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量刑主观
1. 量刑法官必须考虑是否有任何减轻罪行之
按照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以及我国刑事处罚的一贯政策,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版根据犯罪的事权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判处。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法,即低于法定刑幅度中的最低刑处罚。可以看出,从轻处罚与减轻处罚最大的区别在于量刑是否在法定刑的范围内。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罚,分别规定有几条或者几款时,即以其罪行应当适用的条或款作为法定刑;如果是同一条文中,有几个量刑幅度时,即以其罪行应当适用的量刑幅度作为法定刑;如果只有单一的量刑幅度,即以此为法定刑。例如某罪的法定刑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从轻处罚情节时,量刑倾向于较低的刑期,但最低不能低于3年;具有减轻处罚情节时,量刑的幅度就是在3年以下。从处罚力度上看,从轻要重于减轻。
2. 急求 影响法官对犯罪行为人量刑的有哪些情节,请具体阐述,在线等
影响量刑的因抄素非常多
从法律上来说: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是否是聋哑人或盲人,是否未年满18周岁,是否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都会影响量刑。
从事实上来说:是否如实坦白、是否认罪态度较好、是否家里还有需要赡养的老人、需要抚养的孩、本人是否年事已高、身体是否患有重病、所犯罪行是否并非极其恶劣而只是一时糊涂、赃款是否已经退赔等等。
3. 求大神指导论文“论法官的量刑权“
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在正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基础上,为求得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充分有效地发挥自己主观能动作用,独立、正确地处理各类案件的一种权力。其基本特征如下:
1、自由裁量权贯穿于诉讼过程的始终,它始于案件的受理,终于裁判的作出。
2、自由裁量权行使主体的特定性。其主体主要是审判组织,即独任庭、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 3、自由裁量权一经作出,非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即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自由裁量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当然的具有法定效力。
4、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正当合理。判断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正当合理性,以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为标准。
二、自由裁量权的内容。
1、适用实体法上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数量众多,许多法律存在交叉和竞合的现象,还有些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和不协调之处。即使是某一具体法律,也往往存在许多原则性的规定及一定的适用幅度。这些都为法官适用实体法的自由裁量权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适用程序法上的自由裁量权。由于程序法规范并非都是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范,因此在适用程序法规范时,自由裁量不可避免。
3、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上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在查清案件过程中具有自由裁量权。查清案件的事实情况,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就司法实务而言,查清案件事实的关键在于审查判断证据,也正是对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真伪,并判断其是否确实充分,确定其证明效力,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结论。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其表现就是自由心证制度,即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事实上,法官在认定事实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司法能动性,需要自由裁量的权力。
三、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法官不可能以有限的法条去处理无穷之社会事务,故法律允许法官自由裁量确有必要。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
1、法律具有滞后性和发展性,历史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完美法律。法律总是对既村社会现象的反映,但社会的不断发展又决定了新的法律关系不会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而不产生。所以只有允许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才可以对现有法律的适用进行必要且适当的补充,并为以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2、抽象性的规范与具体案件的适用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法官在断案时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3、由于法官个人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社会阅历不同,导致对同一法条理解上的差异和对同一事实价值评价上的区别。这种个性特征出现在诉讼过程中必然表现为自由裁量。
4、众多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矛盾,存在相互抵触的地方;有的法律可能为处理某一事实提供了多种选择。若对法律的实质内容进行选择就牵涉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四、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控制
在现代司法中,绝对的自由裁量权不被各国所认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不是一种漫无边际的权力,也并非在任何情形下均无条件的发生,而只是一种相对自由权。这种相对的自由裁量权更多的表现为在对严格的规则进行漏洞补救以及含义明确的补充性规定。因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应当被合理有效地控制,,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细密、严谨、操作性强的实体法。通过不断的完善立法,减小自由裁量的空间,从而合理控制自由裁量的行使。
2、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诉讼保障制度,从程序上保证法官自由裁量的内容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3、制定科学严密的证据规则,合理控制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和认定案件事实上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
4、确保法官审判独立。只有赋予法官独立的审判地位,才能保证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加快法官队伍精英化的建设。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职权,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技能。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具体法条的理解,应当从法理和立法者初衷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裁量内容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①(美)约翰•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中译本),西南政法学院1983年印。
②(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中译本)群众出版社。
③洪源《刑事判断证据标准论》,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
④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⑤(英)彼得•查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译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⑥《中国法学》1999年第五期《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
⑦卞建林主编:《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4. 法官量刑一般怎么确定的
合议庭成员经过讨论后民主决策,一人一票,确定刑期。
如果无法确定,报审判委员会决定。
5. 我国法律,常出现情节严重的处相对较重惩罚。那么这个情节较重怎么裁量有法官主观判断是否严重吗国外
不同的罪名有不同的量刑标准。法官的主观认识当然也会对量刑有影响,但法官的主观认识也必须建立在证据和法律的基础上。国外也这样
6. 法官会不会单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下判决书
不会。不管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不管是自由心证和自由裁量,法官都要有证据并依据证据规则来进行判决。法官的主观意识只能在现有证据和证据规则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7. 在判刑时法官会考虑罪犯的主观想法么,比如说罪犯以忍受不来偷情的丈夫,把丈夫杀了,因为老公找了小三
首先,故意重伤来害是由公安机关自侦查的公诉案件,犯罪相关证据都由公安机关侦查,公安机关不仅会收集他犯罪的证据,如果有其他量刑轻重方面的证据也会一起收集。
在起诉到法院以后,通过法庭程序,法官会根据公安机关的所有证据,依据《刑法》进行判决。刑法第234条规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就是说,法官应该在3到10年定刑,如果有从轻或者从重的情节的话,也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但如果有法律规定的减轻或者加重的情节的则可以。
因此,法院如何判,还得看犯罪人的具体情况来对待。比如说罪犯未满14与未满16处罚的就不一样,罪犯有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等等都会对具体的处罚产生影响。《刑法》第17条到24条有具体的规定,你可以自己再查看一下,一目了然。
其次,民事责任,则是根据被害人实际收到的损害给与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的给与残疾补助以及其他有形损失。但请注意,此时是不能要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8. 有些法官完全是主观意识判陈娟相当于人贩子,养大了孩子有感情,亲爷爷奶奶会气死!孩子的身世在上海传开
打个针废话真多
带儿子去医院打针。到了医院,
医生调侃到,小朋回友,怕不怕疼呀?
儿子答看了看他,没理他,药弄好时医生说:
小朋友,我要打针了哦。
儿子还没说话,打完了以后,
医生夸奖到:小朋友真坚强,都不哭。
儿子提起裤子,回头冷冷一句:
打个针废话真多。
最后只剩我和医生一脸尴尬!!!
9. 法官量刑一之两年回判几年啊
检察院的量刑建议是根据法律和犯罪情节提出的,法院一般会尊重,在量刑建议的幅度之内判处刑罚,但这是不是绝对的,最终量刑的决定权还是在法院。
10. 法官如何量刑
这个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和法律、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并不是法官怎么判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