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洛杉矶法院

洛杉矶法院

发布时间: 2021-02-10 06:32:02

Ⅰ 中国法院首次认可并执行美国法庭判决了吗

据报道,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审结一起案件,裁定承认并执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专矶县高属等法院所作判决。这起案件是中国法院首次依照互惠原则认可美国法院商事判决效力的案件。这起案件的审理在全国尚无先例可行。

武汉中院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审核,这些问题包括:美国法院对诉讼案件的管辖权、被申请人是否受到合法通知、是否存在美国法院认可中国法院判决的互惠前提,以及承认和执行该判决是否违反我国法律基本原则等等。最终,武汉中院作出裁定:对美方判决予以承认和执行。

Ⅱ 今天悲剧,我在美国被人告到法院了。

首先餐厅是有权拒绝对某些客人的服务的(其中一个情况就是客人无理取闹或者引起麻专烦)。你这属个动手了就吃亏了,但是你可以仔细想想她有没有侮辱你在先,或者辱骂你在先,因为有过这样的案例,白人老太太骂一个中年华人是狗,结果被暴打,最后法官判华人无罪。
能不能赢基本上就靠一张嘴,看你怎么说了,找一个好点的律师,千万别随便找一个耽误事。

Ⅲ 美国的“辛普森案”是怎么回事呀

人物介绍

辛普森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黑人家庭,凭着天赋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60、70年 代美国最杰出的橄榄球运动员,他的发迹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的再现,辛普 森因而成为广大公众、尤其是黑人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告别体育场之后,辛氏 成为著名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并在广告、电视剧和影片中大放异彩。著名影片《卡 桑德拉大桥》中黑人警官的扮演者就是辛普森。

被指控时间:

1994年6月17日

被控原由:

辛普森被控谋杀前妻以及前妻男友。

辛普森案始末:

震惊美国的凶杀案

1994年 6月17日,正当全球十几亿球迷目不转睛地观看正在美国芝加哥市举行的 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电视实况转播之际,美国各大电视网却同时在进行另一场现场 直播。数千万美国电视观众的注意力被发生在洛杉矶高速公路上的一场“警匪飞车追 逐战”紧紧吸引住了。这场追逐战历时近 7个小时,最后以被逐嫌疑犯投降而告终。 事件的主角、被警方追逐的嫌疑犯,正是许多美国人崇拜的成功偶像,黑人体育和影 视明星O.J.辛普森。

事情是这样的。5 天之前,警察发现辛普森以前的白人妻子尼科尔和她的一位白 人男友被人刺杀于她的住宅门前,现场血迹斑斑,惨不忍睹。警方首先确定的凶杀嫌 疑犯便是尼科尔的前夫辛普森。从1989年开始辛普森就经常虐待、殴打尼科尔,并威 胁要杀死她。1992年 3月尼科尔与辛普森离婚。但是此后辛普森对尼科尔的骚扰始终 没有停止。警方在案发现场找到了与辛普森血型一样的血迹,接着在对辛氏住所进行 的搜查中发现了血迹,并找到了手套、球鞋等与出事现场留下的痕迹相吻合的物证。 于是,洛杉矶警察局决定逮捕辛普森。没想到辛氏突然驾车出逃,于是就有了上述那 一幕惊心动魄的追逐戏。

辛普森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黑人家庭,凭着天赋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60

Ⅳ 紧急!!!美国蓝波特案件。

1957 年蓝波特案,,据来1920 年洛杉矶市一项法源律规定:“任何被判过刑的人在洛杉矶市逗留超过五天的,须向警察部门登记;其他公民,在一个月之内进入该市五次以上的,也须登记。违反者应受到监禁和罚金的处罚。”被告人蓝波特夫人因违反此项法律而被判罚金250 美元和三年缓刑。被告人以根本不知道该市有这项法律为辩护理由,对这个判决一直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以被告人不可能知道这项法律为由撤销了原审法院的判决,发回重审。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以洛杉矶市该项法律同州的有关法令相冲突而裁定中止此案。这事实上是承认“不知法律”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免罪”。

Ⅳ los angeles superior court是什么意思

los angeles superior court

洛杉矶高级法院

双语对照

例句:

1.

The desperate housewives actress filed the documents at los angeles superiorcourt this afternoon.

