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非典人民法院

非典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 2021-02-09 02:49:59

Ⅰ 患有突发传染病,隐瞒不报,适用什么处罚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危害到他人健康,没有造成损失是不会有什么处罚的。
以下仅供参考:
高法、高检: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导致重大损失可判死刑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4日公布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出以上规定。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公布了这一司法解释,自5月15日起施行。
“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灾害。司法解释规定,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4条、115条第1款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解释还规定,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防治“非典”失职可判徒刑
建立实施责任制,是全国上下防治“非典”的重要举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新的司法解释,在预防、控制“非典”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者,将被依法判处徒刑。
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可定失职罪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时,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409条的规定,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
警惕:发布防治“非典”虚假广告会触犯刑律
“具有超强杀毒功能”、“有效防治‘非典’”……在抗击“非典”的热潮中,不时冒出这样的广告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提醒:千万莫作虚假宣传,否则会触犯刑律。
在防治“非典”中妨害公务将获罪
预防、检疫、隔离、治疗是防治“非典”的重要环节,任何人不得以暴力、威胁妨害有关人员执行以上公务,否则将受到刑法定罪处罚。
排放倾倒含传染病病原体废物造成突发传染病传播可判刑3至7年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突发传染病传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338条的规定,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罪处罚。
借防治“非典”哄抬物价要受刑法重罚
小小的一瓶消毒液一夜间竟翻了几倍的价钱,广大消费者为了防治“非典”只好任其宰割。今后,这种行为将受刑法重罚。
生产销售防治“非典”假劣产品将受重典
在全国抗击“非典”的同时,少数不法分子借机发不义财,制造销售假劣防护产品和药品,造成严重危害。今后,这种犯罪行为将按新的司法解释受到重典处罚。
非法行医致使传染病病人死亡应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非法行医,具有造成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贻误诊治或者造成交叉感染等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336条第1款的规定,以非法行医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挪用防治“非典”救灾优抚救济款物最高可判刑7年
非法挪用用于预防、控制“非典”疫情的救灾、优抚、救济等款物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被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定罪处罚。
防治“非典”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将以寻衅滋事罪定罪
防治“非典”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将以寻衅滋事罪定罪,依法从重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防治“非典”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将受重罚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对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依照刑法规定,以抢劫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编造传播突发传染病疫情恐怖信息最重可判刑5年以上
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3年5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9次会议、2003年5月1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办理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第二条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三条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不具有防护、救治功能,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系前款规定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并有偿使用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四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工作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以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假借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名义,利用广告对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第六条
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七条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用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八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第九条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对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条
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利用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制造、传播谣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第十一条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二条
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非法行医,具有造成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贻误诊治或者造成交叉感染等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行医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三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突发传染病传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罪处罚。
第十四条
贪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款物或者挪用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以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挪用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救灾、优抚、救济等款物,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定罪处罚。
第十五条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工作中,负有组织、协调、指挥、灾害调查、控制、医疗救治、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物资保障等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第十六条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在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编制但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时,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四百零九条的规定,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
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四百零九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地区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未按照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防疫、检疫、隔离、防护、救治等工作,或者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当,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二)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灾情,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三)拒不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四)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有关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对于有自首、立功等悔罪表现的,依法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第十八条
本解释所称“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灾害。

Ⅱ 刑事新闻收集【高分悬赏】

以下全为真实个案,不过就是时间为21世纪之后的?!

一、被告人陈柏行等人故意杀人案

案件事实:

2001年9月26日晚,被告人陈柏行、陈锦锋、陈柏容及村民陈灼凌等人到本村大自然果场鱼塘偷鱼时,被该场负责治安的陈锦文抓获,陈锦锋逃脱。陈锦文通知村治保主任到场,声称每人罚款1500元,否则送派出所处理。陈柏行等人同意罚款并在罚款欠条上签了字,写明9月29日付清。9月27日,陈锦文又通知陈锦锋交纳罚款1000元。9月29日中午,四被告人因无力支付罚款,在一起商量若陈锦文收款时不肯减少罚款,就将其砍死,然后由陈柏行一人包揽责任。四人各自准备了刀具。当日下午3时许,陈锦文到陈柏行家收款,因讲价不成,陈锦锋首先持刀行凶,随后,陈柏行、陈柏容、陈浩文持刀朝陈锦文的头、颈部乱砍。陈锦文倒地后,陈柏行又在其头、颈部砍了数刀,致其死亡。

审判情况:

