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执法权

法院执法权

发布时间: 2021-02-28 18:46:32

法院执行庭在执行过程中的权利

法院执行庭在执复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制职权时用上的权力,大致如下:

1、可以发出限期履行通知;

2、可以要求被执行人申报财产;

3、可以向相关义务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

4、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个人财产;

5、可以裁定追加执行主体;

6、可以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或方案执行的他人采取罚款、拘留等执行措施;

7、对查无财产线索的案件可以中止执行;

8、可以主持执行和解;

9、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权利。

(1)法院执法权扩展阅读:

执行庭是法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行为即是代表法院进行,所以如果说是法院对判决行进行强制执行,那么只能是执行庭来作出。但是这个组织机构存在的合法性是有问题的,因为法院不是执行机关而是审判机关,只适用法律。

当然广义的法律执行也包括法律适用,但这里强调的是狭义的执行,以区别于审判活动。既然法院不执行法律,那么法院作出的作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判决肯定也不能由法院执行了,因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与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性质上都是法。

鉴于此,便将执行庭从法院中独立出来成立执行局专门负责强制执行法院判决。从性质上说,执行局应该属于行政机关。

㈡ 什么叫执行权

民事执行权包含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判权。前者是行政性的,后者则是司法性的。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任何一种执行权都是不可忽略的。它们也并没有融合成一个所谓的有机体。民事执行权的运行模式关乎民事执行的效率。
中国在改革中引入新的运行模式,所以,理性分析、借鉴国外的运行模式,审慎对待某些较为流行的改革主张就显得十分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民事执行权是中国司法改革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无法扭转“执行难”的被动局面。
民事执行权仍应由人民法院行使。主张司法仅管裁判,不管执行,执行由公安机关等部门行使。此种观点不无道理,但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裁判和执行联系密切。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争纷,如执行债务人对执行提出异议,则需要由法官裁决。若将民事执行配置在行政部门,如将执行异议的裁决也交由行政部门,这就与行政部门的职责不相符合。如将其提交给法院裁决,就会影响效率。所以,法院仍应负责执行。不过,执行庭的工作人员与业务庭的审判员在业务方面的要求应有所区别。
设置专门执行法院的主张可以说是一种富有创意的设想,有助于提高执行机构以及执行工作的社会地位,增强执行工作的独立性;便于在进行充分理性设计的基础上,革除现有体制的积弊。但是建立执行法院是一项带根本性的重大变革,其可行性受到更多条件的制约,触动司法体制太深、落实难度很大。国外只是极个别国家在普通法院系统之外设立执行法院,在中国尚缺乏设立专门的执行法院的可行性。将民事执行实施权交由行政机关行使固然可以减轻人民法院负担,但将属于司法权定位及司法强制权性质的民事执行权交由行政机关行使,缺乏理论上的支撑。从实践看其弊端是难以克服“执行难”中的症结,即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在我国宪法制度下,独立于政府,其在行使民事执行权时,也有一定的超脱性,对于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抗衡力。如将民事执行权交由行政机关行使,由于行政机关对政府的法定和天然的依附性,抗衡地方保护主义的能力可能会大大降低,更不利于执行难的解决。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㈢ 法院法警有执法证是否就代表有执法权

在法院的工作范围内,有。离开法院的范围,就没有。那个执法证,也不是包罗万象的,也不是什么都可以管、什么都可以处理或处罚。

㈣ 法院执行庭执法权限

可以进行拍卖等。

㈤ 公民在法院有权利监督执法吗

监督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执法,监督法院法官执法,这些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民在法官执法时拍摄视频作为证据也是可以的,不违法。

㈥ 法院中的执法权是不是司法权

当然应该是的,所谓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回,由审判的形式将答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它从广义上看是包括检察院在内的,但目前通说认为,人们提到的“司法权”多指狭义司法权,即虽包括检察权在内、但却明显偏重于审判权,或仅仅指审判权(即以法院为相应机关)而言。因此法院的执法权应该是司法权。

㈦ 法院有强行执法的权利吗纪检又有哪些权利

法院有强制执行的权利,法院的裁判、仲裁机构的裁决都是由法院来执行

㈧ 人民法院、检察院是否具有行政执法权

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监督机关,都没有行政执法权。但是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都有权监督、撤销行政执法权产生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法院、检察院的权利大于行政执法权。

㈨ 法院执行庭执法流程

苏义飞律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7.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结案,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执行中止,执行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使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这种情况消失后,再行恢复执行程序的,叫执行中止。 依据法律规定,申请人认为可以延期执行的,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中止执行,法院应当裁定许可。
执行终结,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使执行程序无法或无需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其特征是:
(一)发生了特殊情况,执行程序没有必要和不可能继续进行;
(二)执行程序永远停止;
(三)以后也不再恢复执行程序;
(四)终结执行的权利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执行终结,是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目前司法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是所有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都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执行完毕,这并非法律或司法的缺陷,而是正常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完成民事执行工作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那些不能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执行的案件,裁定终结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章 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条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热点内容
华政行政诉讼法专业 发布:2025-08-15 13:45:41 浏览:824
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责任6 发布:2025-08-15 13:16:33 浏览:371
古代人的立法 发布:2025-08-15 13:11:31 浏览:163
适航管理条例23部 发布:2025-08-15 13:10:43 浏览:392
经济法民主原则 发布:2025-08-15 13:00:40 浏览:159
泰州弘泰律师 发布:2025-08-15 12:48:36 浏览:751
软件公司的法律环境 发布:2025-08-15 12:34:09 浏览:228
阐述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12:29:11 浏览:347
广元昭化区法院 发布:2025-08-15 12:13:48 浏览:89
推进法治国税建设 发布:2025-08-15 12:12:25 浏览:812