这位主演《绝望的主妇》的女影星今天下午在洛内杉矶高级法院提交容了离婚文件。

Ⅵ 美国联邦法院的联邦法院的体制

现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由94个联邦地区法院、13个联邦上诉法院和一个最高法院组成。
1、联邦地区法院
每个州至少有一个地区法院,较大的州可能设立2至4个地区法院。现加利福尼亚州设有四个地区法院,办公地点分别在旧金山、萨克拉门托、洛杉矶和圣迭戈。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也有四个地区法院。美国全国50州共设有89个地区法院,另外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各有一个地区法院,一共94个联邦地方法院。每个地区法院至少有一名法官,共有576名地区法官。设在纽约市的纽约州南部地区法院法官最多,有27名法官。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都是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地区法院是初审管辖法院,也是联邦司法系统中“工作最重的”的法院。这91个联邦地区法院只有联邦的司法管辖权。但联邦地区法官审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这时,他们也要应用有关州的法律。经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大多数可以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有少数几种可以直接上诉到最高法院。
地区法官可以任命书记官、法警、法律书记员、法庭报告发布官、法庭记录员等协助他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联邦执法官。联邦执法官分专职和兼职两种,全国现共有287名专职执法官和168名兼职执法官。他们也是由地区法官任命,但需要经联邦司法地区的居民组成的陪审员小组审查。执法官任期八年,其职责是发布逮捕状、决定被捕者是否应由大陪审团起诉。每个地区法院还有一名联邦执行官,他由总统任命并受联邦司法部长的监督,他的主要职责是维持法庭秩序、实施逮捕、执行法院命令,传唤证人等。
2、联邦上诉法院
美国全国50州划分为11个司法巡回区,此外,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作为一个巡回区,每个巡回区设立一个联邦上诉法院,共12个上诉法院。每个巡回区所管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第二巡回区只辖纽约和康涅狄格两州,第九巡回区则辖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及夏威夷、阿拉斯加九个州并加上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联邦巡回区”,其上诉法院称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12名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法官组成,办公地点也设在哥伦比亚特区。该上诉法院与其他12个上诉法院地位相同,但其管辖的地理范围涉及全国,而管辖的案件限于审理由各联邦地区法院及有关联邦独立管理机构转来的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合同、国内税收的案件,以及索赔法院和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因此,在哥伦比亚特区有两个上诉法院,一个为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一个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两者是不同的。
每个联邦上诉法院有6至28名法官,也都是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皆为终身职。上诉法院审理案件,一般由三名法官组成法庭,但特别重要和有争议的案件要求全体法官出席。上诉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受理经辖区内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的上诉,也审查联邦贸易委员会之类的独立管理机构的行动。
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是根据宪法第三条设立的,因此被称为“宪法性法院”,又称“宪法第三条法院”,但它们都属于一般管辖权的法院。另外,还有国会设立的特别宪法性法院,如合众国国际贸易法院、合众国索赔法院。
此外,还有一类不是根据宪法的第三条设立而是由国会为某些特别的目的而设立的法院,或者说是由国会为行使宪法第一条所赋予的立法权而设立的法院,被称为“立法性法院”,或者“宪法第一条法院”。立法性法院的法官一般由国会规定了明确的任期,并被授予非司法的职能,其挑选和任命程序也与宪法性法院的法官不同。如合众国军事上诉法院审判案件应用军事法,由三名文职法官组成,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命,但任期为15年;破产法院专门审理有关破产的案件,法官由联邦上诉法院任命,作为联邦地区法院的附属机构。
3、最高法院
合众国最高法院是唯一直接由宪法明确规定而设立的法院,也是联邦法院中的最后上诉法院。1790年根据1789年司法条例成立,其组成人数几经增减,1869年国会通过法令规定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八名大法官组成。30年代,由于最高法院宣布一系列新政立法违宪,引起罗斯福总统不满,他在1936年竞选连任获得压倒优势的胜利,便在1937年向国会提出改组最高法院的法案,将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增加到15人,以便通过“掺沙子”来改变最高法院的态度。但这一法案未能获得国会通过,因此,美国最高法院至今仍由9名法官组成。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管辖权分初审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其初审管辖权只适用于两类案件:一是涉及大使、其他公使和领事的案件,另一类是一州为一方当事人的一切案件。第二类案件中,州与州之间的法律争执,初审管辖权为最高法院所专有。而一个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诉讼,或者一个州与另一州的政治实体、法人团体或公民之间的诉讼,最高法院虽然拥有初审管辖权,但最高法院也可以让联邦下级法院去初审。