广州中院一审认为,被告人陈柏行、陈锦锋、陈柏容、陈浩文无视国家法律,结伙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陈柏行死刑,判处被告人陈锦锋死缓,判处被告人陈柏容无期徒刑,判处被告人陈浩文有期徒刑十五年。省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依法核准被告人陈柏行死刑,核准被告人陈锦锋死缓刑。

二、被告人韩伟方绑架案

案件事实:

2003年3月23日12时许,身为深圳市华侨城一辉花园保安员的被告人韩伟方正在该住宅小区值班,看见住在该小区5栋A203房的被害人任思齐(男,10岁)一人在楼下,即产生绑架任思齐而后勒索钱财之念。韩伟方到小区管理处盗取了该小区尚未售出的5栋B201室的钥匙,后尾随任思齐上电梯,强行将任思齐带到5栋B201室,拖到房间内,捂住任的嘴,用拳头将任打昏。韩伟方将大门反锁后,返回见任苏醒,又用对讲机猛击任的头部,并扯下房内对讲机线勒住任的颈部,又脱下任的裤子用来堵塞任的嘴,在确认任已死去后,韩伟方将房间门反锁后逃离。当晚20时许,韩伟方向同事借了手提电话,并打电话向任思齐的家长任锦泉勒索人民币30万元。

审判情况:

深圳中院一审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以绑架罪判处被告人韩伟方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省法院二审认为,被告人韩伟方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一名年仅11岁的儿童并将其杀死,后又向被害人的家人勒索钱财,其行为构成了绑架罪,手段残暴,后果严重,应予严惩,依法以绑架罪核准了其死刑,并执行了死刑。

三、被告人赵穗丹等16人运输、贩卖毒品案

案件事实:

被告等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运输、贩卖毒品犯罪网络。1999年以来至2002年1月间,被告人赵穗丹将毒品从广州市托运到阳江市贩卖给被告人卢显硕等人,共计运输、贩卖海洛因18311.25克。被告人卢显硕向被告人赵穗丹购买、贩卖海洛因16892.5克。被告人曾怀记向被告人卢显硕等人购买、贩卖海洛因5100克。被告人黄贵珠向同案人方贵兰和被告人佘带等人购买、贩卖海洛因867.25克。被告人曾玉娟向被告人卢显硕等人购买、贩卖毒品海洛因410克。被告人谭项生向他人购买、贩卖毒品海洛因166.8克。被告人佘带协助在逃犯的同案人方贵兰将方每次向被告人赵穗丹购买海洛因的毒资存入银行(共计有1228.75克海洛因的毒资)。被告人佘带还单独在被告人黄贵珠、程继红与被告人赵穗丹之间联系买卖海洛因140克。被告人胡带兴协助被告人卢显硕向被告人赵穗丹购买海洛因及贩卖海洛因给他人共11685.8克,被告人程继红向原审被告人佘带购买、贩卖海洛因85克。被告人曾瑞霞协助在逃的同案人洪英伟向被告人曾怀记购买、贩卖海洛因90克。被告人柳金花协助被告人曾怀记清点130克海洛因的毒资和将该毒资存入银行。被告人敖道本向被告人曾怀记购买、贩卖海洛因16.51克。被告人曾玉娟除单独贩卖海洛因外,还纠合原审被告人胡长琛、曾明献、曾玉意、被告人何迎笋参与贩卖海洛因,胡长琛参与贩卖海洛因16.5克;何迎笋参与贩卖海洛因7克,(何还单独贩卖海洛因3克);曾明献参与贩卖海洛因1克;曾玉意参与贩卖海洛因0.65克。

审判情况:

阳江中院一审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以运输、贩卖毒品罪,分别判处主犯赵穗丹、卢显硕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以贩卖毒品罪,分别判处主犯曾怀记、黄贵珠、曾玉娟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以运输、贩卖毒品犯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谭项生、佘带、胡带兴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程继红等8人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省法院二审认为,被告人赵穗丹运输、贩卖毒品海洛因数量巨大,论罪依法应处死刑,鉴于其检举了1名贩卖毒品海洛因数量大的贩毒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依法可予从轻处罚,改判其死缓刑。被告人曾玉娟贩卖毒品数量大,论罪依法应处死刑,鉴于其归案后能坦白交代罪行等具体案情此,可酌情从轻处罚,改判其死缓刑。其余被告人量刑适当,予以维持。并依法核准被告人卢显硕、曾怀记、黄贵珠死刑。

四、被告人廖军等四十三人走私普通货物案

案件事实:

