律监督是制约权力滥用的基本手段。法律监督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法律监督是完善国家法制的内在要求。法律监督有利于人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促进法制逐步趋于完善。

法律监督的分类

基本分类

法律监督的分类,是指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角度对法律监督所作的基本分类,通常也称为法律监督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2)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

(3)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4)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

(5)国家性的监督和非国家性的监督。

——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50页。

标准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监督作不同的分类:

(1)根据法律监督的来源不同,可以把法律监督分为系统内的监督和系统外的监督。(也可称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2)根据法律监督的阶段不同,可以将法律监督分为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

(3)根据法律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将法律监督分为国家法律监督和社会法律监督。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436-437页。

角度分类

对于法律监督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各种分类,基本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根据监督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监督(又称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类。

(2)根据监督主体和被监督的国家机关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

(3)根据监督主体和被监督的国家机关是否属于同一系统,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4)根据监督实行时间的先后,可以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

(5)根据监督的性质和效力,可以分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和不具法律效力的监督。

(6)根据监督的内容可分为立法监督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96-397页。


热点内容
什么样的调解书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05-05 15:03:16 浏览:185
赞成难民法 发布:2024-05-05 14:46:28 浏览:740
公司违反劳动法怎么写辞职书 发布:2024-05-05 13:30:10 浏览:550
刑法71条和69 发布:2024-05-05 11:18:48 浏览:650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法律硕士 发布:2024-05-05 10:11:50 浏览:381
代缴社保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05-05 05:02:59 浏览:523
经济法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是什么 发布:2024-05-05 02:06:04 浏览:816
法律援助农民工存在问题 发布:2024-05-05 01:13:58 浏览:438
审计法治建设路径 发布:2024-05-05 00:23:17 浏览:79
司法考试主观题答案 发布:2024-05-04 23:13:15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