除了上述两类案件外,所有属于联邦司法权范围的其他案件,最高法院都拥有上诉管辖权,并且必须“依照国会所规定的例外和规章”,这就是说最高法院的上诉管辖权要受国会的控制,由国会决定。涉及联邦问题的案件,可以由州最高法院直接上诉到最高法院,但是,上诉案件的工作量太大,因此,最高法院只能挑选审查最重要的案件。每年,最高法院的开庭期从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到第二年的六月。在一个开庭期里,最高法院要处理大约5,000宗案件,实际上只占联邦法院处理的案件的大约3%。在大多数情况下,最高法院都是只做一个简短的判决,以“不合要求”或“无关紧要”为由,认为用不着由它复审。每年由最高法院判决的案件约有200到250件案件。但对某些案件,最高法院必须审查,其中包括:州最高法院在终审判决中否定合众国条约和法律的效力的案件,州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支持了与合众国宪法、条约、或法律相抵触的州法律的案件,联邦上诉法院裁决州法律与合众国宪法、条约、法律相抵触而无效的案件,联邦地区法院在判决中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的案件,以联邦政府或其任何机构、官员为一方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案件,联邦地区法院的其他某些判决。
对于是否受理上诉案件,最高法院有自由裁处权,有权决定它想讨审理哪些案件,它可以以“缺乏实质性联邦问题”或“没有适当的联邦问题”为由而拒绝受理上诉案件;也可以发出“调案令”,把它认为值得审理的重要案件调到最高法院来复审。无论是受理上诉案件,还是调审重要案件,都需要有四名法官同意。最高法院是否受理一个案件,不是取决于这个案件对当事人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这个案件对“整个政府系统的运行”的重要性。
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是美国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和其他八位大法官一样,都是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但四年一度的总统宣誓就职仪式由他主持,监督总统做出宪法所规定的宣誓,在形式上是由他赋予新任总统以合法地位和宪法权力。他又是最高法院的主持人,并作为整个联邦司法系统的头号官员履行管理的责任。但他只是作为“首席法官”而不是“院长”。所谓“首席”,意味着他的角色仅仅是充当“同事中居首位者”。他的权力和影响主要是“劝说”而不是命令。除了管理职责和薪俸略高以外,首席法官在做出判决时与其他大法官的权力是同等的。但首席法官可能用他的司法主张来影响其他大法官,他主持开庭和法庭辩论,主持讨论案件的会议,并可以提出处理案件的建议,安排和指派判决书的撰写。在讨论判决的秘密会议上,首席法官有权首先发言,可以起到“定调子”的作用。在就判决投票时,首席法官最后一个投票,如果其他法官分为两种不同意见又票数相等,他的一票就具有决定意义。因此,首席法官对判决过程和判决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在美国的政治发展史上发挥重要作用。迄今美国历史上已有过16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其中最著名的如19世纪的约翰·马歇尔和罗杰·B·坦尼,40年代的哈伦·F·斯通,战后的厄尔·沃伦和沃伦·伯格等。马歇尔任职的时间最长,自1801至1835年,共35年。但进入本世纪后,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任职年限均在20年以内。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在成为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之前曾经担任过总统的政治家。
美国最高法院全体法官组成一个法庭,审理案件时原则上应全体出席。最高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之前,法官们要阅读诉讼各方所递交的“辩护状”,其中包括各方提出的法律论据、历史材料和有关的判例,有的可能长达数百页。除了诉讼各方外,最高法院还可能收到“法庭之友”提交的辩护状,个人、团体、公司或政府机构,都可以作为法庭之友,表示他们对案件的关注并提供有关的信息,这成为利益集团向最高法院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甚至总统也会运用法庭之友的方式,通过联邦政府的司法部劝说最高法院改变主意。在1989年的一宗案件中,最高法院所收到的法庭之友辩护状就多达78件。
最高法院开庭听取口头辩论,由诉讼各方的律师进行辩护,辩护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一般为半小时,有的也放宽到一小时。但是,律师们在作口头陈述时,法官却可能心不在焉,因此,有人做了这样的描写:他们或交头接耳,或翻看材料,当他们觉得律师的陈述特别乏味时,就会不时故意夸张地看自己的手表。
在阅读和研究过辩护状、听取了口头辩论后,最高法院就要举行会议讨论这些案件。这种会议在每个星期三下午和星期五的整天由首席法官主持召开,秘密举行,因而被称为“幕后活动”。它的判决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做出,包括首席法官在内的九名法官都有同等的表决权。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期间,由于最高法院在一系列判决中扼杀了重建成果,激起国会对最高法院的尖锐批评,众议院在1868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最高法院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才能宣布一项国会法案违宪。但是,参议院却否决了这项议案。自最高法院成立以来一直是依多数票做出裁决。投票后即根据表决结果起草一份判决意见书。当首席法官站在多数票一边时,便由他指派一名法官起草判决书。如果首席法官属于少数派,便由多数一方的资深法官来指派法官起草。但每位法官都可以写出自己的附议意见书,而不论他是否赞成多数的意见。少数派的法官可以写上自己的不同意见,多数派的法官如果同意判决的结果,论证的理由却不同,也可以写出并存的附议意见书。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关于杜鲁门政府接管钢铁厂案的判决中,以6票对3票裁决总统接管是篡夺立法权的违宪行为,判决书由多数派布莱克法官起草,另外五位赞成这一判决的法官分别写上了各自不同的见解,首席法官文森则代表少数派的三位法官起草了反对意见,为杜鲁门的行动辩护。这样,这份判决书中就包括了七种不同的意见,当然,这种判决不如一致多数和全体一致的判决那样有影响,因为这种判决本身就是“含糊不清,令人眼花缭乱”的。