2000年底至2001年12月,被告人廖军、周华胜、潘伍光等人共同出资购买了四艘船只,并雇用了被告人梁执九、杨少强等人为船员,从2001年2月起至2003年4月,利用运建筑河沙到香港之机,先后从香港走私柴油15666.1吨入境销售牟利,偷逃应缴税额8884664.27元。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被告人陈正桐、陈家永等人先后向被告人廖军等人收购走私柴油818.916吨,偷逃应缴税额479946.94元。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被告人麦旺炳、麦伟坤等人先后购买从香港走私入境的柴油1549.7吨,偷逃应缴税额878680.29元。

审判情况:

佛山中院一审认为,被告人廖军、周华胜、潘伍光等人逃避海关监管,利用船只走私柴油入境销售;被告人麦炳旺、麦伟坤、陈正桐、陈家永等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柴油,其行为均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佛山中院依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二)项、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项及相关条款之规定,分别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对廖军、周化胜等43名被告人判处了刑罚,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8人,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40人,并对以上各被告人分别判处了5千元至889万元不等的罚金。省法院二审审理后对一审认定部分被告人参与走私偷逃应缴税额作了纠正,维持了佛山中院对被告人廖军、周华胜等人的定罪与及主刑判决,对部分被告人的主刑及罚金刑作了改判。

五、被告人余辉、操晏兵、王顺祥等十四人抢劫案

案件事实:

1999年4月20日至2001年4月11日,余辉、操晏兵、王顺祥、钟前胜、姜孝见、袁启林等人时分时合,在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石排镇等地抢劫三十宗,抢得财物一批。其中,余辉抢劫18次74人,致1人轻伤,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480983元。并强奸妇女1人;操晏兵抢劫18次70人(其中入户抢劫17次),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385528元。并强奸妇女1人;王顺祥抢劫16次64人(其中入户抢劫15次),致3人受伤,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292099元;钟前胜入户抢劫11次44人,致轻伤2人,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344285元;姜孝见入户抢劫11次53人,致轻伤1人,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274539元;袁启林入户抢劫作案6次32人,致轻伤2人,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198610元;张生宁入户抢劫3次14人,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6090元;唐洲入户抢劫3次6人,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6090元;李秋辉入户抢劫2次11人,致1名被害人轻伤,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144380元;何建川抢劫1次6人,抢得财物总价值人民币4510元;杨波抢劫1次2人;邓成航、唐仁懂均参与抢劫1次3人(未遂);马江收购赃物2次共2辆摩托车,总价值人民币3559元。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强奸罪判处余辉、操晏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抢劫罪判处王顺祥、钟前胜、姜孝见、袁启林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抢劫罪判处张生宁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抢劫罪判处唐洲、李秋辉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以抢劫罪判处何建川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以抢劫罪判处唐仁懂、邓成航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以抢劫罪判处杨波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以收购赃物罪判处马江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本院二审认为,余辉、操晏兵、王顺祥、钟前胜、姜孝见、袁启林、张生宁、何建川、邓成航、杨波、唐洲、李秋辉、唐仁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采用暴力手段入户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余辉、操晏兵、王顺祥作案手段恶劣,主观恶性极大,入户抢劫多人多次,抢劫数额巨大,社会危害性极大,且操晏兵属累犯,依法均应严惩。钟前胜、姜孝见论罪应判处死刑,但考虑到二人抢劫的次数相对操晏兵、王顺祥、余辉等人的较少,且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等后果,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可不立即执行。袁启林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均极大,又系累犯,依法应判处死刑,鉴于其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处罚。余辉、操晏兵的行为还构成强奸罪,应依法数罪并罚;马江的行为构成收购赃物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二)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四)项、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三百一十二条、第四十八条、第二十六条第一、四款、第六十五条、第六十九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之规定:

核准以抢劫罪判处王顺祥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抢劫罪、强奸罪判处余辉、操晏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以抢劫罪改判钟前胜、姜孝见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抢劫罪改判袁启林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抢劫罪改判张生宁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以抢劫罪改判李秋辉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以抢劫罪改判邓成航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以抢劫罪改判唐仁懂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以抢劫罪改判杨波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六、被告人莫兆军被宣告无罪案

案件事实:

被告人莫兆军原是四会市人民法院审判员。2001年9月,被告人莫兆军独任审理原告李兆兴诉张坤石、陆群芳、张小娇、张妙金借款纠纷一案,并依法作出民事判决,判令被告张坤石、陆群芳、张小娇判决生效后10日内清还原告李兆兴的借款一万元及利息,并互负连带清还责任;被告人张妙金不负还款责任。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李兆兴向四会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该院依程序于2001年11月13日向被告人张坤石等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同月20日前履行判决。同月14日中午,被告人张坤石、陆群芳夫妇在四会市人民法院围墙外服毒自杀。肇庆市指控被告人莫兆军犯玩忽职守罪,诉至肇庆中院。

