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职务犯罪
Ⅰ 人民法院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说法是否错误
人民法院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说法是否错误?人民法院办案判案都是根据国家法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的,没有什么错误
Ⅱ 如何认定最高法院职务犯罪司法解释中的办案机关
办案机关是指 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 纪委不是办案机关,党章是党内规范体系,不是国家法律! 纪委不应属于“办案机关” ――与任卫华庭长商榷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易胜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9)13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多次提及“办案机关”。尤其是在“关于自首的认定和处理”环节中,犯罪分子是否构成自首,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是否向“办案机关”自动投案,如实交待。 这里的“办案机关”到底是指哪些部门?《意见》中没有明示。这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实践操作当中,各地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由于我们国家的特殊情况,对党员的职务犯罪行为存在着一个前置程序,那就是由党的纪委先行介入调查,对涉嫌违法违纪的党员采取“双规”措施,敦促其主动交待问题。那么,党的纪委是否属于《意见》所指的“办案机关”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纪委根据自己掌握的犯罪线索,对犯罪分子进行调查、谈话,犯罪分子所做的如实交待,不能认定为自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根据《意见》的精神,应当认定为自首。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任卫华在2009年3月24日做客新华中国时,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也应该是办案机关。也就是说,即使它不是司法机关,不是侦查机关,但是从工作的衔接上讲,它的工作和司法机关的办案是完全一样的。” 笔者不同意任卫华庭长的观点。 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的纪检部门不应当属于“办案机关”。任卫华庭长说的“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也应该是办案机关”中所指的“规定”我们找不到相关的规定。而从工作衔接的角度来判定纪委属于“办案机关”,也是不科学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违法犯罪行为,都可以向司法机关举报,甚至直接将犯罪分子扭送司法机关处理,这些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也与司法机关的工作有衔接性,那么,它们莫非也是“办案机关”?这样一来的话,真的是“全民皆兵”了。 那么,纪委的工作与司法机关的办案是不是“完全一样”呢?我们看看《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毫无疑问,纪委的工作与司法机关的工作是存在重大的根本性的区别的。 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的纪委不属于“机关”,而是属于党组织的内部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机关”指的是政府部门,比如国家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同时,各级党组织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办案”权限。在刑事案件中,“办案”指的是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的活动,对于刑事案件的管辖权,法律已经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任卫华庭长认为:“纪委查案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查办刑事案件的过程。就是不管它是不是本意上的司法机关,只要它的职能职责、所办的案子与刑事诉讼有衔接性的,都是办案机关。”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权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同时规定:“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因此,“纪委查案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查办刑事案件的过程”的说法,是很不妥当的。党的纪检部门并非法定的职能部门,《宪法》和法律并未将侦查权等办案权限授予各级党组织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章》并非国家法律。 “纪委”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是司法机关,无论是本意还是非本意,即使是在党内,纪委也不具有“司法机关”的权力。各级党组织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其职权仅限于党内,其针对的仅是党员的违纪行为,其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为纯洁队伍、完善自我所采取的一种组织行为。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单位的政工部门发现某个工作人员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在找其谈话调查的时候,该工作人员主动承认并交待了犯罪事实,按照《意见》的精神,是属于自首的。原因很简单,就在于这个单位不属于“办案机关”,那么,为什么党员向自己的组织坦白犯罪行为,却不能算“自首”呢?这显然是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任卫华庭长认为:“司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外的办案机关比,办案机关和非办案机关比,就是所有基层组织单位来比,一个犯罪人去投案、交代犯罪事实,它的社会作用完全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既然如此,对所有面对单位的组织去投案自首的行为,我们应该按照一个标准来处理。” 那么,按照“社会作用完全一样”的标准,在单位政工部门和纪委同样掌握了当事人的犯罪事实的情形下,当事人“向单位的政工部门如实交待”与“向纪委如实交待”的社会作用也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来处理,取得同样的效果呢? 我们从《意见》的措辞来分析各级党组织的纪检部门是否属于办案机关。《意见》中规定:“没有自动投案,在办案 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所针对的事实的,不能认定为自首。”这里谈到了“讯问”和“采取强制措施”两项办案机关的权能。我们知道,只有司法机关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讯问”、“强制措施”,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这两项权力。同时,在党的纪检部门调查期间,当事人的身份并非犯罪嫌疑人,既然不是犯罪嫌疑人,那么“讯问”也就根本不成立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党员采取的“双规”措施不是一种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对于“强制措施”的种类有明确的规定,包括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并无“双规”一说。“双规”只是各级党组织对违纪党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手段,与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措施”是有区别的。 当然,在实际工作当中,党的纪检部门往往与监察机关合署办公。而监察机关根据《行政监察法》的授权,是属于“办案机关”的。 《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我们之所以对“办案机关”的理解出现这样的困扰,根源在于将国家机关的权力与党的权力混淆。一般群众出现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尚可理解,但是法律工作者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坚持独立的判断,更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系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职务犯罪部主任)
Ⅲ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职务犯罪到哪一级检察院控告
《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专岁不满十六周属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Ⅳ 最高人民法院职务犯罪罪名有哪些
您好,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贪污贿赂犯罪,具体包括的罪名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二是渎职犯罪,具体包括的罪名有: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私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私密罪,枉法追诉、裁判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纵走私罪,商检徇私舞弊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的罪名有: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报复陷害罪,破坏选举罪。
Ⅳ 职务犯罪走到法院是上级法院还是本级法院判
当然是与检察院同级的法院。
不过,如果案情重大或者有特殊情况,也不排除上级院提审或者指定其他法院受理审判。
祝如愿,望采纳,谢谢!
Ⅵ 检察查案涉及职务犯罪有关条款
1、《刑法》关于职务犯罪的相关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0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15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29日 法释[1998]9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年9司18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93次会议通过)
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2000年3月14日 高检发研字[2000]7号)
6、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高检发释字[2000]l号)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年6月30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1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21号)
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的通知(1999年3月4日 高检套[1999]1号)
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午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0、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罪立案标准(2000年12月1日)
1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 (1999年9月16日 高检发释字[1999]2号)
12、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文件法〔2003〕167号发布)
Ⅶ 检察院已经知道执行法官涉嫌职务犯罪为什么还要把检察意见发回原法院了……通知当事人等待处理
既然判缓刑,若没有社会危险性可不再收监,可以允许取保或监视居住,如果不再犯案,检察院一般不会追诉。《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Ⅷ 人民法院职务犯罪适用普通程序几天开庭
法律并没有来直接规定受案后多长时间自内开庭,但是对于案件的总体审限有相关限制。
《刑诉法》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Ⅸ 法官职务犯罪的标准是什么中级法院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审判程序违法发回重审一审法官是不是职务犯罪
1、是发回原一审法院。发回重审的裁定是消灭了原来的所有判决效力,故无论原判决是一审内结案容还是上诉审结案,统统归为零,这个案件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审判过一样(注意,特指程序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2、打个比方:老师把学生的作业撕掉,这样否决原判决,指令其重写,就是发回重审。一切从头再来。
Ⅹ 职务犯罪由法院哪个审判庭审理
既然是犯罪
那就是触犯了刑法
刑法当然是刑庭的
一般基层法院都把第一第二审判庭设为刑庭
当然大一点的法院会多设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