Ⅶ 辛普森杀妻案是哪个法院审判的

辛普森案的刑事判决是洛杉矶高等法院作出的判决,之后的民事判决就不清楚了,应该是同一法院

Ⅷ 美国法学院的排名表

1.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地理位置: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长期全职高水平职位就业率:75%
律师考试通过率:98%
LSAT成绩中位数:169
宾大除了沃顿商学院是其招牌学院之外,法学院也非常出众,国际法、税法和知识产权法是招牌专业。在毕业生的就业方面,宾大校友的表现也非常出色,75%的学生毕业后都在政府机构或大型法律机构找到工作,其中90%为全职。宾大法学院的校友网络中不乏甲骨文的CEO
Safra Catz以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Owen Roberts。
2.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地理位置:Chicago, Illinois
长期全职高水平职位就业率:80%
律师考试通过率:92%
LSAT成绩中位数:170
芝大法学院向来以法律和经济闻名,并且学校专业偏向学术,有经济法背景的学霸最适合芝大的氛围。就业上,芝大的地理位置虽然不占优势,但是学校的就业率却是所有法学院当中最高的——80%,其中超过54%的学生就职于超过500人的大型律所。
3.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地理位置:Cambridge, Massachusetts
长期全职高水平职位就业率:68%
律师考试通过率:95%
LSAT成绩中位数:173
哈佛大学在培养学生上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化律师思路和技能的训练,器律师考试通过率高达95%,不过哈佛学生成绩要求也非常高,LSAT成绩中位数为173,跟耶鲁大学并列分数要求最高学校榜首。
4.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地理位置: Stanford, California
长期全职高水平职位就业率:73%
律师考试通过率:90%
LSAT成绩中位数:171
斯坦福大学靠近硅谷,西海岸众多顶级的法律公司是学生实习和就业很好的去处,并且起薪都比较高。不过斯坦福在招生时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除了分数要求高之外,一般HIA喜欢有实务经验的律师或有亮眼创业经验的。
5.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地理位置:New York, New York
长期全职高水平职位就业率: 65%
律师考试通过率:96%
LSAT成绩中位数:169
纽约大学法学院相比起哈佛斯坦福等超级法学院实力相对较弱,学院规模不大,但是纽约大学的优势就在于其处于曼哈顿中心的地理位置,学生实习机会很多,因此其毕业生在各大律所中也很受认可