审判情况:

经肇庆中院一审,被告人莫兆军被宣告无罪。肇庆市检察院提出抗诉。省法院二审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莫兆军在民事诉讼中依照法定程序履行独任法官的职责,并依法作出判决,没有出现不负责任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玩忽职守行为,客观上出现当事人张坤石夫妇自杀结果与其职务行为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必然因果关系,其行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因此,驳回抗诉,维持原判。

本案肯定了法官不对依法履行职责后出现的后果负刑事责任的观点,严格遵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保证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Ⅲ 北京首例谎称患有非典、寻衅滋事案被告张月新被判处有期徒刑多少年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张月新谎称患有非典、寻衅滋事案依法进行了公开审理,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张月新有期徒刑二年。

Ⅳ 向法院提交证据有时间限制吗

现实困惑

2002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钢材买卖合同,后来乙公司一直拖欠货款。甲公司于2003年3月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立案后指定了30天的举证期限,至4月28日举证期限届满。乙公司在清查财务档案时发现其已向甲公司支付了40万元的货款收据,但由于“非典”期间,公司不办公,乙公司无法向法院提交证据。直到5月28日,乙公司才恢复对外办公。乙公司将证据交到法院,但此时已超过了举证期限,法院还会接收该证据吗?律师点评

法院会接受乙公司的证据。该案涉及举证期限的问题。举证期限,是指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当事人能够有效举证的期限。当事人若无正当理由逾期举证,就将产生证据失效的法律后果。如果举证确实有困难,可以申请举证延期,经法院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本案中,因为“非典”的原因,乙公司可以申请延期举证。如乙公司申请延期举证的,则其在5月28日以后向法院送交证据,法院也会接收。因为如果一味地强调举证期限,拒绝新证据,可能会导致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所以在合理的情况下,尽管过了举证期限,法院也会根据情况自由裁量。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第三十六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特别提醒

法律规定举证期限是为了防止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或者在庭审中搞突然袭击,造成案件争议无法确定,法院重复开庭,程序动荡不定。规定举证期限能够调动当事人提交证据的主动性,有利于案件的审理。

Ⅳ 因迟延交房,北京一开发商被判替退房人还贷

购房人因开发商迟延交房而退房后,银行贷款究竟应该由谁来还?今天,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这起银行起诉退房人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判决解除了银行与购房人的借款合同,并判决开发商向银行偿还1200余万元的贷款本金和相应利息、罚息。


法院审理查明,2002年9月,被告张某为投资需要而向被告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购买了4套写字楼和1套公寓,为此,张某向北京一家银行申请了1500万元贷款。

不料,原定于2003年4月的交房日,却因2003年“非典”推迟到了2004年7月。为此,张某向开发商提出退房,开发商却以“非典”为由拒绝了张某的要求。事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开发商延期交房系违约行为为由,判决解除了张某与开发商的房屋买卖合同。

合同解除后,张某没有想到的是,贷款银行又将其推上了被告席。

银行认为,自己当初依据张某的贷款申请而向张某提供了5笔共计1500余万元的贷款,因此,在张某退房后,就没有理由继续占用上述贷款。因此,银行要求与张某解除贷款合同,并要求张某偿还拖欠的1200余万元贷款本金及利息和罚金。同时,开发商和张某的妻子徐某作为担保人,也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庭审中,张某和妻子徐某认为自己没有实际取得和使用银行贷款,本案纠纷源于开发商违约,贷款也实际由开发商占用,因此,一切责任都应由开发商承担。

开发商则辩称,其在银行与张某的贷款合同中只是一个保证人,根据合同,开发商只有在张某不能还款的情况下才承担连带还款义务,其并没有独立承担还款责任。而且,即使开发商承担了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规定,开发商也有权向张某行使追偿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涉案商品房买卖合同系借款合同存在的基础,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已经解除的情况下,借款合同也就失去了存在基础,该合同也应解除。这种解除情况属于法定解除,必须经过法院判决确认。但是,因为当初银行的贷款是直接划至开发商账户,所以当借款合同被确认解除后,开发商应将占用的贷款直接还给银行。本案中,由于开发商的违约行为导致了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解除,所以开发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即应向银行支付利息和罚息。被告张某和徐某无需向原告银行返还贷款和承担保证责任。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4-07-0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Ⅵ 北京首例谎称患有非典、寻衅滋事案被告张月新被判处有期徒刑多少年

张月新借来非典滋事被源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www.nen.com.cn/72340168526266368/20030522 ...

