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院站桩
一、不准主观臆断
二、不准徇情枉法
三、不准贪赃卖法
四、不准吃请受礼
五、不准索贿受贿
六、不准经商牟利
七、不准欺压群众
八、不准泄露机密
❷ 心意六合八法拳需要站桩么 是什么桩
你练多久了啊,站桩是必要的,就像散打里抱预备式一样
❸ 站桩的标准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标准:
双手撑抱在身前
间架得当似弓满
精神提起复坦然
脊椎对争的总体要求是:坐臀提身,领颈拔背、节节拉长、通脊贯顶。感觉如同“隔墙视彼物,牛拉重车行”,伸长脖子拉长腰。
上肢对争的要领总要求是:扯肩拢肘,拔臂探手,骨挣肉坠,通臂贯梢。
注意事项:
1、坚持时间站桩最基础的时间要求,必须保证四十分钟,如果低于四十分钟是没有效果的。另外根据不同需求,时间也各有不同,养生为目的,站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如果以武术练功为目的,则需要站到两小时甚至更多。
2、放松心态,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或外八字,身体左右重心放于两足之间,前后重心置于脚掌与脚跟之间。
3、双膝微屈,小腹松圆,尾闾(长强穴别称,在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保持中正。
4、臀部似坐非坐,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第四,双手抬起,在胸前或者腹前弯曲,两只手距离约10-30厘米就可以,双肘左右微向外撑,同时又有向下松垂之意。
双手十指微屈,自然分开,像能容纳球形物体一样。意想双手各抱一纸球,用力则球破,不抱则球脱。
5、调整身形,摆正头部,下颌略微放松。双肩保持在一样的高度,胯骨同高。双目似闭非闭,呈垂帘之状,双耳似听非听,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所谓不动心。
❹ 真正的基本功站桩分为几种啊说说每种的站法希望大师们指点一二,在此谢过!
站桩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不同地武术有不同的桩功,1、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树素有“未入门先站三年桩”之说,所以,少林入门功夫,就是一个大马步桩。 2、南少林功夫;电视上曾放过一民间真正的南少林功夫传人(一位80多岁的老者),其所讲述的入手功夫为弓步桩, 3、武当功夫:讲究窄马步桩入门,一般人认为比少林之大马步难度更大一些,似乎练了出的功夫要高一些,其实不然,窄马桩更不易把握要领,如果把握不住要领,则你站一辈子也出不了功夫。 4、武当太和门功夫:以金钢铁板功为入门功夫,而金钢铁板功的核心是后面的四架,此四架正是马步桩和弓步桩。 5、太极拳功夫:据我们所知也是在马步桩上下功夫。 6、形意拳功夫:大家都知道三体式是其入门功夫,三体式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虚步桩,没有什么神秘的。 7、八卦掌功夫:八卦掌的练法与其他功夫略异,以走圈练功夫,但八卦掌也练桩功,而桩功却是虚步桩和弓步桩。 8、八极拳功夫:八极拳以八极小架为入手功夫,而八极小架正是桩功。 9、咏春拳功夫:以“羊脚步桩”为入门桩,而“羊脚步桩”却是窄马桩的变化练法,实质是马步桩。 10、我们武当派内家拳功夫:基础功夫为摆步拳和弓步拳,即摆步桩和弓步桩,而在入门之时,主张须同时打通全身经脉,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呼吸时把精气吸到全身经脉中去,从而保证功力快速持续的增长,这是一切桩功最核心之秘。关于这一点理论我相信其门派也应该是相同的。 11大成拳功夫:大成拳功夫以浑圆桩为入手功夫,但浑圆桩头重脚轻,而且过分重视意念的作用,与其他门派的桩功原理都不符,是更高明呢(这种可能性极小)?还是其自身并不科学,有待进一步认识,所以现在我们一般不主张练习浑圆桩。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武术说白了十分简单,并不神秘,神秘是人为造成的,近代以来十分流传的先练丹田气,打通小周天的所谓内家功夫,我们认为是全是旁门佐道,不值一提。 桩功的关键是姿势一定要正确,这是功力持续增长的唯一保证,而这一点无师指点,则很难做到,所以说老师也仅是领徒入门,修行则靠各人。
❺ 八极拳站桩重心掌握不好怎么办
低桩
初学,可能胯不太适应
你先给自己一个可以把握重心的姿势,然后锻炼一个时间段后,降低一些
也可以多练习腿部,跨部的力量练习
比如蹲跳,腿法练习,腿部负重练习,过一段时间会有效果的!!
❻ 何谓 内八字站桩
两脚尖碰到一起,脚后跟分开这就是内八字
我也不是内行,腿估计要保持马步的姿势吧,站直估计没什么效果的
❼ 站桩时双脚站八字与平行有什么不同的功效
八字脚站桩,筋骨肉血都纠结,不会顺畅,平行才是骨骼正确位置
❽ 太极站桩功具体练习方法
太极桩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一、太极桩:
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二、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三、太极桩:
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两脚成11型站立,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四、心法:
1、肩井与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
3、肩胛骨前贴。
4、臀部前贴。
5、膝关节外撑。
6、手臂外撑(即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
1–7每个动作1–2分钟,一个轮回8–10分钟,能做几轮回做几个,一般8–10个轮回。
五、太极桩(收式):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六、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8)八法院站桩扩展阅读:
站桩要求:
一、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二、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
三、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四、腰易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五、足易坚:足坚者,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古语言: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
六、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
七、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练太极内功的具体要求。行功时,两手要向前合抱,犹如老翁抱树。
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太极桩基本姿式,行功时,要尽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八、脊骨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太极桩功
❾ 求八极拳的站桩,最好有图片演示。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还有 "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9)八法院站桩扩展阅读
清末民初,南良李书文为八极拳最为杰出的代表。他秉承黄四海之艺业,大枪术得师爷张克明之亲传。
精习八极拳、六合枪、把劈挂拳和金刚八式与八极拳融为一体,将八极拳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三种劲道和练气养气法紧密结合,丰富了八极拳内外兼修、意形俱练、刚柔相济的文化内涵和挨、膀、挤、靠、崩、撼、突、击的技击特点,并在实战中加以提炼升华,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八极拳训练体系和技击体系。
他挟技游天下,以其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江湖,以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被武林界誉为“神枪李”。他的拳技,枪技融天下武学之精髓,超越众前辈,一生纵横天下四十年,与人交手战无不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神功盖世,铸就了八极拳一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使八极拳更加科学完整的进入颠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