Ⅸ 罗德尼·金事件的法院审判

由于新闻媒体口诛笔伐,大造声势,使金案未审之前就已闹得满城风雨。在美国社会中,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大量报导,对于司法过程和司法权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力量。应该说,大众传播媒介对司法案件的深入报导和舆论监督,对于增加司法透明度,监督法官判案,提高法院审判质量,促进司法公正,揭露司法腐败,培养公民法律观念和意识,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尽管主流媒体都标榜自己客观公正,但事实上仍然会受到不同的利益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当法院处于媒体所激起的公众舆论喧嚣包围时,强大的舆论有可能对公正审判造成外来的巨大压力,使法院审判丧失公正性和独立性。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危险,即使在崇尚新闻自由的美国,为了维护司法独立和正当程序原则,法院和法官历来都对新闻媒体抱有极大的警惕和戒备心理。著名的的霍姆斯大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 Jr.,1902─1932任职),就以不读报纸而著称。
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干涉法院独立审判,美国法律规定,媒体对法庭活动只能进行文字描述,一般禁止录音录像和实况转播法庭审案过程。所以,全国三大电视网和CNN对法庭活动进行报导时,所配画面只能是法庭速写师提供的速写画。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案的审理过程经电视直播,在美国司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例外。此外,为了防止媒体影响陪审团的独立判断,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克(Tom C. Clark,任期1949─1967)1966年在谢泼德诉马克斯威尔案(Sheppard v. Maxwell,1966)中指出:鉴于现代传播媒介的煽动能力和将有倾向性的新闻报导隔绝开来的困难,初审法院应采取有利措施以保证法律之天平不会不利于被告。克拉克法官裁定:将陪审团与外界隔绝开来,也是本法官应根据辩护律师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如果审判活动被公开报导而可能有失公正,应令重新审判。〔3〕
依照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联邦和州各级法院有责任确保新闻媒体不干预公正审判,法官、律师和刑事案中的公诉人有责任挑选对案情一无所知的候选人出任陪审员,并使陪审团与媒体的宣传报导暂时隔绝开来。在审判期间,法官有责任告诫陪审员,不得接触任何媒体传播的新闻和消息,只能将法庭所展示的证据作为判决的唯一根据。此外,法官还可以依法限制涉案人士与媒体接触,推迟案件审判,变更审判地点,改变管辖法院。在金案中,加州地方法院法官下令将审案地点由洛杉矶县迁到温杜纳县,对审判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温杜纳县是洛杉矶地区警务人员的聚居区,民性保守,对警方权威推崇敬仰,白人占人口总数60%,黑人仅占3%。在这一地区挑选出的陪审团,显然对被告比较有利。
在加州地方法院审判时,警方被告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刑事辩护律师,此公以如簧之舌告诉陪审团,警察群殴嫌犯完全是基于自身的紧张和恐惧。他声称,在多数情况下,因超速、闯红灯等小事违规,但却在警察尾追时拼命逃窜的嫌犯,绝大多数是重罪在身的亡命之徒或毒品贩子。这一经验使警方从一开始就已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金异常强壮,在拒捕时不仅一人轻松打翻四名警察,而且抗住了五万伏高压电警棍的两次击打,当遇到这类难以制服的拒捕嫌犯时,警察动用警棍是合法的,法律不应追究警察的责任。被告律师指出,根据未经删剪的原始录像,当失去控制的金向鲍威尔警官猛扑过来,威胁到警官的安全时,他们才被迫挥动警棍。
然而,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当金被最初的一阵乱棍打倒在地,完全失去反抗能力之后,为啥警察还要继续施暴呢?这最后阶段的攻击是否有必要?被告律师根据录像辩护说,金被打翻在地后,一直不停地滚动,并多次试图站起来,对警官的反复喝令置之不理,结果造成警察执法过当。对警察来说,如果不将拒捕案犯彻底制服并铐住,那等于是失职。此外,如果细看录像慢镜头,就可以发现,在雨点般打向金的56记警棍中,有23记打空了,根本不能算数。
被告律师特别强调,如果金不拒捕,那么殴打事件根本就不会发生。对警察的一个极为有利的证据是,在案发之夜高速逃窜的汽车中,还有金的两个黑人哥们,他们老老实实地遵循警察命令,结果毫发无损。由此证明,金的指控──白人警察出于种族偏见故意殴打无辜黑人──根本站不住脚。
可是,被告律师的这番滔滔雄辩,新闻媒体并未详细报导。原因之一是,在重大案件审判期间,法官可以下令控辩双方不得向新闻界透露案情,使审判过程不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影响。然而,法官这种坚持司法独立的倨傲立场,却使庭外民众无法及时得知案情中那些有利于白人警察的证据,其后果是毁灭性的。
1992年4月,地方法院陪审团做出裁决,宣布四位警官无罪(对鲍威尔警官一项罪状的指控未定)。仅仅两小时后,熊熊大火在洛杉矶四处燃起,黑烟弥漫,枪声四起,很多人趁火打劫,涌进商店哄抢。法律和秩序彻底陷入瘫痪,四分之一的城区陷入火海,损失程度远远超过了60年代的黑人城市暴乱。更为严重的是,暴乱出现蔓延趋势,全国各大城市都出现动乱迹象。老布什总统不得不调动数万联邦军队和加州国民警卫队进入洛杉矶市平暴。
暴乱发生后,责怪和谩骂纷纷指向陪审团,陪审员被骂为纳粹种族分子。面对指责,一位陪审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辩解说:金从未失去控制,一直是金在主导整个过程,是他自己决定逮捕的时间要多久,他并没有遭到虐待,很多时候警棍根本没有打到身上,警察的行为完全合法。另一位陪审员表示:警察有权在必要时使用暴力进行逮捕,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纳税人雇他们干的。〔4〕