Ⅶ 5.12四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回破坏力最答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5·12汶川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7)非典人民法院扩展阅读

防灾减灾日

经国务院批准,由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损失影响巨大,举世震惊。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届时,四川省及成都市都组织人员进行大规模地震应急演练,模拟指挥、救援、后勤保障等,涉及的场所涵盖了社区、学校、医院等。

“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资料:网络-5·12汶川地震

Ⅷ 民事诉讼中提交证据有时间规定吗

现实困惑
2002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钢材买卖合同,后来乙公司一直拖欠货款。甲公司于2003年3月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立案后指定了30天的举证期限,至4月28日举证期限届满。乙公司在清查财务档案时发现其已向甲公司支付了40万元的货款收据,但由于“非典”期间,公司不办公,乙公司无法向法院提交证据。直到5月28日,乙公司才恢复对外办公。乙公司将证据交到法院,但此时已超过了举证期限,法院还会接收该证据吗?律师点评
法院会接受乙公司的证据。该案涉及举证期限的问题。举证期限,是指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当事人能够有效举证的期限。当事人若无正当理由逾期举证,就将产生证据失效的法律后果。如果举证确实有困难,可以申请举证延期,经法院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本案中,因为“非典”的原因,乙公司可以申请延期举证。如乙公司申请延期举证的,则其在5月28日以后向法院送交证据,法院也会接收。因为如果一味地强调举证期限,拒绝新证据,可能会导致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所以在合理的情况下,尽管过了举证期限,法院也会根据情况自由裁量。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第三十六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特别提醒
法律规定举证期限是为了防止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或者在庭审中搞突然袭击,造成案件争议无法确定,法院重复开庭,程序动荡不定。规定举证期限能够调动当事人提交证据的主动性,有利于案件的审理。

Ⅸ 疫情期间的转运时效会有影响吗

稍微懂一点法律的朋友们都知道,法律上有一种概念叫做诉讼时效。
所谓诉讼时效,通俗地来说,就是您知道您的权益受侵害之后,在多长时间内可以起诉的制度。对于一般的民事官司来说,诉讼时效有三年的时间,在三年时间内您都可以起诉。即便超过三年,也不是绝对不能起诉,只不过对方可以用这一点来反对您的请求。
对于行政诉讼,就不一样。按照行政对于行政官司来说,诉讼时效最长只有一年时间,如果行政机关告知了您诉讼时效,那么诉讼时效甚至只有六个月的时间。

六个月的时间,说短不算短,但是如果有意无意地忽略掉,六个月几乎是一晃而过。超过六个月,不好意思,按照法律的明文规定,法院甚至直接都不受理您的案子。所以,对于行政诉讼来说,时间确实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是可以中止计算的。《行政诉讼法》四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那么,新冠病毒疫情能够算不可抗力吗?如果算不可抗力,那么能够因此就停止计算起诉期限吗?
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行政法上的不可抗力可以参照这个说法。2月10日,人大法工委的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对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来说,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
所以,新冠病毒,至少可以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算作四十八条规定的不可抗力。
然而,存在不可抗力并不直接能导致起诉期限中止计算。只有当这种不可抗力足以导致起诉期限被耽误才能够中止计算。

有人或许会说,疫情闹成这样,法院都不办公,我都没法起诉了,怎么就不算诉讼时效被耽误呢?
事实上,就各地法院发布的公告来看,各地法院已经基本实现了普遍复工,对于立案所带来的的疫情感染风险,法院早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2月18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网上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庭审、宣判、送达等在线诉讼活动”。各地人民法院在疫情之前基本上也已经建设了一套完整的网上立案系统。既然能够通过网上立案,那么法院这一面就并不存在起诉的障碍。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说新冠病毒疫情对于起诉期限就完全不存在影响呢?
法院这边的阻碍不存在不代表病毒对您不会造成阻碍。如果您不幸确诊了新冠病毒肺炎,或者被认为是疑似患者并采取了强制措施隔离的,您这边显然就丧失了起诉的能力,诉讼时效自然应当中止计算。
湖北省高院发布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诉讼活动调整事宜的公告》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等法律问题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精神执行。虽然说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诉讼时效问题并没有规定,但是03年非典疫情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是有专门规定的。
2003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当事人因是“非典”患者、疑似“非典”患者或者被依法隔离人员,不能及时行使民事请求权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虽然《通知》2013年就已经废止,不过湖北省高院的意见强调的按照有关规定的精神执行,它仍然可以加以参照。因此,确诊新冠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或者因为疫情被依法隔离的,诉讼时效有充分的理由中止计算。
所以,单纯疫情并不能成为诉讼时效中止计算的事由,除非您确诊了或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又或者是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