在一片混乱和愤怒之中,哪里还有人会注意听陪审员的解释。而且,1992年是大选年,洛杉矶暴乱使老布什总统心急如焚。暴乱平息之后,白宫新闻发言人立即宣称,暴乱的许多根源,是60年代开始的那些失败的计划,含沙射影地把矛头指向了民主党总统约翰逊当年的伟大社会计划。老布什总统本人则在电视上向选民信誓旦旦地保证,联邦政府将尽最大努力,以触犯联邦民权法的刑事罪名重新起诉4位白人警察。人所共知,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可是,老布什总统作为联邦政府行政部门首脑,在当时联邦大陪审团〔5〕尚未就金案举行听证和做出起诉裁决时,竟然越俎代庖,宣布联邦政府将重新起诉白人警察,他大概是急昏了头。
值得注意的是,老布什总统宣布重新起诉警察一事,涉及到美国宪法中禁止双重惩罚(Double Jeopardy)的宪政难题。为了防止官府凭借手中特权,没完没了地任意迫害小民百姓,宪法第5修正案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和身体的危害。宪法第7修正案规定,除非依照习惯法规则,联邦法院不得重新审查经陪审团裁决的事实。具体地说,在刑事案件中,经陪审团做出的无罪开释裁决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加州地方法院陪审团在辛普森案中做出无罪裁决,即成为该案的终审裁决,控方不能上诉。以后即使发现了新的证据,地方法院和联邦法院都无法立案重审辛普森。但是,控方可以在民事法庭以民事罪名重新起诉,要求经济或伤害赔偿。
那么,为什么老布什总统敢放出大话,声称联邦政府将重新起诉已被加州地方法院陪审团无罪开释的4位警察呢?原来,这里也有例外的情况。根据最高法院1922年对美国诉兰扎案〔6〕(United States v. Lanza,1922)的裁决,在某些极特殊情况下,双重惩罚并不违宪。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南方佐治亚州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出于种族偏见,使杀害黑人的白人三K党徒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仍然被陪审团无罪开释。在民权运动的压力,联邦政府终于忍无可忍,被迫强行介入,在联邦法院以侵犯民权的特殊刑事罪名重审此案,终于使涉案的三K党徒受到惩罚。这样,尽管金案中的白人警察不是三K党徒,他们涉嫌触犯的刑律只是执法过当,但联邦法院在种种压力之下,仍然可以根据几乎毫无相似之处的先例起诉4位警察。警察的薪水并不高,没钱聘请著名宪法律师上诉喊冤。此外,洛杉矶市警察局和市政府都拒绝为涉案警察付律师费,一向热衷于帮助弱者打官司,将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的美国公众自由联盟,这回一声不吱,假装啥也没看见,4位警察只能自认倒霉。
这样,金被殴一案,实际上已沦为一个政治案。联邦政府忧心忡忡,担心再有一次无罪判决,将有可能激起全国规模的黑人暴乱。依照美国司法制度常例,涉及重要案件的陪审团的挑选程序极为严格,候选人会收到厚达数十页的问卷,其中包括一百多条不容躲避的问题,涉及家庭成员职业以及对警察、嫌犯和少数族裔的看法等敏感问题,借以判定陪审员是否持有公正和中立的立场。可是,在重审案中,联邦地区法院的主审法官一反常规,禁止被告律师向候选人提出诸如你是否有勇气坚持与绝大多数人意见相左的立场之类的问题,令被告律师大惊失色。可以说,联邦地区法院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死活也要把民愤极大的白人警察定罪的基调。
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审理,1993年4月,联邦地区法院小陪审团做出裁决,4名警察中的鲍威尔警官和孔恩警长被裁定有罪,另外两名警察则被无罪开释。判决之后,全国各地风平浪静,联邦政府总算如释重负。根据联邦法规和惯例,触犯联邦民权法的刑事罪犯,至少应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可是,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在依法量刑时,却动了一点儿恻隐之心,只给两位警官判了两年半有期徒刑。全美各地民权团体闻讯大怒,坚决要求联邦司法部向分管加州地区的联邦第9巡回上诉法院上诉。
1994年4月,金在州法院的民事赔偿案(Rodney King v. City of Los Angeles)中胜诉,获得了总额高达380万美元的伤害赔偿,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1995年1月,联邦第9上诉法院在压力下做出判决,判定联邦地区法院对有罪警察量刑过轻,下令重新量刑,加重刑罚。重刑威胁之下,因律师费已负债累累的孔恩和鲍威尔警官痛下决心,宁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一定要聘请大牌律师,向联邦最高法院喊怨叫屈,请求大法官主持公道。1996年6月,联邦最高法院以9比0对孔恩诉美国案〔7〕(Koon v. United States, 1996)做出裁决,以警察违法打人与金拒捕有关系为理由,推翻了联邦上诉法院关于对警察加重刑罚的裁定。轰动一时的罗德尼.金案终于降下了帷幕。
坦率地说,罗德尼.金被殴案触发洛杉矶大暴乱的缘由极为复杂:美国经济全球化导致大都市地区黑人劳工阶层大量下岗失业,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里根执政时期大幅度消减福利计划,致使贫富悬殊恶性发展;黑人贫困社区长期遭受忽视,犯罪率居高不下;司法制度弊端丛生,警察执法犯法、滥用权力现象极为普遍。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是,新闻媒体呼风唤雨,大造声势,用删剪过的录像和偏离事实真相的司法新闻误导民众,在某种意义上一手导演了这场前所未有的都市大暴乱。而金本人又集前科罪犯、拒捕嫌犯和暴力受害者于一身,充份反映出美国社会中种族矛盾和民主制度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莱克(Hugo L. Black,1937─1971任职)有句名言: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是我们文明中两种最为珍贵的东西,实在难以在二者之间取舍。〔8〕罗德尼.金被殴案反映出的诸多问题,正是这种两难困境的真实写照。

Ⅹ 美国历史上十大有争议的刑事判例,美国多少判例

| 10、1994年辛普森谋杀案(O.J. Simpson Murder Trial)
指控:谋杀妮科尔•布朗和隆•高曼(Nicole Brown and Ron Goldman)
请求:无罪
判决:无罪
这起关于前海斯曼奖(Heisman Trophy)获得者、国家橄榄球联盟(NFL)明星后卫欧•杰•辛普森(Oreutnol Ganmes Sympson)谋杀案纠结了美国民众数月。电视节目的开头就是1994年6月17日警方追捕驾着一辆白色福特小马吉普车在洛杉矶公路上逃窜的辛普森。
这个案件在美国引起的震动是空前的,不仅因为辛普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体育、电影、广告三栖明星,更因为这个案件的戏剧性发展,17日追捕辛普森时,全美三大电视网ABC、CBS、CNN同时终止了一切节目的播放,全部焦点集中在辛普森遭到警方追捕的全过程。
辛普森于1985年与妮科尔•布朗(Nicole Brown)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1992年,辛普森与妮科尔因为激烈的冲突而不得不以婚姻的破裂而告终,但辛普森始终不肯放弃她。1994年6月 11日,辛普森与妮科尔参加了其女儿在洛杉矶的比赛,接着便分开了。布朗与朋友一起去用餐,辛普森收拾行李准备飞往芝加哥。第二天早晨,邻居发现妮科尔• 布朗和其男友隆•高曼被谋杀于高曼在洛杉矶的寓所外。
所欲证据看起来都指向辛普森。1994年6月30日,开始预审,7月7日,经预审辩论,法官裁决:“现存证据已经表明下列罪行,且有足够理由相信,被告犯 下了被控的罪行。”1994年7月22日,洛杉矶最高法院伊藤法官正式宣布受理辛普森案,由陪审团审判。11月3日,12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1995年 1月24日,正式开庭审理。
经过一年多的审理。陪审团分析了113位证人的1105份证词后作出了宣判。10月3日上午,美国上至总统、下至百姓,有1.5亿人停下手中的工作注视着电视屏幕。欧洲也有多家电视台参与转播判 决的实况。10点07分,法庭正式宣布。“辛普森无罪”。
暴露出来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还是种族关系重新紧张。由于此案涉及黑人明星、黑白关系等因素,所以具有高度种族敏感性。关于辛普森有罪无罪的问题,白人和黑 人一直看法不一样。近一半白人认定有罪,而绝大多数黑人认为辛氏无辜。多数黑人认为,如果辛普森被判有罪,那将表明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的长期不公正还在延 续。而不少白人则认为,如果辛氏无罪释放,那是由于他的黑肤色而受到照顾。
| 9、1893年莉琪•波登谋杀案(Lizzie Borden)
指控:谋杀其父安德鲁•波登与其继母艾比•波登(Andrew and Abby Borden)
请求:无罪
判决:无罪
莉琪•波登谋杀案通过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而存留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莉琪•波登拿起斧头,劈了其老母四十下;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又砍了其老爸四十一 下。”(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and ga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she gave her father forty-one.)(按:实际上两位被害者总共被砍二十九下。)
该案发生于1892年8月4日。马萨诸塞州瀑布河城(Fall River)银行家安德鲁•波登(Andrew Borden)33 岁的女儿莉琪•波登基于如下事实而被捕:谋杀案发生时只有她在家,而且现场没有打斗的迹象。
案子审理期间法庭内外都有相当激烈的推理、辩论,有不少人直觉以为和继母一直处得不好的莉琪有行凶动机,然而却缺乏有力的犯案证据以及目击证人;法庭上淑女形象的莉琪•波登看起来无助而纤弱,却赢得全以男性成员组成的陪审团(当时美国女性尚无参政权)同情,在一个多小时的讨论之后,认定其人并非凶手。若不 是莉琪杀了自己的父母,那凶手又是谁?对于这个案件的调查研究,一百多年来未曾间断,各种谣传更激发出无数文学艺术,甚至是纪念工艺品的创意;发生命案的 房子,现在是瀑布河城能提供游客用餐甚至居住的知名旅游景点。
| 8、1954年萨姆•谢帕德谋杀案(Sam Sheppard)
指控:谋杀其妻玛丽琳•谢帕德(Marilyn Sheppard)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但稍后被宣判无罪
据说该案是电视节目《亡命天涯》(The Fugitive)的故事蓝本。萨姆•谢帕德是俄亥俄州的一位著名外科医生,1954年7月4日因涉嫌棒杀其已有身孕的妻子玛丽琳•谢帕德而被捕。他自称 无辜,其妻之死乃是外人入室将其击昏后所造成。此案公开后,立刻引起全国和地方各媒体的极大关注,有关评论和报道随即铺天盖地而来。(注:若干年后,谢帕 德的辩护律师向联邦最高法院提交了五卷载有倾向性内容的剪报,以作为谢帕德受公平审判权利被侵害的证据,见Ronald L.Goldfarb,TV Or Not TV,1998,p.10.)
谢帕德案以审判过程被严重干扰为由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当时最高法院驳回了上诉。谢帕德被判犯有二级谋杀罪。在获得联邦法院重审之前,谢帕德已在监狱里度 过了11年。1966年,谢帕德案件被重新审理,他被无罪释放。最高法院把审判前和审判中关于本案的媒体报道形容为“乱哄哄的疯人院”,宣判谢帕德无罪的 大法官克拉克(Clark)代表法庭陈述意见时说道:“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常常被看作是有效司法管理的助手,特别是在刑事案件领域。……从这个案子,我们 看出对于未决案件的不公正和有偏见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了。正当程序要求被告人接受不受外界影响的公正的陪审团的审判。考虑到现代传播媒介的普遍性和从陪审 员的头脑中抹去存在偏见的舆论的难度,审判法院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受理上诉的法院有义务独立地对该案件的情况做出评价。当然,这并不是要 禁止新闻界报道在法庭中发生的事情。……法院必须根据法律原则和规则来保障他们的审理程序不受外界干扰而存在偏颇。不管是检察官、被告律师、被告人、证 人、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是警察都不能破坏这种职能。律师和新闻界在信息方面的合作,会影响刑事审判的公正性,不仅应该受到规制,而且应该受到责备和法庭纪 律的处罚。”
| 7、1925年斯考普斯“猴子审判”(Scopes Monkey Trial)
指控:在学校非法讲授进化论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这起猴子审判的结果至今仍然影响着美国的教育。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代顿市(Dayton)的中学教师约翰•斯考普斯(John Scopes)被“神创论”的支持者(即“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告上了法庭。原来,当时田纳西州的法律禁止在中学讲授违反《圣经》的理论,而 斯科普斯却违反该法公开讲授进化论。“神创论”的支持者把进化论歪曲简化成“人是猴子变来的”,因此那场审判被称为“猴子审判”。
当时美国出了名最善辩的两个人:来自芝加哥代表被告的名律师克拉伦斯•戴洛(Clarence Darrow)和作为检方律师的著名政治家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都加入了这场审判。“猴子审判”从1925年7月13日持续到7月21日。最后,陪审团只花了9分钟就得出了确认被告违法的结论。被告斯考 普斯被判罚100美元。
在“神创论”被科学界反复驳斥之后,“智能设计论”又冒了出来,并要求在科学课程中得到“平衡介绍”。
| 6、1982年小约翰•辛克利行刺总统案(John Hinckley Jr.)
指控:试图暗杀罗纳德•里根总统
请求:精神病
判决:因精神病被判无罪
像美国历史上多起刺杀总统案一样,小约翰•辛克利(John Hinckley,Jr.)行刺里根总统案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法院对辛克利案的审判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刺客辛克利并没有精神病,有 毛病的是过分保护罪犯权利的法律法规和枪支泛滥的美国社会。
1981年3月30日,小约翰•辛克利在华盛顿中央公园酒店(Park Central Hotel)外面朝里根总统开枪。在案发现场,刺客当场被擒,人枪俱获,铁证如山。根据警方调查,刺客身世清白,没有任何犯罪和国际恐怖组织背景。他刺杀 总统的动机,竟然是痴迷一位电影女星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追星不成便试图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以轰动效应赢得意中人的敬慕和青睐。消息披露后,刺客的动机不仅没人敢信,而且令人啼笑 皆非。
辛克利入狱后,联邦政府起诉他犯有非法购买、拥有、使用枪支和谋杀总统、重伤四人等十三项重罪。控辩双方都派出精神病专家,与辛克利反复接触交谈,观察其 谈吐举止,诊断妻心理精神,长达三个月之久。他们还对与辛克利打过交道的各界人士,诸如心理医生、机场警卫、旅馆服务员、案发现场的联邦特工等进行了认真 的调查和取证。
1982年4月27日,联邦法院开庭,正式审理欣克利案。控方律师和医学专家认为,欣克利虽然精神怪异,行为乖张,不可理喻,但是他并非医学意义上的精神 病患者;他谋划行刺卡特总统和刺杀里根总统之举,并非精神失常,鬼迷心窍,而是在神智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蓄谋已久,精心策划,冷血实施。因此,他应对自己 的行为负刑事责任。辩方反驳说,辛克利毫无政治动机,手无缚鸡之力,甘冒杀身之祸,以荒诞不经的方式追星,其想法和行为大异于常人。从医学角度而言,他是 一个典型的“妄想狂”型精神病患者,把自己与电影《出租车司机》中的虚构角色混为一谈,异想天开,神智错乱。因此,被告不应负任何刑事责任。
1982年6月21日,陪审团裁定:欣克利无罪,理由是他作案时精神错乱。法官宣布:把欣克利送往华盛顿市一所名叫圣伊丽莎白的精神病医院,接受监护治疗。
| 5、1933年林德伯格婴儿绑架案(The Lindbergh Baby Kidnapping)
指控:谋杀小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Jr.)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1927年5月20日早晨8点多钟,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1902 年2月4日—1974年8月26日)架着一架很小的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罗斯福机场起飞直奔大西洋对岸的法国巴黎而去。33小时后,飞机到 达巴黎。他的此次飞行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第一次实现了从纽约到巴黎的直达飞行;是航空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连续飞行。
1930年7月22日,林德伯格的儿子小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Jr.)出世。1932年3月1日晚,绑匪从他位于新泽西的豪宅中绑走了他20个月大的儿子,并索赎金五万美元。尽管付出了赎金,5月12日小查尔斯•林 德伯格的尸体还是在离家不远的灌木丛中被发现。保姆贝蒂•格罗与其男友受到调查,但后来被证明是清白的。女佣薇奥莱特•夏普因证词含糊也被怀疑,她选择了 自杀而不是说出实情。两年后,警方终于发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纽约木匠布鲁诺•理查德•豪普曼(Bruno Richard Hauptmann)。在法庭上,证据被一一出示,七个笔迹专家认为豪普曼的笔迹与勒索赎金纸条上的笔迹相符;最有力的证据是那些赎金本身,事实上,豪普 曼就是因为使用这些钱才被发现的,而且尽管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在大萧条时期却过着与其收入不符的优越生活。经过11小时的讨论,陪审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罪名成立。豪普曼始终拒绝认罪,上诉被驳回后,1936年4月3日他被送上了电椅。豪普曼被处死后,有关此事的议论依然未平息。
| 4、1913年利奥•弗兰克杀人案(Leo Frank)
指控:谋杀玛丽•帕茛(Mary Phagan)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与乔治亚州玛丽埃塔(Marietta)的南方背景相比,犹太男子利奥•弗兰克(Leo Frank)被控谋杀其铅笔厂年轻女工玛丽•帕茛(Mary Phagan)。有证据显示,是这家厂的看门人詹姆士•康利(James Conley)而不是弗兰克谋杀了那个女孩。但主要由于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他便被判有罪,并被判处死刑。1915年,在死刑执行前又被改判为终身监禁。不 久,弗兰克被一群自称为“玛丽•帕茛骑士团”(Knights of Mary Phagan)的白人市民从监狱里劫出来,并被带到马里塔小镇用绳子绞死。(在弗兰克被处以私刑后,乔治亚州3000多犹太人约有一半离开了该州。弗兰克 的逮捕和审判导致了1913年反侮辱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的成立。)
| 3、1914年阿尔杰•希斯伪证案(Alger Hiss)
指控:伪证罪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阿尔杰•希斯伪证案是当时的国会议员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发起的。民主党人阿尔杰•希斯当时是美国国务院官员,他曾以美国总统罗斯福顾问的身份出席了雅尔塔会议,还担任过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 他于1948年被指控是华盛顿特区美国共产党间谍网成员,曾向苏联提供国务院机密文件。后因伪证罪被判刑5年。
1948年8月,《时代》周刊编辑、前美国共产党员惠特克•钱伯斯(Whitaker Chambers)向当局举报希斯是他的党内同志,称希斯和他的同志们企图在政府机关内安插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钱伯斯的大胆“举证”在美国引起轩然大 波,希斯立刻被推上了潮头,不得不站出来在法庭上与钱伯斯对质。双方辩论了多次,牵动了整个美国人的眼球。
44个月后,希斯提前出狱,由于没有工作,妻子离他而去,他只好以推销文具为生,并出了两本回忆录,在书中,希斯始终坚持他的清白与无辜。这起间谍案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疑案。
| 2、1931年斯科茨伯勒男孩强奸案(The Scottsboro Boys Trial)
指控:强奸罪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1931年3月25日,9名年龄在13至21岁之间的黑人男孩乘坐穿过亚拉巴马州乡村的敞篷货车时因斗殴被捕入狱。随后被控强奸了两名搭乘同辆货车的白人 女孩——鲁比•贝茨(Ruby Bates)和维多利亚•普赖斯(Victoria Price) ——而受审。在指控后,给两名女孩进行体检的医生说,并未发生过强奸。尽管有这一证据,但9名男孩中有8人被草率地定罪,判处死刑。当年只有13岁的罗伊 •赖特(Roy Wright)幸免于最终的死刑判决。
“斯科茨伯勒男孩诉亚拉巴马州”(Scottsboro Boys v. the state of Alabama)是轰动全国的案件,也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大前兆,并导致了美国最高法院两个里程碑式的裁决,从而加强了所有美国人的基本权利。该案不仅在 民权史上,而且在宪法的发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正是这一案件,使第十四条修正案关于“平等的法律保护”(equal protection under the law)和“适当法律程序”(e process of law)的保证得到意义广泛的解释。
| 1、1963年肯尼迪刺杀案(JFK Assassination)
涉案人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和杰克•鲁比(Lee Harvey Oswald and Jack Ruby)
指控: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总统,鲁比谋杀奥斯瓦尔德
判决:有罪,鲁比后来被改判
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于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在夫人杰基•肯尼迪(Jackie Kennedy)和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陪同下,乘坐敞蓬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迪利广场(Dealey Plaza)时,遭到枪击身亡。负责总统遇刺案调查工作的沃伦委员会(the Warren Commission)在经过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之后,于1964年9月发表了一份官方报告。报告指出,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是德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的 雇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
两天后,杰克•鲁比在众目睽睽之下枪杀了奥斯瓦尔德。1964年3月14日,杰克•鲁比被判以电椅处死。但德州法院推翻了这一裁决。在其再次受审前,鲁比于1967年死于癌症。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